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表哥万福-第3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皇上相信了。
  虞幼窈托着香腮,好奇地问表哥:“后来呢?”
  巴掌大的鹅蛋脸,小巧又精致,周令怀垂了眼睛:“地位不稳,社稷不兴,皇上就想了一个昏招。”
  虞幼窈连忙追问:“什么昏招?”
  周令怀轻扯了一下唇:“御驾亲征!”
  虞幼窈陡然瞪大了眼睛:“当今皇上还曾御驾亲征过?这么大的事,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呢?”
  说完了,她就反应过来。
  没有听说过,肯定是因为御驾亲征的结果并不好,朝臣们不敢提,世人也不敢言,时日久了,后面的人就不知道了。
  还真是,掩耳盗铃啊!
  虞幼窈鼓了鼓面颊:“大周朝立国以来,对外军事一向很强硬,能征善战的武将也多,就有好几任皇帝御驾亲征过,留下了文治武功的丰功伟绩,当今皇上登基之初,也曾年少轻狂,想要效仿先人御驾亲征,为自己正名,似乎合情合理。”
  为什么说是昏招呢?
  她有些不解。
  周令怀明白了她的疑问,就解释道:“先帝重文轻武,虽然大施仁政,体恤百姓,堪称一代明德贤君,但先帝在位时,武将被文臣打压得十分厉害,如镇国侯府这样的老牌勋贵都落没了,朝中可用武将并不多,大周朝的外患,大多都是在先帝之时,渐渐纵养成患,但先帝仁治,天下归心,藩王不敢异动,外族也不敢大举来犯。”
  这么一说,虞幼窈就明白了。
  高祖皇帝骨子里流淌了铁血,登基之后,御驾亲征实乃常态,他在位时横扫六合,万朝来贺。
  也因此,后代子孙能征善战者多。
  宗亲不能科举入仕,除了吃祖业,就只有参军,建功立业。
  大周朝史上,就不少武将出自宗室,先帝重文轻武,使武将被打压得厉害,宗亲不能参军,建功立业,就只能吃祖业,致使大部分宗亲,都沦落为了闲散宗室,整日里游手好闲,无所事业,就难免多出纨绔,不堪至极。
  哪怕当今孝宗皇帝登基之后,复了不少宗亲爵位,一时也很难改变这一现状。
  此时的大周国,早已经不是从前兵马强盛的大周国了。
  狗皇帝一登基,就御驾亲征,确实不是好时机,至少要缓个三两年,改变一下朝中重文轻武的现象。
  想到此处,虞幼窈又问:“狗皇帝要征讨哪里?”
  一边问,她端了茶喝了一口,就听到表哥说:“北狄!”
  “噗——”来不及下咽的茶喷了,口里残余的茶水,呛进了喉咙里,呛得虞幼窈难受,忍不住咳嗽起来,一边咳,她似乎有点难以置信,艰难地问:“咳、咳你、你说哪、哪里?”
  “你小心一点。”被喷了一脸茶水的周令怀,半点也不恼,拿了帕子,先帮虞幼窈拭了唇儿,这才慢条丝理地,将脸上的茶渍拭去,大掌绕到她后背,一下一下地帮她顺背,他做得十分自然,仿佛半点也不会觉得,这样会不妥当。
  虞幼窈也习惯了表哥的体贴,也不会觉得,这样不应该。
  过了好一会儿,虞幼窈喉咙好受了一些,声音却有些哑了:“表哥,我没有听错吧,你刚才说得是北狄?”
  狗皇帝去北境御驾亲征,这是脑子抽了,还是被门夹了?
  高祖皇帝在位时,虽然北伐成功了,但北狄是大部族,又是游牧部族,居无定所,草原辽阔,北狄熟知地形,狡兔三窟,很难根除,于是双方签订了休战协议,北狄每年都要向大周朝贡最好的战马。
  狗皇帝哪来的自信,觉得自己能北伐成功?
  周令怀笑了:“你觉得他选择北狄,并不明智吗?”
  虞幼窈点头:“北狄大部族,兵马强悍,世世代代盘踞在北境一带为祸一方,历朝历代就有不少皇帝兴兵北伐,却从来没有人真正成功过,高祖皇帝是前无古人,却也无法将北狄根除。”
  周令怀摇摇头:“话虽如此,但是他选择北狄,恰好就是他的高明之处,皇帝登基之后,本就地位不稳,社稷不兴,东、西、南三地,都有藩王镇守,唯有北境,因地域特殊,为朝廷所忌惮,一直未设藩治,皇帝若去了藩王的地盘,就成了羊入虎口。”
  虞幼窈恍然大悟,她虽然恶心狗皇帝玩弄权术,还真没置疑过他的智商。
  周令怀解释道:“而且当时,镇守北境的武将,正是出自岳丈宁国公府,宁国公也时常出征北境,有很丰富的对敌经验,先帝在位时,宁国公府就是北境强有力的屏障。”
  虞幼窈点头,这也是徐国公府一直十分显赫的原因了。
  周令怀点头:“狄部是游牧部族,并不擅长耕种,每年夏秋水草丰美,是兵马强悍之际,一旦进入到冬季,因物资缺乏,就要休养生机,所以狄人时常在秋季进犯北境,抢夺物资,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储备物资。”
  这样看来,征北也是皇帝深思熟虑过的,虞幼窈微叹:“错的不是征哪儿,而是本就不该御驾亲征。”
  打仗讲究的是天时,地位,人和,不是对的时机,再好的算计都没用。
  周令怀点头:“兵贵神速,那时大年方过,冰雪还未消融,万物也未复苏,经过了一个寒冬,正值狄部兵弱之际,当今皇上力排众议,一意孤行,命宁国公点兵,朝臣们苦劝无果,宁国公在无奈之下,只得听令行事,皇上率军八十万,亲征北境。”


第630章 全军覆没
  虞幼窈吸了一口凉气:“八十万大军,几乎举尽全国大半的兵马,最后还打输了?”
  周令怀点头:“起初,皇上初次领兵,倒也愿意听从宁国公的建议和安排,几场胜仗下来,皇上难免骄狂了性子,在一场小战役之中,不慎叫狄军围困,宁国公带兵前去救援,却中了狄人的埋伏,当场陨命,宁国公世子拼死救出了皇帝,也因重伤不治而亡。”
  虞幼窈不可置信:“既然宁国公父子,都是为了救皇上而死,为什么后来宁国公府会举家获罪呢?”
  不管宁国公府犯了什么罪过,就冲着宁国公父子两条人命,也该从轻发落才是。
  “如果仅仅只是如此,那么宁国公父子自然是忠烈之臣,事后皇上肯定是要追封加谥,但是,”话到此处,周令怀语气也有些唏嘘,感慨:“宁国公和世子在军中威望极高,因他们身死,导致军心不稳,人心溃散,军中有了对皇上不满的流言。。”
  这么一说,虞幼窈就明白了:“狗皇帝心眼太小,听到了这些话,肯定会羞恼成怒,不但不会对宁国公父子愧疚,反而还会怨怪他们。”
  还真是狼心狗肺。
  “正是如此,”周令怀话锋一转,继续道:“三日后,狄军首领率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皇上派兵,仓惶应战,八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当时任征北大将军的徐国公,拼命带了一千精兵,护送皇上逃回了京兆。”
  话说到这份上,虞幼窈已经能猜到,为什么后来宁国公府获罪下狱了:“堂堂一国之君,御驾亲征,最后却全军覆没,宛如丧家之狗,仓惶逃窜,这种事若是传了出去,对皇上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不光有损天家威严,皇帝名声,甚至还会导致民心不稳,藩王异动等诸多后果。”
  说到这儿,虞幼窈已经遍体生寒,声音像是堵在喉咙里一样,用心尽了全身力气,才出了声:“所以,御驾亲征大败的过错,就不能落在皇上身上,需要一个人背了这个黑锅,揽下所有罪责,以保全天家威严,皇帝的颜面!”
  她的声音开始发抖,喉咙里哽得慌:“这可是八十万大军啊,不是一万,也不是十万,举了全国大半的兵马,就这样全军覆没,怎么可能是随便哪一个人,就能担得了的过错呢?只有主将失误,才能造成这样惨烈后果。”
  所以,最后这一切的过错,都成了宁国公父子的。
  八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皇上也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纵然宁国公父子已死,皇上还要降罪宁国公府其余人等,把这场戏做足了。
  可怜了宁国公父子满腔忠魂,死后竟然满身污名,甚至连宁氏族,也落了一个抄家流放的下场。
  周令怀知道她心里不好受:“回京之后,征北大将军徐军将,就参奏宁国公父子,延误军机,指挥不当,督战不力等十余罪。”
  “直指宁国公父子情报失误,导致皇上被狄人围困,深陷险境等等,更直言,宁国公父子虽拼死救了皇上,可将功折罪,情报失误这一罪责,可以免除。”
  “但是,因宁国公父子身死,导致军心不稳,人心溃散,致八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此罪不能姑息。”
  虞幼窈恶心的都想吐了。
  御驾亲征的过错,虽然让宁国公父子背了,可朝臣们却心知肚明,宁国公府已经为了皇上,承担了所有过错,如果皇上不能再善待发妻元后,那就是天理不容。
  这才是狗皇帝,没有废后重立根本原因。
  她之前所认为的那些理由,如表哥所言,这都是明面上的。
  狗皇帝利用了宁国公府满门,还利用皇后娘娘,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情深义重的形象,简直令人作呕。
  周令怀继续道:“此后,徐将军因救驾有功,一路荣升至徐国公,也是这一战的耗损,直接掏空了国库,导致国库空虚,国力衰微,先帝仁治多年,积攒的根底,一耗而空。”
  八十万大军的兵晌,粮草,刀兵,甲胄,战马等,在平常就已经不是小数目了。
  到了战时,耗损更是成倍增长。
  又因是皇上御驾亲征,一应装备都要最好的,但凡出一点差错,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打了胜仗,还能掠夺敌人的刀兵、战马,以战养战。
  一旦吃了败仗,被掠夺的,就成了自己,当时大批的食草,兵晌,刀兵,甲胄等等,十不存一。
  万幸的是,八十万对三十万,又是最精良的装备,最精锐的军队,也消耗了狄人不少兵力,导致狄人也伤了元气,后继无力。
  不然狄人挥兵北上,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战后的善后事宜,更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八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事后怃恤战士家人,需要大批银钱,皇上是初登基,这种事也不能有半点含糊。
  国内损失了八十万大军,也要重新募军、练兵,需要大批粮草、装备等等。
  这又是庞大一笔银钱。
  也是亏得,后来虞宗慎提议开了海禁,后又有谢氏鼎力相助,海禁倒是比较顺利,也能填补一些。
  但是,海上贸易也堪堪只够朝廷的花销。
  虞幼窈冷笑了一声:“都这样了,藩王还没反,朝廷还没乱,是得亏了狗皇帝有一个肯为他肝脑涂地的好弟弟。”
  若没有后来,周厉王镇守幽州,挫败了狄人,震慑了藩王和朝纲,哪有狗皇帝稳坐江山的好日子?
  可最后,周厉王也不过是另一个宁国公!
  当真是可笑至极。
  周令怀笑而不语。
  虞幼窈平复了心中的怒火,心念一动,就忍不住问:“那后来呢?大皇子又是怎么夭折的?”
  高祖皇帝是草莽出身,很重正统,嫡长承袭制,是儒家正统,所以本朝重嫡长,若没有嫡长,首推嫡出,连嫡出也没有了,就重庶长。
  狗皇帝一不是嫡长,二不是嫡出,三不是庶长,这也是他登基之后,始终地位不稳的最大根源。


第631章 虎毒不食子
  大皇子占嫡占长,几乎是储君的不二人选,一出生就有朝臣上奏,要立皇长子为太子,有了嫡出的皇长子,其他各位皇子除非造反,否则没有承位的可能性。
  可皇后娘娘和皇上生了嫌隙,那么大皇子……
  周令怀惊讶于她的敏锐,就道:“皇上在潜邸之时,还有一位杨侧妃,是前詹事府杨詹事家的嫡次女,皇上登基之后,感念杨詹事授业之恩,就以太傅相尊,这位杨侧妃,也被封了贤妃,宁国公府获罪不久,杨侧妃就因谋害大皇子赐死,杨家满门抄斩。”
  虞幼窈心里沉甸甸地:“虎毒不食子,狗皇帝还真是狗猪不如,”说到这儿,她又想到了宁国公府的下场,想到了表哥一家,心里有一种压抑的愤怒:“狗皇帝的帝王之路,是靠着累累白骨,泊泊鲜血铸就而成……”
  惨死在北境的八十万忠魂,宁国公满门,杨太傅满门,及周厉王满门,久病中宫的皇后娘娘,……
  周令怀深以为然。
  虞幼窈又问:“那么陆妃呢?她又在这些事情里扮演了什么角色?”
  周令怀意味深长道:“皇长子夭折,二皇子占了庶长,她只需要扮演一个宠妃角色,何必掺合这么多事?”
  虞幼窈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看似什么也没有掺合,但其实最大的受益者总是她,宁国公府获罪,才有了宁远伯府的出头之日,皇长子夭折,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