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表哥万福-第3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里却腻味得慌。
  宫里来了圣旨,理应阖家相迎,就连关在院子里的虞清宁,也难得被放出来了,一身绿底绣芙蓉裙子,鲜艳又张扬。
  见她身上没什么不妥,虞老夫人摆了摆手。
  虞清宁向虞幼窈见礼,低眉顺眼,瞧着十分乖顺:“大姐姐好!”
  关在院子里,让教司坊的嬷嬷管教了三年,到底还是有些变化的,至少礼数和规矩上,已经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家闺秀,也不像从前,一见了她就大呼小叫。
  虞幼窈点点头:“四妹妹有礼了。”
  人都来齐了,虞老夫人就交代了,接旨和一应礼数和规矩,以及禁忌的话儿,为免出了差错,又再三强调了几遍。
  直到虞幼窈几个都明白了,虞老夫人这才带了一大家子去了前厅。
  虞宗正去了门口等候,周令怀和虞善思都等在前厅。
  一直到了隅中,虞宗慎才带着宫里的銮驾仪仗到了虞府大门口,天子的仪仗,主要是大驾、法驾和銮驾。
  大驾卤簿主郊祀祭天最为隆重盛大,随行有羽林卫,御林军,百官、礼乐,车马等等,法驾用于朝会和太庙祭祖,规模要小些,銮驾多用于平常出入。
  皇上的銮驾出入不同的地方,规格也有不同。
  颁发圣旨,皇上并不出面,但“见圣旨,如朕亲临”,所以也会安排銮驾,以示躬亲,也只是形式上的,完全不能和皇上出行相提并论。
  虞宗正不敢怠慢,连忙下了石阶,撩了衣摆跪地迎接:“臣,吏部左侍郎虞宗正,恭迎圣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前来宣旨的人,正是朱公公,一身朱红色的宦官服,穿出了趾高气扬的气派,他身后还跟了皇上的仪仗,太监、宫女站了两列,一列三十二人,拢共六十四人,最前面两人,举了“如朕亲临”的黄幡,后面的太监宫女,都托了鎏金托盘,上面摆放了一些赏赐的器物,最后的太监们,抬了十抬绑了黄绸的箱子。
  如此看来,也是声势浩大。


第642章 赏赐
  朱公公客气道:“虞大人,起吧!”
  虞宗正连忙起身,恭恭敬敬地将朱公公一行人领进了大门,朱公公捧着圣旨,带了几个仪仗,直接去前厅。
  等在前厅的虞老夫人,也得了消息。
  待朱公公一进屋,一家人整整齐齐地跪在厅里头等候,虞宗正和虞宗慎,连忙跪到了虞老夫人身后。
  虞老夫人连忙道:“臣妇,携虞府大房满门,谨遵圣上谕下。”
  朱公公扫了一眼,虞老夫人一身大妆,恭恭敬敬地跪在最前面,后面是虞府的两位大爷,再后面是嫡子虞善思,幽州来的表少爷周令怀,最后面三个姐儿一字排开。
  一行人也是规矩。
  正妻杨氏病了好几年,唯恐冲撞了圣意,就没有过来,还有一个庶子虞善明,一两岁的样子,也不好出来。
  如此看来,虞府大房这一家,也算齐整了。
  朱公公暗暗点头,捧高了手中的圣旨,扬声道:“虞氏幼窈,上前听封罢!”
  虞幼窈连忙起身,低敛了眉目,目不斜视地到了最前面,跪地:“臣女,虞氏幼窈,谨遵圣上谕下。”
  朱公公展开了明黄色的圣旨,圣旨长达三尺有余,宣读:“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忠孝之家,积善和德,朕岂吝于褒贶哉。今虞氏有女,幼窈。奇葩逸丽,淑质艶光,有韶光之淑气,仪姿之万方。其性孝德纯静,其品懿善贞恭,女之范尔。兹特赠尔为韶仪县主,九原有知,钦承无数!”
  虞幼窈呼吸一窒。
  县主是宗室爵位,亲王的女儿,恩封郡主,郡主的女儿,才能恩封县主。
  她竟何德何能,能得皇上以宗室爵位恩封?
  就算荣郡王府险些毁了她的声誉,让她受了委屈,可宗亲代表不了皇室,这事儿与皇上没甚干系。
  宫里顶多赏赐些东西,安抚一二,也算全了君臣之道,没必要恩封。
  历朝历代,也有以宗室爵位,恩封外臣之女的先例,却并不多见,一般是其父,为朝廷为了重大政绩,或者是和亲等特殊原因。
  宪宗皇帝就曾恩封了一位忠烈遗孤为玉毓县主。
  想到了荣郡王府的下场,虞幼窈不由遍体生寒,这个县主之位,好像在提醒她,要铭记皇恩浩荡,为朝廷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劳,否则就是德不配位。
  虞幼窈倏然就想到,两年前,狗皇帝追谥了幽王殿下,为一字并肩王,号“周厉王”,之后又加封了表哥,武穆定北王,号“武穆王”,而此情此景,与当初又是何其相似?她这个韶仪县主,是恩封,也是警示。
  圣旨宣读完毕,朱公公小心翼翼地合上了圣旨,笑眯眯地瞧了虞幼窈,和善道:“韶仪县主,接旨吧!”
  虞幼窈手掌向上,双手平齐高举。
  朱公公将圣旨搁到虞幼窈手里。
  虞幼窈双手托着圣旨,手背贴于地面,额头轻触圣旨一拜:“臣女,虞氏幼窈,叩谢皇恩浩荡,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虞宗正身为父亲,也随后谢恩。
  虞老夫人携了大厅其他人,又一起谢了恩。
  朱公公这才笑道:“花会上的事,皇上已经知道了,皇上感念虞府满门尽忠尽烈,对荣郡王府的行为十分恼怒,昨儿已经处置了荣郡王府,韶仪县主受委屈了。”
  这话代表的也是皇上的意思。
  虞幼窈连忙道:“臣女惶恐,愧不敢受。”
  看似轻描淡写的话,却说得十分高明,首先表达了,皇上对虞府的认同和维护,尽忠意指了虞府每一位在朝中为官的人,尽烈意指了祖母守贞节烈,同样也包含了她,皇上认为她尽“烈”,就没人再敢议论她了。
  还提了“她受委屈了”,仿佛皇上是为了她,才重重地处置了荣郡王府,身为一个外臣之女,越发要铭记皇恩浩荡。
  朱公公笑了:“县主的诰册,及一应礼服等,材料都是现成的,但都需要现造现做,要耽搁几天,大约五日之后,内务府会派人送上贵府。”
  诰册还容易些,难得是命服,礼服、常服拢共两套,首饰和衣裳一起,材料是现成的,却是精细活儿,整个内务府抓紧赶工,五日已经是最快的时间。
  虞幼窈柔顺道:“有劳公公了。”
  朱公公话锋一转,又道:“太后娘娘听闻韶仪县主在花会上受了惊吓,特别赏赐了一些东西给韶仪县主压压惊。”
  他话音方落,身边就有一个小太监,弯腰哈背地上前,呈了一金册。
  朱公公伸手接过,打开了册子,开始宣赏:“赏韶仪县主玉如意一对,鎏金镶红宝凤鸾步摇无冠一顶,雪莹蚕缎二匹,天水碧纱二匹,四色软烟罗各四匹,十色云锦各四匹……”
  太后娘娘的赏赐非常丰厚,头面,饰品,文房,玉器,名瓷等,另有绫罗绸缎,香料,脂粉等等。
  随着朱公公唱名,就有相应的东西,被宫女或太监送进了前厅里,最贵重的都让,宫女太监们托着,依次排开,次一些的,都装在箱拢里,叫太监们抬进来了。
  过了好一会儿,朱公公唱礼完了,将赏赐名册拿给了虞幼窈:“韶仪县主,过目吧!”
  虞幼窈连忙接过了名册,哪敢真的过目:“臣女,谢太后娘娘恩典,太后娘娘金安。”
  朱公公满意了,笑道:“起身吧!”
  虞老夫人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立马起来招呼朱公公:“有劳公公特地过来颁旨,这一路从宫里到宫外,也是辛苦,公公快坐下歇一歇。”
  宣旨的车驾,到了长安街就停了,一路到了虞府,要走大半个时辰,算起来,朱公公不到辰时,就已经出发了。
  可不是辛苦吗?!
  朱公公对虞老夫人是真客气:“哎哟喂,老祖宗赶紧坐着去,哪用着得您招呼,咱家是奉命来虞府宣旨,是公差,辛苦自是不敢当。”
  虞老夫人连忙称是,下人们机灵地奉了茶水、点心、果物等,另还准备了汤羹、小食,也是十分精心了。
  走了一路,朱公公确实又累又饿,也没客气,用了些血燕,点心,也觉得味道不错,并不比宫里的御膳差。


第643章 募银赈灾
  待朱公公吃用完了,茶毕之后!
  虞老夫人就愁眉苦脸道:“我们家窈窈是何德何能,能得皇上和太后娘娘如此厚爱,老妇心里是既高兴,又惶恐啊!”
  这是要拐弯抹脚地向他打探圣意呢。
  圣旨都宣完了,他没急着走,反而坐这儿,吃用了虞府精心准备的点心小食,都说吃人的嘴软,不就是故意等着虞府打探吗?
  虞老夫人不光有成算,还有眼色。
  朱公公垂了眼睛,就笑:“虞府忠贞节烈,皇上都看在眼里,得知了荣郡王府败德、荒唐的举动之后,皇上勃然大怒,就问了太后娘娘,该如何处置。”
  虞老夫人心里一“咯噔”,就一种不好的预感。
  虞幼窈却若有所思。
  内、外命妇,都是由皇后娘娘和太后娘娘统辖,但凡涉及了家眷,皇上都要先问过,皇后娘娘或太后娘娘的意思再做定夺。
  男主外,女主内,皇上是一国之君,也不好直接插手妇孺之间的事。
  朱公公继续道:“太后娘娘夸赞韶仪县主,窈心而善德,小小年岁就开办了窈心堂,收容救助了不少年幼怙恃的孩童,及孤苦零丁的妇孺,虽一介女流之身,却亦有济世之仁心,其心胸之秀丽,便是许多男子,也无从匹及。”
  虞老夫人藏在袖里的手,大力握紧了,面上却好一阵惶恐:“这、这我们家窈窈,怎敢当太后娘娘如、如此盛赞,可真是折煞了……”
  虞幼窈心里头,像是堵了一块石头,沉甸甸地,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
  朱公公进了虞府之后,再三强调了“善”、“德”、“忠”、“孝”、“烈”五个字,搁在平常这是最高的褒奖。
  可这会儿,虞幼窈却有一种被强行扣了大帽的感觉。
  都说有多大头,戴多大帽子,可她头小,这帽子不匹配,戴着也压脖子,就成了明晃晃地“捧杀”,只会叫人心中惶恐。
  朱公公笑了:“老祖宗是谦虚了,太后娘娘她老人家金口玉言,也不是谁都能得她如此夸赞,”说到这儿,他表情略有一些怪异:“太后娘娘就说,韶仪县主之德行,是皇上仁治功德,乃社稷之幸,需褒奖、鼓励,不该受此委屈。”
  言下之意,虞宗正是皇上的臣子,虞幼窈是臣子之女,她有此仁心、德行,也是皇上明德。
  虞幼窈是大周百姓之一,她救助的人,也都是皇上的治下之民。
  也是社稷之幸。
  道理上来说,这话确实也没错。
  可这话就是太重了些,虞老夫人一脸惶恐,嚅了嚅嘴,连话也不敢多说了。
  有了太后娘娘的话,才有了荣郡王府被夺爵除碟,也有了孙女儿今日的恩封赏赐。
  虞府要感念太后娘娘和皇上明德。
  这“感念”要怎么感念?
  虞府乃至孙女儿,又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虞幼窈低下了头,她竟没想到,一个“窈心堂”,还能上升到皇上仁治功德,和江山社稷的高度,这是戴了高帽没完,还要将她架到火上烤去?!
  拐弯抹脚了一堆,看样子宫里头所图甚大。
  图的是什么,虞幼窈大概能猜到,但是对宫里的算计,却是一无所知。
  朱公公说到这儿,就顿了一下话儿,瞧了一眼惶恐不安的虞老夫人,又瞧了一眼,低了头站在一旁的韶仪县主,虞幼窈。
  十三四岁的小姑娘,也才冒了花骨朵儿,身段儿很是细瘦,却不干瘦,当真是柔桡嬛嬛,轻盈细弱。
  便是垂着头,也能瞧见她,蛾眉淡蹙,面色苍白,透了憔悴。
  想来荣郡王府那日,也是吓到了。
  屋里头,倏然一静。
  令人不安的气息,缓缓地流淌……
  虞宗慎面色温淡,端着茶杯,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倒是虞宗正,方才听得正起劲,朱公公突然就顿了一话,难免就有些心急。
  他张了张口,想要继续探问,可一想到,朱公公是皇上身边的红人,愿意给母亲面子,未必会给他面子。
  待朱公公搁下了茶杯,抬了抬眼儿,这才道:“自打进了三月,全国各地就有不同程度的旱情呈进了宫里,太后娘娘忧心旱情,体悯百姓之苦,虽后宫不得干政,却也想为皇上分忧,为社稷尽心,为百姓尽绵薄之力。”
  来了!虞幼窈轻抿了一下唇儿。
  虞老夫人连忙道:“太后娘娘慈善。”
  朱公公笑了:“论慈善,老祖宗您也是不遑多让,正因为有您这个慈善的祖母,这才教养了韶仪县主的善行善德,”说到这儿,他笑容一深,就道:“太后娘娘准备在内、外命妇之间,进行募捐,筹措赈灾银,纵是杯水车薪,亦是难得的善德行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