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区!”骆景喊的,嗓子都有些哑。
戚无站在旁边满头问号的看了很久,才跟上两个人的速度。
没办法,他们喊得太快了,有些球也太快了,戚无看了半天才看出来,两个人喊的是——对方下一板球的大致想法!
比如常晴这个球打出去,看似是摆短,其实她下个球要拉弧圈进攻了,摆短只是吊住对方的节奏,为自己这一边准备进攻创造条件。
但这个战术喊出来了,不就代表你已经看破对手的变化了吗?对手的心态无疑是会被干扰的。
俞教练真会玩啊……
戚无看不懂,但他大受震撼。
“有事?”骆景休息的时候,坐在地上擦汗,抬头看见戚无,少年个子高高的,挡住了灯光。
戚无说,“没事就不能来看你们了?”
没等两人继续问,戚无自己就主动热情地交代了,“我想学双打,你们两教教我呗!”
骆景一听戚无说要学双打,眉头一皱,感觉自己的脚有些疼。
戚无见骆景低头看他自己的脚,立刻解释道,“意外,纯粹是意外啊,那次是地太滑了,不是故意踩你的!”
骆景:“……那球拍砸我的事情也是意外?”
“对,球柄太滑了,明天我就去换个新拍子!”
常晴被他们两逗乐了, “行了吧,我知道你想什么,你也想去纳维亚。”
戚无拉着脸,“我也想出去比赛啊!早知道就好好练双打,教练说得对,别被一点小挫折阻碍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来队里没法打比赛,各种比赛资格争夺都与他们无关,每天就是无尽的训练训练,然后羡慕地看着一队的出去。
所以戚无才会在全国青少年比赛选人的时候,铆足了劲,拼命去争夺到了参赛的资格。
如果他双打不错,争取到和骆景一起去,两人可以参加单打,还可以参加男子双打。
骆景无奈笑道,“你那不是小挫折,是你的搭档有生命危险。”
常晴说,“其实很简单,最关键就是节奏。”
她认真地把自己经验说出来,“单打的节奏非常快,一个人就要顶住全场,但双打不一样,打出你的那一板球之后,下一板,就要放心地交给搭档,要相信你的搭档可以帮你打好下一个球,无论他是选择进攻、防守还是给你的下一板球创造机会,他都能打好,而你要做的,就是在自己这一板球,处理地无懈可击……”
她说着说着,自己的眼睛亮了起来。
对啊,与其去想自己这一板球会给搭档带去什么样的后果,搭档的球是要怎么打,倒不如,放开了去相信自己的搭档!
她和何虹双打的时候,不就是这样的吗?何虹相信她,何虹只需要在自己的回合打好自己的球,剩下的下一板,完全放心地交给了自己。
而自己习惯了被相信,也就习惯了去主导所有的节奏,去做全场的控制,却从没想过,去相信自己的搭档——去相信骆景,他也可以打好下一板球!
她还没说话,骆景已经站了起来,眼底多了笑,胳膊抬起来转了转,手握住球拍,“我们,能,能再练一次双打吗?不是对打,就是配合双打!”
戚无说,“你们傻了吧,这个时间别人都在休息,上哪找两个人和你们对打。”
常晴上下看了看戚无,看得他眯了眼睛,往后退了几步:“……?”
她说,“这不是现成的陪练吗?”
戚无:“……我?我一个打你们两?”
我自己不要命了吗?
“你不是想练双打吗?打一会,结束了我和骆景舍命陪君子,换你做搭档,教你双打。”
这话听起来很有诱惑,戚无不自觉地点了点头,一直到对面发球之前,他都觉得这笔交易还算划算。
然后他就被打残了。
戚无:“……救,救命!”
不是说这两人混双磨合有问题吗?不是说在这儿加班加点地训练补缺吗?
一个比一个打的狠,打的猛怎么回事?
骆景不是防守型选手吗?
横拍怎么比我还疯?
这么无缝衔接地打我一个人,这合理吗?
就这个打法,还用得着磨合?
其实,任何一对新的双打搭档,在第一次打的时候都会有磨合的问题,默契是培养出来的,对别人来说,混双打不好,只是自己的实力没发挥出来。
但常晴和骆景的实力太强,常晴之前又有双打的经验,混双一下打成这样,自然很难接受。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教练,都会更加严格要求他们自己。
常晴和骆景,能在一两天内完成磨合,进入双打状态,比起其他人来说,快的不是一两倍。
而且,她们两的主要问题一解决,就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戚无感觉对面不是站着两个人,而是站着四个人。
他能不累吗?
打到后面,戚无把拍子一扔,脱力般躺在地上,“不打了!你们两合伙欺负老实人!”
骆景给他递水,“我替你打一周的饭,你在陪我们练会吧。”
戚无接过水,拧开瓶盖,仰头喝了,他缓了缓,才说,“两周!还有,让我手休息休息!”
常晴坐在球桌上,等着他恢复体力。
戚无看了眼常晴,又看了眼骆景,忽然说,“说真的,你们两,”
他双手往后撑着地,“给我拿一个冠军回来,堵住那些人的嘴。我戚无说厉害的人,就没有差的。”
在那些常晴和何虹被人孤立和质疑的日子里,他总是对这些传言不屑一顾,“你们懂什么,她们也是凭自己实力进入二队的,谁都不比谁差!”
有人笑他,说戚无该不是喜欢对面女队的队员,这才着急为别人说话。
他大大方方地说,“我如果喜欢一个女孩儿,不用你们说,我自己会去追人家,同样,我欣赏有实力的人,有实力又努力,够拼命,那就不会差!”
这一次俞近识一来首都,就要带他们出去参加比赛,队里不会没有意见,甚至于意见不止在队员这个层面。
骆景被选上了,戚无知道,一是因为骆景和常晴认识,他们之前一起训练,彼此熟悉,搭配混双起来是最好最快的方案,二还是因为骆景的基本功扎实,肯吃苦努力,而且骆景的人选也是男队这边定的,并不是俞近识指定的人选。
但别人不这么认为——“骆景和常晴都是俞教练以前在省城带的人,这次他出去比赛,带了两个自己的亲传弟子,这还不明显吗?论资排辈,根本轮不到他们两,出去打比赛也是丢人,关系户而已,有没有实力还不一定。”
“就是,他们混双配的时候我看到了,根本就毫无默契,对面最简单的来球都接不好。这不是关系户是什么?这样的搭档也能出去比赛,那我们辛辛苦苦在这里熬算什么?”
无论戚无怎么反驳,怎么解释,那些心中已经有自己推断的人是不会听的。
除非,骆景和常晴拿回冠军,证明给那些人看。
一个冠军,胜过无数解释。
骆景不知道这么多事,他只顾着训练和想着怎么练好配合,听见戚无的这段话,他点点头,认真道,“我会努力的!”
戚无:“努力怎么够,常晴,你说!”
坐在球桌上的女孩看了他们一眼。
她说,“如果这个比赛的冠军都拿不到,就别做梦进一队了。”
华国乒乓球国家队一队,不仅仅意味着华国乒乓球水平的巅峰,更意味着——
世界乒乓球的巅峰。
如果想要进一队,想要打比赛,打外赛,打大赛,很简单——先赢世界,再赢华国!
华国乒乓球的辉煌,就是无数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还有举国上下的所有人的努力共同创造的,说是“举国体制”毫不为过!
常晴知道自己的路还长,还很远,甚至之后的路,可能还会更难。
但她不会怕——
全国少年赛都拿了冠军,还怕国际少年赛?
她自己或许不了解国际选手和自己之间的水平,但俞近识是了解的,他敢申请带他们出去比赛,那一定是对她有信心。
既然俞近识都对她有信心,她凭什么对自己没有信心?
他们绝不会浪费国家的精力和金钱。
正如常晴的那次回答。
“去区城,如果挑战失败怎么办?”
“如果我有失败的可能,从一开始,我就不会去买票。”
纳维亚对于其他人来说,或许只是一次见证天才再次诞生的比赛。
但对于常晴来说,却是她职业生涯——外战零败绩的开始!
第28章 国球无双28 北欧少年
混双的训练进度一日千里; 双打这边却有了些分歧。
何虹作为削球手,很难和配进攻型选手配好双打,国内的小比赛; 可以让她和常晴去试,但国外的比赛不容有失; 必须换更有胜算的人参加。
挑来挑去,选出国二队的一个女生; 对方十七岁,是快攻打法的选手,可以和常晴的弧圈球搭配,但俞近识没同意; 他最后点名要黎海燕。
孙久林也在分析:“黎海燕的成绩; 和这个队员是一样的; 但这个队员进队的时间更久,经验也更多一些; 毕竟是出国比赛,心态和经验也很重要。”
“你说的经验; 也只是队内比赛的经验; 现在他们要准备单打、混双的配合; 已经占据了很多时间; 没时间再和新搭档进行磨合; 既然成绩是一样的,黎海燕在你手下,什么水平你也清楚。”俞近识这边,说的也很有道理,“两人以前就是一个省队的,互相很熟悉; 搭配起来能以更快的时间获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讨论结束,敲定的双打搭档为黎海燕。
何虹还是一样高兴,“等你们从国外回来,一定给我讲讲,外面的比赛是什么样的!”她自己也知道削球手的特别,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只要自己的两个舍友能有好成绩,她也高兴。
削球手可以出去比赛吗?当然可以!但一定要打出一定的水平,她还会继续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
训练的时间本就过的很快,更何况常晴的项目报的很多,从早到晚都在训练,从睁开眼睛到闭上眼睛,见得最多的就是乒乓球。
国际少年赛在四月末,美国公开赛在五月初,两个比赛算是衔接的比较紧密,一队的开始准备公开赛,二队的继续训练,而参加国际少年赛的人,在俞近识的带队下,很快抵达了纳维亚。
纳维亚是欧洲最大的半岛,在海与海之间。
比赛举办的地方不算太冷,北边是极地,在那里常月低温,天空也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但比赛的场地没定在那儿,他们也就见不到传说中的极端天气和异常天象。
这虽然是常晴、骆景和黎海燕第一次出国,但三个孩子都没心情去关注屋外的世界,从调整时间和状态,到保持手感,每天即便是呆在室内,他们也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训练上。
不同的气温、气候、海拔,都会对球的旋转和速度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或许微小,但在对球感把控精准的选手身上,却不一般。
尤其是现在乒乓球球体很小,质量较轻。
提前熟悉,很有必要。
按照分组和抽签的顺序,三人先进行了单打比赛。
参加单打比赛的选手不少,来自全世界的少年天才,都汇聚在这里,这里,也有比国内更多的摄像机,将比赛的情况转播到世界各地!
单打比赛的选手更多,比赛场次也更多,双打和混双的队伍很少,每一个参赛单位只有一支队伍,因此比赛赛程安排也靠后一些。
除了裁判、摄像机以外,纳维亚的比赛还会多出另一个存在——
解说。
“接下来的这场混双组合,是来自挪国的天才少年组合,卡纳斯和阿瑟特里德,卡纳斯想必大家已经不陌生了,在男子单打比赛当中,接连打败两名欧洲的老将,阿瑟特里德更是本次比赛大家非常看好的选手,很有希望夺得女子单打项目的金牌。”
“两位的年龄都很小,今年十七岁!十七岁啊上帝,阿瑟特里德能在这个年龄,世界排行就打到十八,可以说是一位非常有潜力的选手!”
“单打比赛当中,两位的表现都很受关注,但混双比赛的结果依然很难预料,”
解说顿了顿,继续道,“众所周知,来自亚洲的选手在双打和混双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一直以来,都是乒乓球上的劲敌!”
“没错,这一场卡纳斯和阿瑟特里德的对手是来自华国的混双组合,常晴/骆景,哦……?”
另一位解说问,“怎么了?”
“很有意思,这一对来自华国的组合,年龄非常小,男选手的年龄仅有十五岁!”
“这么看来,他的年龄的确是很小,但十五岁的选手在这次的比赛当中并不是没有,老伙计,你表现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