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表哥万福-第4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848章 乱臣贼子
  宋明昭心中怀疑更甚,因为初来乍到,不了解泉州的形势,所以也没有轻举妄动,反而越发小心谨慎。
  紧跟着,宋明昭发现,衙门里有人暗中盯着他。
  对方行事很是隐秘,寻常人根本察觉不到。
  可宋明昭不是普通人,更遑论他身边,还隐藏着三十几个高手,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双眼。
  盯着他的人,到底是谁派来的,已经不言而喻。
  这也让宋明昭确认,泉州全面戒严一事背后,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隐秘。
  整个泉州都在贾州府的治下,他的一举一动,也都在贾州府的眼皮子底下,强龙压都不过地头蛇,更遑论远离了泉兆,失去了镇国侯府的庇护,他如今势单力孤,眼下他初来乍到,贾州府或许忌惮他,镇国侯世子的身份,不敢轻举妄动,只敢派人盯着他。
  倘若他做出什么,威胁贾州府的举动,恐怕贾州府会狗急跳墙,在局势不明的情况下,宋明昭隐而不发,他没有刻意派人去打探泉州的消息,以免打草惊蛇,整日里忙着衙门的琐事,仿佛对泉州的异样,毫不知情一般。
  同时,也在暗暗关注泉州的动向。
  直到三月,宋明昭来了德化将近两个月,泉州仍然戒严,没有任何要解禁的意思。
  宋明昭就已经知道,泉州生变了。
  宋明昭联想到了,早前查到贾州府与二皇子一脉有些牵扯,心中隐有猜测,连忙拿了泉州的舆图观看。
  真正绝顶聪明之人,往往能窥一斑而知全貌。
  宋明昭心中大骇,脑中关于梁州的蛛丝马迹,顿时串连起来。
  开始源于五年前,先是南蛮来犯,向来骁勇善战的梁王,竟被南蛮偷袭重伤而惨败,没过多久,幽州传来捷报,长兴侯在幽州打了胜仗,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当时他与父亲谈论此事时,颇为不屑:“幽王当初屡战屡胜,也不过尔尔,区区一个长兴侯,因有了梁王惨败,衬托在前,才显露出了功绩,也配与幽王并论,可笑世人竟皆跟着猴子唱大戏!”
  有了对比,才有了差距。
  尔后不久,梁王送世子进京,令天下震惊,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梁王还全身而退,安然返回梁州。
  父亲回头提了这事,忧心忡忡:“陛下糊涂啊,首开先例,有其一必有其二,岂非乱了纲常法度,助涨藩王野心?”
  他声音淡漠道:“乱臣贼子,其后必反。”
  父亲被他这一句震得不轻:“你又何出此言?”
  他对父亲说:“自幽王谋逆论处之后,各地藩王哪个不是人心浮动?且观梁王近些年的战事,每每都损兵折将,想让朝廷增兵,还要向朝廷讨钱讨粮,你们觉得是幽王一案,给藩王敲了警钟,骇了他们的胆儿,不得不示弱朝廷,为求自保,这也没错。”
  “但是,明君圣主才是威上慑下,泽被四海,威严内外,陛下不仁,其位不正,德不配位,自登位至今,于社稷不功,此举也激发了藩王们的反心,梁王不惜重伤,送世子进京,以苦肉计,迷惑圣上,是在为自己争取,谋反的时机,他日梁王必反于世子之亡。”
  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倘若杀“幽王”的是明君圣主,这一举动是杀鸡儆猴,威上慑下,杀的是陛下的天威浩荡,藩王自然畏天子一怒,自然也就老实了。
  但当今圣上何德何能?
  杀“幽王”,显露的不是威严,而是暴虐不仁,诛的更是臣子们,心中仅剩的那点顾虑。
  世子死,梁王反。
  梁王送给朝廷的不是表忠心的质子,而是不臣之心。
  是他日梁王必反的借口。
  有幽王前车之鉴,他日世子亡故,必是朝廷先对不起他一腔忠君之心,他是被天子逼反,这个理由便是站不住脚又如何?
  至少师出有名啊!
  父亲不肯相信:“既是长子嫡出的世子,焉能轻易舍弃?你要知道,梁王的正妃,是出自当地在名门大户,与平南王府利益休戚相关,梁王想要放弃世子,首先王妃,及王妃的母家这一关就过不去。”
  放弃世子,利益受损的首先是王妃及王妃的母家。
  嫡长的意义,往往不在于长幼,而在于他们背后,所牵扯的利益,导致了嫡长子的利益不容侵犯。
  这才是重嫡的根本原因。
  宋明昭神色依然淡漠:“你怎知被送进京里的人,就一定是世子?”
  镇国侯心头大骇:“这还能造假不成?藩王为世子请封,层层审查下来足有几十上百个关卡,一两个关卡造假,还能上百个一起不成?这几乎没有造假的可能,用旁人来顶替世子,做为人质送进京里,更是无稽之谈。”
  宋明昭深以为然,却道:“如果,这个世子从头到尾都是假的呢?”
  镇国侯陡然愣住了。
  宋明昭继续道:“梁王既有反心,就不可能是一天两天,他肯定一早就在为此做准备,那么从“世子”降生开始,就以庶充嫡,以庶请封,以图后事,有什么不可能呢?”
  宋明昭能猜到梁王要反,就也能猜到,贾州府和梁王勾结控制了泉州,是为了泉州富庶,而身为泉州首府的谢府,首当其冲。
  那么所谓的汪洋大盗进城杀人放火,很可能就是针对谢府的阴谋。
  全面封锁,就说明水、陆、空皆被戒严,船开不进来,陆路各关卡严防死守,无法通行,便连一只鸟也飞不进来。
  贾州做不到这一点,但梁王肯定能做到。
  那么身处谢府的虞幼窈……
  宋明昭心间陡然一阵剧痛,独自一人在书房里枯坐了一整夜。
  到了后半夜,他盯着明灭不定的灯火,恍惚间,仿佛进入了一个半梦半醒的梦境之中。
  梦中虞幼死了。
  “宋明昭”恍惚觉得心里一下就空了。
  仿佛被剜了心的人,是他。
  没过多久,他患了心疾之症,每每心痛如刀绞,夜不能眠,日不能寐,群医束手无策。
  虞幼窈出殡那天,有一个名叫长安的男子,满身风霜地赶来,说替已经亡故的少爷过来送表小姐一程。


第849章 一夜白头
  他知道这位故人,是从前借住在虞府的周氏令怀,和虞幼窈有青梅竹马之谊。
  临行前,长安一通诛心之言:“谢氏爱女之深切,临终之前,曾寻了能工巧匠,为爱女打造了十五个长命锁,其中有一个锦鱼双鱼长命锁,一黄一红两条锦鱼,天生异象,是虞大小姐五岁生辰那时,其祖母亲自为其佩上。”
  “第二年,四月初八沐佛节这日,虞大小姐随着祖母上宝宁寺,为其母添香油,祈福,悼念亡母,这条长命琐不慎损坏,虞老夫人觉得不吉利,长命琐所系的是,孙女儿的福祉,轻易不可损坏,虞老夫人唯恐,对孙女儿有损,将其放在佛堂之中日日诵经,压福。”
  长安离开后,“宋明昭”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之所以认为虞兼葭是他幼时的救命恩人,是源于有一次,听到虞兼葭提及小时候沐佛节,陪祖母去宝宁寺上香,遇到贼人一事。
  他心中起了怀疑,就去查了这事。
  得知虞幼窈和虞兼葭那日一起去了宝宁寺,虞大小姐名声不大好,打小就嚣张跋扈,娇纵横蛮。
  他自然不会认为救下他的人,会是这么一个声名狼藉的女子。
  自然就开始关注虞兼葭。
  因证据有限,“宋明昭”也没有就此认定,虞兼葭就是他的救命恩人,但接触多了,便也觉得虞三小姐聪慧知礼,难免高瞧了一眼,与她心生好感。
  后来,虞大小姐在荣郡王府幽会三皇子,损了清誉。
  虞老夫人为了保孙女儿的性命,就用祖母生前,和虞老夫人来往的信件,逼他承认与虞幼窈有婚约。
  祖母打小就喜欢虞幼窈,她和虞老夫人对婚约一事达成了共识,在信件之事,确实提及过。
  他没有办法否认。
  否认就是不孝。
  可私心里他并不想娶一个声名狼藉,失了清誉的女子。
  对虞大小姐心怀了迁怒,越发地不喜。
  没过多久,虞老夫人猝然长逝。
  不久之后,最终让“宋明昭”确定,虞兼葭是救命恩人的是,一条破损的锦鱼长命锁。
  虞兼葭亲手拿出了那条锦鱼长命锁,告诉他:“这是我幼时戴佩之物。”
  上面缺了的一部分,正是他惯常戴在手上的长生结上的碎玉部分。
  而且,就在他看到这条破损的锦鱼长命琐之后,他从虞府得了一个消息,虞大小姐并非虞宗正亲生,而是其母不守妇道,与人苟且,珠胎暗结。
  而这个苟且之人,虞府没透露出任何消息。
  他和虞大小姐有婚约在身,乍然得知此事,自然恼怒交加,他派人去泉州查了谢氏未出阁的事,就查到谢氏与虞二爷来往过密。
  一切已经不言而喻了。
  “宋明昭”是天之骄子,何等骄傲,却被逼娶这样一个声名狼藉,又身世不堪,肮脏至极的孽种为妻,这对他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屈辱。
  可祖母已逝,虞老夫人也去了。
  这桩婚事是长辈之命,连退也没有办法退,否则镇国侯府并他,也会担上背信弃义,甚至是不孝的恶名。
  婚后他对虞幼窈不假以辞色。
  虞幼窈似是因这桩亲事,对他心怀愧疚,生了补偿的心思,对他颇为上心,时时做出讨好的举动。
  次数多了,他也懒得再拒绝。
  渐渐就发现,虞幼窈似乎并不像外面传言的那般骄纵横蛮,不堪至极。
  那时“宋明昭”不并不明白,当一个人开始接受另一个的好时,在内心深处,已经变相地接受了这个人。
  直到虞兼葭病情加重。
  他对虞三小姐有些好感,也感激她幼时的救命之恩,想要还报恩情,因此遍寻天下名医,偶然寻到了一位谢神医……
  再后来……
  过往的种种,浮现在脑海里,“宋明昭”是何等聪明,长安只字片语,却令他瞬间想到了,这件事背后的疑点重重。
  首先这条破损的锦鱼长命锁,是虞兼葭在虞老夫人去世之后,让他看到的。
  换而言之,虞兼葭从前是没有的,是虞老夫人去世之后,杨氏身为当家主母,才能沾手虞老夫人留下的东西。
  虞老夫人偏疼虞幼窈,对虞兼葭这个孙女儿,十分冷淡,怎么不可帮虞兼葭保管,她从前破损的旧物?
  “宋明昭”当下就命人,去寻当初替谢氏,打造长命锁的工匠。
  那些能工巧匠名声都很大,又是京里人,很轻易就找到了,巧匠们打造首饰,是需要图样的,便是客人送来的图样,他们也会留存。
  真相揭开的太轻易。
  轻易到,仿佛被轻易剜心的虞幼窈。
  一件真相,往往伴随着无数的真相纷沓而至,过往对虞幼窈的种种误解,偏见,迁怒,竟都是杨氏这对母女的算计。
  “宋明昭”疯了。
  他也如现在一般,枯坐在那座,虞幼窈住了三年的“广寒居”里,直到天明。
  一夜白头。
  之后,“宋明昭”心疾愈重。
  他按照虞幼窈临终之前,对虞幼窈说得那样:“我会三媒六聘娶兼葭做续弦,替你好好照顾妹妹,以慰你在天之灵。”
  “宋明昭”故意提出,要在百日内迎虞兼葭入门。
  虞兼葭既委屈又犹豫,泪眼涟涟,一副可怜样子。
  “宋明昭”冷眼旁观,恶意地想:当初她娘,便是以一个卑微低贱的爬床庶女,珠胎暗结,在原配百日之内,戴了孝被迎进门。
  如今,还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呢。
  母女俩一脉相承地上赶着,给人当继室,上赶着给原配戴孝。
  虞兼葭入门的当天晚上,他微笑着对虞兼葭说:“为夫得了心疾之症,需以血药引入药,夫人打小就患了心疾之症,吃用了不少精贵药材,谢神医说,如夫人这般,已经是天生的血药引,以后为夫人的身体,就有劳夫人了。”
  宋明昭枯坐在书房里,直到油灯燃尽,天光从窗纸透进来,他动了一下身体,哑声唤了一声:空青。”
  在门外守了一整夜的空青,连忙推门进入,顿时惊愣当场。
  见他神色有异,宋明昭蹙眉:“怎么了?”


第850章 玄机
  空青扑通一声跪到地上,身体抖得跟筛糠似的,一张脸面如土色,他哆嗦着嘴,颤抖着声音:“世、世子爷,您、您的头发……”
  “头发?”宋明昭不明所以,怔愣了一下:“头发怎么了?”
  眼泪顿时冲出了眼眶,空青喉咙里哽咽得厉害,不停地哆嗦着嘴巴,竟然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宋明昭起身走到了书案旁边,另置了一张小案,案上摆了一盆水,以备用墨之后净手之用,他一低头,就瞧见铜盆里清晰地映照了,他一头掺了白丝的灰白头发,鬓角处掺杂了银丝,竟是未老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