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贫家子的科举路-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穿到这里快半个月了,他压根就没闻到过肉味。
  想到这里,林远秋不禁有些担心,担心若都照这种没营养的吃法,将来自己会长成什么模样,会不会直接给他来上一副辣眼睛的五短身材。
  再想到,前世他一米九的玉树临风,林远秋下意识就往自己廋削的肩膀摸去,结果触手之处,是一片粗糙的补丁,吓得他赶紧收回了手,生怕一不注意,就把衣裳给挠破了。
  不是林远秋过分小心,实在是身上的这件衣服早已洗得发白,感觉稍稍一用力,就会破一般。
  要知道,如今除了自己身上穿着的这件,唯二的外衫就是晾在院里竹杆上的那件了,真要是扯破的话,那他就没有可换洗的衣裳了。
  再低头看看裤脚离地面足有小半尺高的裤子,饶是像他这样的小短腿,也穿出了七分裤的味道。
  听说这身行头最早还是原身大堂哥的。
  穷苦人家就是这样,孩子们的衣服基本都是轮着穿的,就像他们家,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再是老三穿,接着还有老四,等到了林远秋身上时,那一块连着一块的补丁,早已把衣裳原先的料色盖的差不多了。
  其实对林远秋来说,衣服新旧与否,并不是他在意的,他真正担心的是,接下来的寒冬该怎么熬。
  前几日他把装柿子的陶罐放到炕柜里时,顺带把里面的衣裳大致翻了一遍,结果悲催的发现,炕柜里头除了几件旧的发硬的棉袄,其他就没啥了。
  由此可见,这家还真不是一般的穷啊。
  要知道,北方的冬天可不是闹着玩的,林远秋盯着自己裸~露在外的半截小腿肚瞧了又瞧,思量着冬日来临后自己的抗冻程度。
  到时也不知会是怎样的一番体验。
  毕竟这样的日子,前世自己别说过了,就是想都没有想到过。
  在穿到这具小身体上前,林远秋的小日子过得可不差,父母小有家资,而他,不但在三十岁之前挣钱为自己买了房,且银行账户上也有不下七位数的存款。
  可惜啊,要不是光棍节那日被好友灌多了酒,一不小心醉死了,自己何至于一下子从米缸掉落到了米糠中啊。
  最让林远秋揪心的,还是自己离世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会怎样的伤心。
  让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自己真是不孝啊。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父母不止生了他一个孩子,想来弟弟一定会照顾好家里的。
  至于自己名下的房产和存款,他一个还未来得及结婚成家的单身青年,遗产自然都归父母亲人所有了,这也算是给他心里的一丝慰藉吧。
  ……
  临近酉时,地里干活的人都回来了。
  林三柱挑着半担萝卜走在最前头,他的身后,则跟着林老头,以及吴氏几人,他们背上的大背篓里也都装着萝卜。
  才跨进院门,老林头就听到,方才还在地里一个劲叫着腰酸腿疼的三儿子,此时已经嗓门如钟的大喊着“狗子狗子”了。
  那中气十足的样子,哪里像一挖萝卜就喊着浑身无力的人啊。
  唉,林老头叹气,老三算是长废了,三十多岁的人,一做起活来,就想着各种偷懒的法子,要不是自己两眼盯着,怕早就跑到哪儿溜达去了,好在老大老二不是这副样子,不然这家也不知会成啥样子。
  想到这里,林老头忍不住转身朝身后的吴氏瞪了一眼,小儿子大孙子,老三就是被老太婆给惯坏的。
  吴氏不服气,哪里是她惯的,明明是老三自己长歪了好吗。
  对于老头子翻得白眼,吴氏只当没瞧见。
  只是,老三都喊了半天狗子了,咋还没见小孙子出来应答一声啊。
  莫非这娃儿今日并没在家看着柿子,而是偷跑到外头去玩了?
  没等吴氏放下背篓去后院一探究竟,和小伙伴们在村里疯跑了一下午,玩得汗流浃背的林远槐和林远柏,很快就上前解了惑:
  “三叔,狗子弟弟说了,以后谁都不准再喊他狗子了,要叫他的大名。”
  “对对对,狗子弟弟说了,以后谁叫他狗子,他肯定不会应答的。”
  说着,林远柏就学着林远秋的口气,把话学了一遍,“只有狗狗生的娃儿才叫狗子呢,我又不是狗生的,叫屁的狗子啊!”
  林三柱:“……”
  听着好有道理的样子。
  ……
  等天快黑时,林大柱和林二柱挑着空筐子回家来了。
  今日镇上卖柿子的人多了起来,最后小半框柿子,他俩走街转巷兜售了好一会儿才卖完。
  “爹,这是今日卖柿子的银钱,共二百八十六文。”
  林大柱边说边从胸口掏出一个沉甸甸的布袋递给了林老头,“今日卖得有些晚了,我和二弟是搭冬子的牛车回来的。”
  除去坐牛车的两文钱,那就是二百八十四文。
  林家没有分家,所有收入自然都归公中。
  老林头把钱袋转递给刘氏,让她拿到房里收好,家中十个汤罐七个盖,用银子的地方还多着呢。
  眼见天马上就要冷下来了,老大老二还有老三他们的棉袄早已旧的不成样子,所以今年卖柿子的银钱,林老头准备拿出一部分,先给三个儿子每人做上一件新袄子。
  其实家里人的棉袄都该做新的了,可哪有银子全给做上啊,也只能先紧着常出门的大老爷们了。
  林老头吸了口旱烟,想了想开口对老大老二道:“明日你俩就歇上一天,我看咱家树上的柿子至多再卖个三四趟就能完事了。”
  林大柱点头,明日他和二弟就在家帮着收萝卜好了。
  这时,在灶间做好饭的妯娌三人,端着吃食进来了。
  林远秋伸长脖子瞧了瞧,看到大伯娘二伯娘手里端的是窝头和黑面馒头,而他娘冯氏则捧着一大瓮野菜汤。
  依旧是老三样!
  林远秋欲哭无泪,前世美味佳肴的快乐没有了,他的烤鸡烤鸭还有烤肠什么的,通通一去不复返了。
  唉,早知道会有穿越的一日,在前世时,他准得先吃个够。
  和大多数村人一样,林家是分餐制,按林老头的意思,这样把吃食一样样分配好了,就不怕你一筷子我一瓢的抢着吃了。
  林家共有十七口人,分别是林老头和吴氏两口子,然后是大房五口,林大柱和周氏以及两儿一女。
  再是二房的林二柱和刘氏,还有他们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最后是林远秋所在的三房,三房也是五口人,他爹林三柱,他娘冯氏,以及他和一对双胞胎妹妹。
  这么多人,一张桌子肯定坐不下,所以每到吃饭时,都是男的一桌,女的一桌。
  吴氏负责分配饭菜,家中男人每人两个窝头,一个黑面馒头,再往碗里舀两勺菜汤。
  女人这边则是每人一个窝头,一个黑面馒头,以及一勺菜汤。
  而像林远秋他们几个小毛孩儿,就只有一个黑面馒头和一勺菜汤了。
  孙辈里面,大孙子林远枫今年十四岁,二孙子林远松今年十三岁,他们两人已经能下地干不少活,也算是家中的主要劳力了,所以他俩分到的饭菜要比林远秋他们多上一个黑面馒头。
  至于两个大些的孙女,吴氏拿起竹箩里最后一个黑面馒头,从中一分为二的掰开,往她俩碗里再各分上半个。
  就这样,一顿晚饭就分配完毕了。
  而刚刚还装的满满的两个笸箩,此刻已空空如也,就连陶瓮中的野菜汤也都刮的干干净净。
  林远秋总算明白,为何每顿饭都要参着野菜和黑面吃了。
  不然每天如此惊人的粮食消耗量,家中的粮食指定吃不到接趟的时候。
  农家人吃饭没这么多讲究,那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在乡下地方根本不适用。
  林远秋边嚼馒头边竖着耳朵听大人们的谈话,这是目前他了解这个世界的最好途径。
  只听一旁的林大柱,边嚼馒头边与林老头说起方才他在牛车上听到的事。
  “爹,林冬说咱们族学的夫子已经请好了,是镇上的一个老童生,听说再过上十来天,就可以领着孩子去族学了。”
  ……


第3章 孙儿想去念书
  听到林大柱的话,林远秋先是一愣,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后,心里顿时惊喜了起来。
  这可真是瞌睡送来了枕头。
  自打穿越过来后,林远秋就一直在发愁往后的出路。
  林远秋觉得,既然自己这辈子注定要在古代生根,那他肯定得找一个最舒适的活法,总不能随遇而安的当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吧。
  前世林远秋也曾经在农村待过,小时候爸妈工作忙,没时间照顾他和弟弟,于是就把他俩拜托给姥姥姥爷带着了,可以说,林远秋的童年是在乡村中度过的,一直到开始读初中了,林远秋才回到父母身边。
  姥姥姥爷家就在乡下,那里有一眼望不到边的田地和许多淳朴的种田人,所以对于务农人的生活日常,林远秋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农民们在地里从年头忙到年尾,所得收入,也将将够维持一家人的最低开销,若是想要日子稍微过的好些,那就必须得想法子挣外块,否则啥都做不了。
  这还是在现代社会,有杂交水稻,有化肥农药,一亩地能产上千斤稻谷的情况下。
  而眼下,田不肥,地不壮,亩产量大概也就二百到三百斤之间,交了苛捐杂税后,剩下的粮食,恐怕连吃饱肚皮都难,更别谈能过上什么好日子了。
  再则,古代社会,皇权至上,普通百姓有各种的身不由己,就比如时不时分派下来的徭役,挖沟渠,扛石块,垒城墙,届时自己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真是想想都可怕。
  若是时局动荡,说不定还有兵役要服,战场上刀枪无眼,随时都有小命交代的可能。
  所以,当今世道,他一个底层百姓,若不想温饱难济,不想被人摁扁搓圆,若想活的有尊严,恐怕也只有读书考功名这条路了,到时就算只中个秀才,也能让日子过得轻松许多。
  前世林远秋虽是个学美术设计的,可论起读书的本事来,也是丁点不差的,毕竟要是文化课过不了关,他就算画工再好,也走不进国内一流美术学院的大门。
  所以,在学习上,林远秋是一点都不担心的,他相信,只要自己肯花心思,肯努力,在举业上,一定会有建树的。
  只是,要供出一个读书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说每年要交给夫子的束脩,就是笔墨纸砚上,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更何况,在自己前头,还有四个堂哥呢,全都送去族学的话,家里肯定负担不起。
  所以,他这个排在最末尾的小孙子,能轮得到吗。
  林远秋忍不住朝桌上几个大人看去,结果,几人已经说起了明日下地收萝卜的事了。
  看他们的表情,好像族学的事就是随口一说,具体家里要送谁去,该怎样报名,就没有下文了。
  再看几个堂哥,捧碗的捧碗,喝汤的喝汤,一个个手里拿着馒头啃的正欢。
  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果然是没错的。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
  因为林远秋突然发现,整个家里,好像只有他在意着族学开课的事。
  这情形,怎么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呢。
  难道已经商量好了?
  别说,还真有这种可能,自己穿过来,到现在也就半个来月,家里可能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商量好了这件事也不一定。
  林远秋翻了翻脑海里的记忆,半点要去上学堂的印象都没有,可见这个人一定不是他。
  “四哥,你想去族学念书吗?”林远秋拍了拍一旁的林远柏。
  “不想,念书有啥好玩的,我才不去呢。”
  林远柏小脑袋摇成了拨浪鼓,念书哪有捉虫子好玩啊。
  “那大哥他们去不去啊?”
  林远秋继续,他总要打听清楚才行,别到时把人家的念书机会给撬来了。
  “不去啊,奶说咱家祖坟可没冒青烟,傻子才往里头搭银子哩。”
  林远秋:“……”
  感情自己在这里纠结了半天,家里压根就没有要送孩子去上学的打算。
  这可不行,不念书不识字,那自己将来岂不只能在地里打转了。
  不行不行,他一定得念书去!
  林远秋朝便宜老爹看去。
  话说娃儿想上学,自然要找当爹当娘的了。
  可此时的林三柱正低着头,手里拿了根竹篾条子,正在认认真真剔着牙。
  儿子投去的目光,他没瞧见。
  林远秋纳闷,晚饭除了窝头就是馒头,又没猪肉塞牙,便宜老爹剔的哪门子的牙啊。
  算了,他还是找便宜娘吧。
  林远秋又转头看向冯氏,刚准备喊上一嘴,好嘛,只见坐在另外一桌的冯氏,正眉飞色舞,连比带划的和两个妯娌聊着村里的某某某呢。
  真可谓吃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