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莺莺传-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们从小到大的功课根本不关其他三样的事情,只说——“纺织女红第一要务,八岁学做小履,十岁以上即令纺绵、饲蚕、缫丝。十二以上习茶饭、酒浆、酱醋,十四以上学衣裳、织布、染醮,凡门内之事无所不精”(小女儿经)。

    女红做的好,女红做得好女德和女言就会被认为是好的——因为做女红讲究的就是专心、细心、勤劳,有这样特点的女子,自然被认为在女德和女言上不坏。只有女容,不过这本就是看老天爷赏不赏饭吃,也就不在努力之列了。

    所以女红做得好,首先有一个好名声。赵莺莺若是不会这些也就算了,偏偏她在这上头好,那么不搏一个好名声,她是傻?女孩子有了好名声,一生都会顺遂许多,她当然不会特意把日子过成苦的。

    然后还有更实在的,譬如王氏织绸,这双好做女红的巧手是女人家的本钱之一呢!她现在又不是在皇宫里——对于她来说皇宫里要钱没用!

    那些渴盼着出息的宫女子或许要上下打点花钱,那些想着家人的或许要把钱托人送出宫。而赵莺莺呢,她只打算默默无闻,打点的时候自然不多。宫外的‘家人’她也是不见的,这里也送不出钱。

    所有每年连月钱带赏钱,她也有几十两,更不要说一些值钱小东西了。但她因为那些东西高兴过吗?没有过。反正现在用不着,也没有出宫带出去的指望,对于她来说,也就是没用的死物了。

    可是她不傻,她十二岁以前生活在宫外,自然知道在世上钱有多重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不要钱呢?人活着就离不开这一样东西。

    她首先想到的就是想娘亲王氏这样的女人,因为能赚钱,腰杆都硬一些——况且赵莺莺并不是一个经历普通的女孩子,她想到的更加离经叛道。

    上辈子她已经习惯不依靠任何人了,一个人在皇宫里也不敢依靠任何人。这辈子依靠父母亲人,那是因为这些是自己的血脉至亲。可是以后别的人?她并不相信呢,她宁愿依靠自己。

    而她并不是什么天纵奇材,还能因为回到十几年前做出什么大事业,依靠自己也就只能在女红上想办法了——话说因为上辈子的宫廷经历得了一身手艺,这也那个地方给她唯一的恩惠了。

    所以赵莺莺打定主意要快速显露出自己的女红天赋,并且早早把那些手艺‘学’起来。因此有了见赵蓉蓉做针线,问她要彩线的事儿。

    赵蓉蓉是一个简朴节俭的女孩子,针头线脑之类都是拣着实用来,除了做荷包之类的小东西,没有用到彩线的时候,所以这些都很不全了。

    这时候见到周嫂这里有,立刻让赵莺莺自己来挑。

    说着又拿出自己几样小针线与周嫂道:“周婆婆,这是我新作的针线,拿这个与你换几色彩线可使得?”

    赵蓉蓉的针线只能算是中等,不过她做的用心,虽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周嫂也只看了一眼就点了点头:“几色彩线值什么,你和莺姐儿先看看,看中了我再算钱。”

    彩线自然比不上针线活的价值,最后还是要算账的。

    赵莺莺自己没有钱,前些日子得了一些意外之财,不过那些都有王氏收起来了,自然不可能让赵莺莺一个小孩子自己拿着。赵蓉蓉是做惯了长姐的,她的就是弟弟妹妹的。妹妹要个针线而已,她自然愿意拿自己的针线活去换。

    赵莺莺心里一甜,只是没办法做出真正小姑娘样子对大姐姐撒娇,只能心里谢谢她。

    于是姐妹两个就在那里挑彩线,可别说,虽然只是个小竹撞,那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拿彩线来说吧,必要的一些颜色通通都是齐全的。

    赵莺莺只看彩线,赵蓉蓉却在看那些头花。等到赵莺莺彩线选完了,她还在选看。

    皇宫里什么没有?赵莺莺是见过好东西,其中就包括这等头花——那等珠翠东西,宫女子不多,反而就是这些头花,不只是见得多,用的多的也是它!宫里用的假花称之为宫花,有用来做头花的,也有用来做胸花、帽花、罩花等的,不过最多的还是头花。这花儿也分南北派,北派是京城里出的,又叫京花,多是绢绸缎子等做的。南花则是从扬州进贡,以扬州绒花为首,还有纸花、通草花、绢蜡花等不同的明目。

    大概是因为地处扬州的关系,即使只是一个卖婆走街串巷买卖的花儿,样子也很妙了,并不比赵莺莺原来在皇宫里见过的扬州样子差太多。

    不过最后赵蓉蓉却选了一朵绢花——扬州不是没有人做绢花,只是相比扬州本土做得好的几样,被称之为京花的绢花就自然是多有不如了。

    赵莺莺看着,这在京城里也只能算三等货色。不过她又看赵蓉蓉,竟是十分喜欢的样子,也就没有说什么了。这些小玩意儿最难的的就是喜欢了,自然赵蓉蓉是喜欢这个的,她又何必说那种不甚重要的事情。

    旁边的周嫂本在与方婆子说话,见赵蓉蓉挑中了一朵绢花,便笑着道:“蓉姐儿的眼光好,这绢花可不就做的像真的一样——方大姐你来看,只怕你年轻时候,从不曾见这样花样!”

    方婆子看着孙女试着把话带起来,增色不少,心里也喜欢,立刻道:“说我年轻时候做什么,那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开国才多久,天底下风气再简朴不过了,那样粗花儿都是稀罕东西,不像如今做得这样细巧。”

    周嫂却道:“这个只算中等,还有上上等的。若看的喜欢,眼睛不亮的也要亮起来,心里不年轻的也要活泼起来——就算是我们两个这个年纪见了也爱。恨不得立即年轻几十岁,也好有个好脸去戴那样的好花。只是我小本钱,那样的花进的不多,这一次已经卖空了,下一次我留下两支,带来给蓉姐儿莺姐儿。”

    方婆子立刻推辞道:“到时候你拿来看看罢,只是我先说好,我们小人家出不得这样贵价钱,只怕买你的不起,只能看得起。”

    周嫂本说的是送,知道方婆子说这话的意思推辞她,这也是他们这样人家交往的一个要义了。家家都不富贵,不会没眼色随便占人便宜。

    知道方婆子好意,立刻陪笑道:“方大姐这就是取笑我了,认真起来,连我这篮儿都要了,也值得几何!到时候我只带好的来,让蓉姐儿莺姐儿她们挑。”

    赵莺莺听到她们这样说话,心里忽然有了一个计较——似乎绢花在扬州这边极受欢迎,价钱也颇好。若是做得好的,比一般女红还赚钱一些。

    说实在的,绢花这东西她亲手做过,所以十分清楚。那时候她伺候太后,而太后是一个极爱打扮的,即使年纪上来的也有年纪上来了的打扮法。那些装饰的东西虽然有外头进贡,但太后多有看不上就责令宫里的匠作自做的。譬如胭脂水粉这些,还有让宫女子组织起来细做的。

    绢花也是一样,赵莺莺因为女红好,还是被点名去跟着师傅学这个宫女子之一。

    这自然比不上扎花、编结这些女红本业做的好,但赵莺莺自忖自己做的至少比得上赵蓉蓉挑的那一支。

    正思虑着这些,周嫂已经告辞了。赵蓉蓉爱不释手地把玩那支绢花,还把它簪到鬓边问赵莺莺:“莺姐儿你看这样好不好看?”

    赵莺莺当然即刻赞道:“好看呢,大姐姐最好看了。”

    说着把那朵鬓头花摘了下来,然后重新替赵蓉蓉簪上。赵莺莺在化妆打扮上见识的多了,亲自动手的时候也不少,簪花虽然是人人都会的事情,但想簪地恰到好处,也有自己的讲究。

    赵蓉蓉自己看不见,王氏却正好看的清楚。笑着道:“我们莺姐儿原来还有这样的天资,将来或者可以去学一学梳妆,弄不好做个梳头娘,倒也不错。”

    梳头娘算是女子赚钱手艺之一,并且是极赚钱的一类。不过王氏也就是说着玩的,她想的还是女儿好好学到针凿女红这些,将来同样能挣钱,而且名声好得多。

    不过这边是母女和乐,对面西厢房却开了门,里头传来孙氏尖刻的声音。

    第16章

    “你眼睛倒是一直盯着外头,怎么,人家买花儿,你也想买?呵,也不看看人家是什么材料你是什么材料!”

    “人家是生的齐整,是说的好人家的,打扮起来戴一朵花还有个名目,别人只夸她人比花娇。你做这个消遣,且不说老娘没得钱供你,就只说你自身,只怕白落别人说你‘丑人多作怪’!”

    孙氏在对面明着是在骂方才多看了东厢这边几眼的赵蕙蕙,其实是在指桑骂槐。只是这些话王氏不在乎,赵莺莺不在乎,方婆子习惯了,就连心肠最软,脸皮最薄的赵蓉蓉都可以当作没听到了。反而是日常吃这些骂的赵蕙蕙受不住,一下跑了出去。

    方婆子叹了一口气,想管,最后又收住了脚,只能依旧低着头摘豆角——这是从菜市场上买来的一大堆老豆角。因为老了就十分便宜,几个大钱抱回来一大堆,正好择干净了可以做干豆角,她已经在这里择了半日了。

    人家都说,不聋不哑不做家翁。方婆子倒是想管一管,不管不如何说,赵蕙蕙是她的长孙女。但是她这一管,孙氏又是照常地要哭要闹,整个家又没得安宁了,最终只能不管。

    有时候她也想把孙氏休了,只是事情说的简单做的难!若是没有孙氏,自己家老二到哪里再去找一个浑家。就是有人愿意嫁进来,那也是要花钱的!老二家里可没有这一笔财。

    再想到老二家的儿女,难道让他们没了亲娘?眼下就算有万般不好,千般不顺,孙氏到底是亲娘来的。或打或骂,这些是有的,但真到了大事上,孙氏难道会故意使坏害他们?

    若是换了继母,那就一切说不准了。那可真是能寻着机会,苦死个人的。只是为了这个,方婆子也歇了休了孙氏的打算。

    赵莺莺虽然才在这个赵家小院生活一月不到,却已经把一些不能说出来的事情看的清清楚楚。

    这些事情哪里有皇宫里的隐晦,赵莺莺只不过稍微有一点眉眼高低就心中有数了。这时候只略扫了扫,就拉着赵蓉蓉一起回了屋子里。

    不怪她太冷情,她是有经历的,别人家的事情临到头上了她会帮一把。可是像是这种事,家里的一笔烂账,清官还难断家务事呢,她一个隔房的侄女想插手,那就是一个笑话了。

    姐妹两个回了屋子里,赵蓉蓉依旧给兄弟做鞋,赵莺莺则是翻看笸箩里一些零碎布头,开始计较起来做绢花的事情。

    她不是一个想清楚了还要犹豫的,当家计较干净,等到第二日就想要筹备做花儿的事情。却没想到,还没动手,小妹芹姐儿就嘟着嘴过来拉拢她。

    “二姐,你这些天变了!”

    大概是心虚的关系,赵莺莺心里一惊。不过很快就回过神来,这不应该是芹姐儿发现了什么。或者说赵莺莺经过差点被拐子拐走,个性变得更加文静了一些,在家人看来根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你说说,我哪里变了。”赵莺莺点了点芹姐儿的额头。

    芹姐儿笑嘻嘻道:“以前你虽然也跟着大姐搭伙儿学着做针线,但也不会忘记和我一起去巷子里玩儿。可是你自己算一算,好久没和我一起去玩儿了。这几天巷子里娟子、花儿好几个还问我你是不是不见了,还没找回来,你说好笑不好笑!”

    “这孩子该打!”王氏正好在身后听到了这一句:“今日不罚你,你就不知道哪些事情是忌讳,这种事是随便说的么?”

    当即就要去折树枝抽小腿,赵莺莺赶紧抱住了王氏的腿:“娘,可别打芹姐儿,她又不知道,只不过学了别人的话而已。”

    王氏自然是怕小孩子晦气话说多了,真招来晦气。且当着莺莺说这种话,也怕她再想起那一日的事情,受到惊吓。莺莺一下抱住她的腿,腾出手来的赵蓉蓉也来拦,她还能说什么。

    “你这小鬼,什么时候能有你两个姐姐省心,我就阿弥陀佛了!”

    说着扔下树枝对莺莺道:“芹姐儿也有一样说对了,你才多大,还是小孩子呢!别整日呆在屋子里,和芹姐儿去巷子里耍,也管着她,别让她跑出太远。”

    其实按照年纪来说,赵蓉蓉比赵莺莺大了六岁,那就是半轮。赵莺莺还是个孩子呢,赵蓉蓉这个大姐就已经算是半个大人了。而只比赵莺莺小两岁的赵芹芹,她们两个年纪相近,这才是应该更加亲密的。

    但是性格使然,原本赵莺莺就跟着赵蓉蓉比较多。等到赵莺莺重回幼年,更加不同小孩子们玩耍了。

    看看妹妹渴盼的眼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