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表哥万福-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们愣了,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朝门口看去。
  一个小姑娘站在外面,瞧着不比他们大多少,身上却穿了一身红得晃眼,还镶了白毛领的斗篷,将自己从头裹到了脚。
  孩子们羡慕地想:这样的衣裳穿着肯定很暖和,她家里一定很有钱。
  管事见了虞幼窈,连忙上前行礼:“大小姐。”
  虞幼窈轻点了一下头,见他一身狼狈,身是还有未干的唾沫:“辛苦你了。”
  这时,一个长得瘦小,眼睛却异黑亮,瞧着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小心翼翼地问:“你是谁?”
  他一开口,其他孩子都看向了他,隐隐有以他为首的架式。
  虞幼窈不答反应:“在问别人姓名之前,你是不是也该先报自了姓名?”
  小少年微微一愣,抿了一下嘴,有些犹豫,半晌才道:“我叫二蛋。”
  一听这个名字,虞幼窈就知道,他没说实话,这个小少年在一干孩童里,显得太特别了,一看就知道他出身良好。
  但是虞幼窈并不知打算去追究。
  二蛋忍不住问:“你刚才说,没有人会抢我们的钱,是真的吗?”
  他也不是傻子,管事对这个小姑娘这么恭敬,这家善堂很可能和她有关。
  虞幼窈颔首:“是真的。”
  有一个扎了双丫,年约七八岁的小姑娘,一脸不信:“为什么管事要我们拿钱出来?这些钱都是我们自己挣的!”
  “对,钱是我们自己赚的,凭什么要拿出来……”
  “不能把钱拿出来……”
  “坏人……”
  “……”
  转眼间,屋里头都闹腾起来了。
  二蛋止住了争闹:“先听听他们怎么说。”
  有人不服气——
  “还有什么可说的,他们就是想抢我们的钱……”
  管事忍不住了,怒道:“你们每天吃的馍馍,晚上盖的棉被,屋里烧的碳火,还有你们赚钱的工作,都是怎么来的?”
  他可以承受这些孩子们的怨愤,可大小姐不行。
  大小姐为了这间善堂花了多少钱,多少心血,又动用了多少人脉,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孩子们愣住了,屋里一下就静下来了。
  在外头,一个白面馍馍要三个铜钱,在善堂里却只需要一个铜钱。
  年岁小的,身体有残障的,没法赚工钱的,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工代食。
  他们每天能吃三个白面馍馍,只花三文钱,而他们打一天零工,能得三到八个铜钱,晚上睡觉,会盖上还算暖和的棉被,屋里还会放一个火盆。
  这样的日子,是他们从前都不敢想的。
  虞幼窈抬手止住了愤怒的管事,弯腰摸了面前这个小丫头的头:“在外面三文钱才可以买一个白面馍馍,但在善堂里,一个铜板,就可以买到,一个白面馍馍就可以让人填饱肚子,你们这么多人,你一个铜板,我一个铜板,就有很多个铜板,就能买很多个白面馍馍,是不是就可以填饱更多人的肚子?”
  孩子们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来。
  虞幼窈轻声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办这个善堂吗?”
  原来善堂是这个长得很好看的小姐姐开得呀,小姑娘眼儿一亮,忍不住问:“为什么?”
  虞幼窈又摸了摸她的头发,粗糙的手感令她一阵心酸:“因为姐姐能吃饱肚子,就希望你们也能吃饱肚子,那么你们能吃饱肚子了,是不是也应该,帮助更多的弟弟妹妹们吃饱肚子呢?你知道这间善堂,为什么要叫窈心堂?美心曰窈,我希望你们每一个进入善堂的人,都有一颗美好善良的心,将这份善心传达给更多人。”
  她的话一说完,小姑娘就吸起了鼻子:“我希望大花也能像我一样填饱肚子,可是大花她、她饿死了……”
  说完了,她就小声的呜咽起来。
  场中其他孩子了也都红了眼眶,他们从小就没了父母亲人,靠着在街头乞讨,甚至是坑蒙拐骗过活,见了太多的生死离别……
  “大牛哥也饿死了……”
  “我姐姐也是……”
  “呜呜……”
  “……”
  屋里哭成了一片,虞幼窈也不禁红了眼眶,解下了荷包,从里面取了一个铜钱,塞进了铁皮箱子里。


第515章 七窍玲珑心
  二蛋也抿着唇塞了一个铜板,接着就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
  虞幼窈也不勉强,只是让管事将名字记下来:“以后,别人花一个铜钱可以买到的馍馍,他们需要花两个铜钱。”
  她要告诉这些孩子们,只想得到,不愿付出的人,付出的反而会更多。
  之后,虞幼窈又问了管事,窈心堂里的诸多事宜。
  心里差不多有底了,虞幼窈就要回府,却在门口看到了二蛋。
  二蛋似乎等了好一会儿,脸儿冻得通红,看到虞幼窈后,期期艾艾地上前:“我叫陆霁风,我爷爷说,为人君子者,当持心以正,光风月霁,可不可以告诉我,你叫什么?”
  光风月霁,意为雨止日出。
  意指心胸疏朗开阔,坦荡者,却隐含了天清地明之意。
  这个名字既有君子之心,亦有抱负之志。
  陆霁风的爷爷肯定不是普通人,虞幼窈搜肠刮脑地想了,京里陆姓的大户人家,是否有与陆霁风相似的情况。
  却无奈摇头。
  陆霁风显然不是周厉王一案受到牵连的人,看他这情况,失孤至少也有几年,如此一来她还真拿不准了。
  不过也没必要太在意,虞幼窈颔首:“我叫虞幼窈。”
  说完了,虞幼窈就朝门外走去。
  陆霁风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冲动,对虞幼窈的背影喊道:“虞幼窈,你是一个好人。”
  虞幼窈身形微顿,却依然不停。
  却不知道,有一个身影单薄的小少年,静静地站在雪地里,望着她一步一步,在雪地里踩下的脚印,忍不住伸了脚,沿着她留下的一串脚印,一步一步地踩下去。
  更不知道,未来有一个少年,也将沿着她一步一个脚印,追着她一步一步走出了雨止日出,走出了天清地明。
  而现在,他们只是彼此生命之中的过客。
  回到府里,虞幼窈先去了安寿堂,今儿出门虽然得了祖母的允许,回来了也该去交代一声才是。
  虞老夫人见她回来了,露了笑容:“快过来喝一碗姜汤暖一暖身子。”
  柳嬷嬷眼疾手快倒了一杯姜茶递过去。
  自打入了冬后,每天最少一碗姜汤都是免不了的,虞幼窈一脸嫌弃地接过,一边拧着小鼻子,勉强地把一碗姜汤灌进了嘴里。
  喝完了,还直咧嘴。
  可把虞老夫人看笑了:“不喜欢喝姜汤,就老实在屋里呆着,谁让你这么大冷天,还到外头跑去,该!”
  办善堂这事,孙女儿一早就与她提过。
  也是从那时起,她就知道虞府这小小的内宅方寸之地,困不住孙女儿这颗七窍玲珑心,也就由着她折腾去。
  之后府里的事,也都交由柳嬷嬷和秋姨娘商量着来,由她定夺。
  “善堂既然办下来了,自然也要好好办,不然就成了伪善。”虞幼窈喝完了姜茶,柳嬷嬷连忙将糕点递过去。
  一连吃了两块糕点,才将嘴里怪异的味道压下去了。
  虞老夫人深以为然,转口就问:“善堂里的事都处理完了?”
  虞幼窈颔首:“就是过去看看善堂里的收容情况,善堂开得太仓促,有许多不足之处,还待完善,不过去看一看,我也不能放心,好心办了坏事,反而不美了。”
  能考虑得这样周全,可见是了不得了,虞老夫人心里既骄傲又复杂:“你这心是叫你表哥给养大了,眼界也与旁人不同,索性这开善堂,是行善积德的好事,我也不拘着你了,只是女儿家最重名声,这善堂怎么办最好,还得仔细寻摸着来。”
  祖母是担心她在外头,把名声折腾坏了。
  虞幼窈听明白了:“善堂开头虽然办得草率了些,不过有表哥帮着我,后面也一定能逐步完善,祖母就放心吧!”
  就是知道有周令怀帮着,她才能放心让孙女儿自己折腾去。
  虞老夫人摆摆手,就转开了话题:“今儿上午,你父亲往朝廷递了折子,替浙江的水师叫苦。”
  虞幼窈一听就笑了:“父亲在折子里都说了什么?。”
  说是去调查宋修文,最后却替水师叫苦,这主意一看就知道,不是父亲能想出来的,联想到表哥之前说的话,宋明昭的可能性最大。
  虞老夫人半悬的心也放松了一些:“你父亲在折子里问朝廷,浙江水师常年与倭寇作战,比普通士兵要辛苦,海上作战风险大,死亡也大,所以奉银也比普通士兵要多一些,可浙江水师们的奉银,对比其他地域地,却少了一半多,问朝廷是否知道这事。”
  直指宋修文贪墨军晌,虞幼窈问:“只问了这一桩?”
  既然要查军晌,就有许多地方可以大作文章。
  虞老夫人一听就笑了:“果然,什么都瞒不过你,咱们家怕不是养了个女状元,连你老子都不如你了,”说到这儿,又惋惜地摇摇头,才继续了之前的话:“父亲借着军晌一事,给朝廷来了一个五连击。”
  虞幼窈大约猜到了,是哪五连击了。
  果然!
  虞老夫人话锋一转,就道:“大周朝开国之初,海上倭寇,盗匪横行,以致沿海一带,时常遭到倭寇、盗匪的侵扰抢掠,当时大周朝内忧外患,直到高祖皇上下令封禁海域,这种情形也才好些。”
  这事儿虞幼窈也是知道。
  封禁海域其实是治标不治本,倭寇和盗匪依然时不时上岸作恶,大周朝依然有人,通过海域与外邦交易。
  谢府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上下打点得好,让朝廷受到了切实的利益和好处,朝廷对此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当然了,也就有人直指此举阳奉阴违,不该放纵。
  但是,谢府广开商路,光每年缴纳的税银,已经是非常庞大可观了,坐等收银子的事,谁不想干?
  杀鸡取卵并不可取。
  多的是人,想要替谢府保驾护航。
  这就是传承悠久的家族底蕴,庞大的人脉、渠道,已经与大周朝的国运紧密相连,故而谢府虽然只是商户,却绝非一般的商户可以堪比。


第516章 贪得无厌
  说到这儿,虞老夫人难免想到了往事,眼中带了复杂:“你二叔,以榜眼入了翰林编撰,整理前朝旧典,便有了训练水师,广开海路的心思,在夏言生的支持下,前往福建,也是在谢府的帮助下,完成了治国富民之经论《海图策》。”
  “他归纳了广开海上贸易的种种好处,也提了种种弊端,还提出了解决之法,这些都是谢府历代海上航行的立根之本,有极高的价值,《海图策》一呈上,朝中大半朝臣,都支持广开海路,发展海上贸易。”
  祖母不大多提从前的事,虞幼窈也只知道,二叔因为《海图策》,被皇上钦点入了户部,从一开始就为他进入内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虞老夫人只简单提了这些,就转了话题:“所以,我朝许多相关海上事宜,都借鉴了前朝,而你父亲的五连击,就是围绕了《海图策》,不可谓不高明。”
  虞幼窈一听就明白了,祖母首先提了《海图策》,之后又提了虞宗正针对《海图策》,向朝廷发问。
  虞宗正就是利用了《海图策》,为他上呈的折了增加了强有力的说服力,没有人再去怀疑,折子上陈奏是真是假,只会关心折子上陈奏的事,事关重大。
  果然!
  “你父亲的第二问是:很多士兵因为常年水战,不到四十岁就得了老寒腿,后半生病痛缠身,朝廷恩恤水师之艰苦,每年或多或少都会发放一些慰军银子,可浙江水师却纷纷说,从来没有领过慰军银子,敢问朝廷的慰军银子,是否发放到了浙江水师?”
  虞幼窈问:“兵部那边是什么反应。”
  和聪明人说话,真正是一点就透,虞老夫人笑了:“兵部哪敢担了这罪名,当下就拿了浙江水师的慰军晌册,声称朝廷每年都有根据浙江水师呈报上来的,现役军士的名额,发放相关的慰军银,平均下来每人不会少于五两。”
  慰军银子士兵们没有得到,谁得了去?
  一切不言而喻了。
  看很多事,避开了真刀实剑,迂回绕道而行,把一切问题丢给朝廷,丢给兵部,丢给皇上,能更好的达到目的。
  这样的心机,绝非虞宗正能有的。
  那么除了宋明昭,不作他人想。
  如此一来,还真让表哥说对了,提议上虞宗正带上宋明昭,还真是力气使对了地方。
  浙江这趟浑水,虞宗正趟不平,唯有像宋明昭这样满肚子心眼的人,才能应付得过来。
  “你父亲的第三问:士兵因伤病退伍,还会领一笔安置的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