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知道林石他们在哪里,林三柱来回找了好几遍,结果人影都没瞧见一个。
抬头看了看天,马上就未时了,自己还要赶着回去呢,等下天黑了路可不好走。
这样想着,林三柱便没再犹豫,咬咬牙,快步往粮船走去。
来都来了,自己总不能空手而归吧。
粮船上全是稻谷,都用麻袋装着,有一百斤的,一百五十斤的,还有两百斤的,林三柱挑了一百五十斤的那种,搬两袋能得一文钱。
林三柱算了算,发现自己只要搬十四袋,就能挣到七文钱了。
十四袋,好像并不难嘛。
可是,预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这不,当一百五十斤的麻袋压到背上时,林三柱根本直不起腰来,他只能使劲向前躬着身子,双手用力抓住麻袋两角,尽量不让它滑到地上,然后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如同喝醉了酒的人,步履艰难的往前走去。
等终于把一袋粮食扛下船时,林三柱整个人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每搬一袋粮食,管事的就会发一根竹片给你,到时凭竹片结算工钱。
林三柱看了看自己手里的,还相差十三片,他咬咬牙,又往粮船走去。
……
等夕阳西斜时,林三柱迈着疲惫的脚步出现在高掌柜面前。
手心里握着的,是已捂的发烫的七文钱。
“掌柜,相差的七文给你!”
林三柱满脸是笑,他儿子终于不用再去羡慕旁人了。
高掌柜有些触动,他怎么也没想到,为了七文钱,这人居然跑到码头做苦力去了。
唉,早知道,自己就免了这七文钱了。
可转念,高掌柜又觉得,其实这样也挺好的,因为只有努力付出了,才会珍视所得。
但愿这家的孩子,能好好珍惜父亲的给予吧。
临走时,高掌柜去库房捧了一卷白纸出来,虽有些受潮发霉,可并不影响给孩子练字。
林三柱再三谢过,原本无力的步伐也变得轻快了许多,哈哈,有了这些纸,他家狗子终于啥都不缺了。
……
第9章 白面馒头
锅里的野菜汤已经热过好几遍了,可婆婆没说开饭,周氏也不敢往桌上端。
不过周氏并不生气,孩子多了,爹娘偏爱哪个也正常,自己不也更偏喜大儿子远枫一些吗。
周氏觉得,当爹娘的,只要在大事上,能把住方向,做到不偏不倚就不算过分。
再说,婆婆虽疼爱小叔子,可自己嫁过来这么多年,也没见婆婆为了小叔子,做出不讲理的事。
就像这次狗子去念书,起先自己和二弟妹还担心来着,担心婆婆会不会偷偷塞银钱给小叔子,结果这么多天过去了,婆婆手头上的银钱没松出去一文,这让她和二弟妹心安了不少。
说起念书,周氏立马想起了这几日的林远秋,周氏是真没想到,才五岁的小娃儿,居然就有如此的心性,你说这样大冷的天,每天都得起这么早,多辛苦啊。
原本她以为,狗子能坚持下三两天就不错了,哪知,这都过去十来天了,人家依旧雷打不动,天天早起,念书的事,可是一日都没落下过。
周氏觉得,这要是换成远槐,说不定早就赖在被窝里,不愿动弹了。
这可不是周氏小瞧自己儿子,实在是今儿个她去河边洗衣服时,就听林石媳妇说,族里已有两家的孩子,吵着嚷着不愿去族学念书了。
这几日周氏常常会想,狗子要是出生在殷实人家,照他这几日的用功劲儿,说不定还真能读出个童生来。
至于为何不是秀才亦或者举人,周氏摇头,怎么可能,都说龙生龙,凤生凤,就凭三房夫妻俩的懒样,狗子能考上个童生,怕已是下了吃奶的劲了。
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周氏探头往门外瞧,外头的天已经黑下来了,也不知小叔子什么时候回来。
听婆婆说,小叔子是到镇上挣银子去了,周氏摇头,觉得小叔子跑去镇上晃荡的可能性大一些,毕竟这样的事,小叔子又不是没做过。
也只有婆婆会被小叔子一次又一次的忽悠,总觉得自己小儿子还有长进的希望。
锅里的汤再次咕噜咕噜的翻滚开了,周氏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木屑,而后往堂屋走去。
……
远处传来几声狗吠,林远秋第十二次伸长脖子往村口方向瞧,想看看便宜爹到底回来没有。
他也是下学之后才知道,原来今日便宜爹这么早去镇上,是给他挣买书的银子去了。
也终于明白,便宜爹为何要带上新袄子了,这是准备拿去卖银子的吧。
林远秋心里有些难受,他想起前几日新棉袄刚做好时,林三柱那乐滋滋的模样,还说自己身上的旧棉袄已穿了六年,这下终于能换上新的了。
结果,这么宝贝着的新袄子,就为了给他买书,居然说卖就卖了。
如此舐犊情深的父爱,让林远秋怎能不感动。
有时林远秋会想,自己是不是太自私了,明明知道这个家一贫如洗,却还要执拗去念耗费银钱的书。
可是,怎么办呢?
这里不是二十一世纪,不是三百六十行,行行能出状元的现代,封建社会,平民百姓想要脱离泥潭,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科举。
所以,他真的别无选择。
就当他林远秋自私好了。
为了将来不吃苦也好,为了这个家能摆脱穷境也罢,反正如今自己要做的,就是不辜负身边亲人的付出。
犬吠声再次响起,林远秋踮起脚尖,这回应该是爹爹回来了吧。
果然,过了没一会儿,他就看到有个人影正往这边挪动,林远秋忙丢掉手里练字的小树枝,快步往村道上跑了过去。
离着大概还有二十米的距离,林远秋就停下了脚步,再往近,他可不敢了,别到时是个陌生的。
“爹爹!”林远秋试着朝前头喊了一声。
对面的林三柱早就留意到这边的动静了,等听清是自己的儿子后,立马快步跑了过来。
“哎呦,我家狗子来接爹爹啦!”
说着,他弯下身,一把抱起儿子,要不是肩上还有东西背着,林三柱恨不得给儿子来几个抛高高。
“狗子,爹爹今日可把三字经给你买回来了,还有那笔和墨,也都买来了,对了,那书肆掌柜可送了好些纸给爹爹呢!”
憋了一路的喜悦,这会儿见到儿子,林三柱哪里还能忍得住,他拍了拍后背的袋子,笑道,“狗子,你摸摸布袋,书和笔墨就装在里头呢,哈哈,这下咱们可就啥都不缺了!”
这袋子,也是高掌柜送给他的,不然这么多东西,路上肯定不好拿。
林远秋一手搂着林三柱的脖子,一手伸长往布袋上探,触手之处是个圆筒状的东西,这应该就是卷着的白纸吧,很快三字经也给他摸到了,然后又摸到了一支毛笔。
“谢谢爹爹,爹爹您真好!”林远秋心中雀跃,有了纸和笔,自己就可以开始写字了。
听到儿子夸他是好爹爹,林三柱顿时乐得见牙不见眼。
对了对了,自己还有白面馒头没显摆呢。
“狗子,你猜这里头是啥?”林三柱取下包袱,在林远秋面前晃啊晃。
林远秋伸手摸了摸,软软的,“是好吃的吗?”
“对对对,就是好吃的,哈哈,我家狗子可真聪明,这里头可是白面馒头,全白面的,有好多好多个,待会儿爹爹就蒸了给狗子吃!”
哦,对了,馒头得藏几个起来。
不然,待会到老娘手上,再想拿出来就难了。
想到这里,林三柱快速蹲下身子,把儿子放到地上后,就开始解包袱,然后一个、两个、三个,很快从包袱里拿了三个大白馒头出来,接着不由分说往林远秋衣裳里塞,“狗子,待会你悄悄把这几个馒头放到咱们房里去。”
三个馒头,正好狗子他们三兄妹,一人一个。
被塞满怀的林远秋点头如捣蒜,这样的任务,他保证圆满完成。
听到小儿子回来了,吴氏立马催着几个儿媳开饭,“快快快,天都黑透了,再不吃饭,肚子都要贴到后背去了!”
“娘,你看我带啥回来了!”林三柱喜气洋洋,一进堂屋后就把包袱打开,摊到了桌上。
油灯下,白面馒头格外显亮,看得屋里众人嘴巴张得老大,包括几个小的在内,眼珠子都快黏在馒头上了。
吴氏吃惊,“哎呦,咋这么多馒头哩,老三,这是哪来的啊?”
难道今日做活的东家,拿馒头抵的工钱?
可这么大个头的馒头,少说也得两文钱一个吧。
吴氏上前数了数,乖乖,这一包袱下来得有二十来文了吧,老三找得到底是啥活,居然值这么多工钱。
见自家老娘一副看呆了的模样,林三柱有些得意,笑道,“今日儿子运气好,刚到镇上就碰到有家老爷生了儿子,又是撒喜钱,又是布施馒头的,可真是热闹。”
一听这么多馒头居然都是白给的,吴氏忍不住拿起一个掂了掂,这得有四两多重吧,哎呦,这家老爷可真阔气。
可不,那何府老爷还撒了足足三箩筐的铜钱呢。
林三柱正准备好好说一说自己抢铜板的本事,却听得身后的冯氏惊呼,“相公,你的袄子咋破了!”
破了吗,林三柱伸手往后背一摸,还真有一道口子开着,想来是今日搬货时被麻袋剐破的。
林三柱不以为意,“没事,准是扛麻袋时划破的,待会补补就好了。”
啥?扛麻袋!
林大柱和林二柱,以及刘氏和周氏,几人都是一副不可置信,三弟(小叔子)居然去搬货了?
这实在太让人意外了。
吴氏也是满脸的不敢相信,围着林三柱,上上下下打量了好几圈,“老三,你扛麻袋去啦?”
“是啊,儿子得挣银子给狗子买书啊。”
说这话时,林三柱总觉得自己的腰板比以往挺直了许多。
冯氏心疼的不行,她摸了摸林三柱衣服上的破口子,道:“相公,我这就去把新棉袄给你拿来。”
咳咳咳,还有屁的新棉袄啊。
这婆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林三柱忙转移话题,“娘,要不今晚咱们就把这些白面馒头吃了吧。”
吃白面馒头?
一听这话,冯氏立马停了脚步,觉得那新棉袄什么的,待会儿吃了晚饭再换也是一样的。
担心吴氏不同意,几个小的包括林远秋在内,立马都围上前来,五六双眼睛都巴巴的看着吴氏。
而远枫远松,还有春梅春秀,这几个大一些的,也是一副渴望的眼神。
吴氏当然不同意了,老天,这可是纯白面做的馒头,一下子全霍霍了,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她正想开口阻拦,一旁的老林头开口了,“老大家的,你把馒头拿去蒸一蒸,今晚咱们全家吃白面馒头。”
诶!周氏一听,忙把桌上的馒头归拢归拢,而后一提包袱,就大步往厨房跑。
“大嫂,我给你烧火!”刘氏快步追了上去。
见状,冯氏也没耽搁,“我也去帮忙!”
说罢,就嗒嗒嗒地往灶房冲。
妯娌三人是一点都没给婆婆开口阻拦的机会。
吴氏:“……”
见吃馒头已成定局,几个小的终于松了口气,接着便嗷嗷叫地在屋里跑了好多圈。
人多速度快,周氏几人,很快就把热气腾腾的馒头端上了桌。
九个馒头,全家十七个人,吴氏拿刀把馒头对半切开,正好一人半个。
而第九个馒头,吴氏直接递给了林三柱,“老三,这个给你,今儿你最辛苦。”
林三柱摇摇头,把馒头一掰两半,又拿起其中的半个一分为二,然后分别放进老林头和吴氏碗里,“爹,娘,你俩吃!”
为了他们兄弟几个,这些年爹娘可是吃了不少的苦,林三柱咬牙扛着麻袋时,才真正体会到了爹娘的不易。
老林头和吴氏顿时眼眶湿润,他们家老三终于长进了。
这顿晚饭吃的全家尽欢,觉得过年也差不多这样了。
听到扛两麻袋稻谷就能得一文钱后,林大柱和林二柱有些心动,想着要不要明日也去码头上看看。
老林头摆手,老大摘柿子时摔伤的腰才好全呢,这时候再去扛麻袋,怎么吃的消。
他擦了擦烟袋锅子,道,“挣银钱的事,还是等年后再说吧。”
林三柱把买来的书和笔墨,挨个展现给大家看,然后,又连比带划的说了今日自己抢了二十七枚喜钱的光辉事迹。
一旁的吴氏边听边磕着手指头,计算着三儿子今天的花销,可左算算右算算,怎么也不能把银钱和买到的书本笔墨对上等号。
所以,那另外三十文到底是哪来的啊?
这时,回房准备拿新棉袄给相公穿的冯氏,双手空空的回来了,“相公,咱们的新棉袄找不到了。”
一听这话,吴氏顿时醍醐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