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霁多多少少能够猜到父亲此刻在想什么,他举着白玉质地的酒杯对朱枋道:“这些都是小事情,父皇即便不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知不知道这里都属于父皇。”
朱枋对于朱霁的马屁是受用的,但是却不想表露出来,只是淡淡地说:“咱们能成,也有时运在的缘故,以后也要戒骄戒躁,这里”他指了指自己的头,对朱霁强调:“为君者,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欲求,但是这里一定要始终聪明警醒,这样才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朱霁明白朱枋其实是在暗指沈书云,他也知道自己对沈书云情根深种,做了很多荒唐且的事情,但是他也不想自欺欺人,只要能令她高兴的事情,他都觉得肝脑涂地也算不上什么。
第八十三章
“霍将军的长女; 今年十五岁了,听说是个知书达理的性子,你既然已经住进了东宫; 这太子妃的位置也不能虚悬太久。”
朱霁沉默不语; 面容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只是十分谦恭地给朱枋再倒满了酒杯。
“还是京师的酒好; 在营里无论如何还是凑合了些。”
朱枋品着美酒,看着窗外的月影,听着偶尔传来的虫鸣,心情也跟着舒畅。
他已经平安抵达了京师; 多年来的夙愿已经完成,整个天下将收入囊中。
虽然儿子才能不在他之下; 也让他起了提防之心; 但到底有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比子孙不出挑要来的好得多。
他进京前,已经有密报; 新帝已经在南洋跳海而死; 剩下的南方叛党,也基本上会在一两年内被清剿干净。
逐鹿之争已经渐入尾声,难道还有比这个更能让一个嗜权如命的人,更满意的结果吗。
朱霁是他唯一的儿子; 他为了自己的霸业,从十二三岁就几乎全年无歇地为他所用。分明是对他对待沈书云的方式并不赞许; 但是还是这样尊崇孝道; 没有流露出半点不满。
朱枋分得清楚; 朱霁是因为畏惧还是因为尊敬他; 才能这样隐忍。
朱枋将手里的酒杯放下; 看着窗外秋日的月夜,安静而清爽,似乎是带着宽容,对朱霁道:“这个沈氏,诚然是个美人,你若是喜欢,朕可以允你带她在身侧为妾,但是儿女情长便会英雄气短,你要知道分寸。”
朱霁明白,目前的时局下,这已经是父亲极大的宽容了。
他嘴上对父亲表达了感谢,尤其是没有因为沈霄的冒犯而追责。
须知道讥讽一个篡权者得位不正,就是在碰他的逆鳞,按照朱枋的铁腕以及沈家如今的根基,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灭掉沈家满门,对京师其他的贵胄形成以儆效尤的效果。
想到此处,朱枋倒是对朱霁提起了一个人:“对了,那个不知死活的小子,提到的他的兄长是怎么回事?我怎么没记得荣恩公有这么多孙子?”
朱霁几乎不可查地微微掐了掐手心,道:“是沈雷,荣恩公庶子的支脉,赵世康麾下,围京之战的时候与我军对垒。”
“哦,这样……”
朱霁面不改色,神情如常,然而却在心里大胆地揣测到,沈雷被他藏匿起来,打算送还给沈家的事,大概率已经被朱枋知道了。
只是到底为他留有余地,不可能戳破。
朱霁身边遍布都是蓟州的老人,这些人即便是他的心腹,也会首先忠诚于未来的天子。
也就是这一瞬间,朱霁明白了为何朱枋会长驱直入,调虎离山地到东宫来对沈书云一探究竟。
他喜欢一个女人,这并不是什么需要朱枋亲自过问的事,但是因为偏袒沈书云,而宽赦沈雷,则是身为君主的忌讳。
“孔阳,再陪为父喝一杯。”朱枋递过了酒杯,朱霁恭敬地举杯,然后侧向一边一饮而尽。
朱枋自称“为父”,而不是朕,这一刻他想短暂地卸下心仿,辛苦教育大的儿子,不会太过忤逆他的心意,“我知道你自小就是有分寸的,该怎么做,自然不必朕多虑。”
“儿子知道。”
·
次日,朱枋就离开了东宫,住进了禁城。
朱枋来的时候悄无声息,离开东宫的时候却走得浩浩荡荡,护卫足足近千人,华盖高摇,御辇奢华,引得京师的百姓都纷纷到路边围观,尽管前头有平允军的骑兵开道,仪仗还是走了一个时辰才到达禁宫的外城。
“这么多人,不怕冲撞了新君吗?”一个皂巾蒙头的把式,在街边茶水铺子大口喝了一碗茶,然后对同行的伙伴说。
“你懂什么?俗话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皇帝也是人,费了这么大劲杀了侄子得了皇位,还不许人显摆一下?”
茶水铺子的老板听了,脸色都变了,对这两个脚力呵斥道:“莫谈国是!你们喝完了茶就赶紧滚蛋?回头报给官府,你俩有几条命在这里妄议朝纲?”
两个脚力是外地来京谋生的乡下人,并不知道妄议朝纲是多么严重的事,直到三日后有几个像他们一样无知的人在京兆尹家做伙计时开了几句新君是盗贼的玩笑,被朱枋安插在京兆尹府上的东厂侍卫听到了,随后三个工匠的被剥皮实草的尸体就挂到了京城外城的城墙上。
这件事以后,本来在围京之战后舒了一口气的贵族公卿,又变得沉默了,甚至一些在前朝曾经在削藩上劝谏过新帝的人,干脆告官归家,紧闭大门。
人人都看出来了,太子当初对前朝遗老遗少的宽厚,是因为前方战事的需要,而不是这对篡党夺权的父子,是什么宽宏大度的人。
越是得位不正,才越是警惕身边当初如自己一般的人,会对至高无上的权柄,生出一些非分之想。
·
朱枋的登基大典很快就在一个黄道吉日举办,只是排场没有众人想象的那么大,他是个务实的君主,向来不太看重虚荣,尽管如此还是在当日登基后,坐在紫檀的龙椅上发出了痛快的笑声。
充满威严又餍足的笑声,让台阶之下匍匐着的忠臣,有了一种毛骨悚然之感。
朝廷的规矩被重新打破,似乎朱枋有意要建立一套完全不同于前代帝王的制度,他废除了存在了两千年的宰相,打破了相权对皇权一直以来的抗衡,而为了能够将监视的眼睛布满整个朝堂,他开始重用宦官,设立东厂,飞鱼服的锦衣卫怀抱着绣春刀,大摇大摆走在京城的主要干道上,所有的百姓都低着头让路,生怕冲撞了这些活阎王。
沈崇期待中的重用自然没有到来,甚至新君登基之后,朱霁都不在执掌京城的事务,而只是在东宫做太子职权范畴之内的事。
他知道父亲在架空自己,虽然有些不太习惯,但是从大局出发,却完全支持和理解朱枋的决定。换做是他未来在那张交椅上,只会更加不近人情而不是相反。
甚至,朱霁隐隐约约明白,时间对于自己来说,来到了一个新的节点。
从前他是父亲的左膀右臂,而如今朱枋真的当上了皇帝,自己在太子的位置上,冲锋陷阵自然是大可不必,而要熬到政权的交接,则需要极大的隐忍和耐心。
在群臣写给朱枋登基的贺词中,朱霁写得格外情真意切、言辞谦恭,显示出一副父慈子孝的模样,比那些朱枋身边没有多少才能,靠着溜须拍马和锦绣文章攀附的文臣,头还要更低。
甚至连王瑾这样昔日靠着曲意逢迎向上攀爬的宦官,都觉得朱霁有些过分的谦恭了,朱枋才点点头,对已经成为了总理大太监的王瑾说:“太子,到底是朕的儿子,是个聪明灵透之人。”
·
不久以后,礼部制定了新的东宫仪典,取消了女官的制度,沈书云刚刚当了没几天的尚宫之位就没有了。
而随后,执掌了东宫内务的昭华则带着几个人,将沈书云带离了芙蓉宫,像从前去见朱霁前一样沐浴熏香,换上华丽而妩媚的衣装,但是却不是被送到了东华殿的正殿与朱霁吃饭、下棋或者画画,而是直接被带去了交泰殿。
沈书云在东宫住了有段日子了,纵然东宫再大,她也已经大概知道了格局如何。
交泰殿其实是太子真正的寝殿,在那里行一些阴阳交泰之事,专门宠幸嫔妃的。
朱霁还没有大婚,加上从前贤帝登基之前,事务繁忙,都是在东华殿的侧殿安置。
即便他对沈书云的眼神,有时候也带着这个年纪血气方刚的贪念,但是到底从未越过雷池,两个人有时候赏画到入夜,朱霁也会命四宝派人护送着沈书云回芙蓉宫。
在荣恩公府做质子时,他几次对沈书云有过轻薄之举,开她的玩笑,但是真的到了东宫自己的地盘,却全然是发乎情止乎礼了。
对此,昭华身边蓟州带来的侍女十分不解:太子这样喜欢沈姑娘,为何不干脆宠幸以后赐个名分,也好夜里有个暖被窝的人。
只有昭华沉默不语,眼神中更深邃一重,许久才对这几个手下的心腹说:“不肯随意碰触的东西,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因为太喜欢了。你们还太小,不会懂的。”
其实昭华还想说没说出口的是:不给名分,不是不想给,而是想给个最大的。
她从幼年就侍奉朱霁,怎么会连朱霁的这点心思也看不明白。
只是当她得到了朱枋的懿旨,才有些觉得事情的走向,恐怕永远不会按照朱霁心中向往的那样了。
·
沈书云发现自己这次被换上的是一层薄薄的纱衣,即便天还没有完全变冷,也到底是暮秋时分了。
交泰殿三个字映入眼帘的时候,她便不安起来,她不知道这是不是朱霁本人的意思。
其实进入东宫这么久,她心里也有一些预感,两人的关系不会止步于整日聊天陪伴的君子之交。更何况早在荣恩公府做质子时,朱霁对她的贪恋就已经显示出来。
沈书云在交泰殿孤独地等候着,一直到入夜时分,才看见朱霁熟悉地身影,推开殿门,走了进来。
第八十四章
朱霁一步踏进来; 沈书云下意识去扯动衣襟,两个人对视一眼,都有些不好意思。
“是昭华带你过来的?”
朱霁其实明知故问; 但是想说点什么缓解一下当下的尴尬。
见他说的时候别开了视线; 沈书云大概有了一点分寸; 这事不是朱霁的本意。
“嗯。”
她低着头; 蜷缩在床沿上,双手抱着膝盖。
朱枋的懿旨,角度很有意思,居然是将身家长女指配给朱霁; 算是一种赏赐,要她给朱霁做侍妾。
哪有以本来就住在东宫的女子; 赏赐给东宫的道理。
但是懿旨一出; 沈书云在朱霁身边的性质就变了。
包括沈家也接到了这份懿旨; 沈崇觉得头脑嗡嗡作响,原本沈书云是尚宫女官; 就算是更改了礼制; 沈崇也以为,沈书云怎样也会被封为朱霁身边的太子侧妃,却仅仅是个侍妾。
这懿旨甚至丝毫没有提及,沈书云已经在东宫住了好几个月的事实。
沈崇一心把升官发财的希望放在沈书云身上; 这下希望似乎是破灭了,一屁股坐在书房里。
朱霁接到懿旨以后觉得极为烦闷; 他原本以为只要冷处理; 朱枋就会把沈书云当成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放到一边。却没有想到; 玩权弄术; 对于朱枋来说简直是肌肉记忆,随时都在拨弄着权力的琴弦,奏响取悦自己的弦音。
“父皇的懿旨,让你来侍寝承欢。”
朱霁走进来的时候,还满心在担心沈书云会受委屈会困惑,然而进来看她完好无损地在床沿边怀抱膝盖坐着,也没有委屈落泪什么的,才略略有点放心。
沈书云抬起一双明亮的眼眸看他,长发如黑色瀑布一般倾泻在肩头,小声地说:“殿下打算让我回去吗?”
朱霁微微扶了扶额头,觉得这事有些头疼,难道朱枋案头的国家大事还不够他烦,居然伸手到他的床笫之事上来。
“私下里的时候,叫我孔阳吧。”
沈书云看向朱霁,见他自顾自坐在了自己的身边,靠的挺近,于是下意思往另一边挪了挪,像是给他腾出空间,但实际上只是不想挨得这么近。
在东宫与朱霁相伴的这段时间,沈书云觉得自己其实已经认识到了朱霁不为人知的一面,对外他的确是颇有手腕和能为的太子,但是内心却并非疯狂偏执的人。
甚至很有和煦朗润的君子气度,只是在权力场中成长起来,怀柔威逼或者狠厉狡诈,都只是一种存在的惯性,算不得是人性的底色。
因此她在交泰殿等着的时候,其实不怕他来,反而怕他不能及时到来。
她以为朱霁来了,会无奈于朱枋的懿旨,最多就是糊弄蒙骗,然后把她送回芙蓉宫去,但是当朱霁微笑着坐在她的身旁,她倒是有些手足无措的紧张了。
朱霁自然知道沈书云对他已经是有些信任,因此看到她的紧张,却更生出来逗一逗她的坏心思。
“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