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莺莺传-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不管怎么说,过小年、祭灶神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小年也就算了,没有多少额外习俗,最多就是吃的好一些。譬如王氏就准备了鱼肉鸡蛋之类的大菜,即使在腊月也不是日日都能吃的。不过也有穷人家,过大年且没有多少油水,小年更兴不起来了。

    但是祭灶神不同,有一套极重要的规程要走——据说这一日灶王爷要上天述职,给玉皇大帝说民间各家情况,有不好的要告状。人人都想灶王爷能说自家好话,这样自然免不了好好送一送灶王爷。

    赵莺莺就跟着赵吉一起去厨房,把自家炉灶旁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的灶王爷画像给揭了下来。赵莺莺给赵吉递了一块极粘的麦芽糖:“爹,给你。”

    赵吉这就把糖往画像上灶王爷的嘴巴上抹,念念有词:“灶王爷回上界,吃了糖就多多说好话,小民谢过了。”

    赵莺莺心里暗笑,这就是‘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了。用糖块粘了灶王爷的嘴巴,即使是神仙也要说好话。正准备还要看赵吉烧掉草马,送灶王爷,没想到赵吉赶她:“莺姐儿,你还在这里做什么?去叫你大哥。”

    女子是不准祭拜灶王爷的,只有男子才可以。赵莺莺当然知道这个规矩,还以为可以混过去,没想到赵吉这么重视祭灶王爷。只能悻悻地跑到院子里:“大哥,爹叫你一起祭灶王爷!”

    “嗳!”赵蒙痛快地应了一声,对于他来说,祭灶王爷有什么重要的不知道,他只知道,祭灶王爷用的灶王糖好吃,滚了芝麻又香又脆。放在灶王爷神像前头,等到过了今天灶王爷上天,自己就可以放开了吃了。

    灶房里赵吉和赵蒙两个赵莺莺家男丁祭灶王爷,赵莺莺无事可做,往事又不准她年节下动针线。便干脆去了巷子——平常这里就是巷子里小孩子玩耍之地,因为临近过年更热闹了。

    有许多小孩子都在唱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

    赵芹芹正在远处和小伙伴跳马索,一边跳一边也唱童谣。赵莺莺笑着跑过去:“算我一个行不行?”

    赵莺莺平常很少出来玩这一些,但是出来几次都显出了她早踢毽子、跳马索这些游戏上的擅长,所以小伙伴都乐意带她玩,争着把她算作自己这边的。

    “来来来!”

    跳马索跳的小脸通红,等到各家大人都到巷子里叫小孩子吃饭d时候才和赵芹芹手挽着手回家。这时候赵莺莺家的饭已经做好了,上桌一看果然是好菜!

    一家人洗手吃饭,忽然有人来家。正是来找赵吉的:“赵三哥,有件事来求你。”

    说话的人是个和赵吉差不多年纪的汉子,赵莺莺看他有些眼熟,估计他曾经来过自家,只不过不是常常走动的。

    他吞吞吐吐半晌:“三哥,但凡有一点办法我绝不会张这个嘴。只是,只是。。。兄弟这是真的没办法了。家里刚刚分家,什么东西都没有,钱也没有积攒下来。可是年不能不过,孩子老婆都在家等着,年菜都没有着落。。。。。。”

    哦——,赵莺莺心里明白过来了,这是来借钱的。过年难,有的人难在有人催帐,要还钱,有的人则是过不了年,要借钱。之前赵家也有人借钱,找赵家三兄弟的都有。

    不过借钱这件事不是那么轻易的,这年头谁家都过的不容易。就算是自家,今年算是很不错了,但家底子薄,也不敢轻易地随便借钱出去。况且,往亲戚朋友借钱如果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世上也就没有那么多放高利贷的了。

    正是因为没得办法——自家穷的话,亲戚朋友一般也是产不多的人家,哪里借的来钱。这才有了无路可走的贫苦百姓像钱庄、当铺借钱的事情,不然谁不愿意借自家亲戚呢?既然是亲戚朋友,总不会管你要利息吧!

    就赵莺莺知道的,正房里的大伯和西厢房里的二伯都没有和借钱的人家说太多。前者是自知自己不大会应对,后者是从来懒得应对。所以最后的事情都是宋氏和孙氏应对的,这样结果也就可知了。

    孙氏忒难说话,她站在那里来借钱的人家就不敢多说了。宋氏好一些,但也有限。谁都知道,宋氏平常还算可以,但是一但有损她小家的利益,她从来是‘冷心冷情’的一个。

    不过这也没什么好说的,佛祖割肉饲鹰那也只是佛祖才能做到的而已。至于放在百姓人家,都只会顾好自身。

    不过也不能说谁都不管,总有那些格外相熟的,平常又有信誉。这样的人上门来,那就不能太过了,不然人情上实在过得去,时人还是重人情的。

    眼前的这一个似乎就是这样的人,赵吉请他坐下吃饭:“老弟先坐下,一起吃顿饭。”

    赵蓉蓉身为长女立刻起身就要去加筷子盛饭,那汉子却叫住了:“三哥别留,侄女儿也别忙,今日是小年,家里老婆孩子还等着吃饭呢!”

    赵吉笑着点点头:“行吧,今日就不留你吃饭了。走走,我送送你。”

    于是赵吉就把人送到了门口:“兄弟你也知道,我家今年年景是好一些,但一个是家底子薄。另外也不好开个大口子,不然借了你,其他的亲朋也就躲不过了。”

    那汉子脸色倏地暗淡了,赵吉却接着道:“三哥晓得刚刚分家的难处,手里也没有多少余钱。不如这样,这银子你拿去,至少置办份简单的年菜再说。只是老弟要记得,可别告诉人家在我这里借到钱了。”

    赵吉从荷包里倒出几块碎银子,从里头拈了一块最大的,掂了掂大约有半两重。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至少置办一桌年饭是不成问题的。

    受了人感激,赵吉才背着手回了东厢房吃饭。桌上好饭好菜的,他的酒还没喝完呢!今日送了灶王爷上天,就算是平常管着赵吉喝酒的王氏都没有多说,随便他添酒。

    因为按照习俗,这几日到灶王爷重回凡间,凡人都可以随意吃喝,因为监管这方面的神仙不在么。

    吃了中饭赵芹芹又出去玩了,赵莺莺却再懒得去,和赵蓉蓉在炭火盆旁做了——赵莺莺自己针线活多那是为了做针线卖钱,但是赵蓉蓉和王氏这样就不同了,纯粹是因为勤勉,手上停不下来,于是有了做不完的针线活。

    赵莺莺看了那些厚实的鞋垫,针线笸箩里已经放了半打,实在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用完。她就不掺活了,寻了这几日家里多的红纸和见到,折了红纸,剪刀如飞一样剪起窗花来。

    窗花是剪纸的运用之一,而剪纸是女红的一项。所以理论上来说,只要是个学过女红的,就应该会剪窗花。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容易,至少并不是人人都能剪刻出真正精致复杂可以过年使用的窗花。

    赵莺莺家王氏就不大会剪纸,剪窗花就更不用提了。赵蓉蓉会一些,都是方婆子教的。方婆子原就是扬州乡下长大的,乡下地方的女孩子似乎在剪纸上更加用心,就赵莺莺知道的,越村俗的地方,剪纸也就越盛。

    “莺姐儿剪窗花?那倒是不错,剪好之后就贴起来。之前爹为了贴灶王爷画像熬了浆糊,还剩下不少,正好用得上。”赵蓉蓉看了一眼笑着道。

    赵莺莺之前也和方婆子学过,不过现在的赵莺莺才是更加擅长的,她裁了几张红纸就剪了起来:“我有好几个吉祥样子,到时候家里的窗户都能贴上!”

    剪纸的样子都是往吉祥喜庆上面去的,赵莺莺剪刀不停:“‘丰年求祥’、‘连年有余’、‘贵花祥鸟’,好不好看?”

    赵莺莺的题材都是最中规中矩的,但是剪的好,方婆子看了都赞。正好赵蒙进来了,赵莺莺想了想:“大哥,我给你剪一个《水浒传》的故事好不好?”

    赵蒙忙不迭地答应下来,赵莺莺立刻给他剪了一个武松打虎。正下剪刀的时候听方婆子小声与王氏道:“说起来蓉姐儿马上就要十四了,你和老三到底是什么打算?”

    之前周卖婆来赵家就想给赵蓉蓉说亲,只不过被方婆子打断了——她想着长幼有序,不如先给赵蕙蕙做亲。虽然方婆子和赵蓉蓉更亲一些,但实际上赵蓉蓉和赵蕙蕙都是她的孙女,她当然都想要照顾。现在的情况是蓉姐儿不愁嫁,她当然就为蕙姐儿费心一些了。

    但是她没有想到外头的人都是那么想的,把赵家三兄弟分开来看。愿意与老三结亲的不见得愿意和老二结亲,这就像是迎头一闷棍打醒了方婆子。她终于肯正视一件事了,那就是在外头都是讲究实惠的,和赵吉连亲的,可能会和赵贵赵福连亲的不是一样的人。

    一样长大的堂姐妹,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到底是会有不同的,第一次把这个真相撕开来的就是女人家的第二次投胎,嫁人。赵蓉蓉或许可以嫁到小富殷实之家,赵蕙蕙却只能嫁个温饱之家。

    甚至受她娘的影响,一般温饱之家恐怕也不敢上门!

    既然是醒悟,方婆子当然就一起醒悟了。但是醒悟了之后她就只有叹气,说到底这些都是她的骨血,每一个都好才是最好,只不过她知道世上哪里有那么多好事!最多也就是希望蕙姐儿将来嫁的不要太差,家里穷一些不要紧,要紧的是丈夫要可靠勤劳。那样的话,苦日子也能过甜。

    王氏也一样小声:“这些日子也有人与我试探,不过那些人家的后生我都不大看好。我和吉哥倒是没想过让蓉姐儿大富大贵,但好歹该是一个殷实之家后生可靠罢!好在不急,也能慢慢寻。”

    不同于豪门大户的小姐,往往十二三的时候就定亲,自有一套礼仪走下来——六礼每一回都极繁琐,而且办完没有个两三年不成。小门小户的亲事往往从十五岁以后才开始说,迟的十七八的也有。但是说定亲事之后手脚就快了,多是一年半载女孩子就出门成为他人妇了。

    方婆子也点头,况且她也知道,随着赵吉渐渐起来,来提亲的人家只会越来越好,当然不用着急。

    两个人说的低声,然而凑在炭火盆旁一起坐的赵蓉蓉怎么会听不见,这时候已经脸色通红。他们这样的人家并没有多少规矩,这种话有时候会避开没出门的女孩子,但有时候她们在一旁听着也不觉得有什么。

    赵莺莺看赵蓉蓉不好意思还觉得颇为有趣,同时也为赵蓉蓉高兴:女孩子的一生就是这样,在家时候天真烂漫,到了年纪自然就嫁做人妇,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然后含饴弄孙。普通到乏味,同时也是上辈子的自己想都不敢想的。

    小年似乎就是在这样的和美当中过去的,赵莺莺心里甜滋滋一直甜到大年——天还没亮赵蓉蓉就叫醒了她。今天过年,他们要一起给祖母和父母奉茶。

    奉茶却不是茶叶茶,而是茶叶蛋,听说有的人家习惯是用茶叶。不过这种事各地各家风俗不同,也没什么好追究的。

    “祖母吃茶!”赵蓉蓉、赵蒙、赵莺莺、赵芹芹都跪在正房二房里床前,床上坐的是方婆子。

    她笑的合不拢嘴:“好好好,快起来!”

    就像之前大房家的几个和二房家的几个一样,赵莺莺每个人都收到了一个红纸包包着的压岁钱。赵莺莺一摸就知道是铜钱,大概是十来个。

    所有人都很高兴,因为赵家这种温饱有余殷实不足的人家,十来个钱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笔不少的财富了。赵莺莺几个立刻商量起来要买什么,赵蒙更是嚷着要‘买炮仗’,之前的两百响炮仗已经玩完了!

    “你们就好了,三婶好像从来不收你们压岁钱。”赵萱萱和赵莺莺抱怨:“我娘总是要把这几个钱收走,最多就是买几个零嘴堵我们嘴。”

    不过赵萱萱也没有太不开心,一条巷子里大多数的玩伴都不能花压岁钱就是了。而且自家就有一个,自家好歹有零嘴涂嘴巴,二房那几个才进门就被孙氏一个钱不剩地搜走了。

    赵莺莺也看见了,孙氏哪里像是做娘的,简直像是关卡收税的,生怕赵蕙蕙几个逃税。

    不过赵莺莺没有停留,和自己的姐妹一起跨进了东厢房,去给赵吉和王氏奉茶——同样也有压岁钱拿呢!

    吃茶是很快的,而且茶叶蛋还特意多煮了一些。赵莺莺一家的早饭就拿这些茶叶蛋应付了,之所以这么赶完全是为了年饭。年饭包括两顿,但是更重要的是中饭,晚饭其实就是中饭吃剩下的热一热罢了。

    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了,整板的豆腐有新鲜的也有冻好的,豆芽也发好了,珍珠肉丸子也搓好了,只等着蒸。鸡鸭鱼肉都收拾的干干净净,只等着今日下厨。就连萝卜白菜这些也清洗干净备用——这些都是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