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春生常常说她,幸亏她是自己赚钱自己花,要是靠男人养活,只怕没有哪个男人能养得起。
等程雪飞算完账,黄博华彻底傻掉了。
他没想到程雪飞的流水居然这么大,大到他无法想象。
第二个原因是,程雪飞现在把钱都花掉了,那就不是万元户了!
黄博华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头秃道:“可是,我牛皮都已经吹出去了,我在县里、在乡里,已经跟人立下保证,说你是我们乡的万元户,年底还要参加县里的万元户大会呢!”
程雪飞:“——”一脸蒙逼。
程雪飞没见识过“万元户大会”,不过好像听说其他县开过这样的大会。
那些万元户,披红挂彩的站在拖拉机上游街,旁边还有锣鼓队、杂技团跟着一路表演,所到之处,人山人海,那场面比乡里的表彰大会还大。
程雪飞幻想自己胸前戴着大红花、站在拖拉机上冲人群挥手的场面。
一想就头皮发紧。
画面太美,不敢看。
可是,既然黄博华已经在外面夸下海口,她不能落黄博华的面子。
黄博华这人最爱面子了。
程雪飞看着黄博华像被雷劈了的样子,安慰道:“博华,你别担心。”
黄博华哭丧着脸说:“我已经跟人家拍着胸脯说,我们乡里有个万元户,现在好了,啪,万元户没了!”
黄博华两手一摊,要哭了。
程雪飞赶忙拍了拍黄博华那肉墩墩的后背:“没事,没事,万元户现在没了,但我还可以再努力努力。”
“嗯?努力?就剩一个多月?”
“嗯。”
黄博华又眨巴眨巴眼,很不确定地问:“一个月,从百元户,到万元户?”
“虽然不一定能实现,但是应该差不多吧……”程雪飞又拍着黄博华的后背说,“总之,博华,你放心,就凭咱俩的关系,我不会让你丢脸的。”
黄博华哭丧的脸渐渐舒展了,他一拍桌子:“雪飞,够义气!有你这句话,就算你实现不了,哪怕你到时候仍然是个百元户,我说你是万元户,你就是万元户!谁也不会怀疑的!”
程雪飞有些无语:“博华,对我有点信心!”
黄博华从牙缝里吸了口气,那双小眼睛牢牢盯着程雪飞:
“你真能一个月赚到一万?”
“我说了我试试,不一定。”
黄博华露出一个鸡贼的笑:“别人说这话,我肯定不信,但你说的,我信了!”
程雪飞见黄博华情绪好转,就拿开自己的手,自我鼓励道:
“反正我努力,至于成不成功,看老天的意思。”
黄博华心里终于踏实了。
他见任务完成,深吸了一口气,起身去拿自己的公文包:
“行,我相信你能做到——那你忙,我走了。”
黄博华扶着桌子,费劲地站起身。
程雪飞见他肥嘟嘟的肚子,胖的连蓝布褂子的扣子都扣不上去,旁敲侧击地提醒道:
“博华,你最近吃什么好东西,怎么圆润成这样?”
第442章
到市里去开录像厅
“不知道呢,一年多前开始圆润的,到现在,都快圆成球了!”黄博华摸着自己的肚皮,脸上有些愁容。
“可能是嫂子做饭太好吃了。”
“别跟我提她。”
“怎么了,你们两口子,不会还在闹别扭吧?还没和好?”
黄博华冷笑着摆了摆手:“这辈子都好不起来了。”
“你别这样,两口子天天在一起,多好啊。”
程雪飞想想自己跟姜鸿宇相隔千里,想见一面都难,真是太羡慕人家两口子守着个小院子,悠悠闲闲地过小日子。
黄博华却身在福中不知福。
可是程雪飞不知道,黄博华有黄博华的苦楚。
他跟铁凤之间的疙瘩,很难解的开。
铁凤认死理,想尽各种办法逼着黄博华跟她生儿子,黄博华就是不生。
两人本来关系就不好,到现在,已经一年没有过夫妻之间的生活了。
黄博华现在看铁凤,就跟看一块木头桩子似的,一丁点的感觉都没有。
他怎么能体会程雪飞和姜鸿宇之间那种甜蜜恩爱、如胶似漆的感情呢?
此时,黄博华勉强笑笑:“两口子之间,也就是为了一个家,为了两个孩子,别的还有什么情分。”
“别呀,一辈子还那么长,你不能就这么凑活一辈子吧?”
“一辈子就一辈子。”黄博华破罐子破摔地说。
程雪飞感慨,这个年代的人,果然轻易不会离婚的。
换成几十年后,像黄博华这种小有身份的干部,家里有个不懂风情又死心眼的老婆,夫妻关系这么差,估计早就想着离婚另找了。
黄博华却宁愿将就一辈子,也不去考虑离婚的事。
也算是难得呀。
黄博华走到门口,临走之前,回头对程雪飞说:“对了,表彰大会的事,你答应我了哈,不能悔改。”
说完人就跑了。
程雪飞朝他喊:“没啊,我可没答应你!”
黄博华头也不回地说:“我们西埠乡全体老百姓等着你!”
程雪飞默默叹了口气:
这家伙!
黄博华来了这一趟,让程雪飞想咸鱼也不行了。
她必须抓紧时间,开拓市场,尽快找第三个开录像厅的地方。
如果能再打下一块地盘,六间录像厅同时开业,一个月之内实现万元户的梦想,应该没问题。
她之前就算过,已有的三家录像厅,一个月的净利润大概在五千左右。
六家同时营业,每个月就是一万。
这还是比较保守的数字。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第三家市场在哪?
程雪飞有个比较大胆的设想,她想到市里,把市里的文化馆给拿下来。
一样东西,从大地方往小地方传播,很容易。
反过来,则很困难。
所以只要把市区的市场给打开,以后再到其他县开录像厅,就容易多了。
但是市区的关系不太好打通,她必须跟葛英雄从长计议。
程雪飞在考虑的另外一件事就是,葛英雄帮了她这么多,她该考虑着给葛英雄开工资了。
之前就想过这个问题,但一直没好意思开口。
葛英雄好歹是县里的干部,家里还有个当县长的老爸。
而程雪飞就是一个个体户,农民的闺女。
要是被别人知道,她一个个体户给县里的干部开工资,农民的闺女给县长的儿子开工资,不被人笑掉大牙才怪。
而且她这么做,有行贿的嫌疑。
她不想让葛英雄多想。
所以一直拖着。
眼下,自己再也不能继续厚着脸皮装傻充愣了,必须把这个实际问题说出来。
她找了个机会,闲聊中,说要请葛英雄当自己的顾问。
葛英雄不太了解,这个顾问是什么意思。
程雪飞跟他解释,大概就像工厂里返聘的退休老技师,平时指点个技术工作什么的。
现在有很多大型国营工厂的技术员,平时会到私营小工厂里当技术顾问,挣两份工资。
挣的外快,可能比本职工作的工资高多了。
葛英雄知道现在流行这种情况,所以程雪飞跟他说时,他没有反对。
程雪飞又跟他说要给他开工资,葛英雄笑问开多少?
“一百块,凭你这个文化馆馆长的头衔,就值一百块。”
葛英雄一听,数额这么大,以为开玩笑,再看程雪飞认真的神色,又有些拿不准,很慎重地问她,是认真的吗?
程雪飞说,认真的,非常认真。
葛英雄稍稍犹豫了一下,说,行,你敢开,我就敢要!
程雪飞见葛英雄答应的这么痛快,很高兴。
本来还担心葛英雄磨不开面子,会跟她扯皮,还好,这人足够爽快。
两个人商量着如何打通市文化馆的路子。
忙活了几天,事情真的有了进展。
当时市文化搞了一个文艺活动,葛英雄特地带了程雪飞一块去了。
程雪飞穿上从申城买来的新衣服,还化了妆。
稍微一打扮,就足以惊艳众人。
加上她本来名声就很大,所以一到了活动现场,就成了整个活动的中心人物,一群人围着她转。
等活动结束,程雪飞特意请市文化馆馆长吃了顿饭,在酒桌上提起开录像厅的事。
没想到市文化馆馆长早听说了有两个县开办了录像厅,据说每个月能有一千多块钱进账。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机关单位,都在抢着开公司、办实业,有的甚至南下鹏城,到那里去成立什么进出口贸易公司。
他们文化馆这种爹不疼娘不爱的地方,也想找点事情干干,增加点营收。
可是实在找不到什么好路子,只能进了一批书,临时开了个书店。
但卖书又忙又累人,还赚不了多少钱。
得知程雪飞有意想在市里开录像厅,真是想睡觉有人递来个枕头,连忙说文化馆地方大,可以开录像厅。
他们一拍即合,就把事情敲定了。
接下来,程雪飞带着黄世仁,亲自留在市里,准备录像厅的工作。
市文化馆比县里的文化馆大多了,也更气派,是近年新盖的大院,房间也多,开个三五间录像厅应该没问题。
在市里忙碌了一个多星期,录像厅就正式营业了。
开业当天,市文化馆的馆长还想像其他单位办的企业那样,也搞个热闹的开业仪式,剪个彩什么的,过一把剪彩的瘾,但被程雪飞否决了。
第443章
这操作也太骚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八四年,个人自己办实业,还是低调点好。
因为此时其实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就是个体户不能雇用超过八个人。
如果超过八个人的话,就等于是资本主义,说不定哪天就被整了。
大概要等到八七年,这条不成文的说法,才会被明文否决。
程雪飞算了下自己现在雇的人数,幼儿园是六个人,包括四位老师,一位负责做饭的郑桂香,还有园长。
六家录像厅,到现在为止,一共雇了九个人。
照相馆那边,如果算上小王的话,是三个人。
加在一起,就已经十八个了。
这个数字,让程雪飞也觉得有些惊讶。
自己竟然不知不觉,雇了十八个人了!
光这些人每个月的工资加补贴,差不多就有一千块钱。
所以千万要低调,悄悄做大,悄悄赚钱就好,没必要搞那些没实际意义,还给自己招风的事。
市文化馆录像厅开业的同时,满仓县那边的两家新开录像厅也开始正式售票营业。
接下来,程雪飞就静静等着,等着这六家录像厅,早日给她下个“金蛋”。
当初答应过黄博华,要在今年实现万元户的梦想,不能食言。
这边,程雪飞等着她的万元户“金蛋”,申城那边,程立夏还在吊着石膏上课。
他胳膊骨折半个多月之后,消息才传到吴小英耳中。
吴小英把程立夏撞翻在地后,慢慢就把这事给忘了。
后来有一次放学回家时,看见爸爸班里的同学在楼下扫落叶。
吴小英脑子里闪过一道灵光,突然又想起程立夏这个人了。
她知道前段时间程立夏故意躲着她,可是那次见面,不是已经告诉过程立夏了吗,不要再躲着她了,怎么这段时间,还是没见过这个人?
吴小英就问那个学生,你们班的那个程立夏怎么从来没有过来扫过树叶?
那个人说,程立夏最近胳膊骨折了,手不方便。
哦,原来是骨折了。
吴小英没多想,准备锁车子。
可是一看到自行车,脑子里又一激灵:
骨折?!
怎么觉得这事好像跟她有关啊?
难道就是她撞的那次吗?
不会吧,就自行车撞了那么一下就骨折了,这人的骨头也太脆弱了。
此时,那个来扫落叶的学生已经走开了,吴小英追上去问:
“喂,同学,他什么时候骨折的,多长时间了?”
那同学翻了翻眼皮,思忖道:“好像有半个多月了吧。”
吴小英粗略回想了一下,半个多月,时间正好对得上。
她一下有些心慌,不会真的是自己撞的吧?
可是也不应该啊,如果真是她撞的,程立夏肯定早就找她算账来了,说不定还能趁机讹她一下,怎么一声不吭那么长时间?
没道理啊……
吴小英忍不住好奇,想弄清真相,到底是不是自己撞的。
如果是自己撞的,她不能不认账,她可不是那种不讲理的人。
她要找程立夏当面问个清楚。
这一回,吴小英没有像上次那样莽撞,没有直接奔教室去抓人。
而是趁着午饭时间,去了食堂。
申城理工学院食堂很大,人来人往,食堂里光线又不好,看的她眼花。
找了很久,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