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寂寂无名到闪耀乒坛-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钯算了算,“好家伙,你这一下就要了三个人,还要男队那边出一个?咱们可没有怎么训练过混双,还得是少年赛。”
  混双比双打还难练,不是所有人都能练双打,更不是所有人都能练混双,就算队里有人,但要符合年龄要求,哪有那么容易?
  俞近识简单直接,“这个比赛的冠军,你要不要吧。”
  陈钯:“废话,等会,这事儿我得去找上面说一下,出国比赛可不是小事。”
  好多手续要提前办好呢!
  等等,说好的一队才有比赛打呢?
  陈钯反应过来。
  俞近识早就知道在常晴的事情上,即便是他来了也没办法帮她,还要看着她经历这些必须经历的一些事儿,他不忍心下手虐自己的徒弟,也拦不住上面的安排,更知道这些安排并不是陈钯一个人就能完全决定的。
  他让常晴晚几个月进一队,已经算是一种“弥补”。
  但俞近识觉得还不够,他要的不仅是进一队,更要出去打比赛的机会!
  现在俞近识以回老家为威胁,让他不得不答应下来,为常晴争取比赛名额。
  或者说,现在的陈钯,要的就是俞近识的一个保证,要的就是俞近识向他证明——常晴可以放心地送出去打公开赛,打外赛!
  他才能力排众议,在之后的比赛上大胆地用这个有着坚韧心性的孩子。
  正如陈钯说的一样,进不进一队对于常晴来说都一样,即便是她进去了,下站公开赛也没有她的名字,报名名单早就交了。
  进一队是为了什么?为了出去打比赛!
  有没有比赛打,才是最重要的!
  **
  何虹知道俞近识来了,高兴地差点冲上去来个拥抱,还好她想得起来,自己是个女生,周围还有那么多人,要克制内心的狂喜。
  常晴自然是高兴的,她上次去省城就想找俞近识,但没时间和机会。
  她不是热情的人,但也忍不住跟着俞近识问,“师父,你刚才说那话什么意思?你是我的主管教练?”
  她表情没那么明显,但眼睛已经说明了一切——一切的期待。
  那个从去年拖到今年,才姗姗来迟的主管教练?
  但提前怎么不说呢?而且,当时俞近识明明可以和他们一起来首都。
  “省队没那么容易放人。”
  俞近识刚退役的时候,原本孙久林和陈钯,作为他的兄长和搭档,是想要叫他来国家队任教的,但他以前的病不是小病,部分人认为,即便是治疗了这么多年,也度过了危险期,但这么久时间不打乒乓球,会不会影响到他执教的能力。
  更何况,“打得好还不一定教得好”这种说法和质疑,无论在哪里都存在。
  俞近识本来也不想回到国家队,看到别人在赛场上冲击冠军,而自己却有心无力,心态再强大的人,也会难受。
  结束长期治疗回来后有一段时间,他甚至都没有碰过乒乓球。
  但时间是最好的治愈剂。
  当你拼尽全力也想守住某些东西,却无能为力时,你会经历绝望和痛苦的艰难时光,产生放弃、远离的想法。
  但真的离开了这些东西,在寻常生活的某个瞬间,你又会突然怀念起来。
  比如——每个人都在讨论的赛事,比如,听到的类似乒乒乓乓的响声,又比如,饭馆里黑白电视上的对决。
  那些熟悉的场地,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弧线。
  在某个瞬间,就能忽然改变你的所有想法。
  所以,那个时候的俞近识才会答应陈国鸣的邀请,去帮他找好苗子。
  后来,找到的好苗子区城没要,反而让他觉得可惜了。
  当时省队正好对他抛出橄榄枝,俞近识办完入职的手续之后,就立刻为常晴争取进入省队的机会。
  他能教出常晴、何虹和骆景这样的苗子,将差点被省队退回地方的垫底成绩变成国家都认可的水平,更是证明了俞近识的执教能力。
  再加上孙久林的争取,还有陈钯等老人对他的期望和力荐,俞近识很快就收到了国家队的邀约——原本,国家女队的教练员就不足。
  但他一直没走,等着常晴打完了全国赛,确定可以进入国家队,俞近识在开始着手工作调动的事情。
  但带出这样的成绩之后,省队的教练,张力和程路虽然都希望俞近识赶紧走,但省队的领导和省城的领导不愿意放人了。
  这么好的教练,留在省队,能培养出多少好苗子,为他们省争取多少荣耀?
  这样一拖,也就拖了三个月,又碰上春节,节后,俞近识才入职国家队,来到首都。
  回到这个熟悉的地方,他没时间去感慨和怀旧,第一时间要做的——是关注国际比赛和乒乓球女子世界排行,以及现在现役的国际选手的情况和水平。
  北欧的纳维亚国际少年赛,就是他挑选出来的目前最适合的比赛,这次的比赛规模比较大,邀请了亚洲、欧洲很多有实力的乒乓球国家的年轻一代选手,这些选手将来都是重点培养去参加公开赛的。
  比赛含金量不低,也第一次设定了少量的积分和丰厚奖金。
  现在,就算是俞近识想要常晴去参加没有年龄限制的公开赛,国家队也不会允许——常晴没有进一队,没有世界排行,积分为零,也没有外战经验,就这样的成绩,根本无法和一队的人争公开赛的参赛资格。
  这次的国际少年赛,就是一个绝好的跳板。
  如果能拿下一个冠军,常晴在之后外赛、公开赛的资格争取当中,就有更大的优势。
  而且,也可以让常晴提前熟悉国际上的对手。
  当然,混双和双打这些都是买一送一,单打才有积分,单打冠军,才是俞近识给她订立的目标。
  此刻,被买一送一的女双和混双搭档,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搭档:人在队中坐,运从天上来。
  如果没有这个送上门的跳板,他们要在队内循环赛中打败一队的强者,杀入一队,就不知道要多少年,更别提出去参加比赛,去刷新自己的排名和比赛成绩,让教练员看到自己。
  众所周知,能在华国乒乓球队杀出来的,都已经是世界顶尖的乒乓球手水平。
  这一次比赛,除了参赛的几个孩子收获丰厚以外,总教练也获益匪浅——这场陈钯原本没抱什么希望的少年赛,给了他绝无仅有的惊喜。
  因为俞近识履行了他的承诺——带着冠军回来!


第27章 国球无双27   外战零败(营养液加更)……
  俞近识的办事效率是有目共睹的。
  虽然被省城那边拖了小半年; 但这段拖延的时间,他并没有浪费——重新了解国内外的乒乓球形势,各国选手的打法和优缺点; 还有国乒现状。
  在加上孙久林等老朋友的帮忙,他要了解常晴的状态; 也不算难事,就是电话费交多了一些。
  因此; 针对常晴的专项训练计划,在第二天就到了她手上。
  当然,俞近识能进队,并不是做常晴一个人的独家教练; 孙久林索性就把何虹也分了回来; “本来我就是代管; 我自己的孩子都带不过来,小何你就自己看着办吧。”
  话是这么说; 但孙久林还是把何虹这段时间的情况交代的很清楚。
  除了何虹、常晴,俞近识手里还分了三个二队的队员带着; 他的工作量并不轻松; 也不会把所有的时间经历都放在常晴一个人身上。
  但这不代表; 他会减少对常晴的关注。
  男队那边对于混双不是很重视; 而且又是少年赛; 对于他们来说,训练冲击一队的名额、参加国内的大型比赛、国外的公开赛和大赛等……这些事才是重点。
  虽然混双是一个项目,但并不是所有的比赛都有这个项目,能把双打练好就已经不错了,单打是证明一个运动员真正水平的项目,双打——虽然没那么强调; 但是却也是夺冠教育一环中的必备项目。
  混双,就更“非主流”了。
  自然,为了配合这次的少年赛参赛要求,选手只能从十八岁以下的年轻苗子里选,在十八岁以下,又要熟悉双打的,考虑到女子那边的常晴本身就是左拍,男队选人,最好得是右拍。
  那些苦练男子单打,准备即将要来的美国公开赛的选手自然不再考虑范围内,陪练的人也分不出来,除了美国的公开赛,还有国内的一些比赛,乒乓球的比赛虽然不算多,但每一场背后,都是长年累月的训练支撑着。
  但既然报名了混双,人也去了,顺便就把单打也报上,怎么说都是出国打比赛,不是去浪费国家经费的,冠军是目标,派出去的选手,又不能太差。
  在年轻一辈里,显然,骆景和戚无是两个很被看好的苗子,一番筛选下来,最终是骆景拿到了这个名额。
  纳维亚的少年赛在四月举行,留给他们的只有两个月的训练时间,虽然骆景学过双打,但混双还是第一次接触。
  男子单打或许有一些难度,但混双这个项目,是男队这边力争必须拿下冠军的,
  两个月的时间,要在国际少年赛上拿到冠军,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而因为报名了单打比赛的原因,他们还得同时练习单打。
  混双这个项目出现的很早,和双打一样,有比单打更加复杂的规则,同时,也讲究搭档之间的默契配合。
  虽然很多比赛并没有混双项目,但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是有混双这一个项目的,也就意味着,混双项目同样可以产生含金量很大的世界冠军。
  在世乒赛这项乒乓球顶级赛事当中,五六十年代长达二十年的时间,混双的冠军一直被日本占据,其中不乏二连冠、三连冠的选手。
  七十年代初的名古屋世乒赛——华国混双组合的夺冠,终结了这二十年的记录。
  这之后,除了华国以外,还有法国等其他国家夺得混双的金牌,连续两届,混双金牌被其他国家的选手获得,直到这几年,全国上下全民乒乓的热情,还有国际赛事上的频频夺冠,让混双的奖牌,再一次回到华国手里。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世乒赛两年一届,每一年都会有新的冠军产生,华国能否继续拿下混双金牌,甚至创造连冠的记录,谁也不能做出预测。
  为了备战纳维亚,骆景和常晴便常在一起训练。
  两人一开始的配合还有些问题。
  骆景不像是何虹,何虹和常晴本来就是舍友,对彼此的球风也很熟悉,双方要怎么打,下个球给的是什么,对方都能明白。后面,两人又在一起练了很长时间的双打,因此配合完全不是问题。
  但骆景和常晴之间的配合,磨合的时间就得多一些。
  向来都是女子防守,男子进攻,但骆景的性格比较内敛,他固然也可以进攻,但当常晴在旁边,时不时主动爆发出进攻球的时候,骆景就会不自觉地转为守方。
  而当常晴转为守方时,骆景还在守。
  他不是看不出来常晴是在守,但常晴的球变化很多,这一板球是看似是在防守,是不是在给她自己的下一板球进攻做准备?那自己是不是应该替她继续营造进攻条件?
  骆景不是不熟悉常晴的打法,他好歹也和常晴对打了半个多月,但就是因为熟悉了一些,但没有完全熟悉,想的就容易偏,想法很多,但大多不准。
  分数丢的多了,两人的心态也会受到影响,打到后面,谁也不知道该怎么打,原本配合的挺好的,怎么忽然之间就不会打了呢?
  谁的打法都没有问题,但偏偏就在那样的状态下,怎么反应都不对劲。
  第一天的配合对打训练完全就是失败,还是俞近识看完了两人的状态,说了一句,“想太多。”
  这句话,说的是骆景,也是说的常晴。
  骆景考虑周到,但周到过多,反而成了累赘,常晴算球精准,但当身边出现一个怎么配都配不进去的搭档时,反而会算错。
  像是何虹,乐呵呵的,管你怎么打,她反正就是削,输了也不着急,下次借着削,把你削的没脾气,削的暴脾气,削到失误,削到丢分。
  俞近识站起身,看了眼时间,“这几天晚上你们的单打训练换成对打训练,混双也是,全都改对打。”
  他说,“接下来的训练,你们两就做一件事,每次打球的时候,喊出自己的想法和接下来下一板球的打法,一直打到你们能喊出对方的想法和下一板球的打法之后,再找我。”
  他就这么关门走人了,留下两个孩子面面相觑,随后——
  体育馆里出现了此起彼伏的喊声。
  一天后戚无来找两人的时候,看见的就是这样的画面。
  “变直线!”常晴喊的,但她这一板球明明拉了个斜线。
  “左区!”骆景喊的,嗓子都有些哑。
  戚无站在旁边满头问号的看了很久,才跟上两个人的速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