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皇后一脸唏嘘:“宁远伯府下了大狱之后,你并没有半点,要为宁远伯府脱罪的意思,一副全凭皇上处置的作态,还声称自己有罪,自请入了冷宫,进一步得了皇上的信任,为二皇子在朝中铺路,也为你将来从冷宫出来,做好了铺垫。”
兰妃进了冷宫后不久,二皇子就光明正大地出入御书房,勤政殿等,皇上处理政务的重要场合。
皇上的态度,让朝中许多大臣,像闻到了鱼腥味的猫,纷纷向二皇子示好。
奠基了二皇子在朝中的地位。
“可事实上,因周厉王一案,宁远伯府已经渐渐失去了皇上的信任,科考舞弊一案,更是彻底惹怒了皇上,当时宁远伯在朝中的势力,也遭到内阁的疯狂打压,宁远伯勉强留在朝中,也是腹背受敌,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以夏言生为首的内阁,借着周厉王一案,没少清除宁远伯在朝中的党羽。
当时,兰妃一派已然势弱。
可宁远伯府下了大狱,兰妃自请入了冷宫的行为,不仅稳固了二皇子岌岌可危的地位,还让二皇子声威大振。
可见兰妃手段之厉害。
“宁远伯府下了大狱,是你一手安排,是为了趋利避害,你暗中攥着徐国公府当年‘通敌叛国’,构陷忠良的证据,自信只要拿出这些证据,宁远伯府不仅能洗涮一切罪名,还能将功抵过,重回朝堂,再度受到皇上的重用。”
皇上忌惮徐国公府,对徐国公府深痛恶绝,却碍于当年宁国公府的旧事,不得不对徐国公府百般容忍。
宁远伯府用行动证明了,宁远伯府始终是皇上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指哪打哪儿,皇上没有理由放弃宁远伯府。
毕竟啊,宁远伯府可是皇上,一手提拔至今呢。
要放弃多年栽培的宁远伯府,确实有些困难,不然为什么,宁远伯府下了大狱之后,皇上一直没提审理的话?!
如今宁远伯再度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理应再度受到重用。
兰妃是将皇上的心思揣磨透了。
早前,她为了虞霜白天生凤命,四皇子北巡一事,辛苦布局。
却被古御医谏言,让皇上临朝,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北巡一事不了了之。
若非“那人”派人传信,提醒她可以借重审宁远伯一案,反击兰妃,打兰妃一个措手不及,恐怕兰妃还真能达成自己的目的。
只可惜——
兰妃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只是,宁皇后并没有猜到,重审宁远伯一案,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逼梁王自乱阵脚,不得不起兵谋逆。
兰妃身体一软,仿佛支撑她最后的倚仗也失去了,混身冷得直哆嗦。
进了冷宫之后,她就在想办法,联络父亲的旧部,让父亲在狱中,将徐国公府构陷忠良一事抖露出来。
她就不相信,宁皇后不想为父兄翻案?!
不想为父兄洗涮冤名?!
不想还宁国公阖府一个清白?!
在宁国公府没有平反之前,宁皇后决不会轻易动她,甚至还会保她。
宁皇后深陷在为父兄平冤之中,也顾不上她了。
她就还有机会。
可这最后的倚仗,也没有了。
宁皇后既然能说出她的算计,想必也掌控了,为父兄翻案的证据。
宁皇后似笑非笑:“宁远伯府打着为宁国公府平反的名义,揭发徐国公府,公然除了徐贵妃一党,三皇子势必会受到牵连,而哀家呢,因后宫干政失德,后位不保,四皇子出身卑微,岂非任你拿捏,二皇子在朝中,便再无威胁,还真是一箭数雕,算无遗策。”
“哈哈,放虎归山,纵龙归海,后患无穷,”兰妃哈哈一笑,笑得有些悲凉:“本宫是算无遗策,却也不敌皇后娘娘,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
古御医的谏言,就是她联合大臣,揭发徐国公府,让皇上立二皇子为储君的时机,却万万没有想到,被朝中重提宁远伯一案,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她也没有慌,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利用这个机会,揭发宁国公府旧案。
可一切还没来得及实施,太后娘娘崩逝,她因深陷宁远伯一案,失了先机,错失了举办国丧的机会。
紧接着,王世子惨死的消息,再传朝堂。
虞宗慎夺情归朝。
梁王起兵!
……
接二连三的祸事,彻底将宁远伯府,打入了万劫不复,让她一而再,再而三的错失,揭发徐国公府的良机。
直到被打入冷宫。
“放虎归山,纵龙归海,”宁皇后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几乎笑出了眼泪:“这话你不该对哀家说。”
兰妃心中涌现了一股不好的预感:“你是什么意思?”
“本宫若有这等本事,也不至于被你玩弄在股掌之中,”宁皇后似哭似笑:“有人一早就安排好了,你宁远伯府的结束呢。”
“谁,”兰妃陡然瞪大了眼睛:“是谁?”
“放虎归山,纵龙归海,”宁皇后无声地笑了起来,笑得痛快极了:“长兴侯,田阁老,兵部尚书,北境那些士绅,一个个都是什么下场?你怎么会天真地以为,他就会放过,身为罪魁祸首的你呢?哈哈哈……”
第991章 讨伐逆贼
“武、穆、定、北、王,”兰妃猛然瞪大了眼睛,充血的眼底,满布交织了红血丝,仿佛要噬人一般:“是殷怀玺……”
她自以为掌控内宫,却万万没有想到,殷怀玺的手,早就已经伸进了内宫多时,当真是可笑至极。
殷怀玺归朝之后,威宁侯府的势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她不得不利用科考舞弊一事,让宁远伯府下了大狱,随后自请进了冷宫避其锋芒。
旁人只当她防的是徐贵妃。
可由始至终,她忌惮的却是殷怀玺。
那时,她就明白了,殷怀玺羽翼已丰,除非二皇儿能登基为帝,以帝王之身,统藩御下,方能扼制殷怀玺,否则殷怀玺一定不会放过他们。
可她争来争去,却成了一个笑话。
从叶寒渊敲了登闻鼓,殷怀玺已经为宁远伯府,准备好了结局。
宁远伯在他眼中,只是一个逼梁贼谋逆的工具。
所有的一切都串连起来了。
“放虎归山,纵龙入海……”兰妃发了疯地尖叫,怒骂,暗恨自己当初,没有斩草除根,可天下没有后悔药可以吃。
宁皇后大笑着离开宫殿。
她们这些宫中的女人啊,说起来也真可悲,从前养在闺里头,进宫之后,又一辈子困于深宫内院,着眼的,也只有这一亩三分地,看似高高在上,却不过是一群头发长,见识短的愚昧妇人而已。
眼睛看不到外面,格局打不开。
兰妃这么会算计的人,把持后宫,将她和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么多的算计,可在宁远伯府倒了之后,兰妃就成了睁眼瞎。
她不是不防殷怀玺。
而是太防殷怀玺了,反而因争储障了眼目。
……
不知不觉,已经时至九月。
梁王谋逆不到三个月,各地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暴乱,请求朝廷出兵镇压暴乱的折子,如雪花一般送进京兆。
沉渣泛起。
大周朝积弊多年的隐患、腐朽、接二连三地浮出表面,彻底粉碎了粉饰太平维系的太平表象。
而此时,朝廷十万伐梁军队,早已经从热河开拔,前往泉州讨伐逆贼,这已经是京兆能抽调的最多兵马,倘若继续抽调兵马去各地平乱,京兆兵马分散,势必要面临兵力空虚的窘境。
面对来势汹汹的梁王,显然对朝廷不利。
朝廷无法,只好勒令官府发布悬赏,组织民间义士,自行镇压暴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此举确实招揽了不少人手,但与此同时,更大的隐患,也随之暴露出来。
镇压暴民的目的,是以武力降服暴民,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而能被重金招揽的义士,大多都是亡命之徒,或刀口舔血之辈,桀骜不驯,不受官府约束,就导致镇压暴民适得其反,甚至闹出了不少人命,镇压也变成了官逼民反,很多无辜的百姓,牵连其中,无辜惨死。
百姓们为了活命,不得不抱团求生,纷纷联合起来对抗官府。
大周朝乱象更迭,风雨飘摇。
伐梁的主将,在伐梁的途中,收拢各个城池的部分兵马,招全国有志之士,共同伐梁,很快军队就扩充到十五万。
等两军正式交战,军队不会少于二十万。
二十万伐梁大军,对战十万梁军,兵马上的优势,让伐梁大军士气大振,胜利几乎毫无悬念。
但,明眼人都知道,伐梁只是一个开始,梁王谋逆,做了出头鸟,其他藩王划地而治,自立为王还远吗?!
大周朝分崩离析,已成注定。
烽烟四起,最先乱的,是兵弱富庶的中原腹地。
幽州地处极北,兵强马壮,自古以来易守难攻,是大周朝首疆,也是大周朝兵马最多的地区,外乱内稳,反而最安全。
而且,在梁王谋反后,武穆定北王向天下发了公函,幽州将接收所有,受战乱波及逃难的难民。
北境各大关卡,都设了收容营。
但幽州毕竟地处极北,路途遥远,往幽州逃窜的普通老百姓还在少数。
因此,北境涌入了不少,从南边闻风而逃的商贾、乡绅,这些人有条件借助工具,先一步逃难而来。
襄平城多雨,每年到了九月,天气就一天冷一天。
殷怀玺变得十分忙碌,每日都要去军中,在军中呆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有时候一连几日都不见人影。
虞幼窈感受到,城中的气氛变得很紧张,各处关卡都加强了戒备。
这时,夏桃走进屋里:“小姐,殿下打发长安回来传话,今儿晚上,殿下要回虞园陪您用晚膳。”
虞幼窈精神一振,瞬间就将脑中那些乱七八糟的思绪抛之脑后。
“现在什么时辰了?”一边问着,她下意识向窗户外面看去,见外头阴沉沉地,也不见日头,好像马上就要天黑。
顿时坐不住了,连忙起身:“我亲自下厨,去厨房做几道药膳。”
夏桃抿着嘴儿偷笑:“这会儿刚到申时(十五点),时辰还早着,殿下没有那么快回来,小姐可别忙活到前头去了。”
襄平城就有一点不好,到了八九月份,天气又湿又冷,天上总也不见太阳,什么时候瞧都是阴沉沉的。
见这大胆的丫头一脸揄揶地偷笑,虞幼窈顿时,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脸儿一虎:“申时,已经不早了,襄平这边到了秋天,天黑得早,早些准备,也好过一会儿手忙脚乱。”
夏桃用力抿住嘴,连连点头:“小姐说得对。”
虞幼窈瞪了她一眼:“昨儿,黄太太送了一只羊过来,你去吩咐厨房把羊处理干净了,我一会儿亲自下厨,熬一锅羊肉汤,羊脊骨就留着做羊蝎子,殿下喜欢这个。”
身体恢复之后,殷怀玺与大多数北方人一样,口味偏重。
虞幼窈回房换了一身衣裳,这才去了厨房。
羊肉还在处理,她先指挥下人,将需要用的配料准备齐全,挑了需要用的药材,用灵露炮制浸泡。
等一切准备完成时,羊肉也处理干净了。
虞幼窈打算做一个羊肉萝卜汤,和平常吃的不太一样,药料和配料加起来有三十多种,有补虚健体、强筋补肾,温经散寒的功效。
做起来也复杂。
第992章 铅华销尽,见天真
等羊肉萝卜汤,放到炉子上焖炖,虞幼窈将羊脊骨、羊肋骨配料腌制,之后又做了几种,殷怀玺喜欢吃的点心。
“松仁拿我一下。”差不多忙完了,虞幼窈冷不丁地抬头,眼见天色越来越暗沉,转头吩咐:“殿下差不多也该回来了,去把烤炉支起来,再准备一些菌菇,蔬菜……”
她的话嘎然而止。
不知道什么时候,厨房里的下人已经退下了,殷怀玺站在她身边,手里还拿着半碗剥了壳的松仁。
是她刚才要的。
松仁糕刚刚做好,还需要将松仁碾碎了,在外面洒上一层松仁碎,她做得太专注,并没有发现身边不知何时已经换了搭手的人。
“你要的松仁。”殷怀玺弯着唇,眼里闪动着笑意。
“哦。”虞幼窈下意识接过了松仁,用擀面杖将松仁碾碎,洒在松仁糕上,张口就来:“帮我把旁边的蒸笼拿过来。”
殷怀玺连忙将案台上最后一个蒸笼拿过来。
虞幼窈麻利地将做好的松仁糕,依次摆到蒸笼里,排列整齐,将蒸笼盖好:“把蒸笼放到蒸锅上垒起来。”
殷怀玺依言照做,蒸锅上的蒸笼垒了四层,都是她这一下午的成果。
等松仁糕上了蒸锅,虞幼窈这才恍惚意识到,君子远离疱房,她方才似乎好像指挥殷怀玺做事了?!
殷怀玺又问:“还有什么需要做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