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零夫妻养娃日常-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林薇迟迟没有收到通知书; 家属区里议论的人不少,有幸灾乐祸的,说之前看军区小学那些老师吹得那么厉害,还以为林薇分数真能上首都那两所大学,现在好了,连羊城的学校都考不上,早知如此,当初不如报个中专。
  也有怀疑她估错分的,但问题基本也会被归结到志愿报高了这一点上,只是不像前者幸灾乐祸,而是觉得太可惜了,说不定报分数稍微低一点的学校就过了。
  还有人像赵丽安慰的一样,觉得很有可能是通知书还没寄过来,特别参加过学习互助小组的那些军嫂,基本都这么觉得。外人不清楚林薇的成绩,但她们却是知道的,比她们可好太多了。
  尤其是军区小学里跟林薇一起估分的那些老师,都坚定地认为是通知书没送过来,这次家属区考上的人比预计的多,共有六个人,而除了军区医院和供销社各考上一个,剩下四人全出自军区小学。
  这四人估完分就挺有信心,记得的提名大半跟林薇对得上,也翻书翻题册找过原题,答案基本是对的。
  由此可见,她们当时估的分数还是很有参考性的。
  哪怕林薇实际分数没估出来的那么高,应该也能考上中大,就算中大和羊城大学考不上,第三志愿总能上吧。
  因此不管别人怎么说,军区小学的老师对着林薇都是一句话:“再等等。”
  宗绍也说再等等,他对林薇很有信心。
  就算林薇这次真落榜了也没关系,反正明年还能再考,当然这些话在结果尘埃落定前他没说出来,安慰的话说得太早就显得太丧气了。
  实际上林薇的通知书没比别人来得晚多少,也就五六七八天……吧。
  总之,过年前林薇收到了她的录取通知书,录取学校也是她的第一志愿。
  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林薇正坐在孙营长家的院子里,跟他媳妇还有其他几名军嫂在聊天,突然孙营长媳妇露出惊吓的表情,说话的军嫂纷纷问怎么了,并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
  一转头,大家就看到了突然出现在两家院子中间小路上的邮递员,他跨坐在自行车上,从肩膀取下背包打开信件,边翻边说:“林薇同志有你的信。”
  林薇边往院墙走去,边确认问道:“有我的信?”
  “嗯,信上写着你的名字。”
  林薇心里隐隐有了感觉,问:“同志你知道是从哪寄来的信不?”
  “好像是羊城,我记不太清了,”邮递员边翻信件边说,“在哪儿呢,我记得明明放这里了。”
  听到羊城两个字,其他人都反应了过来,见邮递员翻半天没翻出信,不由紧张道:“同志你别吓人啊,这里面说不定是通知书。”
  话音刚落,邮递员眼睛一亮:“找到了。”
  从背包里找出信,念道:“收信人林薇,寄信人……说不定还真是通知书。”将信递给林薇时顺便道了声恭喜。
  林薇接过信件,见信封上有中大校标,心里便松了口气,笑着向邮递员道谢。
  邮递员摆手,将自行车打个转跨上去就骑着离开了。
  邮递员一走,几名军嫂都围了过来,问:“是不是录取通知书?哪个学校寄过来的?”
  “应该是,中大寄过来的。”林薇说着撕开信封,从里面取出信件展开。
  信件展开后,最先入眼的是中大全称,以及“学生入学通知书”几个大字,再下面则是录取信息。
  几名军嫂还在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怎么还应该是啊?”
  林薇一目十行看完信说:“现在确定了,就是录取通知书。”
  “真的?那可是大喜事啊!”
  “没错,中大是不是你填的第一志愿?我听说你们这批考生,你报的学校最好?”
  “那小林你以后不就是名校高材生了?”
  军嫂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但林薇并没有不耐烦,一一回答说:“是被第一志愿录取的……至于名校高材生什么的,我就当你们是打趣我了……”
  ……
  虽然没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这段时间,林薇一直表现得很淡定,但要说她不担心不紧张是不可能的,这封迟来的录取通知书的确让她长出了一口气。
  宗绍回来得知林薇被录取了也很高兴,虽然这次没考上,下次还可以再考,但能考上总是好事。
  为了庆祝,夫妻俩决定喝点酒,于是宗绍刚进家门就又出去了。
  这年头各单位人员相对固定,林薇刚来随军的时候供销社就是那几个人,如今还是那几个,他们对售货员熟,售货员对他们也很熟悉。
  听说宗绍要打酒,柜台后面的售货员便问:“你们家是不是发生喜事了?”
  刚送走柜台前的最后一位顾客的赵丽听见这话,连忙问:“旧shigG独伽老宗你家发生喜事了?”
  赵丽等人对宗绍的称呼几经变化,最终变成了老宗,而对林薇的称呼,有人喊小林,也有人喊薇薇。
  对此宗绍颇有微词,他和林薇就差了一岁,怎么一个是老宗,一个就成了小林?要不认识他们的人听到,还以为他们岔了辈分,让媳妇跟她那群好朋友说说。
  对此林薇的反应是:“你是不是年纪大了?”
  宗绍:“……?!!”
  不等宗绍问媳妇为什么突然攻击他的年龄,林薇就解释说:“以前你从来不在乎别人怎么称呼你,现在突然计较起来……”
  老宗和小林可不是她们突然喊起来的,林薇刚随军那会,就听别人喊宗绍老宗了,跟赵丽她们熟悉后,她们也经常会喊她小林,宗绍那会又不是没听到过。
  年轻的时候不在意,这两年突然计较起来,不是年纪大了是什么?
  宗绍:“……我只是觉得岔了辈。”
  虽然宗绍坚决不承认他年纪大了,但林薇没有强求,说:“行吧,那以后让她们喊你小宗?”
  但宗绍依然不满意:“这是不是把我喊太小了?”听到小宗两个字,他总响起岳父岳母和部队领导。
  林薇瞪大眼睛:“你不会想让她们喊我老林吧!我告诉你,坚决不可能!”她还不到三十岁,才不要别人喊她老林。
  嗯,就是这么双标。
  到最后夫妻俩也没谈妥,于是赵丽对宗绍的称呼固定在了“老宗”两个字上。
  言归正传,因为赵丽这一嗓子,供销社里不管售货员还是顾客,都朝宗绍看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他们家发生什么喜事了。
  宗绍心里正想炫耀,便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说:“其实也没什么大事,是我媳妇收到了中大的录取通知书。”
  但这年头绝大多数人都不怎么了解大学,首都那两所名头响亮,大家听了还能知道是国内最好的大学,剩下的大学,在他们眼里都差不多,最多能分出大学大专和中专的差别。
  不过这年头能考上大学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家属区这次二十多人参加高考,考上的只有六个,不,现在应该是七个人了。
  这录取率看着好像挺高,但那是因为部队和军区小学联合搞起了学习互助小组,再加上林薇两年积攒下来的资料,军嫂们复习起来比外面的人更有优势。
  像家属区外面几个大队,十个人参加考试的能有一个考上就不错了。
  虽然除了小郑和小杨外,大家没能领悟宗绍特意强调“中大”两个字的意思,但这并不妨碍大家觉得林薇很厉害,接连恭喜起来。
  ……
  因为林薇考上了中大,供销社下班后赵丽没急着回家,而是先来宗家找她道喜。
  赵丽爱热闹,聊着聊着就开始撺掇林薇办酒,只是林薇晚上虽然喝了酒,但她这几年酒量见长,再加上喝得不多,脑子还清醒着,闻言便有些犹豫:“这……会不会太高调了?”
  “这算什么高调?这次考上的好几个军嫂打算办酒,多你一个又不多。”
  赵丽说出要办酒的几个人的名字,然后道:“而且我听我们供销社小郑说了,中大是岭南地区最好的大学,这批参加高考的军嫂数你考得最好,她们都办酒,你有什么好怕的?再说年后老宗就要调去羊城了,你又要去羊城上学,以后还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回来,咱们还有没有机会再聚……”
  林薇想想的确是这个道理,虽然她知道以后交通会越来越方便,但那也是两千年后的事了,中间二十多年,他们这些人还不知道能聚几次,便说:“那我跟宗绍商量商量这件事吧。”
  得知林薇想借着升学宴聚一聚,宗绍自然举双手同意,只是在升学宴的规模上,两人有点小分歧。
  林薇只想请关系亲近的人,宗绍却觉得升学宴这么重要的事,不说办流水席,总要摆上五六桌吧,他营里那些人肯定也要过来。
  林薇想到宗绍要调职,估计也想跟战友们聚一聚,便顺了他的意思。
  确定好升学宴的规模,后面的事就好办了,一回生二回熟嘛,这次他们肯定不会像贝贝满月酒那会一样,连宾客人数都估计不好。
  想到闺女的满月酒,林薇不由心生感慨。
  当时她以为家里下次办酒会是瑞瑞的升学宴,却不想主题没错,升学宴的主角却从瑞瑞变成了她!
  作者有话说:
  一更


第128章 升学宴
  一九七七年的春节过得很热闹。
  一是因为大运动结束后; 舆论和风气都有所放松,大家不像往年那样谨小慎微;二来家属区近日喜气连连,考上大学的不必说; 还有几户人家喜得贵子/闺女。
  往年不管是升学还是生孩子,大多数人都会低调行事,但就像前面所说的,今年大家都放开了的,于是过年这期间林薇和宗绍都宴请不断。
  过完年; 正月初六是林薇的升学宴。
  这日子不仅是林薇夫妻商量后定下的; 也是几名考上大学要办酒的军嫂商量后的结果; 把日子错开; 也免得收到邀请的人不知道该去哪家喝酒。
  至于酒宴上的菜品也不用林薇操持; 她请了张兰来办。
  当初赵艳华怀孕; 本来是想请张兰来照顾的,但当时张兰自己也怀着孩子,这事就没成。
  不过家属区里还有人记得她; 后来有别人要生,还特意找到林薇; 问她干活怎么样; 于是张兰又进了家属区当保姆。
  只是如今舆论虽然宽松了,但家属区里暂时没人敢长期请保姆,所以过去一年里; 张兰虽然经常有活,但并没有一份工作能长期干下去。
  而林薇想着升学宴当天,自己和宗绍要招呼客人; 肯定没什么时间做菜; 从国营饭店买菜回来也不现实; 他们大锅饭的生意正红火,分不出那么多人手准备酒席菜色。
  思来想去,林薇就想到了张兰。
  张兰厨艺不错,而且上次满月酒,就是她和林薇妈一起准备的。正巧林薇知道张兰上个月刚结束一份工作,最近正好没事干,就找人说了这件事。
  虽然张兰现在名声算是打出来了,照顾生孩子和月子很有经验,但一般人家可舍不得请保姆照顾儿媳妇月子。也就家属区里的军嫂,家境好,婆婆亲妈都不在身边,再加上掌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才能做主请人照顾自己生产。
  只是家属区里的军嫂才多少,一年内生孩子的又能有多少,去年一直有工作是她运气好,今年却未必。
  因此张兰心里也发愁,想找个长久的事做,经过这一年,她已经不想回去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了。但张兰知道这事急不得,她能做的是抓紧每一份工作机会。
  于是当林薇说完来意,张兰立刻答应了下来,并详细问起酒席的事。得知酒席要办六桌,张兰便问自己能不能找两个帮手。
  六桌酒席她一个人肯定操持不过来,林薇也不想麻烦来吃酒的客人,便说:“可以再找两个,工钱跟你一样,具体给他们多少,由你分配。但是找来的人做事要勤快,也要讲卫生。”入口的东西,肯定要找爱干净的人做。
  张兰一口答应下来,并很快找到了两个人,带来给林薇看。林薇见她们穿的衣服虽然洗得发白,还有很多补丁,但看着干净整洁就答应了。
  ……
  升学宴当天,林薇跟宗绍都是天没亮就起来了。
  虽然菜不用他们做,但买菜这工作还是他们的,当时她跟张兰谈的工作内容中没有买菜这一项。
  不过买菜也容易,能放的素菜他们基本昨天就准备好了,早上起来要买的主要是荤菜,鸡鸭鱼肉等。
  鸡鸭和猪肉下水都跟菜市场负责人说好了,钱票都已经付了,他们直接过去拿就行,只海鲜要起早去买。
  买完菜回到家,张兰也带着人过来了,正在院子里站着。
  林薇跟她们打过招呼,便将厨房门打开,从里面将借来的煤炉摆出来,然后跟张兰对了下买回来的菜,完了说:“你们做菜的时候缺了什么跟我说,我去现买。”
  张兰应了声,招呼另外两人烧煤炉,好了后分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