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色橄榄树-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罗俊峰见面的事,宋冉没跟母亲讲。她期待写出一本好书,又害怕自己的能力配不上。事情未定之前,保密比较好。
  母女俩不讨论正事的时候还能和平共处。可由于冉雨微的工作性质,她大体上是个说教管束型的母亲。一旦闲下来和宋冉相处,对她的工作社交未来规划事无巨细都要聊上一聊。只聊还好,可她有太多的意见和不同观点,控制欲又强。两人每每闹得不欢而散。
  四天后,宋冉回了梁城。冉雨微送她去机场,送到出发层,她车都没下,挥挥手说声再见就走了。
  宋冉看着她的白色汽车消失在路上,不禁叹了口气。
  回到梁城,雨早就停了。
  上周的暴雨仿佛终于把天上的水倾倒干净。天空湛蓝得没有一丝云彩,只有漫天毒辣辣的阳光。
  一出机场,空气炙热而潮湿,扑面而来,像走在大中午没有风的沙滩上。
  这就是她生活了快23年的梁城。总是离开,却又总是回来。
  宋冉乘车回到青之巷,已是黄昏。
  巷子里霞光满天,散着金银花香。到了家门口,隔壁在打地坪,她好奇地凑过去问:“王奶奶,你家做防潮层啦?”
  “是嘞。后头不会再下雨了。趁早做了。”
  宋冉瞥了眼在屋子里劳作的施工队,小声问:“他们做得好么?”
  “蛮好诶。张奶奶徐奶奶家都是他们弄的。价格公道,很讲良心的。”
  宋冉说:“我家也想弄呢。一直找不到施工队。”
  王奶奶听言,立刻热情帮她张罗。
  施工队的队长老李五十岁左右,面相和善。老李以前在中X建工集团江城分公司做建筑质检工程师,内退得早,闲不住就组了施工队接活。搞了一辈子工程的人,宋冉自然放心,很快就跟他约好周末来施工。
  第二天是工作日,早晨八点太阳已升起,晒得院子里的树叶直亮油光。
  宋冉出门前带上李瓒的那把大黑伞。她很喜欢那把伞,简洁,伞面大,厚重,拿在手里很踏实的感觉。
  一天的工作终于完成,一下班她就抱着伞坐公交去了警备区。
  七月初,落雨山上草木茂盛,大片大片遮天蔽日,野蛮又疯狂。叶子绿油油沉甸甸,仿佛吃饱了阳光雨水后的餍足。
  宋冉看着满山的绿色,心情很不错。
  下了公交穿过马路进了警备区,里头空无人烟。只有夕阳挂在操场外的矮楼上,散发着最后一丝余热。
  宋冉走到那块空地上,大部分车都开走了,她的车边停了辆军用车,威风凛凛,把她的小奥拓衬得分外娇小。她看了眼军车的车牌,正是李瓒上次开的那辆。车门紧闭,里头没人。
  她慢吞吞走过去,边走边四周望,附近静悄悄的,没有人影。
  她走进一棵树的阴影里,原地站了好一会儿,摩挲着伞的手柄,最终将伞放在军用车的车前盖上。
  她开了奥拓车门坐上去,一头靠在座椅上。座椅靠背炙热地烤着她的后背,车内温度很高,她打开空调冷却一下。
  出口风呼呼吹着风。
  那栋灰白色的楼房墙面上笼着一层夕阳,很安静。楼后面是茂密的山林,树叶肥绿。她忽地想起东国,那大片大片的覆满灰尘的橄榄树林。
  车内温度完全降下来了,她看了眼手表,过去近十分钟了。
  她没法等太久,大门口的守卫会起疑。她看了眼隔壁车上的黑雨伞,终于坐直身子,准备拉安全带,余光却瞥见那栋楼拐角后走出来一个人。
  短袖作战服,腰带,长裤,军靴,很熟悉的身影。
  宋冉立刻松了安全带,伸手调小空调,装作刚上车的样子。
  李瓒朝这边走来,因逆着夕阳的光,他微微眯着眼。待走近,他看见了车里的她。
  宋冉将车窗玻璃落到底,打招呼:“李警官。”
  他微点了下头,问:“来开车?”
  “嗯。”宋冉说,“在这儿放了一周,添麻烦了。”
  “没有的事。”他笑了下。
  宋冉发现,他时常会笑,但从不是大笑,总是温和的,淡淡的,像微风一样。
  却也好像……仅仅是因为礼貌……而不会更近了。
  “还有那伞,”她伸手指一下,“带来了。”
  车前盖上的长伞被她收起来了,每片伞面都捋得整整齐齐排列着,卷紧了,拿伞带扣得严严实实。
  他开了车门,把伞放进去,屈身在座位间翻找东西。
  约莫十秒钟,他关上车门,手里拿了两本书,还有两瓶水。
  他递给她一瓶。宋冉趁这功夫迅速一瞥,看清他手里拿着是高阶的物理和化学书,还是英文版的。
  喜欢读书啊……
  “谢谢。”她接过水,说,“还有上次,也要谢谢你。”
  “上次?”李瓒微抬眉梢。
  宋冉解释:“薄可塔。”
  “噢……”他随意应了声,把书放在车前盖上,拧开那瓶水喝了一口。男人仰头时下颌弧线硬朗,喉结上下滚了一遭。
  宋冉移开目光,看向他手里的白色小瓶盖。
  他只喝了一口,盖上盖子。而后看向她,目光很安静。但毕竟是军人,无声的眼神也有隐约的力量。
  宋冉缓缓开口,继续话题:“我找了很久才找到薄可塔毁坏的资料,太冷门了。你对东国历史有研究?”
  李瓒拧紧那瓶盖,淡笑一下,说:“当地人讲的。”
  宋冉一愣。
  他拿上车前盖上的书籍,轻敲了敲车盖,颔首告辞:“先走了。”
  “……嗯。”
  “噢……”他刚转身,想起什么又一步退回来,问,“我绳子还在你那儿吗?”
  宋冉:“啊?”
  他摆摆手:“丢了就算了。”
  “啊。在的。”她忙说,“但在我家。”
  她撒谎了,那红绳就在她随身的包里。
  她垂了垂眼睫,又抬起,说:“我没带在身上,下次还给你?”
  “好。”
  宋冉追问:“下次怎么还?”
  他想了一下,问:“有纸笔吗?”
  “有。”
  宋冉低头在包里翻纸笔,心虚地避开里头躺着的那条红绳。她把便签本和笔递给他。
  他走过来,将水瓶和文件夹放在她车顶上,接过纸笔了,微俯身,压在她车窗舷上写字。男人的身影一下子就罩住窗外的天光。
  宋冉抬眸偷看他低垂的脸,眉骨很高,睫毛很长,肤色很健康,不会过分白皙,也不黝黑。
  他很快写下一串数字,笔尖轻敲一下纸面,直起身子。
  她视线自然移向便签纸,上头写了个“李”字,后头跟一串电话号码。
  他说:“麻烦了。”
  她接过来:“应该的。是我不好意思,不小心扯下来了。”
  他淡淡莞尔,不置可否。
  “那绳子保平安的么?”她问。
  “嗯。”他想起什么,又伸手找她要纸,“要是我出勤,打另外一个电话。”
  宋冉把纸给他,见他低头认真写号码的模样,略一迟疑,说:“亲人送的吧?”
  他起初没答,写完了给她时,才抬眸看她一眼,说:“嗯。”
  宋冉心一横,说:“那我也留个电话给你,万一我忙忘了,你提醒我一下。重要的东西,还是别再丢了。”


第9章 chapter 9
  接下来两天,宋冉太忙,周六也在加班,没功夫去还绳子。而李瓒也没打电话来催,或许他更忙。
  周日上午,宋冉在家整理书籍时突然想起这事儿,把那小纸条翻了出来。她靠在二楼的木窗前,略微犹豫:绳子还回去之后呢。
  可她想不出别的辙了,只能拿出手机,风一吹,她一个没注意松了手。那白色的小纸条乘风而起,像只白蝴蝶在空中打着旋儿,落到栀子树上隐匿成了一朵花儿。
  宋冉立即跑下楼去,到树下仰着脖子巴望,绿叶白花,哪里还见得到纸条的影子。
  外头传来车响。院门外停了辆面包车,下来两三个工人,是约好来给家里加防潮层的施工队。
  说好的九点到,一分钟都不差。
  老李退休前是做建筑质检师的,长期风吹日晒,肤色要比普通人深一些。但样貌端正,依稀看得出年轻时是个俊男子。
  他做事利索,很有经验,进屋看一圈,地坪墙角摸一遍,很快就给出几个施工方案。耗时耗费、利处弊处分析得清清楚楚。末了,给宋冉推荐一个性价比较高的选择,一天就能把事情办好。
  宋冉采取后,老李带着三个工人把家具搬开,拿机器撬水泥地坪。
  很快地坪全掀了,露出底下潮湿的砖块泥土。他们干活速度很快,半点不偷懒。宋冉对他们印象很好。
  施工声音大,她也没法看书,索性坐在一旁看他们搅拌砂砾。
  “大伯,那是什么呀?”她指着一卷黑色的东西问他。
  “防水卷材。”老李话不多,但说到工作就开了话匣子,“北门街这边地势低,潮气重。水泥砂浆铺了怕不够,得多加一层卷材。外墙内墙的勒脚我也给你做双重防潮,下回梅雨季节就不会湿趴趴了。”
  “噢。”宋冉坐在台阶上,托着腮问,“大伯,王奶奶说您是江城人,怎么来梁城了呢?”
  老李擦擦头上的汗,笑道:“儿子在这边。”
  这时一个工人插话:“老李叔的儿子可就厉害喽。宋小姐,你肯定猜不到他做什么工作。”
  宋冉来了兴致:“做什么的?”
  “军队里拆弹排爆的精英分子。国家重点培养的,帝城军区一直想挖过去,江城军区不肯放。”
  宋冉:“这么厉害?!”
  “对啊。才二十三,就立了几次二等功。以后是在部队当大官的料子。啧,老李要享福啰。”
  老李笑得眼睛弯了起来,摆摆手:“现在厉害的年轻人多,别让宋小姐看笑话。”
  “大伯您太谦虚啦。”宋冉说,“您肯定很会教育孩子。”
  “那倒没怎么教,都是天生的。”
  下午五点多,防潮层做好,地坪也重新铺好了,平平整整没有半点瑕疵。
  老李说,五六个小时水泥地会全干。晚上他手下的工人过来打磨养护一下,再连续养个几天就好了。
  等施工队离开,宋冉才想起找那纸条,找了半天也无果。她不禁怀疑纸条怕是和在水泥中打进了地坪里。
  没办法,只能等李瓒联系她要绳子了。
  次日是周一。
  梁城卫视的《战事最前线》播出两个月后,临时下线了。
  开战六十多天,东国战事进入僵持状态,社会关注度明显下降。一场仗打来打去没完没了,有个什么劲儿,观众将目光投向股市。最近股票行情不错,往里边瞎扔钱都翻倍,大街小巷连卖菜的阿姨都在聊财经。
  各大卫视纷纷开辟专栏播报股市分析,梁城卫视也不例外,专门增设了财经版块。《战事》下线后,附属的《战前?东国记》也播完最后一期。
  放送完毕那天,同事们聚在办公室里讨论股票,宋冉坐在电脑前查看《战前?东国记》的官微。
  今天最后一期,网友留言不少,赞美幕后人员的用心制作,感谢记者们的真实呈现。
  宋冉一条条翻看。
  “冉冉,要不要买股票?”小冬叫她。
  宋冉抬起头,笑笑:“我不懂。”
  “不用懂。最近买什么都涨,好多人都挣了钱。”
  “真的。我投五千都挣了八百。”小春说,“沈蓓的三十万现在涨到三十八万了。”
  宋冉工作才两年,没什么积蓄,也不指望天降横财,说:“股市有风险,还是算了。”
  沈蓓拿吸管搅了搅咖啡:“想挣钱就得冒风险,哪有稳赚的事啊。”
  宋冉没说话,小秋玩笑道:“你这个轻轻松松能从家里拿几十万的小富婆就别说话了啊。”
  沈蓓笑起来,这时,主管刘宇飞叫大家开会。
  上半年度的优秀记者评下来了。除开记入档案的表彰奖,还有一笔上万的奖金。
  走去会议室的路上,小夏轻声对宋冉道:“冉冉,现在是牛市,股票靠谱的。你拿了奖金抽一小部分试试水,当理财呗。只挣死工资,哪里攒得住钱?”
  宋冉好笑,说:“还不一定是我呢。……不过,要真是,那就听你的。”
  会上,刘宇飞提了一嘴《战事最前线》暂停播出的事。
  台里打算新做一个军事新闻节目,周播性质,每一期内容都进行深度挖掘。关注国际战争的同时也宣扬中国军人在海外的英姿。
  刘宇飞说:“在东国的前一批记者马上要回来了,在座有自愿去东国的在周五之前提交报名表,统一组织培训。”
  大家都没立刻表态,各自心里打着算盘。
  刘宇飞说完,会议进入重点环节。他宣布了上半年度优秀记者奖的归属——沈蓓。
  众人心有讶异,又不全然意外。这种奖,用脚趾头想都是给后台硬的人。
  宋冉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