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表哥万福-第4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虞善思犹豫了一下,才道:“我基础打得不错,加之湖山先生顾念着与虞府的情份,平常对我颇多指点,还能跟得上。”
  只是,终究比不上大哥哥他们才思敏捷。
  进了麓山书院后,他才知道闲云先生和湖山先生名声大,全国各地的学子都来求学,书院一额难求。
  他基础虽然打得不错,可比起书院里其他学子,到底还是平庸了些,他能进书院读书,是托了大姐姐的福。
  想到从前在府里时,三姐姐每次询问他的课业,口口声声都是在鼓励他,可眼里不觉就流露了失望之色。
  想来大姐姐会很失望吧!
  虞幼窈又笑:“早前我不是送了你一套注书吗?里头道理大,你平常多研读一些,与课业互相鉴证,想来会有所获。”
  注书是从前殷怀玺为她写的,有《四书五经》,也有《天工开物》,还有史学,拢共了十几本之多。
  因为家里都喜欢,她使人抄录了几份,送给了家中的兄长弟妹。
  虞幼窈顿了顿话:“我送你上梧山学院读书,是因为闲云先生和湖山先生道理大,能跟着他们学一学道理,开一开眼界,涨一涨学识,也是好的,学业是自己的,你自己觉得获益,便是学到了。”
  听着她字字恳切,语气再寻常不过了,虞善思半悬的心也终于放下了:“善思,受教了。”
  虞幼窈又考校了课业,她出题不算太难,却往往显得刁钻,需要学以致用,融汇贯通,灵活变化,才能解答。
  虞善思算不上对答如流,却也算可圈可点,可见基础确实打得牢固。
  虞幼窈还算满意,不觉露了笑容。
  这也让虞善思心中一松。
  接下来,两人又聊了近况。
  虞幼窈说了这一路,从泉州到襄平城的见闻。
  虞善思也提了,早前夫子带学子们去乡间扶犁亲耕,去观番薯育苗,去看柞蚕育卵等一些琐事。
  之后,虞善思忍不住问:“大姐姐,不知道,”他吱唔了一下,有些不安地垂下头,连声音也小了许多:“京里怎么样了?”
  虞幼窈搁下茶杯,也无避讳:“京中还是老样子,虞府也还好,早前族里传了消息,虞宗正将江姨娘扶正了,三妹妹在族中庵堂里为祖母祈福,父亲对她多有照顾,时常送些金贵的药材补品过去给她补身。”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她自问无愧于虞府任何一人,自然也能坦然提及。
  府里发生的一应事,祖母没有刻意瞒着虞善思,虞善思也到了明辩是非的年岁,她不会费心去解释什么。
  她只做一个嫡长女,一个世族女子,一个长姐该做的。
  恰如其分。
  不多不少。
  问心无愧。
  仅此而已。
  她和虞兼葭、杨淑婉之间的恩怨,与虞善思没有关系,也不会迁怒到虞善思身上,虞善思心里如何想,也并不在她计划之内,她更不会去在意。
  带虞善思来北境,固然有“感同身受”,不忍虞善思小小年龄,就毁了一生,但更多的,却是沟通她和虞氏之间,牵扯不断的关联,向虞氏族表明了,她虽然归了母族,却仍然心系虞氏的心意。
  如此也能全了与族中的亲缘,外人也不会妄加揣测什么。
  也许有人会觉得不近人情。


第859章 是人是鬼?
  但是!
  人心本来就是换来的,虞善思待她有几分真心,她就回报几分真意。
  虞善思沉默了一下,这才道:“如此,也好。”
  语气里透了几分释然。
  江姨娘出身不错,扶正了之后,明弟由庶变嫡,父亲有了名正言顺的嫡子,哪里还会在意他这个不嫡不庶的儿子?
  三姐姐犯下大错,被送回族里,若能安安份份地在庵堂里为祖母祈福三年。
  待三年后,成全了对长辈的一腔孝心,名声也差不了,凭着父亲对她的怜爱,高门大户嫁不了,多备些嫁妆,配个家境殷实一些的人家,将来也能有不错的日子,不需要他惦记。
  虞善思想到了,母亲被关静心居之后,父亲对他的冷待,又想到了母亲被休弃之后,父亲对他的厌恶态度,心里很难受,却终究还是做不到不闻不问。
  “父亲还好吗?”
  虞善思享受过虞宗正的父爱,那些年的真心疼爱,也作不得假,虞幼窈也明白他矛盾的心情:“他也挺好的。”
  却没说,虞宗慎丁忧之后,虞宗正在朝堂之上,也不如从前顺遂,在吏部不上不下,在都察院也插不去手。
  已然有些力不从心了。
  因为他是老大,兄弟俩早就分了家,祖母也是跟了长子,长子为父母丁忧守孝,这才名正言顺。
  虽没人明着指责他不孝,却到底还是落人口实,名声也不如从前。
  族里虽没明着说什么,但多年来对虞宗正的容忍和不满,在祖母骤然离世之后,也积赞到了顶峰。
  兴许虞宗正自己没有察觉,他已经被家族边缘化了。
  少了家族的扶助和资源,过不了多久,虞宗正在朝堂上也会被边缘化。
  虞宗正贪恋权柄,利欲薰心,最终也只会落得一个求而不得,郁郁不志的下场。
  结局是注定的。
  所以,她从来没有在意过虞宗正。
  姐弟俩久别重逢,说了不少话,虞幼窈命人提早准备了午膳。
  姐弟俩一起用完了膳,虞善思就要回书院。
  虞幼窈准备了一些金银细软,还有不少香药、吃食,派了车送虞善思:“我在虞园给你准备了院子,得了空就过来,若在学院里受了委屈,也同我说,我们不主动惹事,却也不要怕事,平常要多注意身体……”
  虞善思眼睛一湿,连忙低下头:“我知道了,大姐姐。”
  他恍惚又想到了,从前在虞府的点点滴滴。
  记忆却在他溺水那日,嘎然而止。
  奶娘被送出府的那天过来寻他,他得知奶娘要走,扒拉着奶娘的袖子,哭着向奶娘道歉认错,说他以后再也不打莫财了。
  一个奶娘,半个娘。
  他打小就是吃奶娘的奶长大,日常生活也都是奶娘在照料,对奶娘的感情很深。
  从前奶娘在身边时,并不觉得如何。
  陡然得知奶娘要走了,他才慌了神,真正害怕起来了。
  奶娘也抱着他哭,一字一句地对他说:“湖边的栏杆,是我和夏桃姑娘,带着李木匠逐一检查过的,不可能真出问题,大小姐不会在这种事上疏忽。”
  他听得发懵。
  奶娘却没有解释什么,继续道:“搬院子的事,大小姐一概没有掺合,一应事宜都是大夫人在安置,三小姐也派了身边的人过来帮忙,秦嬷嬷更是一早就派过来了,所以四少爷溺水之后,秦嬷嬷才能第一时间过来救人。”
  他听不懂这么复杂的话,可心里无端就涌现了一股不安。
  奶娘继续说:“你要仔细想一想,到底是谁故意嚼舌根,将你往湖边引的,偌大的一松涛院,便是再忙,也不至于你跟前所有人都不得空,是有人故意支开了你身边的人,让你和莫财在湖边落了单。”
  他吓得混身打了一个哆嗦。
  就听到奶娘继续说:“大小姐只说,是新修的栏杆不牢实,有些松动,但是奴婢是最早赶过去的,栏杆分明不是不牢实,而是被人刻意松动。”
  “事后,大夫人一口咬定,是大小姐故意想害您,若非大小姐救了您的性命,只怕都要百口莫辩。”
  虞善思脑子里一片空白,是有人故意害他?
  栏杆没有问题,搬院子的事,虞幼窈也没插手,他也是虞幼窈救活的,就排除了虞幼窈想要害他的可能性。
  母亲向来最疼他,就更不可能害他。
  那么还有谁,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松动松涛院的栏杆,而不被人察觉?
  还有谁能不动声色地,将他身边的人都调去帮忙,让他落了单?
  还有谁能了解他的性子,用下人的话唆使他去湖边玩闹?
  他就是再蠢,也明白这种事下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大房拢共就这么几个人。
  何姨娘还被关着。
  奶娘继续道:“奶娘走后,你要好好想一想,到底是谁想要害你,要在府里做一个明白人,不要做一个糊涂鬼,大小姐和老夫人厚善,以后多亲近她们,才能在府里过得好。”
  想到了母亲被关进了静心居,虞善思下意识张了张嘴想要问:那三姐姐呢?我们是嫡亲姐弟,哪有不亲近她,亲近虞幼窈的道理?
  奶娘替她整了整衣裳:“你要分清谁是人,谁是鬼。”
  对他说这些话的人,不是丫鬟,也不是小厮。
  是打小奶大他,宛如半个娘的奶娘。
  虞善思心中陡然涌现了一股不可思议的念头,却不敢继续想,他固执的认为,是虞幼窈害了他和母亲。
  可他终究还是认清了,谁是人,谁是鬼。
  虞善思仍然记得,母亲被休弃的那天,在送回本家的路上就没了,因为是休妇,她的死已经与他没有干系,身为子女,连为母亲戴孝的机会也没有。
  当天晚上,祖母也跟着去了。
  大姐姐分明悲痛难抑,却还是抽了空,将他叫到跟前,郑重地问他:“祖母临终之前,虽然替你安排好了出路,但我还想问一问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离开虞府,从此天高海阔,福祸、前程全凭自己?”
  他张了张嘴,想问:这不是哄着祖母安心去的话吗?
  竟是真的吗?
  那一瞬间,他犹豫了。


第860章 蝗灾
  大姐姐没劝说什么,只道:“祖母的丧事还需要办一段时候,你想清楚了之后再答覆我。”
  之后的日子,父亲厌恶的态度,下人们背后的指点议论,身边人怜悯的目光,族人冷淡的态度……
  周围的一切全变了。
  虞善思这才知道了,大姐姐的良苦用心,原本最应该厌恶他,甚至是痛恨的大姐姐,不会像三姐姐那样,口蜜腹箭地哄着你,眼里算计了利弊权衡,心里不动声色地将你论斤称两,为了成全自己,连他和母亲都能牺牲。
  她一直是个称职的长姐。
  在虞府时,对他照顾有加。
  到了北境,远离了家族亲人,她又承担起对他的教导,考校他课业,指点他为人处事的道理,关心他的日常生活起居。
  担心他在学舍里日子清苦,为他准备了香药茶食,笔墨纸砚,金银细软,担心他与同窗们相处不好,还另外给同窗们也准备了礼物,让他看着送人。
  直到马车离开了府里,虞幼窈这才返回了九韶院。
  春晓捧来了虞善思带来的礼物。
  竟是一尊岫玉雕刻的小缸,还是一整块岫玉掏膛、修磨、雕花做成,单掏膛这一工艺,就需要高超的技艺,玉不是泥,它又厚又硬,是需要依赖小小的工具,一点一点地从中间掏空,打磨成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神,但凡有一点差错,整块玉料都要裂碎。
  鞍山一带盛产岫玉,玉料算不得上乘,却显得油润,再经虞善思依势形象,精心雕刻,显得浑然天成。
  可见是花了不少心思。
  虞幼窈很是喜欢,就道:“回头在里头养一株水仙花,就摆在书房里。”
  ……
  又休养了几日,虞幼窈脚上的伤总算好了。
  岳嬷嬷带着几管事过来拜见虞幼窈,都是当初参与番薯试种的人,很得虞幼窈看重。
  岳嬷嬷道:“小姐提出了扦插番藤的种植方法,却是有心裁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意外找到了番薯最高产的种植方法,也因此番薯在南北两地,迅速且广泛的种植开来,我和几个试种番薯的管事商量,像稻子一样先进行集中育苗,追肥催长,等发了番藤,到了端午节前后,再剪藤扦插。”
  虞幼窈心念微动:“这倒是个好方法,精心育苗的番藤,品质优于根块种植,产量兴许还会提高,经过育苗催长后,番藤会更繁茂,也会大大提高扦插的范围,最重的是,通过育苗扦插,也不会因为过度剪藤,影响番薯的生长,减少番薯的产量。”
  岳嬷嬷笑着点头:“辽东一带的番薯种植,主要集中在襄平一带,产量虽然不少,但除了自己家里吃,留一部分育种,大部分都被幽军征收,赈济灾民,数量还是很有限,如今大批流民涌入辽东,扩大番薯种植也是迫在眉睫。”
  这也是虞幼窈最担心的。
  诚然“来北境襄助武穆王,推广番薯广泛种植,缓解北境灾情”,只是对外的说辞,但是她从来就没把这话作假。
  从她踏入北境的地界,就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地,尽量将番薯种到辽东每一寸土地上。
  让涌入北境的灾民,能靠着开荒种番薯,在北境安身立命。
  岳嬷嬷道:“通过育苗种植,预估每一亩番藤,至少能扦插六、七十亩地,是原来的十倍不止,还能保证番薯的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