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成谦妃后我在清宫修文物-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后也开始关怀嫔妃,“答应与常在位分低位,恰逢宫中主位逢病遭灾,因此并没有设宴行礼,让宫中姐妹热闹一番。”
  “贵人的位分已经不算很低了,只偏偏如今又多在圆明园中,你好生侍奉皇上,待封嫔封妃之日,再让众人好好贺一贺你。”
  皇后才染过风寒,此时咽喉大约仍有些不适,声音不似平时温柔。
  婉襄连忙起身谢恩,“多谢娘娘关怀。嫔妾入宫不过数月,无功而得封赏,已然战战兢兢,实在不敢心存不平。”
  “本宫知道你是个实心人。”皇后颇有怜惜意,“这段时日也是可怜,白白遭此灾厄。”
  皇后与兆佳福晋交好,婉襄总觉得她此刻所言并不仅仅是因谣言而为她不平,或者她也悉知弘昌之事。
  婉襄的心情低落下去,并不敢叫旁人看出端倪。
  帝后便又开始交谈:“前几日亲耕礼,十三弟并未参加,臣妾与音兀往来通信,亦从她字里行间看出了担忧。”
  皇嫂关心皇弟,与政事无干。
  “其实十三弟之病,与他昼夜辛劳,常至昏夜始进一餐有极大关系,皇上不若将他肩上职责减轻些,也令十三弟先养一养病。”
  这是雍正如今最重的心事,从七年秋冬开始,怡亲王的身体就非常不好了。
  雍正忍不住叹了口气,“朕二月间复诚亲王爵位,分封诸皇弟为郡王、贝勒、贝子。”
  “皇考给朕留下的兄弟众多,终究无一人似十三弟得力,与朕齐心。”
  “朕日前已下旨着朱轼代理营田,亦预备将传教士事务移交他人,人选尚在思量。”
  皇后点了点头,已有疲倦之色,“万岁爷心中皆有计较,臣妾便不再多言了。”
  乌尤塔适时上前,“娘娘,该回天然图画去喝药了。”
  皇后便扶着她的手站起来,同雍正道别:“臣妾有些微不适,想是湖上风大,仍是难以承受,便先回去了。”
  又向宁嫔道:“你在宫中时少走动,到圆明园中也是一样。今日难得出门,便好好地陪一陪万岁爷吧。”
  雍正并不留她,着苏培盛将她送回天然图画。
  皇后方过曲桥,便见一着青绿色白鹇补服的中年男子自曲桥另一侧走过来,似有面圣之意。
  作者有话说:
  查圆明园资料的时候真的很痛心


第63章 同路
  那中年郎官同皇后问了安; 果然就继续朝着流杯亭的方向走来。
  小顺子望了一眼,走至雍正身旁,“万岁爷; 是海望大人来了。”
  婉襄在脑海中思索片刻; 想起来这人身份,当是内务府官员。乌雅·海望; 孝恭仁皇后,也就是雍正生母的族侄。
  《活计档》中频繁见他名字。今日过来,想必也是要交付雍正交办的差事。
  海望是一张有福气的圆脸,似菩萨一般的大耳; 远远走来时候面上便含笑,待走近些; 笑容自然越发灿烂。
  “给万岁爷请安。”给雍正行礼时像是遇见了什么天大的喜事一般,叫人有些想要发笑。
  雍正显然已经习惯于他这般做派; 笑着斥了一声“狗奴才”; 而后便令他起来。
  海望又给宁嫔以及婉襄行礼; 同样是这般喜气洋洋的,不似谄媚,像是真心高兴。也并未因宠; 因地位而分出尊卑来。
  便是要这样做官,才做得长远。难怪海望后来青云直上,一直到乾隆朝仍旧宠遇不衰。
  雍正在海望面前拿起了乔; 心情瞧着倒是比方才更好些; “今日来做些什么?”
  海望便笑眯眯地转身,让身后跟着的小太监把他们带来的东西都放在了石桌上; 又一一打开了锦盒。
  “万岁爷前儿吩咐; 这乳炉的耳子做窄些; 这鳅耳炉则做半圆耳。又以玻璃烧同样造了这几件器物。”
  “更将此二样皆发给年大人,以均窑釉烧造,比这大些的做了两个尺寸,比这小些的也做了两个尺寸,如今都得了,特送来给万岁爷过目。”
  “年大人”应当就是年希尧,如今是正二品内务府总管,遥领景德镇御窑监督。
  “过目是假,讨赏是真。”雍正轻哼一声,仔细欣赏起海望送过来的这些器物。
  雍正勤于庶务,对内也喜欢改造珍玩,上次的暖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婉襄见这些炉子都不过是寻常,也不知能用来做些什么,雍正却好似很高兴,兴致勃勃地拿起了一件又一件。
  宁嫔欣赏了片刻,便抬头问海望,“不知本宫所需要的那些炊具,内务府的人做得如何了?”
  海望笑着躬身回话,“回禀宁嫔娘娘,您前儿要的这些东西也都得了。”
  “只因您要使用,如今着匠人在器具之上雕花着色,正想问问您要什么花样呢。”
  “蠢材,蠢材。”
  雍正放下了一只玻璃烧成的鳅耳炉,“宁嫔如今住在杏花村,既是要炊具,相比是取一个野意,实用也好,装饰也罢。”
  “若要雕花上色这般精致,岂不成皇帝耕田用金锄头这般蠢事了?”
  “哎呦。”海望佯装打自己的脸,“万岁爷骂的是,奴才可不就是蠢才?”
  又向宁嫔道:“明日一早便给宁嫔娘娘送来,往后您若有什么吩咐,奴才定然不敢再自作主张了。”
  雍正这才问宁嫔,“好好的,要这些炊具做什么?”
  宁嫔淡然一笑,唇角微弯,如春水浮绿波,“臣妾幼时曾见江南山野,农忙时节,民居就搭建于田地附近。”
  “杏花村中已有田圃,臣妾打算令他们在田地周遭搭茅草屋,放上炊具。”
  “再请一、二惯于使用它们的嬷嬷过来烹煮食物,邀请万岁爷,皇后娘娘尝一尝山野之意。”
  她望向婉襄,“若是婉襄有意,届时也可随同往。”
  在这圆明园中,对外言说,婉襄是住在九州清晏西侧的韶景轩,同牡丹台相对。
  但实际上婉襄就住在九州清晏之中,以侍疾为名,与雍正同住。
  宁嫔这般说,婉襄自然要同她道谢,雍正也道:“听来倒的确有些意思。”
  但也只这一句,没有再谈论什么。
  一旁的海望便又道:“方才万岁爷说奴才是来讨赏的,到底是万岁爷,事事洞明。”
  “不过今日臣倒并不是为自己而讨赏的,反是为了底下的匠人。”
  海望望一眼一旁的小太监,那小太监便打开了最后一只锦盒。
  婉襄望向锦盒方向,发觉里面乃是一对画飞鸣宿食芦雁珐琅鼻烟壶。
  “万岁爷看一看,烧造出这样的鼻烟壶,底下的人当赏不当赏?”
  雍正便将其中一只拿起来,细细欣赏了片刻,“这鼻烟壶画得甚好,烧造得亦好。”
  又拿起另一只,同样端详了一阵子,“这珐琅是谁所画,又由谁烧造?”
  海望便恭敬回话:“画珐琅者谭荣,炼珐琅料者邓八格,余者还有数名太监、匠役。”
  雍正点了点头,忽而想起海望方才之语,“你说要求赏赐,倒也足赏。只是究竟为何人所求,所为何事?”
  海望便不再笑了,面上显露出遗憾之色,“那珐琅料之邓八格原是个苦命人,妻房去岁有娠本是好事,偏生产时逢难产,竟落得个母子俱亡的下场。”
  他说到这里,婉襄的呼吸便是一窒。
  这个年代的女人太苦了,生儿育女,如何不是用性命在作赌。
  “屋漏偏逢连夜雨,妻儿夭亡,母亲又因此事生了重病。前几年积蓄都用来治了丧,如今也是无钱给母亲看病。”
  “同部匠人知他家中情况,有意帮衬,但到底也都是些穷苦人,因此都为他所拒绝。”
  “奴才想着万岁爷向来仁善,五年时怜惜泼灰处的匠人辛苦,赏了一批鼓泡玻璃眼罩、平面玻璃眼罩下去。”
  泼灰处工人常年累月与有腐蚀性的时会打交道,眼睛难免受伤。
  “便一直鼓励他好好做事,有朝一日得了万岁爷封赏,便是名正言顺,可以告慰家中老母了。”
  宁嫔听得很入神,面有不忍之色。
  海望的话说完,她便下意识望向雍正,似有期盼意。
  雍正将这只鼻烟壶放回锦盒中,“赏邓八格、谭荣银各二十两,其余匠役人、太监等,每人赏银十两。”
  海望遂又喜笑颜开,替这些匠人谢过雍正赏赐,告了退。
  海望带来的那些器物自然也都一同撤下,石桌上空空如也,一下子连人声也不闻。
  皇后留下宁嫔,曲中之意,婉襄明白,雍正当然也明白。
  婉襄是打定了主意不开口,雍正欲言,又被恰好回来的苏培盛打断。
  “启禀万岁爷,蒋廷锡蒋大人有急事请求面圣,如今已经候在东偏殿随安室中,万岁爷,您看……”
  雍正很快站起身来,“扬孙二月出任会试正总裁,事务繁杂,离不得朕。”
  “若是想要赏景,可在岛上随意走动,若觉无趣,便早些各自回去,不必等候朕来。”
  雍正要处理政事,婉襄与宁嫔自然不敢相留,起身恭送他往蓬莱岛去了。
  行过了礼,彼此收回目光时四目相对了一瞬,宁嫔再笑起来,那笑意便似飞絮,已逐春风去。
  “婉襄,你想留在这里,还是回到韶景轩中去?”
  她仍然不习惯以嫔妃身份同雍正的其他妃妾相处,“午后反而觉得有些冷,嫔妾觉得还是早些回去更好。”
  宁嫔便点了点头,吩咐候在一旁的小太监先行去备船,而后她们慢慢地朝着渡口走。
  宁嫔没有主动与婉襄攀谈,这氛围却莫名让婉襄觉得有些压抑,于是她先开了口。
  也是试探。懋嫔最后出言挑拨的时候宁嫔的神色在震惊之余还有畏惧,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还没有谢过宁嫔娘娘,在嫔妾为万岁爷禁足时替嫔妾进言。”
  宁嫔的笑意总是很淡,叫人心中疑惑她方才是不是真的笑过。
  “只要你不怪我当日为懋嫔求情便好。”
  “懋嫔实在可怜,我的孩子没出生尚且如此,两个孩子夭折在眼前,叫一个母亲如何承受。”
  她这样一说,婉襄还真不知道要如何替她找一个自己不怪罪的理由。
  但宁嫔很快又接上了下一句令婉襄震惊的话,“其实我早知道是懋嫔了,私下规劝她几次皆无果,她的恨意太惊人了。”
  她没有点名懋嫔的恨意是针对谁的,但应当就像是雍正所理解的那样,她恨着他。
  小太监搀扶着她们上了船,小型的画舫航行在福海之上,湖岸似是触手可得的东西。
  “懋嫔已经命不久矣了。”
  宁嫔始终望着福海上的波涛,“我入宫的时间其实并不算很长,可我已经见过很多女子在宫中死去的模样。”
  “顾常在,汪答应……万岁爷仁德,从不苛责嫔妃,她们都是病死的。懋嫔也将如是。”
  “望着她们,我总是在想,她们之中的哪一个才是我的将来呢?”
  若一个人频繁地思考与“死”相关的问题,那么她的人生大约常有不如意之事。
  婉襄甚至怀疑她是因丧子而患上了抑郁之症。
  她与宁嫔毕竟没有什么过节,不忍心见她花容月貌,却丧气如此。
  “娘娘还这般年轻,有太医悉心照料身体,又有万岁爷时常眷顾,何必总是出此灰心丧气之语。”
  “万岁爷时常眷顾?”她轻笑了一下,“皇后娘娘今日有此举,也是怜惜我。希望你不要怪罪。”
  “如今已不是雍正五年了,是我自己不再那样讨人喜欢。婉襄,你不必安慰我。”
  画舫已靠岸,宁嫔先一步走上湖岸,她身上明黄色绣龙纹的披风令她的背影看起来越加寥落。
  她回头望了婉襄一眼,“你我并不同路,就此别过吧。”


第64章 珍视
  雍正令小顺子给婉襄偷偷传了信; 让她在勤政亲贤殿用晚膳,等着他回来。
  一直到她将一只粉彩桃花纹碗完全修补好,拿到一旁盛水测验; 才终于等到披星戴月归来的雍正。
  她在一瞬间难以掩藏她的欣喜; 迎上前去为雍正解下了披风。
  “蒋大人那边的事那么棘手么?四哥忙到现在才回来。”
  这话婉襄其实都不应该问,但雍正还是回答她:“今年要开春闱; 这是读书人一辈子的大事,他们不辜负朕,朕也不愿辜负他们。”
  “可用过晚膳了?”
  婉襄点头,“久等四哥不至; 随意用了些。四哥呢?”
  “同蒋扬孙一同用了。”他一面说,一面走到了案几之后; 预备开始批阅白日剩下的奏章。
  方拿起笔,又抬头望向婉襄; “都用了些什么?”
  “三月菜蔬味美; 多是些茼蒿、蒌莴、芸薹制成的菜肴。御膳房还进了春饼; 我觉得很好。”
  立春日清廷以春饼换饽饽,婉襄尝过,赞了一句; 如今她也常得御膳房奉承。
  他见婉襄高兴,自然也高兴,“你是汉人; 原应更习惯吃春饼; 而非饽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