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王家跟三家签了契约,每家一百个寿桃,每个寿桃二十个铜钱,腊月二十八交货。
等三家派来的人走后,王老头激动的道:“一个寿桃的价钱比一斤猪肉还贵!”
腊月猪肉涨价了,肥肉少瘦肉多的猪肉一斤十六个铜钱,五花肉已经涨到十八个铜钱。
“做寿桃比较麻烦,就不接那么多了。”李青青寻思还是等正月去看王浩的途中跟王老头夫妻商量增加帮手的事。
这一日,王家院子搭了临时大棚,四台土灶也建好。王家开始一天十二个时辰不休息的大批量蒸包子、糖馒头。
当地人送礼是年前送,亲朋好友相互送,年礼都是腊月送出去。
小小的白面肉馅包子是今年和县卖的最红火的吃食,当之无愧成为上至县令下至平民送年礼的吃食。
老百姓辛苦了一年,到了过年总得吃点好的,犒劳一下自己。
腊月的老百姓在花钱上面比平时要大方的多。
“王家卖的包子两个才五个铜钱,比糕点便宜多了。糕点还不经吃。我看就买包子送爹娘!”
“我那老岳父没几颗牙,吃不得硬的东西,他老人家也不爱吃甜的点心,我媳妇就让我买几十个包子送过去。”
“这些年送礼总是那几样点心,今年送礼换个新鲜吃食,我们家给亲朋好友送礼就送王家包子。”
“越到过年天气越冷,我买了二百多个包子,饿了就蒸包子吃,有菜有面还有肉,什么都有了。”
老百姓拉家常说起送年礼、美食几乎都提到了王家包子。
不止和县,连湘城的一些老百姓认为王家包子好吃不贵,特别是腊月别的吃食都涨价,只有王家包子没涨价,决定买王家包子当年礼。
湘城郊外军营的十几个军官不能回家跟家人团聚,特意打发军士从王家买了几千个包子送回家。
还有成亲摆喜宴的人家也向王家买包子当成主食,包子可比白米饭显得大气阔绰的多。
很多人喜欢跟风,看到亲朋好友都买王家包子,也跟着买。
一切如同李青青所料,刚进入腊月中旬,王家预订包子、糖包子、寿桃的订单无数,特别是包子,简直卖疯了!
每天王家要蒸八千个以上的包子,还要蒸几百个糖包子,几十个寿桃,所有人都忙的脚不沾地。
王志、王亮赶着大黄挨家挨户的送货,忙到在家里呆的时间不超过半个时辰。困了两兄弟换着在牛车上睡觉补眠,饿了就吃包子。
张氏早就下厨房帮着干活了,她每天背着王聪悦剁菜,当当当,王聪悦刚开始听着声音这么大就哭闹,张氏根本不理,后来王聪悦听习惯不哭了竟然还能睡着。
李青青见王月累得连上茅厕都是跑着去,道:“姐,别着急。”
王月解释道:“我是尿憋的。”
王桔的身体比以前好多了,跟着家人一起做包子,有时见家人太忙了,就主动煮饭。她按李青青说的把腊肉切成丁放进米里一起蒸,做成腊肉饭,再炒一个青菜。
第137章 自断财路
王家人吃包子真是吃腻了,换个口味吃腊肉饭、炒青菜,觉得美味,王桔对自己的厨艺信心大增。
王盼弟三姐妹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剥蒜、摘青菜、洗菜什么的,还把家里扫地、喂鸡鸭的活都干了。
总之,所有的人都在干活,没有一个躲懒,更没有一个抱怨。
累是特别的累,但是开心时也是特别开心。每天李青青报账就是王家人最开心的时刻。
对于赚到的钱,李青青并不隐瞒,每天都会跟家人报数。
“今天赚了十一两多银子!”
“这么多!”
“好多的银子。以前我累死累活几年都赚不了这么多!”
就这样,到了腊月二十一日,因为积压的订单太多,李青青不敢再接了。
王老头眼睁睁的看着有买卖做不了,有钱赚不到,心里那个难受,“怎么不能接了?”
李青青跟累得说话都有气无力的王老头解释道:“不行,不能接。再接,我们家做不出来,就得付很多的钱赔偿!”
现在全家人已经忙到要疯,身体已累到极限。
王老头道:“我们家可以再搭棚子建土灶,人也有的是。”
李青青耐心的道:“爹,家里是有地方搭棚子那土灶,可是
我们全家太累。爹,钱是赚不够的,我们已经赚了不少。够了。明年再说。”
刘氏累得说话都声音小了,道:“老头子,别给青青添乱。你得听青青的。”又补充一句,“我们都得听青青的。”
没有李青青哪有王家今日的生活。瞧瞧到王家帮忙的这些族人还有张氏的娘家人无数次流露十分羡慕的目光。
“好。我听青青的。”王老头只是问问,没有不听李青青的话。这可是亲生的儿媳妇。
已经连续五天每天在牛车上睡两个时辰的王志刚过院子,听到李青青说猪肉、面粉没了,打起精神道:“我这就去买。”
“猪肉买一百斤,面粉买四千斤,八角两斤,菜油二十斤。”李青青报着数字,觉得脑袋有点沉,还有什么需要买的东西?实在是太忙,忙到记性不好了。
买卖太好,计划四千斤面粉,刚进入下旬就用光了,那就再买四千斤。四千斤面粉那也得用一间房子装。
李青青不敢买太多,怕面粉潮了生虫子。
王老头问道:“猪肉涨价。面粉会不会涨?”
“面粉涨了。一斤涨一个铜钱。”王亮见王老头面色一沉,又道:“粮铺的掌柜回回见了我们都会说,面粉从北地运过来,光是船费就好多钱。”
王老头问道:“青青,我们家的包子要不要涨价?”
刚做完一百二十个寿桃的李青青喝了口糖水补充能量,答道:“我们跟主顾签了契约,白纸黑字,不能涨价。我们得讲信誉。”
王亮自豪的道:“我们家的包子没有涨价。主顾都说我们信誉好,买卖做的实诚。”
李青青道:“薄利多销。我们家做包子买卖就是走量,只是很辛苦。”
张氏感慨道:“这可没有秋收累。秋收割水稻才累。我每年秋收后,好些天腰、背、胳膊都酸疼。”
刘氏深以为然,道:“是。种地才累。做包子不累还赚的多。”
“我们家的买卖做到腊月二十八。”李青青环视家人,露出一个期待的微笑,道:“好好休息两天,正月我们就去营地看王浩。”
三个小的欢呼,“哦。正月去看叔叔!”
张氏跟王志道:“再忙也就忙几天。多赚钱心里就更踏实。”
刘氏双手揉了揉老脸,想让自己清醒些,“我都忘记今天是什么日子,离二十八还有几天?”
王老头眉开眼笑,朝两个儿子道:“干活。你们赶紧去买面粉。”
天气越来越冷,王家的包子却是卖的越来越好,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王家包子,快过年了,连村民都舍得花几个铜钱买王家包子吃。
同样生意兴隆的还有李青青的两个姐姐、一个哥哥。
李红红、李蓝蓝、李二林的包子、糖馒头在当地卖的十分好,钱赚了不少。
他们已经忙到没有时间买年货,更是没有时间到王村看望李青青。
而在王村七十里外的湘城,湘月斋总铺及分铺的金玉满堂同样卖的特别红火。
近四万枚金玉满堂腊月二十一日之前全部卖光,连带着湘月斋的点心、干果大卖,把竞争对手江南斋何掌柜气的每天寝食难安。
“马清这个小白脸,人都不在湘城,湘月斋的买卖竟然还这么好!真是气煞我也!”
“湘月斋的买卖越好,江南斋的买卖就越差。”
“马清今年真是走了狗屎运,湘月斋的金玉满堂、马家酒楼的年年有余都是新鲜吃食,还卖的极好!”
同样是马清竞争对手的胡家酒楼的东家胡春阳,也在家里喝闷酒生气。
从秋季起,胡家酒楼就跟马家酒楼打擂台,胡春阳推出新菜鱼米之乡效仿马家酒楼的年年有余,谁知,蹦出一个福利来推出新菜双喜临门效仿他的鱼米之乡。
双喜临门所用的食材比鱼米之乡多一样白果(银杏果),导致食客都去福利来,不再来胡家酒楼。
胡春阳在胡家酒楼折腾了好久,买卖仍然没有起早。
反倒是马家酒楼靠着年年有余,几个月来买卖一日比一日好,口碑还传了出去,弄到现在外地人只要来湘城,就必吃年年有余。
照这样发展下去,年年有余会成为湘城的代表菜!马家酒楼会因此成为湘城的第一酒楼,东家马清也会扬名整个大唐国的酒楼行业!
这是胡春阳根本无法容忍的事!
就在何掌柜与胡春阳满腹郁闷的时候,从湘城的湘月斋总铺传出惊人消息。
剁辣椒出现在湘月斋的货架上。湘月斋开始卖剁辣椒!
众所周知,马家酒楼卖的最红火的新菜……年年有余,所用的独特配料就是剁椒。
大鱼头与剁椒的结合,堪称完美。
还有湘城三蒸、双梅斗艳的配菜用的也是剁椒。
现在马家酒楼东家开的铺子湘月斋竟然出售剁椒,这是要自断财路吗?
第138章 酬宾五折
得到消息的胡家酒楼东家胡春阳亢奋的差点笑傻了,立即派管家带着仆人去湘月斋抢购剁椒。
只要有了剁椒,他的胡家酒楼也能做出年年有余。明年正月胡家酒楼的买卖一定要超过马家酒楼!
何掌柜要买剁椒好献给江南斋的东家,这样可以在江南地区的所有酒楼售卖年年有余这道菜!
“一瓶剁椒三十个铜钱。你要是觉得贵,可以明年再来买。明年会便宜。”
“一瓶剁椒三两重,三十个铜钱听上去是贵,不过,够蒸一个鱼头或是做两碗湘城三蒸、炒五盘双梅斗艳,还是很实惠!”
“马清不在家,此事定是风氏自作主张!”
胡春阳、何掌柜的人在第一时间赶到湘月斋。
那些排在他们前面的老百姓只买到了几百瓶,剩下的三万多瓶全部被他们买下。
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北方小年这天,胡家酒楼挂出牌子:吉祥如意年年有余。同时,江南斋湘城分铺的柜台多了剁椒。
吉祥如意年年有余就是剁椒鱼头。胡春阳很无耻的直接在年年有余前面加上吉祥如意四个字,就成了胡家酒楼的菜。
这道吉祥如意年年有余的价钱也是二百九十九个铜钱。
何掌柜给江南斋湘城分铺的剁椒定价是一瓶四十个铜钱。他进货是一瓶三十个铜钱,当然不能原价卖出,就涨了十个铜钱。
这一天,胡家酒楼的买**平时涨了三成,一半的食客点了吉祥如意年年有余。
胡家酒楼的掌柜禀报道:“老家,食客说咱们酒楼的菜名好听吉利。大过年的都愿意听吉利话!”
“我就说只要有了剁椒,我们酒楼有了吉祥如意年年有余这道菜,买卖一定红火。多花几个钱没关系,只要最后有钱赚就行!”胡春阳美滋滋哼着小曲去了青楼。
江南斋湘城分铺的买**昨天涨了四成。
要知道一成是35两银子,四成就是140两银子,除去成本人工,纯利润也高达55两银子。
何掌柜算完账,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他娘的,这几个月的买卖天天被湘月斋压的喘不过气,今天江南斋总算恢复到往年的水平,总算利润上来了。”
一个小厮走进来禀报道:“大掌柜,胡家酒楼的胡老爷请您去醉香楼一聚。”
“要没有胡春阳,剁椒都是我的,胡春阳跟我聚什么聚,不聚!”何掌柜砰的放下算盘。
昨天胡春阳的人跟何掌柜的人在湘月斋抢买剁椒都动手打起来了,好在没有人重伤。
小二匆匆退下。
何掌柜望向北方,自语道:“马清小白脸,怪就怪你好高骛远,湘城的买卖不好好做,你竟是跑到国都去折腾,呸,国都那是你一个小商人能折腾的地方吗,哪怕你背后有马家,也一样没戏。等你回来,酒楼的买卖被胡春阳抢了,湘月斋的买卖被我抢了。哼,你就泪流满面过年吧。”
这一晚,胡春阳、何掌柜终于睡个好觉,还做了美梦。
哪知,次日也就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小年,马家酒楼门下挂出红纸,上面写着几行醒目的黑字,内容是:迎新年酬宾,剁椒菜系一律五折!
年年有余、湘城三蒸、双梅争艳这三道用剁椒做的菜全部降价一半。
更有小二殷勤的跟前来吃饭的食客道:“年年有余这道菜的价钱就不变了,以后一直是149个铜钱。”
“是吗,那太好了,我和家人最爱吃年年有余!”
“一下子便宜150个铜钱。你们酒楼真是大方!”
“我来马家酒楼就为了吃年年有余。年年有余降价这么多,以后我常来!”
“昨天我媳妇买了一瓶剁椒,就那么一点点,要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