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两个在家看好,我与方先生去也!”
………………………………
第234章 【三岔口】
离了南屏山后,方长和桑子平一起,朝着西北方向行去。
一路倒是波澜不惊,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劫数虽然愈演愈烈,但由于天下足够广阔,大部分地区尚未受到过多影响。虽然年景差了不少,但百姓们依然能活,只是度日更加艰难了些。
两人不乘车也不乘船,只是靠着脚力,沿着古老而宽阔的道路一直行去。
道旁景色,渐渐变化。
从一幅遍布稻田的水乡样子,逐渐变得干燥,倒是路两旁植物的颜色依然深绿,茂盛的草木农田,几乎覆盖了每一片土地。山脉越来越多,地形变得破碎,两旁能看到苍茫的山麓和错落的峰尖,有人居住的地方愈来愈少,往往只有两山之间些许平地处。
由于走的都是干道,路上行人车辆不少。但是和中原不同,这里有些路段年久失修,容易造成拥挤。
刚从过来的地方便是这样一处,道面上布满落石,导致马车骡车排起长队,一辆一辆的从仅容一辆车穿过的缝隙中过去。后面的行人也被拥堵住,两人顺着队伍,排了许久才穿过来。
桑子平和方长一样,背了个包裹在身后,不过他没有像方长背着灵泉剑这样,带着明显的利刃,而是将戒尺插在腰带上。
他走在路上,朝方长说道:
“再往前面百十里,道路就好走了,那里地势平坦许多,两旁不再如此险峻。而且随着接近西域,人烟渐少,行人车辆都会开始稀疏,不会再如此拥堵。另外降水也少,地面会更加干燥,少有泥泞或者山洪之类,虽然维护一样少,但道路更加长久。”
方长略微停住脚步,朝前望了望,说道:“前方似乎是个繁华之处。”
桑子平点点头:
“嗯,那是这条路上最为繁华地方之一,官道在前方分了岔,一条继续朝西北去,另一条转向西南,经栈道入蜀。”
“噢传说中的栈道么?”
方长抬头看过去,但山壁高耸遮挡住了一切,从这里什么都看不到。
桑子平也停住脚步,说道:
“是的,据故老传说,这条栈道是三千年前所修。但只留下了几个故事,具体已经不可考。倒是蜀中对这条路看的十分紧,每年都会组织专门的人来修葺。”
“开辟这条栈道,一定要耗费绝大精力,我虽然未曾入蜀过,但去看过栈道样子,乃是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坑洞,而后将木头插至其中,再于上面铺好木板。”
“还有些地方,估计是开凿不便,干脆在石头绝壁上穿沟打洞。栈道挺窄,难以转圜,更没法进车马,于是进出货物都得靠人来背。”
他指了指路上几个行人给方长看。
那些背着巨大包裹,一直向前行的路人,很多都是要经由栈道入蜀的。
而后桑子平继续告诉方长:“前方三岔口处,有大片繁华地区,路上这些车辆,许多都将最终目的设为了那里。再更换人力入蜀,当然,也有些会在那里稍作停留,而后往西北去,路上还有座大城,也是百业发达。”
两人加快脚步朝前走去。
他们一直保持着行人能够走得最大速度向前,旁边人偶尔会好奇地看一眼,而后便会见怪不怪地收回目光,感叹一句这两人走得真轻快之后,或闷头赶路,或者和旁边临时打扮赶路的同行者交谈。
“这里可有名字?”
方长看着面前繁华景象,问道。
远处还不觉得,只能看到上方云气绚丽,走近之后,他发现此处经济确实足够活跃,大量建筑满满当当地,将这处山间空地挤的毫无余处。目光所及,甚至连农田都看不见,只是能隐约看到几处菜畦。
看来这里的粮食都要靠外购,只有蔬菜这种难以长途运输的快消品,才会在本地拥有生存空间,这是只有纯粹交换活动、且足够发达的商业地一个显著特点。
桑子平指着前方这个繁荣大镇,对方长说道:
“这里最初只有三两户人家,那还是不知道多少年前的事儿,后来这里越来越繁荣,可那几户人家所成立村子的名称却保留了下来,叫三家村——虽然和目前这幅景象完全不符,但也没人有心思去改了它,毕竟名字仅仅只是个名字罢了。”
方长点头赞同:“确实如此,只要说的人和听到的人,都知道这个名字所代指的是谁,那末这个名字便是有效的,这也是名字的意义——用来标识和指代。桑先生,我们不如在这三家村休整一下,看看这里风情。”
“好啊。”
桑子平所修法门,对于人间事的品味也是一大重点。
按照当初借住仙栖崖时,他讲给方长的理论来说,桑子平是入世派,和方长这种出世派不同,但路途相近并不罕见。而且,入世派出世派只有难易之分,有法门是否精妙之分,整体无高下之分,都是选择天道的某个侧面去修习。
“这天气看着快要起雾,我们先找个住处,而后去岔口处看上一看。”方长道。
桑子平立刻紧了紧背后包裹,快步跟上,
三家村里面店铺林立,许多商号都会在这里开个分行,用于处理各种事情,以方便自家行动。同时这里停留的大量人、货,催生了许多交易市场,和大量以为他们提供下层服务而存活的店铺、人员。
倘若是有朝一日这里的商路忽然断绝,那么三家村估计会用难以想象的速度衰落下去。以不过这点几率几乎为零,毕竟不管天下属谁家,不管是不是太平年月,都是要路来交流的——哪怕是掀起大劫的妖怪们也一样。
看着两旁鳞次栉比的建筑,桑子平笑道:
“但凡交通要地,都很繁华,这乃是常识。不过我曾经看过几本凡间风水书籍,里面有个说法很有趣。那书里说,路通水,水即财。但细细琢磨,其实并不玄奥,只是简单的道理。”
“江河之类水的一项巨大作用,也在于行船运货,沟通上下游。如此看来,和用来交通的道路,是同一种东西。而交通便利,人气自然兴旺,又有货物财富来往,只要行路的人还有需求,自然会诞生许多产业,那么交通便利之地,自然会迅速繁华起来。”
………………………………
第235章 【三家村特产】
对于这番言论,方长没有什么研究,他只是点头。
却听桑子平接着说道:
“在我看来,凡间风水之术,就像医术有些类似。都是一代代人,根据现象总结而来的,往往似是而非,但却有效。”
“只要有效便是好的,暂且用之即可。”方长道,而后他指着前方:“我们就去那家客栈吧。”
客栈生意兴隆,门口人很多。
外面门口处招牌幅面巨大,写着“云祥客栈”四个字,旁边又有长长宽幡,上书“客栈”二字。由于它所面向的群体,往往需要走南闯北,因此都识得几个字,故而这些招牌还是很有用处。
门口台阶上,站着个小伙计招呼客人,每当有人走过来,都会被问“几位?住店还是打尖儿?”,得到答案后便高喊通知里面,再由柜台上细谈,而每当有人离开,都会说一句“客人慢走”。
这个位置最重要的素质,是将尚在此处住宿的客人挨个记住,十分考验天赋。
“掌柜的,来间上房。”
经历了门口店小二问询和报告之后,方长和桑子平一同走进这家云祥客栈,朝柜台后面的掌柜说道。结果客栈老板看了眼方长身后的长剑,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陪笑道:
“二位客官,小店最近顾客稍多,不巧上房已经没有了,只剩下地字号房和人字号房,但绝对干净,而且价格公道,可以放心入住。”
方长笑道:“那就来间地字号房,我们对此并无挑剔。”
“好好好,东子,给这两位客官去准备地字二号房!两位,请这边来。”客栈掌柜将方长与桑子平,引到名叫东子的店小二面前,而后不着痕迹地抽身回去,到柜台后面继续迎接新顾客。
“二位客官,请跟我来。”
似乎能够见到的店小二都是统一打扮,俱都是布衣小帽,或缠或搭条白巾在身上,眼前这位也不例外,他将二人引至一层的地字二号房,用钥匙打开房门后交给他们。方长看了看,里面确实很洁净,又有阳光照进,位置还不错。
小二给他们拎来了热水,又拿来一小竹筒茶叶,告诉他们这里随时可以供应热水,而要吃饭的话,去大堂点菜点饭也可,叫自己过来点菜单送过来也可,只是后者要加十文的跑腿费。
而后他退出房间,顺便拉上了门。
“如此可以在这里待上两天,顺便看看这里风物,若要准备行程的话,还是要到后面那座大城。这里的货物种类,更偏向关中与蜀地的使用,适合进西域的太少,不好一次就找全。”
桑子平拉开凳子坐在桌边,倒了两杯茶水,拿起一杯自顾自喝着说道。
方长走到窗口,打开看了下外面,而后重新关上窗子销住,把炽烈的阳光挡住:“距离起雾还有段时间,我们去外面转一转?看看这三地交界之处,有什么特殊美食。”
“哈哈,好。”
桑子平随口喝干了壶中热茶,笑着起身随方长出门,同行了这段时间,他也知道眼前这位方先生,除了修为高绝厨艺妙之外,还喜欢寻觅各地吃食。
从南屏山上出来后,每到一个新地方,方先生都会去那里的食馆、小摊、农家去寻觅一番,找些能满足口腹之物。这在修行人中间并不反常,甚至是普通事情,由于各派所持之道不同,各自讲究也不同,于是很多修行人平常行为,看起来就像有些怪癖一样。
还好方先生袋里银钱似乎总也用不完一般,如此花销,竟然也撑得住,这倒和许多艰难度日的修行人不同,想来,应当是云中山足够富饶。同时,对方也顺手负担了自己跟随而来的路费,桑子平准备的钱,竟然丝毫没有用掉。
倒是在其它部分,方先生则又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比以前遇到的修行人更加随遇而安,不为外物所拘束。譬如住宿,对方是豪华客栈也住得、野地林间也住得,甚至在树杈上都能睡一宿。
桑子平跟着方长脚步,走进一家其貌不扬的饭馆。
方长呼喝道:“小二!”
结果对方正自忙碌,赶紧道声歉,继续满头大汗地听取另外一桌人报菜名。桑子平见状好奇道:“这里连伙计人手都不足,里面也简陋陈旧的很,为何选择这里?这桌子都——腐朽了。”
桑子平轻轻用手抹了下桌子,竟然掉下木粉来。
方长见状随手拍了个除垢术,让桌面光洁了些,但依然掩盖不住桌板旧意,他对桑子平笑道:
“你看周围食客,皆安定自若没带什么行李,衣着也家常居多,应当都是本地居民,或者常来这三家村的。而且外面招牌已经蒙尘不知道多少年,证明这家存活时间也够久。往往这样的饭馆,味道才好。”
“客官抱歉,这会儿人实在是太多,让您久候了——吃点儿什么?”从后厨跑出来的小二,用手中白布擦了下额头,说道。
“这里有什么拿手菜色?最好是别处难见的那种。”
“当然,您可来对了地方了。”店小二看了看两人衣着,感觉他们也不是差钱的,便径直不管价格,把店中几种拿手招牌报来:“小店有两绝,往来食客但凡在这里摆宴,皆会选这两个或其一作为压轴菜,乃是炸酥肉和寒肉,有兴趣可以尝尝。”
“好,将这两个都上一份……还有么?”
“当然,当然。”小二看到方长足够利落,心中脸上高兴,嘴上更是麻利:“还有米皮,咱家做此物可是一绝,味道鲜美价格实惠,尤适合天热时候吃,平日里大家主要是冲这个来的。”
“除此之外,三家村的豆腐享誉远近,韧性好、口感细、温柔爽口、清香滋润,无论是煎、炒、烹、炸、溜、炖,都是顶好的。而且二位若是要喝点儿的话,这里还有蜀地用多种粮食所酿美酒,窖藏后经由栈道运来,只是价格稍贵。”
方长点点头:“那便除了炸酥肉和寒肉之外,再来两份米皮,然后让后厨师傅看心情做几道豆腐,再来一角酒。”
………………………………
第236章 【日食】
“好嘞,客官稍等。”
小二十分麻利地应声,随之快步走到后厨,将方长两人点的菜色通报过去,接着快速出来,迎向下面一桌客人。
看起来这家饭馆人手确实不足,上菜甚至是饭馆掌柜亲自来的。
速度倒是挺快,原来这寒肉喜久炖,乃是早就炖好于灶上用小火温着,食用仅需盛出来装碗盘,而酥肉的原料也是头天晚上就腌好,裹上粉在常备的小锅滚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