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两银子少了。”李青青的心理价位是三十两。
“青青,十两银子真不少了。”刘氏说话特别直,仍然是大嗓门,“王浩娶你的聘礼也才五两银子。这都够娶两回你了。”
“三媳妇,咱们可是泥腿子小门小户,娶媳妇彩礼五两银子真不少。”王老头伸脚在八仙桌下面踢了刘氏的腿一下。老婆子这话说的真难听。什么叫“娶两回你了”。这是让李青青误会王浩要娶两回媳妇吗?
“哦。我的意思就是十两银子真不少,很多。”刘氏很是激动的道:“十两银子能盖我们家三排房子、置办家具,还有富余。”
王家是茅草房,建房用的材料除了房子的大梁及人工,其余的不用花钱。
王志的声音有点颤抖,“弟妹,这么多银子你嫌少?”
他活了这么多年,所有挣的钱合起来都不够十两银子。他真是个废物。
“三嫂,我三哥在军营一个月的军饷才一百五十个铜钱,一个铜钱不花,攒好几年才能存十两银子。三嫂,咸蛋是能卖钱,可是我们家买不到太多的鸭蛋,两个月才做了几百个咸蛋。三嫂,这个机会得到不容易,万一过两天湘月斋变卦了不愿意买方子怎么办?”王亮嘴巴不停的说,见李青青并不动容,他急得抓耳挠腮。
李青青自是知道家人的好意,解释道:“如果我卖掉咸蛋方子,以后我们家就不能再卖咸蛋。我打算用剁辣椒赚到银钱去湘城大批收购鸭蛋,等腊月快过年时去湘城卖咸蛋,赚得钱不会少。”
湘城离王村五十几里。
湘城方圆几百里最大的城府,也是大唐国排行前十的大城府,人口四、五十万,商业发达,十分繁华。
那里肯定可以收到很多的鸭蛋。
李青青是打算在过年前靠着咸蛋大赚一笔,然后王家咸蛋在当地有了名气,肯定会有养鸭人、商贩寻上门来卖鸭蛋买咸蛋。
这样咸蛋就能源源不断挣到钱。
如此长久的利润,怎能十两银子就卖掉呢?
张氏腆着肚子站在堂屋不远处的前院院子,望着在篱笆墙边吃虫的鸡群,心里很不平静。
如果她是李青青就好了,一下子有了十两银子,不用发愁养孩子的事。
老天,她要是有李青青这么聪明就好了。
家里发生这么大的事,王桔也很是替李青青高兴,更多的是敬佩,“三嫂真厉害。”
王盼弟已经懂点事了,知道银子很值钱,如果三婶真赚到这么多钱,家里的日子应该会更好,是不是能够吃上肉了。嗯,没有肉,能吃上蛋也好。
王家卖了几百个咸蛋,自家人每人只吃了半个。咸蛋好吃的味道王盼弟真是记忆犹新。
王盼弟又流口水了。
她们并不知道李青青不同意卖咸蛋方子。
李青青决定的事情,轻易不会改变。
王老头夫妻本性纯善,不会欺侮李青青。二老劝了又劝,见李青青不同意,只能连声长叹。
王志不做主,尊重李青青的决定。
王亮被李青青的话说得犹豫了,“可能三嫂说的对。”
接下来是算账,四百多个青菜饭团竟然卖了九百六十八个铜钱,比辣椒赚的多,比咸蛋赚的容易。
王老头、刘氏的嘴都要笑得合不拢了,刚才因为李青青不愿意卖咸蛋方子的郁闷一扫光。
王老头兴高采烈的道:“三媳妇,看吧,我说的对吧,今天卖青菜饭团赚到钱了。”
刘氏直接夸赞道:“青青聪明,厨艺好的很,做的青菜饭团好吃还好看。”
王老头从铜钱堆里数出二百个铜钱交给李青青,“我和你娘在路上就商量好,你想出的点子,你的手艺,给你二百个铜钱。”
青菜饭团的成本很低,利润很大,如果利润五五分成,需要给李青青四百多个铜钱。
这不是王家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老夫妻就决定给李青青二百个铜钱。
李青青笑着接过铜钱,然后给王志、王亮每人六个铜钱,还给了王桔三个铜钱。
“谢谢三嫂。”王桔没想到只是煮了米饭、烧了灶火就得了铜钱,欢喜不已。
王亮喜滋滋把铜钱收好,想到什么,问道:“爹、娘,我们兄弟从县城出来看到卖炒米饭的大哥跟你们说话,你们在说什么?”
王老头记忆好,道:“他叫张大虎,石头村的人。张大虎一直盯着我们家的青菜饭团,心里气我们家抢了他的老主顾。”
张大虎就算面上不显,可是谁都不是傻子,王老头猜到他的心思。
刘氏咦了一声,望了望老伴,“老头子,你说张大虎会不会明天也做青菜饭团?”
王亮气呼呼道:“看他脸上有道疤,不像什么好人,他肯定会跟我们家一样做青菜饭团。”
王志担忧的望向李青青,问道:“弟妹,明天我们还卖不卖青菜饭团?”
王家人不知道的是,张大虎卖掉炒米饭,回家不休息,做出了青菜饭团,用的青菜也是黄瓜、莴笋,然后一口气做了二百多个。
第10章 王七传话吃酒席
石头村比王村离县城近的多,来回十里路。
下午,张大虎就去县城门口卖。
虽然张大虎揉捏的青菜饭团没有李青青的好看,也没有放盐没那么好吃,但是他把价格降低了。
一个青菜饭团只需要一个铜钱。这样十个铜钱就能买到十个青菜饭团。
低廉的价格让张大虎的青菜饭团大卖特卖,不到半个时辰就卖光,把集市做买卖的人羡慕坏了。
有个卖柴的驼背老头常来集市,跟别人道:“那个后生是石头村的,他可真是会做买卖,上午刚看到有人卖饭团,下午就学会做来卖。”
别人笑问:“老伯,你怎么不做饭团卖?”
驼背老头摇了摇头,“我的厨艺不好,做的饭不好吃,做饭团怕卖不出去把米饭糟践了。”
张大虎生怕有人效仿,凡是来打听的人,一律打马虎眼,实在急了便道:“我能做成饭团那是因为我炒了好多年的米饭,对米食非常了解。”
只是大家都不是傻子。相信他的话的人少。
这般好几个做买卖的人回家后就做起饭团。
那个卖鸡蛋的汉子还要创新,把青菜改成鸡蛋,做成鸡蛋饭团,打算明天在集市上面一鸣惊人呢。
黄昏,王家村炊烟袅袅。
王老头家的晚饭已经好了。一家人上了饭桌正准备吃饭,就听见院子外传来一个洪亮的男子声音,“王志,你爹在家不?”
王志也不起身,坐在板凳上高声答道:“七叔,我爹在家。”
一位个子不高身材干瘦的黑脸老头从院子外面走到堂屋,只见他左手端着一个盛有稀饭的饭碗,右手拿着筷子。
来者名叫王七,是王老头的堂弟,也是王家村里正兼王家家族的族长。
王七比王老头小一岁,容貌有三分相似,不过个子比王老头矮,体型比王老头瘦,精神面容貌没有王老头好,看着年纪比王老头大几岁。
王七进来跟刘氏打了声招呼,然后盯着桌上的饭菜,哟,米饭、绿辣椒炒黄南瓜,可比他家吃的好。
这几次他来王老头家发现王老头家的伙食改善很多。
几个晚辈不约而同的朝王七唤道:“七叔好。”
“菜是王浩媳妇炒的,你尝尝。”王老头语气有些自豪,热情把盛着辣椒炒南瓜的木盆端到王七跟前。
王七也不客气,用筷子从木盆里夹了几块南瓜、几片辣椒,吃了口南瓜,南瓜软糯,有咸味还有南瓜自带的甜味,辣椒没有炒老,菜的味道比他的儿媳妇做的好吃的多。
刘氏问道:“你吃不吃米饭?”
“不吃。”王七看看一桌十个人,已经很挤了,又飞快的吃了一块南瓜,这才开口说正事,望向王老头夫妻,问道:“明日大哥家的曾孙子办满月酒。你们家出多少礼钱?”
王族是个大家族,王家村四十几户大部分是王族族人。族人还有几户人家去了县城、镇里。
大唐国的家族观念很强,相应的人情很重。
红白喜事就不用说了,小孩子办满月、十岁,少女及笄,少年十四岁成年,老人过大寿,这些都得送礼钱,当然相应的在别人家吃酒席。
昨天黄昏王七就来过,但是王老头夫妻不在,今天他又来了,特意提醒此事。
“十个铜钱。”刘氏很自然的问道:“你们家呢?”
王七便道:“那我家也给十个铜钱。”
刘氏用不大不小的声音道:“王浩和青青成亲,我们家摆喜宴,大哥家给了十个铜钱。”
人情就是你来我往。
同样的家庭条件下,别人给王家随礼多少,刘氏就给别人随礼多少。
王七又问道:“你家谁去吃酒席?”
王老头立即笑呵呵问道:“青青,你去不去?”
酒席上就算没有肉,也会有蛋。吃酒席可是好事。
“我就不去了。”李青青柔声道:“让妹妹去吧。”
之前商量好的,明天王老头夫妻、王志兄弟去县城,留在家里的人,张氏怀着身孕,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三个小孩子辈分小不能代表张家,那就只有王桔。
王桔性格内向,应该多去参加族里的活动多接触族人。
“三嫂去。”王桔以为李青青会喜欢这种能在全族人面前露脸还吃顿好的的事,没想到她竟然不去。要知道酒席是在中午,这样就等于明天能吃三顿饭,中午的酒席还有荤腥能解馋。
李青青柔声道:“妹妹你去。”
王桔抬头喜滋滋的道:“谢谢三嫂。”
王七原以为王老头家里的女人会跟他家的女人一样为此事争吵,谁知竟是推让。咦,同样是女人,怎么王老头家的女人这么懂事呢?
“你夹几口菜再走。”王老头又把木盆端过来。
王七从王老头家里出来时,碗里盛着香喷喷的辣椒炒南瓜,嗯,不是他嘴馋,而是端回去让家里的女人尝尝,让她们羞愧厨艺多差,还要教育她们,好事就争,坏事就躲,这种想法得改!
王家人继续吃饭,王亮笑道:“我妹妹胃口小,她去吃酒席,十个铜钱可吃不回来。”
“你以为你去就能吃回来?”刘氏目光有些不屑,“你三哥要是在家,他去敞开肚皮吃,差不多能吃回来。”
李青青多次听王家人说王浩胃口大。心道:不知王浩在军队能不能吃饱?
王招弟好奇的问道:“酒席有啥好吃的呀?”
张氏是长媳,刘氏对她不薄,以前她没有怀孕时,老去吃席,随口道:“肉。”
王招弟就道:“我想吃肉。”别看她有点怯懦,可是一听到肉,胆子就大了。
王求弟也奶声奶气的道:“吃肉。”
张氏气呼呼骂道:“吃什么吃,每天吃大米饭,还有菜,都不够你们几个死丫头吃的?你们没看见族长七爷爷碗里都吃的是稀饭。我们家这样的好日子你们还不知足,还想过啥样的日子?”
张氏刀子嘴豆腐心,老是骂三个女儿,但是很少打她们,怀孕了还每天给她们弄的干净整洁。
跟村里把女儿当牲口养、动不动就打、走丢了不闻不问的妇人相比,张氏算是好娘亲了。
“村里人说馋丫头懒小子。”王亮呵呵笑道:“我小时候又懒又馋。”
李青青心道:生活贫苦,几个月吃不上一回肉,别说小孩子馋肉,我这个大人也馋。
第11章 青菜饭团改良
刘氏跟三个孙女道:“你们七爷爷是里正,还是族长,只是家里孩子比我们家还多。我们家现在都能顿顿吃上干饭,他们家晚饭还是稀饭。”
王老头有些感慨道:“孩子多负担重。日子想过好了难。”
王志低头一声不吭。三兄弟当中他是残疾,又有三个女儿。他拖住了家里奔好日子的后腿。
李青青朝三个侄女和颜悦色的道:“今天你们吃了米花糖。酒席可吃不着米花糖。”
王招弟咯咯乐道:“对哦。我吃了米花糖。”
次日一早,李青青在王老头夫妻的强烈要求下做了二百多个青菜饭团。
刘氏直接问道:“青青,你什么比昨天少做了近二百个饭团?”
“昨天湘月斋一家买了一百个饭团,我不把方子卖给他家,今天他家不会买我们家的饭团。我就少做了。”李青青见王老头一脸不悦,又道:“爹、娘,我怕卖炒米饭的张大虎也卖饭团,到时两家都卖一样的吃食,就没那么好卖了。”
李青青怕出现竞争对手,这回的青菜饭团用到的青菜换成了豌豆和胡萝卜。
绿色的豌豆、红色的胡萝卜,白色的米饭,色泽鲜亮。
另外,李青青说服王老头夫妻,把家里仅有的二两黑芝麻炒熟,晒在每个青菜饭团上面。
这就成了芝麻青菜饭团。
王亮小心翼翼的把饭团装进竹篓里,道:“爹、娘,今天的饭团少,你们别去县城了,我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