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表哥万福-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有衙役走到堂中,拱手领命。
  衙门外面的百姓,也自觉让出一条道来。
  叶枭慈看向了虞幼窈:“郡主请稍坐片刻。”
  虞幼窈道了一声谢,坐到了太师椅上,她原以为绅对绅,这是武穆王和士族之间,互相的默契。
  却是没想到,谢氏一出招,韩氏一族就坐不住。
  直接算计到她头上。
  既然不遵守游戏规则,就不要怪她杀鸡儆猴,将韩氏一族连根拔起。
  而借力打力,这是她的第二步计划。
  击敲鸣冤之后,州府衙门会详细了解案情,确定案情属实之后,衙门就会受理此案,立下案宗。
  她乃皇上亲封的韶懿郡主,又和叶枭慈有共同的利益,此案事关重大,叶枭慈一定会严审查办。
  收买二混子的人是谁?
  又是谁指使的?
  张氏因何胆大包天,拦截郡主车驾喊冤,究竟是出于何人挑唆?
  张氏要告的药铺是哪家?
  张氏丈夫的死因?
  ……
  官府一旦立案,就会彻查到底。
  叶枭慈在幽州,任州府一职二十余年,牵制藩王兵权,平衡士族关系,他本身对士族,就有一定的压制。
  州府衙门又设在襄平,他对辽东三省的掌控远超士族。
  叶枭慈本身出自临江叶氏,士族忌惮尤深。
  案件层层深入,背后之人也就无所遁形。
  一件事的背后,往往都是拔出萝卜带出泥,明面上只查了一罪,可一旦立案清查,都是数罪并发。
  不一会儿,衙役就带了十八个犯事者上了公堂。
  这群二流子见了官老爷,就跟老鼠见了猫似的,叫叶枭慈的惊堂木一拍,就吓得屁滚尿流,一五一十地将事情一一抖落出来。
  跟据他们的口供,已经可以确认,张氏公然拦截郡主车驾,当街喊冤一事,这背后另有隐情。
  此案成立。
  至此,虞幼窈目的已经达成,她走到了堂中:“本郡深感皇恩浩荡,故受封以来,承尊卑礼法,奉国法律令,行规蹈矩,谨言慎下,深居简出,无日不如履薄冰。”
  叶枭慈深以为然。
  韶懿郡主名声虽大,但为人低调,却是应了一句做人低调,做事高调,显露出了世族的教养来。
  “不管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算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有人想要利用本郡圣善仁德之名,煽动百姓悠悠众口,欲令本郡插手官府之事,干涉朝纲法纪,欲陷本郡于不忠不义。”
  “叶大人不妨试想,若此事就此传开,不明真相之人,岂非认定本郡一介女流之辈,却牝鸡司晨,干涉朝纲,祸乱法纪?”说到此处,虞幼窈拱手,对叶枭慈深深下拜:“杀人诛心,不过如此,恳请叶大人,严查此事,还本郡一个公道。”
  叶枭慈连忙道:“郡主快快请起,明辨冤枉,原也是本官职责所系,郡主在本官治地之下,受此莫白之冤,本官责无旁贷,定当严查此事,还郡主清白名声。”


第882章 怎么可能
  韩六公子针对韶懿郡主的精心算计,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难免羞愤交加:“瞧瞧你干的好事,张氏如此不济,叫韶懿郡主恩威并济一糊弄,就被拿捏上手了,周厉王当初是怎么死的,你都忘记了?寻个告状的民妇,还跟幽军牵扯上了关系……”
  贺知县被劈头盖脸骂得抬不起头。
  辽东一带地广人稀,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使,没了男人的寡妇,也能撑着过日子,寻一个普通的苦命人是简单,但寻一个走投无路之下,有胆子去韶懿郡主跟前告状的人,却是难上加难。
  他是打听了张氏家里的情况,两老不中用,家里孩子还多,张氏性子虽然泼辣,却不是什么能干人,一家人全都指望着男人的木匠手艺过活。
  也只能勉强糊口。
  他暗中设计张氏的丈夫落水,张氏的丈夫得了风寒,张氏去白府名下的药铺抓药,药铺里安排了他们的人,在中途换了张氏提前抓好的药,张氏的丈夫吃了药之后,风寒日益加剧,没两天人就去了。
  男人一走,家里的日子撑不动。
  张氏在“偶然”的机会下得知,丈夫吃的药有问题,其中有一味牛黄性凉,不对风寒之症,就告到了县衙。
  经县衙核实了药铺开的药方确认无误,没有证据,案件自然不成立。
  丈夫死了好些日子,便连药渣也找不到了,张氏求助无门,被人挑唆,这才蒙生了拦截韶懿郡主的车驾,替夫鸣冤的心思。
  一切都顺理成章。
  贺知县不甘被骂,忍不住辩解了一句:“老百姓没见过世面,也不是谁随便让人挑唆几句,就有胆子,拦截贵人车驾,冲撞、冒犯贵人,张氏是走投无路,这才叫人煽动了,也不好做得太明显。”
  韶懿郡主去龙凤寺,随行的护卫军就有三百多人,个个都是幽军精锐,将韶懿郡主的车驾,围得严严实实,就这阵仗,百姓见了都要退避一射之地,哪个胆敢不知死活,过去拦截郡主的车驾?
  就不怕叫护卫军,当成奸细、刺客,当场捅成筛子?
  韩六公子就是一张嘴。
  殊不知,他做了多少准备和安排?
  事情不成了,就把责任推到他头上。
  “韶懿郡主打小就长在京里,是见过大世面的,也不是轻易能上当,下官原也是考虑到,张氏前夫虽然从军,可他是在狄人大肆进犯北境之前就战死的,也就牵扯不上周厉王的死,哪晓得……”
  韶懿郡主却拿“怃恤银”大作文章,生生就和周厉王之死,给牵扯上了关系,简直惊得他目瞪口呆。
  韩六公子铁青着脸:“韶懿郡主在大庭广众之下,将张氏的案子牵扯上了幽军,幽军势必是要插手的,黄文献可不是什么好糊弄的人,张氏丈夫的死因,肯定是要彻查到底,你确定没有留下什么把柄?”
  贺知县连忙道:“六公子请放心,张氏丈夫的死因,本官安排得滴水不漏,保管查不到您的头上,武官不得干政,黄文献便是要插手这案子,涉及官府查案,藩王能插手的也有限,这个案子由本官审理,就不信黄文献还能查到本官头上来。”
  韩六公子放心了许多,贺知县是韩氏一族安排在辽东的一招暗棋,黄文献不会猜到贺知县有问题。
  贺知县见韩六公子,脸色稍霁,连忙道:“依本官看,六公子今儿这一计,也并非完全失策。”
  韩六公子目光微动:“哦?说来听听。”
  贺知县上前一步:“六公子的目的,原也只是为了给韶懿郡主扣一顶干涉朝纲,祸国乱政的罪名,张氏公然拦截韶懿郡主的车驾,当街喊冤,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到时候我们只需放出一些流言……”
  韩六公子恍然大悟:“流言一传十,十传百……传多了,也就面目全非,到时我们再放出一些,有关韶懿郡主不知安份守已,似是而非的流言,引人揣测,猜忌,进而延伸到礼教,典范上,直指韶懿郡主德不配位,都察院肯定会参奏韶懿郡主,我们一样能达成目的。”
  贺知县嘿嘿一笑:“六公子,所言极是。”
  “真有你的,难怪族里对贺大人如此器重,贺大人前途无量啊,”韩六公子“哈哈”一笑,拍了拍贺知县的肩膀:“这次让韶懿郡主逃过一劫,下次就不会那么容易了。”
  解决了后顾之忧,韩六公子放下了心中的大石。
  贺知县提议:“六公子来了襄平这么久,想来也呆得烦闷了,不如下官安排点乐子,让六公子放松放松。”
  他的笑容是一种只有男人才懂的猥琐:“打京里送来的犯官家眷,受了调教,穿着衣服是大家闺秀,脱了衣服就……”
  韩六公子到底是大家出身,虽自诩风流,却也爱惜名声,本来有些不为所动,可听贺大人提着个中妙趣,倒也蒙生了几分兴致。
  正要答应!
  这时,门外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
  贺知县闻声,连忙清了一下嗓子,就变了一副脸色,一张国字脸显得威严正派,浑然没有半点猥琐样:“进来。”
  来人是贺知县派出去,密切关注韶懿郡主的心腹小厮。
  小厮快步走到贺知县跟前,急声道:“大人,不好了,韶懿郡主带着我们安插的一群二流子,去州府衙门击鼓鸣冤,说有人故意利用,她圣善仁德的名声,借百姓悠悠众口,欲陷她不忠不义,叶大人已经受理了此案,这件事已经传开了襄平城。”
  贺知县脑子一懵,陡然拔高了音量:“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
  小厮吓了一跳,连忙将方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这下,韩六公子也听得清楚明白,顿时面色胚变:“这个贱人,还真是小瞧了她。”
  贺知县心下一刻骇然,他咽了咽口水,下意识就问:“这怎么可能?叶大人他、他向来不掺合士绅和幽军之间的事,当年北境士绅联合一起陷害周厉王,他都置身事外,他怎么会……”


第883章 蠢货
  韩六公子起先也有些惑疑,电光火石之间,就想到了:“蠢货,朝廷颁发了国策,收容了大批流民,流民的安置,与韶懿郡主推广番薯种植息息关,否则百万流民聚集辽东一带,粮食就成了最大问题,若粮食不足,就容易引发暴乱,州府衙门难辞其责,还有眼下,州府衙门最头疼的防治病疫一事,也都是韶懿郡主在主导……”
  想明白了这些,他心里悔得连肠子都绿了,他自认挑了一个最好的时机,敲山震虎,应对韶懿郡主的同时,还能震慑豪绅。
  但韶懿郡主只怕一早就猜到士族会有动作。
  协助推广番薯种植,韶懿郡主从中起到的作用虽大,但番薯去年就在襄平,大规模种植成功,官府对这事也很重视,这并不足以,让向来“明哲保身”的叶枭慈站到韶懿郡主的阵营。
  所以,韶懿郡主一来了襄平之后,首先就主导了防治病疫一事,将叶枭慈拉到了她的阵营。
  一旦士族有什么妄动,她就能借州府衙门的势,借力打力,对付士族。
  这并非什么计谋。
  但往往成大事者,都擅未雨先筹谋,屋子都搭好了,还怕淋雨不成?
  这才是韶懿郡主的高明之处。
  贺知县脑子一清,顿时面如土色:“百万流民,倘若爆发了疫症,州府衙门首当其冲,韶懿郡主是防治病疫最关键的人,而且韶懿郡主也不是什么普通人,她背后还站了保皇党、宗室,还有眼下主理朝政的太后娘娘,她有冤情告到了州府衙门,叶大人不可能不管,区别就在于,要怎么管,管多少……”
  州府衙门的职权,对士族起到了一定的平衡,他是不可能轻易打破平衡,为自己惹麻烦,叶枭慈便是受理了此案,最多查明了真相,还韶懿郡主清誉。
  但叶枭慈若是站到了韶懿郡主的阵营,那是必定要管到底。
  “完了,完了!”贺知县额头不止地冒出了冷汗。
  他做的那些事,虽然自信能躲过黄文献的探查,但前提是张氏的案子,是由县衙来审理,他直接参与到这个案子里,才更万无一失。
  可现在州府衙门受理了韶懿郡主的冤案,那么与韶懿郡主的冤案,有直接关系的张氏告状一事,自然就归了州府衙门来审理。
  案子一经彻查,他做的事就瞒不住。
  拔出萝卜带出泥,韩氏一族只怕也……
  韩六公子也想到了这些,急声道:“不行,我必须马上赶回西安,将此事上告家族,也好提早应对,襄平的事,就有劳贺大人暂时先顶一顶,待我回到族中,与族中长辈商议之后,一定会相助贺大人。”
  贺知县一听这话,面色一阵灰败,韩六公子嘴上说得好听,一旦他离开了襄平,就等于韩氏一族已经变相放弃他了。
  张氏告状这背后一切事,是韩六公子定计,他出手安排的,倘若韩六公子离开,韩氏一族弃卒保车,就没有充份的证据表明,这一切和韩六公子有关。
  韩六公子要牺牲他,保全自己,乃至韩氏一族。
  贺知县目光闪了闪:“只有这事不牵连到韩氏一族,韩氏一族才能腾出手来保下官不受牵连,六公子请放心,州府衙门一时半会,查不到我头上……”
  韩六公子目光闪了闪,转身欲走。
  这时,贺知县冲身边的小厮使了一个眼色。
  小厮会意,悄然上前一步,抬起手肘,猛然击向了韩六公子后颈,韩六公子眼前一黑,“砰”地一声,扑倒在地上。
  贺知县冷笑一声,抬腿就一脚踹到韩六公子身上:“呸,还当本官是傻子不成?本官为官十几年,还能叫你一个乳臭未干的臭小子糊弄了不成?”
  韩六公子是韩氏嫡系,只要韩六公子一天呆在襄平城,就和张氏告状背后的牵扯,脱不开干系,韩氏一族就不会轻易放弃他。
  想到这阵子,韩六公子对他幺五六喝,颐指气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