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零年代:村花妈咪火辣辣-第2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照片比刚才在门口看的清楚多了,真是个一笑百媚生的大美人啊!
  ——
  第二天,清晨的阳光顺着窗户照进来,洒在姜鸿宇和程雪飞脸上,把他们从睡梦中叫醒。
  两人睁开眼,看见面前躺着的人,彼此相视一笑。
  程雪飞在被窝里伸了个懒腰。
  唔——
  两个人第一次在自己家里,这样悠闲自得的醒来,完全不用担心被人发现,真好!
  姜鸿宇从被子里伸出光溜溜的手臂,睡眼朦胧地摸到床头的电子表,看了一眼,不早了,该起床上学,再不走就迟到了。
  他没有贪恋温暖的床榻,先起床穿衣,到卫生间刷牙洗脸,回来后,程雪飞仍然弓着身子,蜷缩在被窝里一动不动,只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他里里外外忙活。
  姜鸿宇看她那副慵懒自如的样子,觉得可爱,忍不住嘴角扬起,单膝跪到床上,在程雪飞额上吻了一下,挠了挠她那鸡窝般的头发,又仔细替她掖了下被子:
  “我走了,你再睡一会儿。”
  “嗯……”
  程雪飞躺在床上送走姜鸿宇,听到传来“砰”的关门声,才从床上坐起来。
  今天也是打工的一天——
  她坐在床上,身体顿时冷的瑟瑟发抖,她立马清醒了,然后迅速穿衣。
  简单打扫了下家里的卫生,就又到杂志社去了。
  到杂志社一上午,继续开会,商量此次行程的细节、研究路线。
  程雪飞拿了本子,认认真真地做笔迹,不敢有任何敷衍。
  陈主编等人见她这副一丝不苟的态度,都很欣慰。
  看来真是找对人了!
  中午下班,程雪飞紧赶慢赶地回到家。
  姜鸿宇放学回来,帮家里买了煤气,家里终于能开伙了!
  但他们还是没有在家里做饭,每天都在外面吃。


第537章 
  梦想中的生活
  程雪飞大体算了下,从买菜、洗菜、做饭、洗碗,要花好几个小时。
  偶尔有闲情逸致,做顿饭当做消遣还行。
  要是一天三顿饭在家里做着吃,光在家务上得浪费多少时间?
  这时间成本,他们都消耗不起。
  还不如多花点钱,吃点现成的。
  反正她的志向不是做什么贤妻良母。
  姜鸿宇也从来不要求她必须会做饭,她就更没必要勉强自己了。
  这几天里,姜鸿宇把他的行李从学校搬回家,准备以后在家长住。
  然后跟学校的班主任和辅导员如实交代,说以后不住宿舍,要搬到校外住。
  班主任表示很惊讶:
  搬到校外住,谁给分配的房子?
  住在亲戚家吗?
  可是谁家的住房都不宽裕,怎么可能有多余的地方给别人住?
  班主任出自关心(和好奇),问姜鸿宇搬到哪了。
  姜鸿宇说:“隆昌公寓。”
  班主任随即不肯相信地又问了一遍:“搬到哪?”
  “隆昌公寓。”姜鸿宇也跟着重复了一遍。
  班主任一脸“这小子肯定在说胡话”的表情。
  但凡姜鸿宇随便说个别的地方,班主任都会有所怀疑。
  但他说他搬到隆昌公寓,班主任压根不会相信。
  隆昌公寓那是随便能住进去的地方吗?
  班主任是本地人,本地人谁不知道隆昌公寓的历史?
  从建造之初,就是新贵专有的。
  到现在,更是一房难求。
  姜鸿宇一个外地来的学生,到申城才半年多,居然能住上隆昌公寓了?
  也许姜鸿宇是弄错了,错把别的地方当成了隆昌公寓,毕竟申城那么大,外地人刚来这,弄不清楚本地的许多地方也很正常。
  班主任不忍心戳破,同意姜鸿宇以后搬出来住。
  又特意嘱咐姜鸿宇,虽然不住在学校,但不要耽误班级的班务。
  姜鸿宇原来担任什么职务,还继续干。
  因为——因为班主任已经对姜鸿宇形成依赖。
  要是姜鸿宇甩手不干,再想从班级里找一个这么得力的助手,恐怕找不到了。
  班主任还有别的事情要做——他在偷偷地卖咸水鸭!
  自从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开始复苏,这导致了一个必然的结果:物价上涨。
  像申城这样领导全国潮流的大城市,在涨价方面也是个领头羊,吃的,穿的,用的,都在噌噌地往上涨。
  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
  每个人手里那点工资,勉强能够一家人的吃穿,他们担心再这么涨下去,早晚连饭都吃不起。
  正好此时都流行下海经商,很多有正经职业的人,也在寻找赚外快的机会。
  一些大学教师,甚至偷偷的去卖书刊杂志,或者摆个地摊,卖点小物件。
  后来流行一句话,叫“修大脑的不如剃头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很形象地反应出了当时的情况。
  姜鸿宇的班主任,没有去剃头,也没有去卖茶叶蛋。
  他从一位在国营饭店当大厨亲戚那里得到了卤制咸水鸭的配方,自己在家研究鸭子。
  居然还真给他卤出了味道正宗的咸水鸭!
  如今班主任每天都带着家属,推着小车子,到菜市场卖咸水鸭。
  姜鸿宇要是不管班级里的事,只怕班主任连咸水鸭都卖不成。
  当然,这些事情,学校和学生都不知情。
  姜鸿宇当然也不知道。
  班主任同意他搬出来住以后,姜鸿宇就把学校的书也都带了回来,放到新家。
  程雪飞还特意为他定了七八份报纸,又给自己定了十几份杂志。
  这个家经过程雪飞的巧手一番拾掇,变得温馨又舒适。
  现在,他们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小日子,在这个曾经的十里洋场,日后将成为魔都的繁华城市,终于有了一方属于自己的安身之所!
  白天,他们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
  下午回来,一起出去吃饭。
  吃完饭,在路灯下牵手回家。
  到家后,一起洗漱。
  然后,姜鸿宇在床头的书桌前,埋头写文章。
  程雪飞继续研究她的“旅游攻略”。
  她一边研究,一边恨自己没有导航、没有某度、没有某乎,要是自己能有个外挂,随时能上网查资料,还做什么功课?
  绝对直接躺赢!
  可惜什么都没有,她还是得老老实实地拿放大镜看地图,把一些重要的东西记在笔记本上。
  这个笔记本,权当是自己的“网站”了。
  到了夜里,两人都有些乏了,就都放下手头的工作,在床上互相依偎着聊天。
  聊着聊着就睡着了。
  早上睁开眼时,看见对方还在,就真觉得有种岁月静好的幸福。
  真是梦想中的生活!
  但他们幸福的小日子没有持续几天,程雪飞就又离开了申城,回到了临河县。
  走之前,又到莫建军那买了十部电影带回去。
  走的时候,姜鸿宇把她送到火车站,依依惜别地舍不得她离开。
  这几天朝夕相处,两人刚开始习惯了有彼此的生活。
  突然分开,叫人难以适应。
  好在过不了几天,这边就放寒假,两人又能见面。
  程雪飞回到临河县后,现在所有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要到申城的杂志社去上班了,纷纷到她面前祝贺。
  人人都对程雪飞有这样的造化感到惊奇和钦佩。
  即便是葛福顺这种经历过无数次大阵仗的人,也对程雪飞能有这样的境遇感到无比诧异。
  一个人能走出自己的故土,到陌生的大城市发展,是很艰难的,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意志力,很难在大城市扎根。
  程雪飞却不声不响地做到了。
  而且做的如此出色,连带着把孩子也带了过去!
  程雪飞回来后,这边的录像厅又分了一次票房。
  这次分到手里,共一万块。
  本来应该比这个更多,但之前程雪飞提前支取了两千块,新开的录像厅还得买电视,再扣去年底要给员工们发福利。
  扣除七七八八,勉强给程雪飞凑了个整一万。
  这些账目,也都是赵体育一个人负责。
  程雪飞有时候觉得很不忍心,地主家的驴也不能这么剥削。
  赵体育简直比地主家的驴还要操劳。
  可是没办法,她真的是对赵体育产生了巨大的依赖。
  唯一能让她安心的办法,就是继续给赵体育涨工资。
  赵体育的工资几乎每个月都要涨一波。
  从最初的三十块,涨到五十,又涨到八十,后来是一百。
  这一次,直接涨到一百五。
  比县长的工资还高!
  像赵体育这样有能力的人,绝对值得这么高的工资,程雪飞涨的心甘情愿。


第538章 
  放寒假
  年底,一场大雪如约而至。
  这场大雪断断续续飘了两天,雪停后,屋顶的积雪已经有两寸厚,路面被雪覆盖,到处白茫茫一片。
  临近期末没有几天了,程雪飞正好给幼儿园放了寒假。
  放了寒假后,幼儿园的工作也没停止,程雪飞带着汪母和四位女老师开始招生宣传。
  第一个学期,幼儿园亏损严重,就看第二个学期情况怎么样了。
  就算不能盈利,程雪飞也希望不要再继续亏损。
  当初办幼儿园,是为了让家玉家宝有地方上学。
  现在大家听说她要带两个孩子去申城,汪母和郑桂香都有点担心,担心两个孩子到别的地方上学了,这边的幼儿园会不会关门。
  因为汪母和郑桂香,在这家幼儿园,都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希望。
  尤其是郑桂香,好不容易有了幼儿园这个安身之所,特别害怕失去现在的生活。
  现在看到程雪飞开始招生宣传,就都放心了。
  看来幼儿园一时半会儿不会关门。
  程雪飞果然是个做事有始有终的人。
  这次招生,程雪飞很认真地拟定了一份宣传单,拿到市印刷厂去印了一千份,打算等过完年到附近贴贴。
  现在幼儿园的名声已经打响,而且是有口皆碑,招生工作应该会容易的多。
  考虑到年后会收到一批新生,到时候郑桂香的后厨工作会变得更加繁重,程雪飞和汪母商量着,另招一个做饭的帮手。
  汪母从一中家属院找了个胡大妈过来帮忙。
  胡大妈家的儿孙都已经长大了,不须要人照顾,正好出来干点活,赚个零花钱。
  做好了招生计划,程雪飞就给四名女老师放了假,给她们提前发了工资和春节福利,让她们回了家。
  过不几天,临河县的大小学校,包括各乡镇中小学,还有学前班、电大,都放了假。
  学生一放假,录像厅的生意就开始爆火。
  程雪飞和赵体育抓准时机,又在这边的文化馆增加了两间录像厅。
  之前没有多开,是因为有孙副县长那一拨人在那蹦哒。
  现在孙副县长中风在家,嘴歪眼斜,腿脚不灵便,蹦哒不起来了,这里就成了他们的天下,他们想开几间就开几间。
  除了临河县的文化馆,他们又各自在市文化馆、满仓县文化馆分别增加了两家。
  最后余下的两台放像机,准备过完年后,再去开拓新的市场。
  眼下他们已经有些忙不过来了。
  积雪还没开始消融时,程雪飞又接到了姜鸿宇的电报,说申城的大学也放了假,他和程立夏这一两天就会坐火车回来。
  众人听说这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要回来了,都很期待。
  这班人马,都听过姜鸿宇的大名,但很多人还没见过,知道他要回来了,都希望能趁机瞻仰一下这位大人物的风采。
  姜鸿宇比程立夏早一天放假。
  他放了假后,直接去理工学院找程立夏,两人约定好,姜鸿宇先去买车票,两个人第二天在火车站会和,一起坐车回去。
  到了第二天,姜鸿宇拎着简单的行李来到车站,在车站等到程立夏。
  两人顺利挤上了火车。
  这时候,程立夏还不知道他姐姐要到申城上班的事。
  姜鸿宇在路上把这事原原本本告诉程立夏,说他们已经在申城分配到了住房,而且已经搬进去住了。
  程立夏听的满脑门雾水,恍惚觉得自己好像错过了好几个月似的。
  这才过去多长时间,姐姐居然已经在申城有了工作和住房了?
  程立夏好久才意识到这事的意义:
  如果姐姐以后留在申城,那他以后在这就有亲人了!
  虽然姜鸿宇也算是他的亲人,但姐姐是姐姐,是其他任何人不能代替的!
  两个人一路周转,回到临河县。
  汽车沿着公路进入县城时,程立夏望着昔日熟悉的地方,激动的心脏噗噗乱跳。
  可是心里又难免有些落差。
  在程立夏的印象中,县城一直是个像城市一样的地方。
  可在申城待久了,渐渐习惯了大都市的风物,再回头看,觉得县城变得又小又破。
  放眼望去,没有几栋高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