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成了芝麻青菜饭团。
王亮小心翼翼的把饭团装进竹篓里,道:“爹、娘,今天的饭团少,你们别去县城了,我和大哥去就行。”
刘氏没好气的道:“不行。我和你爹要盯着你们兄弟回绝湘月斋。”
于是,四个人一起出发风风火火的去了县城。
李青青、张氏、王桔仍留在家里用菜刀剁碎辣椒。昨天三个人剁出了二百多斤辣椒,李青青已经把它们放在大坛子里面用盐、酒腌好密封。
昨天腌的剁辣椒,今天就能吃了。不过,时间允许的话,剁辣椒腌制一个月是最好吃的。
为了制作剁辣椒赚钱,李青青自掏腰包买了盐、白酒,还给张氏、王桔支付人工费。
李青青还没有把人工费的事告诉张氏、王桔,准备卖掉剁辣椒赚到钱后直接支付。
用菜刀剁辣椒,得把辣椒拨到菜刀下面,还得把辣椒放进坛子里。三个人只是剁了一日,双手就被辣椒辣的红肿,皮肤隐隐疼痛。
唉,这里没有手套。要是戴上手套手就不会被辣椒水辣了。
三人在第二排房子的院子里剁辣椒,就是不想让村里人知道。
王老头天杀星的凶名远播,以前王村很少有人来王家串门,后来随着早产的王桔渐渐平安长大,大家觉得王老头的噩运似乎过去了,就有人来王家走动。
这几天大家都忙着收辣椒卖辣椒,小媳妇、王家女没功夫到王家来串门。
今天正好王族王老头这一辈的大哥家里摆酒席,族人每家都派人参加,这样的事谁能上席就能吃一顿好的,参加者个个喜气洋洋。
前院传来两个女人的吼叫声,“你们家谁去大伯家吃席?”
“赶紧去占个好位置!”
这两人是王老头堂侄媳妇和堂侄女。
堂侄女是外嫁女,昨天回娘家看爹娘,正好碰上今天有席吃,就要求去吃席,把她的两个嫂子气得鼻子都歪了。
湘城一带农村的女人,很少性子温柔的,大多说话冲的很,要是不知道的人,猛一听以为她们在吵架。
李青青见小姑子王桔一脸期盼,笑道:“妹妹快去吧。”
张氏还特意起身去前院跟两个妇人道:“我家王桔去。你们照顾点她。别让她吃不饱饿肚子回来!”
两个妇人哈哈大笑,道:“放心。绝对让她吃到好吃的!”“肯定让王桔吃撑!”
王桔洗干净手,还换了件衣裙,虽说衣裙破旧缝满补丁,但是很干净。
张氏匆匆忙忙的给王桔梳了一个双丫鬟,还把自己的一根锡制桃花头的短钗插在王桔的发鬟上。
张氏不识字,可是心灵手巧,看几眼妇人的发型回来就能给自家人梳。
王桔换了个发型,还戴了首饰,精神的很。
“今天桔妹妹真漂亮!”
“快走,咱们吃香喝辣去。”
两个妇人和王桔走了。王家三姐妹站在篱笆墙门口,一脸羡慕。
风和日丽,秋日的通往湘城没有下过雨的官道,道路没有泥泞不滑,十分好走。
官道上人来人往,刘氏看到这一路卖菜的一半都是卖的辣椒,不由得跟王老头道:“青青做的剁辣椒能卖好价钱吗?”
“不知道。”王老头话是这么说,心里却非常期盼剁辣椒像咸蛋一样大卖,甚至引来湘月斋买方子。
不知走了多久,刘氏怕王志的腿残疾会累,就让大家坐在官道两边的大树下的大石头上休息。
只是休息一小会,四人又赶紧上路,这般等走到和县县城,已是辰时二刻(八点多)。
城门两边都是摆着摊子卖东西的村民、货郎、小商贩和县城及附近的老百姓,热闹的很。
昨天卖鸡蛋的汉子站在小集市的边上,大声吆喝,“鸡蛋饭团,一个两个铜钱!”
以前用来装鸡蛋的竹篮,今天装上了鸡蛋饭团。
他做的鸡蛋饭团,鸡蛋是煮熟后切成碎丁,然后跟米饭揉捏成团。
煮出来的鸡蛋清是白色,只有蛋黄是黄色,而鸡蛋少,米饭多,导致一个饭团只能看到三、四星点黄色的蛋黄。
从色泽上来看不诱人。
可是鸡蛋一斤六个铜钱,猛的听上去,放了鸡蛋的饭团明显比放了青菜的吸引人。
在他的身旁围着几个人正在看鸡蛋饭团。
王老头四人刚走进小集市就看到这一幕,心情一下子郁闷起来。
紧接着不远处又传来几个男子的吆喝声,“青菜饭团,一个饭团一个铜钱!”
“不用生火就能吃的青菜饭团,快来买!”
那是张大虎和两个村民在卖青菜饭团。
昨天下午,张大虎已经卖了一回,赚到钱了,今天占着家离县城近的优势,特意来的很早卖青菜饭团,就是为了抢在王家人前面。
第12章 集市受打击
张大虎已经不卖炒米饭,只卖青菜饭团。谁知,集市的人见饭团赚的多,卖鸡蛋、卖菜、卖大米的都一窝蜂的卖饭团。
今天整个集市不算上王家已经有四人卖饭团。
张大虎气的不打一处来,完全忘记他也是效仿王家做的饭团。
作为初创饭团的王家四人看到这一切,简直气傻眼了,这才过了一天十二个时辰,就有这么多人卖饭团,还卖得那么便宜。
这年头做吃食买卖就是这样,技术含量低的吃食,只要有一家卖了赚钱,大家都一窝蜂的效仿卖。
有个胖妇人是昨天的主顾,今天到小集市买菜,看到王家四人,还特意过来指着张大虎,道:“昨天下午那个人就来卖饭团,一个才一个铜钱,比你家便宜的多。我从那个人那里十个铜钱买了十个饭团。”
胖妇人只说张大虎的饭团便宜,却不说饭团揉搓的不紧,用粽叶包着走了一里路回到家里,竟然有一半的饭团散开。
她作为主顾,当然希望东西便宜还品质好。
这下子王家四人心里更加郁闷。
胖妇人以为王家人会降价,谁知没动静,便转身走了。
王老头蹙着眉头道:“他们四个人卖饭团,就算每个人卖一百个饭团,也有四百个饭团。”
刘氏喃喃道:“我们家有二百多个饭团。”
王老头后悔的很,短叹一声,道:“老婆子,我们该听青青的话,饭团少做。”
王志问道:“爹、娘,我们怎么办?”
跑了一圈打探过完的王亮返回,气呼呼道:“鸡蛋饭团跟咱们家的饭团一个价,另外三家都是一个铜钱一个。他们卖的那么便宜,我们家怎么卖?”
王老头道:“青青在饭团里面放了芝麻,用的豌豆,这两样都比别的菜贵。我们家……”
刘氏打岔道:“我们家的饭团不能降价。我们不在县城卖,这就去镇里卖。”便要去昌镇,希望那里没有人抢饭团买卖。
王亮提醒道:“爹、娘,你们忘了,我们还得去湘月斋。”
王老头夫妻已经气的忘记了这件事。
“老婆子,你和王志去昌镇。我跟王亮去过湘月斋就去昌镇找你们。”王老头放下话来,就带着小儿子进县城。
县城城门有军士看守,进出都要搜查,严防坏人携带凶器进城。
王老头一脸憨厚相,王亮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少年。军士一挥手让他们父子进去了。
县城有几条主街,湘月斋在离城门最近也是最大的主街,地理位置很好,也很容易找到。
湘月斋大门敞开,从里面飘散出甜甜的点心香味。
王老头抬头看到湘月斋门上的红匾金字,这块匾的材质是上等红木,再加上雕刻金字,估计得几两银子。
这样的门面,里面卖的都是昂贵的吃食,这种地方王老头活了一辈子都来不了几回。
人穷志短。王老头到了这里竟怯懦的有点迈不开腿。
倒是王亮大大方方的走了进去,见到了昨天把他们带过来的身材瘦高像竹竿一样的小二,道:“大哥,我们来了。”
小二脸上布满笑容,道:“好。你们来了。快请进后院内间。”
王老头开了口,因为紧张,导致脸上神经紧绷,看上去很严肃,“不用。我们不进去。”
小二仍是笑着,问道:“不进去怎么谈?”他以为王老头就是咸蛋方子的拥有者呢。
“价钱低了。咸蛋方子不能卖。”王老头想到十两银子就这么没了,很是艰难摇了摇头,看到小二满脸惊愕,也没多想,转身就走了。
王亮神色怏怏的跟小二低声告别,就跟上王老头。
王老头内心纠结的要死,可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替李青青答应。心里想着事,精神恍惚,步子也慢了。等走到城门,才想到刘氏昨晚睡前念叨的事。
“我这脑子,真是人老忘性大!”
“爹,怎么了?”
王老头语气坚定,“走。我们还去一趟湘月斋,得把那包米花糖的钱付了。”
“爹,你身上有钱吗?”
“当然有。你娘早就给我了。”
两父子还没走到湘月斋,就看到竹竿小二急匆匆迎面而来。
“你们别走,我们东家要跟你们商议。”
“唉,无法商议。价钱低……人家不同意。”王老头一个劲的摇头。
竹竿小二停下脚步,盯着眼角生满皱纹的王老头,气呼呼的问道:“一百两银子,你还嫌价钱低?一百两银子,够在县城买套房子,你竟然还嫌价钱低?”
小二的东家看上了咸蛋,一定要买方子,昨天出了一百两银子的高价,以为今天就能顺利拿到方子。
一百两银子可以在县城附近买二十五亩良田。这对农家来说是无法抵挡的巨银。
哪里知道王家竟然不同意。刚才东家得知后,想了想,决定跟王家人谈一谈,看看王家人到底想要多少银子。
小二出身农家,因为跟掌柜的是亲戚,又识几个字会算账,就在湘月斋卖吃食,一个月工钱保底三百个铜钱,逢年过节有红包还有点心。
他心里气愤王家人贪得无厌,替东家抱不平,忍不住出言嘲讽。
王老头瞪眼问道:“你说啥,多少银子?”
王亮也是惊呆了,不是十两银子吗,怎么变成一百两?
贫穷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小二没好气道:“一百两银子,够买二十几亩良田。我看你家也是种地的,怎么就想不明白?”
“真的是一百两银子……一百两?”王老头舌头都有些打转,甚至脑袋有点晕。我的天,咸蛋方子竟值这么多钱。
很快,父子二人在湘月斋的大堂,见到了东家小胡子及掌柜。
湘月斋的东家叫马清,今年三十二岁,乃是湘城军队世家马家嫡子。
马清穿着一袭蓝衫,头戴玉冠,中等身材,容貌英俊,上唇留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气质不俗,由于习武且生活富贵,岁月没有在他的脸上留在多少痕迹,看上去二十五、六岁。
马清这个人有些经历。
他年少时,没有听从家里的安排从军,整日流连青楼,跟一群狐朋狗友吃喝玩乐,生活放荡不羁,成亲后仍是这么混了两年,冷落家中娇妻,直到……
第13章 刀切手指
娇妻流产时,他非但没守在旁边,还与人鬼混,娇妻得知后自尽未遂要跟他和离。他非常懊悔自责。
从此他洗心革面,疼爱娇妻,再不寻花问柳,心思放在事业上面。
他在湘城成立湘月斋的总店铺,十几年下属分店几十家,年入几万银。
除了湘月斋,还有几座酒楼等,买卖都挺红火。
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马清就是这种人。
马清目光炯炯有神,望向王老头,语气温和的问道:“咸蛋方子可是老伯的?”
如今马家最大的官员官职三品,宫里面还有一位娘娘。
马家算是湘城的一流世家。
马清是嫡系嫡子,本人是大富商,还兼管家族的大部分买卖,在家族的地位挺高。
哪怕这样,他面对泥腿子的王老头父子,仍是彬彬有礼,没有一点蔑视。
湘月斋掌柜是个白胖的中年男子,大概四十岁,生着一张笑脸,看着和气生财。他站在马清的身后,目光注视王老头。
“不是。这方子是我家晚辈的。”王老头最想弄明白银子的数额,仰着脖子急迫的问道:“湘月斋要出一百两银子买咸蛋方子?”
马清点点头,“是。”
王老头欢喜的快要晕过去,而后扭头朝满脸羞愧的王亮,伸出右手,一巴掌打在王亮的肩膀上,又喜又气道:“一百两银子,你听听是一百两银子!你和你大哥传错话,差点毁了这桩买卖。”
原来昨天掌柜伸出一个巴掌五个指头的意思是五十两银子,马清伸出一个巴掌翻了一下是一百两银子。
王家贫穷,王志兄弟眼界底,就误以为五两、十两银子。
这事闹的,真是传错话了。
好在现在误会解开了,当下,王老头承诺这就回家去把李青青叫过来交易咸蛋方子。
这样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