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表哥万福-第4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还需走一个过场,提些山匪过来审问,人质也需要盘问一些。
  黄军师又道:“寨中起了大火,有不少山匪被烧死,没有办法查实山匪的身份,也不能确定,山匪是否尽数剿灭,更不能断定,是否有山匪逃出,殿下已经派人去搜山了,所以一应事宜,也需要更谨慎一些,恐有越殂代疱之嫌,请李大人理解。”
  李大人连忙道:“黄军师言重了,下官惶恐。”
  官府带来的衙役,协同幽军一起搜索山寨,搬运尸体,做一些打下手的活儿,李大人听属下的衙役禀报了山中的情形,也没发现什么异常,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消散了。


第846章 上奏朝廷
  山寨里的事处理完了,殷怀玺下山,陪着虞幼窈用了午膳:“下午我就要启程返回岫岩,继续巡边视察,安置流民的一应事宜。”
  “这么快……”虞幼窈心疼他来回奔波,心中也有些不舍。
  殷怀玺“嗯”了一声,心中也有不舍,又道:“从鞍山到襄平,还四五日路程,沿途不设驿站,夜里要在野外扎营,一路风餐露宿,要多注意身体。”
  “你的脚受了伤,便是消了肿,也不要下地走动,若马车里实在呆得太闷,就让春晓背你出来透一透气。”
  “推拿每日三次,千万不能轻忽,早晚都要泡活血散於的药……”
  这已经是老话重提了,虞幼窈竟不知道,什么时候殷怀玺变得这样啰嗦,忍了忍,直到殷怀玺从泡脚,说到饮食,该穿什么鞋子。
  “许姑姑会好好照顾我的。”她实在忍不住,就打断了他的话,抬眸看他,眼儿不由一顿。
  殷怀玺长眉入鬓,眉目间染了淡淡的风尘,狭长的眼底交织着血丝,眼底也透了淡淡的青影,她忽然想到,殷怀玺从岫岩一路赶来,直到现在也没有合眼睛。
  她轻颤了眼睫,敛了敛眼儿,轻声道:“你整日在外奔忙,也是辛苦,也要多注意身体,养元丸加了灵露,要随身携带,每日早晚服用,其余香药能用当用,你早些前亏了根骨,多补养一些对身体有益无害。”
  她声音温软,字字句句情真意切,殷怀玺握住她的手,见她好如柔荑,握在手里,仿佛软化了一般:“听你的。”
  虞幼窈轻声道:“我在襄平城等你。”
  殷怀玺放开她的手:“襄平城多雨水,气候比较湿冷,较为苦寒,到了襄平之后,要多注意身体,谢府重新购置的宅子,距离王府不是太远,有什么事就让殷十或是殷三,去武穆王府通传一声,孙伯就住在王府里,襄平城民风开放,不要总是担心自己会惊忧了百姓,就一直闷在家里……”
  虞幼窈在京中长大,京里冬天干冷,不如襄平苦寒,原只是想提醒她一下,可这话一开头,便觉有许多需要提醒的。
  这一交代,便又说了许多话,虞幼窈看着他絮絮叨叨的样子,离别的伤感,顿时就消失了许多,只觉得好笑。
  下午殷怀玺走后,李大人也带人回了衙门。
  第二日,安远将军继续护送虞幼窈上路,去襄平城,黄文献则要留下来,处理剿匪之事的后续事宜。
  在黄文献的配合下,善后进行得有条不紊,不过三天就结案了。
  黄文献拿了山匪们劫掠财物的账本,对照着账本,清点了寨中宝库里的财物,根据已经核实的人质名单,一一归还了财物。
  有一部分无主之财,由李大人和黄文献商议之后,决定拿出小部分补尝给一些家境贫困,又身受重伤的百姓。
  人质们无不跪在地上,感恩戴德,叩谢武穆王大恩。
  黄文献却叹道:“藩王不能对内兴兵,便是知道山匪的存在,也不能动兵剿匪,此次是山匪们胆大妄为,袭击了郡主的鸾驾,受郡主所托,幽军这才出手剿灭了山匪,你们要谢,就谢韶懿郡主吧!”
  人质们纷纷泪洒当场,跪地高呼:“韶懿圣善。”
  劫掠的剩余财物已经不多,幽军剿匪出了大力气,理应由幽军自行处置。
  如此一来,整件事也算告一段落。
  李大人可算是松了一口气,当下就与黄文献商量着,上奏朝廷的事宜。
  黄文献也不插手这事,只道:“李大人是连城的父母官,事涉韶懿郡主,护郡主周全乃殿下职责所在,越俎代庖也实属无奈之举,但善后一应事宜,理该由官府出面,黄某只是协助,便由李大人自己拿主意。”
  黄军师进退自有法度,该是官府的功劳,却是半点也不含糊,这让本来就没出什么力气,却又白得了一份好处的李大人,欣喜不已,当下就拟了折子,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阐明,又整理好与此案相关的一应证据、案卷,连同折子一起送进了京里。
  消息传进了京里,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自然有人借着武穆王出兵剿匪一事兴风作浪,大谈:“武穆王身为藩王,插手官府事宜,有逾越法度的嫌疑。”
  以虞阁老为首的一干保皇党,却认为:“匪徒们袭击劫掠韶懿郡主,是目无法纪,藐视朝纲,不尊圣上,武穆王镇守北境,若连小小匪徒都胆敢在他眼皮子底下造次,那么他威严何在,又何以震内慑外?”
  双方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最后还是太后娘娘出面:“众卿心系社稷,各执己见,但当务之急还是应以安置流民,缓解旱情为重。”
  此言一出,朝臣们闭口了。
  韶懿郡主到北境是为了协助武穆王,在辽东三省推广番薯种植,从而缓解灾情。
  如今大周朝大部分流民都去往北境,如果番薯不能成功种植,这么多流民的粮食从哪里来?
  几百上千万流民聚集在北境,没有粮食,内有流民暴乱威胁,外有外敌虎视耽耽,武穆王就是三头六臂怕也难以应付。
  如此看来,韶懿郡主的安危高于一切。
  这帮山匪,与十万里大山数十万山匪有了牵连,就不是寻常人能够处理,武穆王以雷霆手段剿灭了山匪,不仅没错,反而有功。
  另外也是,官府呈上来的案卷清清楚楚,没一处含糊,朝臣们也只口上花花,真要挑错,还真就挑不出来。
  此事就此定论。
  保皇党一系感慨:“自从韶懿郡主,封了郡主,去往了北境后,我们在朝中还真有无往不利的势头。”
  韶懿郡主所行之事,所牵涉之事,都和保皇党利益息息相关,太后娘娘对虞氏族,也越发信任。
  虽然虞宗慎丁忧在家,但韶懿郡主的名威,却惠及了虞氏族,乃至整个保皇党,都要从中获益。
  齐大人深以为然:“你是没看到,方才在早朝上提及韶懿郡主时,徐国公那一脸吃了苍蝇的表情,可真是大快人心啊!”


第847章 冰雪净聪明
  徐贵妃,并徐国公府,当初在荣郡王府的那点算计,满朝上下谁人不知?
  只怕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虞大小姐会成为令天下称讼的韶懿郡主。
  世人盛赞她:雷霆走精锐,冰雪净聪明。
  道尽她是世间少有品性高洁,才德兼备,不让须眉的贤德女子。
  镇国侯突然想起母亲早前透露的心思,拍了拍虞宗正的肩膀:“虞老弟,真正是生了一个好女儿啊!”
  齐大人深以为然:“你们虞氏族,这一代出了一位冰雪净聪明,圣善明德的韶懿郡主,还出了一位禀天地正大之气,学圣贤正大之学,蕴之而为道义的虞善德,世族的风骨德行,威望名声也是立起来了,光复祖功祖德,指日可待。”
  一个世族从落没,向走兴盛,除了家中人才辈出之外,还会出现表率性的人物,独阳不生,孤阴不长,内外兼德,所以一般都是一男一女,互为阴阳。
  男子往往治世治人。
  有了堪当表率的女子,家中其他姐儿们,自然是争相效学,品性不会差到哪儿去,旁人也会高瞧一眼,地位跟着水涨船高。
  等将来谈婚论嫁,才能挑出最符合家族利益的好人家。
  远得不说,他们齐府就有几个适龄的哥儿,到了婚配之年,老夫人首先瞧中了虞氏族里适龄的姑娘。
  其余人也都纷纷夸赞虞幼窈。
  这对虞宗正来说,应该是很与有荣焉的一件事,可自家人,知道自己家事,他和虞幼窈的父女情分,早就名存实亡了。
  虞宗正却扯了扯嘴角,想笑却笑不起来,却也不好不接茬:“小女一介女流,却是当不得诸位这般夸赞,”说到这儿,他连忙转了话题:“明昭下放去了德化,差不多有两个月了,德化虽然是个好去处,但下放不比京里安稳,德化早前又遭了倭患,不知道他现在如何?”
  保皇党利益休戚相连,宋明昭是这一代,保皇党在朝堂之中大力培养的新秀,大家都很关心这事。
  镇国侯微微蹙眉:“也只到了泉州后,传信报了一个平安,这段时间均未有消息传回,我也不清楚他现下到底如何。”
  母亲支持明昭下放,他也不得不同意,想着德化那边常有倭患滋扰,就给明昭安排了三十个武艺高强的护卫,另外还安排了五个暗卫随身保护。
  重重护卫之下,明昭的安危不成问题。
  遇到棘手的事情,手底下也有能使唤的人。
  只是,明昭去了这么久,也没什么消息传回,他心里还是颇为担心,暗中派人过去打探了消息,却是石沉大海。
  他隐约觉得泉州有些不对,前些天已经加派了打探消息的人手,只等消息传回。
  虞宗正连忙道:“甭看知县也才七品大,但所涉事情,却是杂乱繁多,德化还是大县,早前遭了倭患,上任知县庸碌无为,这才叫朝廷罢了职,许是明昭才去德化,忙着做交接,适应新环境,太过忙碌之故。”
  齐大人也道:“早前泉州送来急报,说是年前,有一伙汪洋大盗偷偷潜入了泉州,在泉州城内杀人放火,这事闹得不小,连城也因此戒严,至今犹未解禁,想要打探消息也不容易,明昭出类拔萃,想来也没什么事,能难得倒他。”
  其他人也都纷纷赞同。
  镇国侯却是忧心忡忡:“泉州靠海,海运四通八达,摸进城里的汪洋大盗,不是海盗就是倭寇,才能在泉州城内,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让官府这般忌惮,眼下泉州局势不明,想来官府还没有抓到人,我实在担心明昭。”
  早前倭寇和海盗勾结大举进犯,在东南沿海一带,让叶大人杀得狼狈溃逃,这些人因此而怀恨在心,悄悄上岸,杀人放火,这种事在历朝历代,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所以,泉州全面戒严,并未引起朝廷的怀疑。
  几个人也都心有戚戚。
  而此时,被家人忧心的宋明昭,已经上任将近两个月。
  两个月的时间,足够他翻阅衙门诸多案卷、经要、丁户、账册等,了解整个德化的基本情况,并且开始处理,衙门里诸多积压的事务。
  因上任知县庸碌无为,衙门里压积了太多公务,他每日需要处理的事,也十分庞杂。
  短短两个月,他在德化已经累积了不少声威,这都是他严于律法,勤于政务之故。
  泉州八山一水一分地,因瓷器繁荣,当地大多百姓,都是从事这一工事,因此粮食比较紧缺,去年又遭了倭患,许多百姓日子过得很苦。
  他鼓励当地百姓开荒种植番薯。
  大周朝有明文规定:百姓自主开荒的土地归己所有,所得不纳征税,但连续五年,需缴纳亩税。
  因去年受韶懿郡主影响,谢府也在泉州种植了不少番薯,番薯在福建传开。
  宋明昭出面联系了泉州一些,种植番薯的富户,以官府的名义,收购一批番薯块,免费发放给百姓种植。
  这一举措收买民心,他也迅速在德化站稳脚根。
  但是,宋明昭在德化并不好过。
  早前他乘船到了泉州,打算去州府衙门,拜见他的上峰,泉州的州官贾州府,补全任德化知县的一应文书。
  却被告之,泉州城内有汪洋大盗杀人放火,已经全面戒严,贾州府传信,让他自行前去德化上任,一应文书随后送到他手中。
  什么样的汪洋大盗,究竟犯下了什么样的滔天罪行,厉害到令州府衙门忌惮至此,连上任的朝官都不得入城?
  这真的是海盗或倭寇作乱?!
  宋明昭察觉了不对,却没有声张,带着身边的亲信去了德化。
  宋明昭向来心思缜密,来泉州上任时,他就觉得身边跟一帮护卫,太打眼睛,这些护卫是镇国侯给他准备的班底,是他在德化的根基,就不该曝露在人前。
  所以出发之前,他就命护卫们做了伪装,先行到了津县,随后命护卫们,先他一步去了泉州。
  到了德化之后,宋明昭就发现,泉州的大小消息,都传不出去,而外面的消息,自然也传不进来。


第848章 乱臣贼子
  宋明昭心中怀疑更甚,因为初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