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最好的局面。
若在约定的时间到,那么做为东道主的韶仪县主,就有些拿乔了,不过她身份贵重,拿乔也不是什么大事,可以应对。
韶仪县主晚到了,就不光端了身份,还拿乔,显然不是什么好与相与的人,最好能敬而远之,合作就免谈了。
当然了,韶仪县主也是十分聪慧,进了包厢,见了她后,就问了时辰。
从表面上看,韶仪县主仿佛只以为自己来迟了,担心失了礼数,怠慢了客人,所以向身边的下人,确定一下时辰。
第764章 怨得了谁?
可是!
掐了点过来的,又怎么可能会真的来迟?
是察觉了她的试探,表达了东道主的客套礼数。
一个心有试探,一个有心配合。
三言两语,诚意都摆在明面上了。
接下来,双方都带了诚意,就有太多商谈的余地,这桩生意已经成了七成。
太外祖父说过,做生意唯诚、信尔。
诚,乃诚心。
信,信誉也。
虞幼窈微微一笑:“林小姐客气了,希望我们能有合作的机会。”
两人相视一笑,带了对彼此的欣赏,聪明人往往见微知著,不需要太多言语上的机锋与试探,就能明白,这人可不可交。
彼此都是爽利的性儿,互相见礼,简单寒喧了几句后,就直接切入了正题。
虞幼窈笑道:“我名下有几家胭脂铺子,往年香料药材上的用度,都是从林家拿货,也都是林小姐在负责,不过今儿特意约见林小姐,却不单单只是为了脂胭铺的供货。”
林若如点头:“愿闻其详。”
虞幼窈这才继续道:“脂玉楼要推陈出新,也要扩大经营,需要用到的药材、香料,种类十分繁多,数量也偏大,林家的药材香料,也不是取用不竭,每家供货都有一定的数量限定,我希望林家能优先供货给我,我愿意在原来药价的基础上,提升半成,绝不会让林小姐吃亏。”
林若如了然。
她特意打听过虞幼窈,也知道虞幼窈跟前有一位从前在宫里,伺候过太后娘娘香药的姑姑,跟着这位姑姑学了不许香药上面的手段,在京里也是颇负盛名,虞大小姐想要扩大脂胭铺的生意,也能说得过去。
以虞大小姐的名声,估计没谁不买账。
加大供货不成问题,林若如有心交好虞幼窈,也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推三阻四。
难得的是,虞幼窈很识趣,将香料、药材供货里的门道摸得透彻,也明白香料和药材,都是稀有物,主动提出加价半成。
虞大小姐带了诚意,林若如也是有心相交,连忙道:“加大供货不成问题,谢府与林府交好,我与县主也是一见如故,倒也不必加半成,维持原价即可,权当交了县主这个朋友,不知县主意下如何?”
反正也是不亏的买卖。
这半成的价,权当是顺水人情。
虞幼窈笑了:“林小姐是爽快人,倒叫我占了便宜,我可不能推辞了,免得叫你说我得了便宜还卖乖。”
林若如也笑:“得,县主也是同道之中,倒是省了口舌,你可不知道,我从前与旁人谈生意,磨磨叽叽可是太烦人了。”
这话一说开,两人又亲近了不少。
虞幼窈拿了一本小册子,递给了林若如:“这是以后供货的册子,以后就劳林姐姐多费心一些。”
林若如拿过册子一瞧,就啧舌了。
册子上涉及的香料、药材,多达两百多种,数量是原来供货的十倍有余,林若如险些当场毁册走人。
失策啊,失策。
她原以为,脂玉楼要扩大经营,要推陈出新,再扩大也不至于太离谱,所以话说得太爽快。
可话都放出去了,哪好再收回?
虞幼窈之前也主动提出了,要加半成药价,没有要坑她的意思,是她自己把自己坑了。
怨得了谁?
林若如幽幽地看着她:“这供货量有些大了,你还真不客气。”
虞幼窈抿着嘴儿轻笑:“林家做得是大生意,我这点供货,也是九牛一毛,林家轻易就能吃下。”
“看来县主今儿是有备而来。”林若如一听就明白了,虞幼窈是事先了解过,林府的供货情况,这册子上的供货需求,是看碟下菜。
她若是拒绝,就显得太没诚意了。
虞幼窈只是笑:“做生意,谁不是有备无患呢,我若是没有准备,想来林小姐也不放心与我做生意了。”
完全一副生意人的口吻。
林若如似笑非笑:“你知道林家的供货情况,肯定也知道,药材是稀罕物资,市面上供不应求,县主的需求不小,我若答应给你供货,那么其他商家的供货,是要相对减少,林家肯定是要得罪人的,吃力不讨好的生意,怕是没谁愿意做。”
虞幼窈也知道,这只是林若如的试探之言,她之前已经放了话,答应供货,说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商人重诚信,倘若林若如反口,一个“信”字就立不住了,这就违背了商人的基准原则。
林若如不会这么蠢。
虞幼窈也顺了她的话,“以后林小姐去脂玉楼买东西,一律给你八折优惠。”
林若如不以为然,她还能没得几个胭粉钱?
此时林若如不知道,过不了多久,脂玉楼的货供不应求,她才知道此时虞幼窈许了她多大的便利。
当然了,这些便利比起生意,自是不能比。
但是!
爱美人心,人皆有之,女人往往为了美貌,不惜花尽千金。
虞幼窈一早就做了准备,转头瞧了春晓一眼。
春晓连忙将一个玉盒,递给了小姐。
虞幼窈接过盒子,推到林若如面前:“听闻林太太早年去山中采药,不慎伤了腿脚,留了病根,每到天寒之际,受筋骨疼痛之苦,我表哥从前也有类似的病症,这是我自己配制的膏油,主治筋骨疼痛,效果十分显著,不妨给林太太用一用。”
林若如打听过虞幼窈,自然也知道,周令怀双腿已经恢复了。
想来这膏油确实颇为不凡。
想到近来母亲旧疾发作,双腿红肿,疼痛难忍的画面,她不由大为心动,不管膏油效果如可,单这一分心意,她却是领受了。
若这膏油真有作用,一个“孝”字当前,莫说是加大货供,就是让利她也愿意的。
所以做生意,不光要在商言商。
更是要学会做人情。
这一荏算是过了。
虞幼窈端起茶来,喝了一口,不疾不徐道:“十大道地药材地区,产出的药材各有不同,我在全国还有十几个药材铺子,名下还有一家镖行,有幸结交了林小姐,扩大药材生意的时机也到了。”
第765章 野心之巨
十几家药铺的供货不在少数,以镖行做为纽带,再继续扩大,这已经不是什么小生意了:“十大道地药材互通有无,其中的利益十分庞大,若林小姐感兴趣,我可以在原药价的基础上,提升三成,有钱大家赚,有生意大家一起做。”
林若如心中扑通乱跳。
镖行是虞幼窈的,销路也是虞幼窈负责,林家只负责供货,就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得三成利润,这是稳赚不赔的大生意。
没有谁会不心动。
巨大的激动过后,林若如渐渐冷静下来,仔细想了又想,虞幼窈从进了包间的一言一行,顿时后背冒了一层冷汗。
虞幼窈明显是有备而来。
先利用脂玉楼的生意,与她建立初步信任和交情,抛砖引玉,就提出了扩大药材生意这一大桩。
主动提出了提高药价。
商人重利,有了三成的让利做诱,林家怎么会甘心,再低价将药材供给别人家?
若是其他人,林若如还会心生几分警惕,可虞幼窈出身世族,身份贵重,又有谢府这个泉州首富这个外家,她的话自然是可信得。
林若如神色复杂地看向了虞幼窈:“县主的胃口很大啊!”
这就是世族教养出来的嫡长女,是朝廷亲封的韶仪县主吗?
从容大气,不执着于蝇头小利,该让利,绝不含糊,该承担风险,也绝不推托,几句话下来,虞幼窈已经掌控全局。
更重要的是,和这样的人合作,显然是最令人放心和省心的。
她没有理由拒绝。
但,林若如也知道,这桩生意就不是她一个能吃得下,虞幼窈的野心是她,也是林家,更是她背后的严家。
十大道地药材地区,所产药材不同。
江南药材产区,有林家一家独大。
蜀川呢?
母亲无子,父亲碍于严家,虽不至于宠妾灭妻,可饶是如此,母亲在林家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身为正室所出的嫡女,她是无论如何也不甘心,将偌大的家业,拱手让给对她和母亲包藏祸心的妾生子。
因此,将来她在林家的地位,少不了母族严家的支持,她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林家从中获利、坐大,让严家势微。
林严两家是姻亲,有钱一起赚,这才符合结两姓之好,合作共赢的局面。
虞幼窈不光算尽了利透,更算尽了人心。
这位韶仪县主真是太厉害了。
果然!
虞幼窈继续道:“道地药材,是约定俗成的药材品质度量标准,药材品种在特定的生长条件,如环境,气候等,独特的栽培,及炮制技术等诸多因素,形成的产地适宜、药材优质、产量较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本草纲目》记载:
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
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
根、叶、花、实,采之有时。
失其地,则性味少异;
失其时,则气味不全。
所以各地区盛产的药材,都有不可取代性。
虞幼窈胃口是真的大,一个江南药地产区满足不了她的胃口,与严家的合作,也在她的算计之内。
甚至她和林、严两家合作之后,还能利用两大道地药材的强大优势,再继续达成与其他道地药材地区合作。
虞幼窈敢作敢为,想做的是,全国十大道地药材地区的药材生意。
旁人家想要做这个,首先就面临渠道问题,没有渠道,就意味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以及庞大的损失。
而镖行,为虞幼窈创造了一个互通有无的渠道。
林若如口干舌躁,一咬牙就道:“如你所说,这是一桩大生意,我需要与家中长辈商议之后,才能做决定。”
虞幼窈颔首:“林小姐可以慢慢商量,这些都是后事,目前还有一桩比较紧急的生意,需要林严两家的支持。”
林若如心中又是一惊,硬着头皮问:“愿闻其详!”
虞幼窈又从春晓手里拿了一个盒子,摆在桌子上,轻轻一掀开了盖子:“北方遭了旱灾,百姓正值饥寒交迫之际,朝廷已经委派了赈灾的官员,赈济灾民,我也有心为朝廷,为百姓尽一份心,想与林严两家购买一批药材,援助北境,药材的价格,按照市价即可,这是三十万两的银票,算是订金。”
林若如面色复杂地看向了虞幼窈:“县主算无遗策,若如佩服。”
向林严两家购买药材赈灾,这是在向林严两家卖好,也表达了她对林严两家合作的诚意,也向林严两家展现了她的财力。
韶仪县主要购买林严两家的药材赈灾,林严两家肯定是当仁不让,林严两家身为供货的药商,轻易就搭上了韶仪县主,赚了一把美名。
虞幼窈也不否认:“世人皆重名利,然名在前,利在后,其根本原因是,名才是家族传承之根本,有名才有利。”
而名不易得,往往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世世代代地积攒,林严两家也是经过数代经营,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林若如深以为然:“县主高见。”
如今一个大好的谋名机会就摆在眼前,唾手可得,也不需要林严两家付出什么,甚至还能使倒赚,就是一条贼船,林严两家也敢上。
经了此事,后面药材合作几乎成了定局。
韶仪县主步步为营,步步紧逼,几乎没她什么事了。
即便如此,林若如也不敢轻易应下,只好道:“待我与长辈商议之后,会尽快答覆你。”
既是用于赈灾的药材,那么数量不会太少。
家里还需要做不少准备。
虞幼窈表示理解,就拿了两份药材册子,给了林若如:“既如此,我就等着林小姐的好消息。”
虞大小姐还真是一点也不客气,两份药材册子上所罗例的药材,一份对应了江南药材产区,一份对应了蜀川药材产区。
上面除了一些风寒、疫症、防寒等一应药材,还有很大一部分消炎、止血的药材,所需的数量还真不小。
只不过消炎止药的一应药材,用途本来就很广泛,也说明不了什么,所以林若如并没有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