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成残疾反派的残肢-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执着晚辈礼,坐在赵老夫人下手边的椅子上。
  赵若歆一进去,陈侯夫人便笑盈盈地亲切看着她,毫不掩饰对她的喜爱。两位素来慈睦的老太太却都板着个脸,齐刷刷地望向她; 氛围颇有些三堂会省的架势。
  “给祖母请安,贺夫人安; 侯夫人安。”
  赵若歆乖巧地给三位女性长辈见了礼; 而后在贺老夫人下手边的空椅子上坐下; 笑着朝对面的陈侯夫人道:“多谢侯夫人今日来给歆儿加笄,歆儿还没来得及向您奉茶答谢。”
  今日赵若歆行及笄礼; 陈侯夫人作为正一品诰命的侯爵夫人,纡尊降贵地来赵府给她加笄祝词,且做得还是副宾,将主宾之位让给了一介平民白身的贺老夫人,不可谓不给赵若歆与翰林赵府面子。
  在赵若歆与楚席轩退婚以后,她就被京畿的各个贵女圈排挤在外。
  起先七皇子楚席平当众宣扬追求她的时候; 赵若歆在外还能有几分薄面。到后来魏国求亲一事闹出,七皇子偃旗息鼓,许多或清流或勋贵人家的女儿,都不再与她来往; 各种诗词茶话会也都不发帖子邀她了。
  直到安盛侯府宣扬出要与翰林赵府结亲的念头,往昔里那些看似交好的女郎们,才又重新和赵若歆熟络起来。
  女孩儿们都解释说,原先是被家里拘着不跟她联系,并非出自本心。赵若歆也都理解,这世道上女子的地位本就随着男人而来。她昔年能成为京畿顶流贵女,也多半都是仰仗前未婚夫楚席轩而来,如今门庭冷落,也只能说是恢复正常罢了。
  这些因着她未婚夫婿的身份,而来回变幻对她态度的人,本就不值得她倾心结交。也就用来互相凑数,在各种宴席上扮着人声鼎沸的虚假热闹罢了。
  但不管怎样,此番正是因为陈侯夫人将亲自替赵府嫡女加笄的消息提前放出,赵若歆今日的及笄礼才得以宾客满门、花团锦簇的繁华举行。于情于理,她都该好好地答谢一番陈侯夫人。
  “不急。”陈侯夫人笑眯眯地说,“歆姑娘的这杯茶啊,我先不急着吃,先存在你这里。等挑一个良辰吉日,唤你到我家里去。到时我安盛侯府先要锣鼓熏天、鞭炮齐鸣地大声庆祝了,之后我再接过你的奉茶。”
  赵若歆一下红了脸。
  她如何听不出陈侯夫人的话外之音。若是没有狗芍药,安盛侯府当真是她最好的去处。可现在,她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去奉那杯孝敬婆母的茶给陈侯夫人了。
  “老身托大,先打断一下侯夫人的对话。”贺老夫人适时地欠了欠身子,对陈侯夫人说,而后问赵若歆道:“歆丫头,今次太后娘娘凤驾莅临,你可提前知道消息?”
  “歆儿不知。”赵若歆摇了摇头。
  “就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贺老夫人问,委婉道:“听闻煜王爷近来日日都来府内学堂上课,你与他同窗,可曾听到他提过一二?”
  “煜王爷虽然来府中求学,可歆儿与他毕竟男女有别。”赵若歆红着脸说,因着陈侯夫人在场,只能含糊其辞道:“只在王爷第一日来的时候,陪着用过一次早食,当时贺先生和父亲都在,还与王爷闹了不愉快。其余的时候,歆儿与煜王爷虽做了同窗,却并没有过多交流。”
  “看来是那佞王在暗地里包藏祸心的了。”贺老夫人恨恨道。
  “煜王爷其实为人不坏。”赵若歆忍不住替楚韶曜辩解,“老夫人称呼他为佞王有些过了。”
  “哦?”贺老夫人意外地看过来。
  “他本性不坏的。”赵若歆说,“大家都说煜王爷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可认真细究起来,有关煜王爷恶行的流言通通都是人云亦云,并没有确凿证据就说他是真得恶贯满盈了。”
  “家里老头子说得没错。”贺老夫人神情不以为然,却未见得有多生气:“你和那佞王做了几天同窗,就被他些许迷惑了。”
  “那煜王虽然人品有瑕,可昔年毕竟为我大晋夺了几座城池回来。年轻人心气不定,崇拜他立下的战功,被他外在的荣耀和尊贵给迷惑也是正常的。”陈侯夫人笑眯眯地接茬道,“就跟我家那混小子一样。我家混小子比歆姑娘还大两岁,竟也拜煜王崇拜得不行,任谁都不能在他面前说煜王的坏话。其实这样也不打紧,年轻人嘛,都会崇拜那么一两个人的。等以后大了也就好了。”
  赵若歆不反驳了。
  她明显感觉到陈侯夫人是个笑面菩萨,对楚韶曜怀有着微妙的不善。这也难怪,陈侯夫人一直想要将她定成自家儿媳,却在今日被太后娘娘当众打脸。经过今天这遭,陈侯夫人能对楚韶曜有好感就怪了。
  尤其是,太后娘娘还当众称呼陈侯夫人为陈氏。
  虽说女子婚后冠夫姓,但一般都是以夫人二字缀在夫姓后进行称呼。若是以氏来称呼,通常还是以娘家本姓加氏字来称呼女子。皆因为女子即便出嫁,大多也还是需要仰仗娘家,也还是会为着娘家的利益考虑。
  陈侯夫人的娘家本姓并不姓陈,而是姓崔。
  陈侯夫人作为正一品诰命的侯爵夫人,身份尊贵、地位卓然,就连陛下和皇后娘娘见了她都要礼让三分。太后娘娘也不可能不知道,陈侯夫人母家本姓为崔。
  今日太后娘娘不伦不类地称呼陈侯夫人为陈氏,可以说是相当地下侯夫人的面子。
  此举必然是刻意为之。
  为的目的,也很明显。世人皆知陈侯夫人相中了赵府嫡女,还特特前来翰林赵府给赵府嫡女加笄。太后进行中间拦阻,还刻意下陈侯夫人的面子,摆明了就是在争抢儿媳。
  “陈世子崇拜那佞王,着实不必要的。”贺老夫人笑着说,“老身听我家那口子说,陈世子天资聪颖、敏而好学。称陈世子有着仲永甘罗之慧,却无仲永甘罗之伤,只可惜学得太晚,之前底子太差。但也不打紧,以陈世子的天资和勤奋,假以时日,必成大器。不比那佞王要强?”
  陈侯夫人眼中流露出了欣慰的光。
  她朝贺老夫人欠了欠身子,由衷地感激道:“都是贺学究教得好。此前为了劝那混小子读书,我家府上不知道请了多少先生和教习,统统都没有用,他就是块雕不起来的朽木!”
  “侯夫人过谦了。”赵老夫人陪着笑道,“小侯爷天资聪颖,哪里能用朽木来形容?”
  “是真的,我家那混小子就跟泥猴一样的性子,一刻也静不下来!”侯夫人笑着说,眼角眉梢都是感怀:“让他乖巧坐在板凳上读书写字,就跟要了他的命一样!先生和教习那是成打得往家里请,全都来一个跑一个,都被他给打跑了。我跟侯爷为此,也不知道操碎了多少颗心。”
  “竟有这事?”赵老夫人惊讶。
  “可不是?”陈侯夫人说,“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总不见有用。也曾将那混小子送进宫里去,到那仪元殿里跟皇子们一块儿读书。想着让宫里的大人们照看着他,应是好些,结果仍是没有疗效。只去了几天,就哭天喊地的死也不肯再去了。”
  赵老夫人含笑,身子前倾,认真倾听。
  “后来没办法,我跟侯爷商量着,就让他认得字不至于做个睁眼瞎就行。”陈侯夫人继续说,朝赵老夫人点头道:“我们这样的人家,到底不需要他去考功名,能识得字,将来不至于被下人拿假的账本册子给搪塞了去,便也够了。”
  “足够的。”赵老夫人含笑道,“小侯爷聪明伶俐,哪里就到被下人蒙蔽的地步。”
  “我们夫妻便也是这般想的。”陈侯夫人道,拿帕子指着自己的心口道:“但这里总归还是堵得慌。旁人家的儿子都争气,偏我家这个就顽劣不堪用,这叫人如何过意得去?倘他是个庶子还好,将来不需要他顶立门楣,偏他是个嫡子,还是个唯一的嫡子,将来的爵位是要落到他身上的,老陈家也还需要靠他来光宗耀祖。”
  “都过去了。小侯爷将来必定有所建树、光耀门楣。”赵老夫人含笑道。
  “是啊,都过去了。”陈侯夫人眉开眼笑,冲着两位老夫人道:“原以为那混小子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结果万幸遇到了贺学究。”
  她看向贺老夫人的神情也愈发殷切,恭身道:“贺学究只用了几日,便做到了我家那么多教书先生十几年也没做到的事情。自打我家舟儿在赵府学堂上学以后,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勤奋上进,天天都回家用功温书到深夜,精气神都跟从前不一样了!”
  “陈世子素来勤勉向学的。”贺老妇人也跟着微笑。
  “我跟侯爷总说,早知道贺学究这般厉害,早几年便该把舟儿给送过来。但是也不晚,得遇贺学究,是我家舟儿的福气,是我安盛侯府的福气。贺夫人,日前我只为舟儿给学究备了一份普通束脩,并不足以显示恭敬。待得他日,我必和侯爷一道,亲自去向贵夫妻二人登门拜谢。”
  “不必如此隆重。”贺老夫人连忙摆手,“我家老头子常说,教书育人乃是他的本分,并不图求什么回报。只要陈世子自身读书上进,便一切都足够了。我家学究脾气古怪,侯爷与侯夫人万不要亲身前往,免得到时候反倒让他不自在。”
  “知晓了。”陈侯夫人笑着点头,“贺先生一生清名,早先也只肯教诲寒门子弟,我们夫妇便不去叨扰他老人家的清净了。”她看向赵若歆,忽得抿嘴逗笑道:“到时让舟哥儿跟着歆姑娘一起,去城西给贺学究请安跪好去!”
  “这个很可以!”贺老夫人立即接话,“我家院子里正缺一个青壮,到时就让陈世子替我老婆子多挑几担水用用!”
  “阿奶!”眼看着越说越不像话,赵若歆低声地扯了扯贺老夫人的袖子。
  贺老夫人被扯住,诧异地看向她上下打量。而后目光忽的停留在赵若歆糯裙大朵大朵的绯红芍药上,似是骤然明白了什么,瞳孔微缩。
  “你?”贺老夫人压低声音,惊喝道。
  “四丫头,你过来。”赵老夫人不动声色地朝赵若歆招了招手。
  “祖母。”赵若歆乖巧地起身,走了过去。
  赵老夫人拉着赵若歆在身边的榻上坐下,慈蔼道:“太后娘娘赐给你的钗笄,你可有仔细瞧过了?”
  “还没有。”赵若歆摇头,“太后娘娘是直接从她自己发髻间拔下来,簪到孙女儿头上的。那时孙女儿一直低头跪着,并未能看清娘娘手里的凤钗。等到娘娘把凤钗簪到孙女儿头上后,孙女也一直没有取下来瞧过。”
  陈侯夫人端起案边的杯盏,抿了口凉茶。
  “那你现下便取下来仔细瞧瞧吧。”赵老夫人慈蔼道。
  赵若歆朝赵老夫人望了望,又看了看贺老夫人和陈侯夫人的神情,开始隐觉簪钗不妥。结合楚韶曜之前的反应,她预感到头上的凤钗或许并不是一枚普通的钗环。
  她犹豫着伸出手,缓缓取下那枚及笄礼上,太后娘娘亲手簪到她发髻间的凤钗。
  甫一看到那枚繁复的凤钗,赵若歆便倒吸了一口凉气。
  此枚钗笄形态优美华贵,钗头用累丝缠绕做栩栩如生的双凤振翅,两股绞合的赤金簪条上细密雕琢着牡丹锦绣的纹案。
  从式样来讲,并不出奇。
  奇的是双凤羽翅垂下的流苏,是十二道殷红珊瑚珠。凤凰口中,亦衔着一颗拇指般大小的硕大明珠。
  晋朝以九为尊,极九的十二之数更是只有天子才可使用。
  陛下的九旒冕上,前后便分别有十二道旒,每道旒上各有十二颗明珠。故而在大晋,钗环簪笄上的配饰统统不得超过九数。像陈侯夫人这般正一品的诰命妇,方可按制佩戴以九之数做饰的钗环。而十二之数,非帝后及太后外,他人不得使用,便是连皇贵妃或是太子妃,也不得以十二做饰。
  这枚凤钗毕竟小巧,不细看的话,远远地也看不出双凤翅膀垂下了十二道珊瑚红珠。可双凤口中衔着的那枚熠熠生辉的明珠,莹润透彻、硕大饱满,比常人拇指还要大,叫人远远地一眼就能瞧见,更是在晋朝只有帝后及太后才可用的珍品。
  此枚凤钗,用做小小臣子女的及笄簪钗,实在太过了些。
  太后娘娘给赵若歆加笄的时候,只说是将先帝赠予的一枚凤钗转赐给她。那时赵若歆料着此钗环作为帝后互赠之物,必定品相不俗。可那时她也只以为这枚凤钗约莫是价值千金罢了,并未料到它规格超凡,非后位者不可佩戴。
  握着此枚簪笄,赵若歆觉得双手有千斤沉重。
  “太后心疼歆姑娘,送了歆姑娘一点逾制的首饰也是应有情理。”陈侯夫人漫不经心地拨弄着茶盏,缓声道:“昔年我家侯爷平乱有功,皇后娘娘亦曾将宝冠上的那枚明珠摘下送我,用以表达喜爱之意。歆姑娘只管收着便是,一枚凤钗代表不了什么。”
  “侯夫人说的是,想来也只是太后娘娘骤然造访,一时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