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媳妇:富贵临门-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嫂,我不会误会张叔。张叔人很实成。我就是觉得他上了年龄,不能熬夜。这样吧,这次的活要熬夜会比较辛苦,张大哥、二哥,还有几个侄子来吧。我每天给他们开十五个铜钱。我再从族里雇几个人。”李青青雇这么多的人,除了做包子,还要外出给主顾送包子到家。
  张氏等王志、王亮从青鱼镇回来,就让王志去张家叫人。
  王老头喊了几个家族的弟弟、堂侄过来帮忙搭棚,还特意跟李青青道:“我寻思雇用熟悉的人。这外面的人人品我们不了解,我们家做的又是吃食买卖,要是被不安好心的混进来往包子里面放点毒,那就出大事了。”
  “爹说的是。我看今天跟你过来帮忙的叔叔、哥哥、弟弟就挺好,要是他们愿意,就雇用他们,每人一天十五个铜钱还包吃。”
  “这么多钱?”腊月的人工贵,县城雇人干重活才一天七个铜钱,哪怕是城府里面雇人也不可能超过八个铜钱。
  正在这时,外面传来男子中气十足的说话声,“可有人在。我要买三千个包子!”
  “大主顾竟是找上门来。”王老头老脸露出灿烂的笑容。
  这就出了大堂,见是个戴着灰帽子、穿着黑袍、骑着驴子的中年大汉,走近一瞧,原来是个和县大家族族长童老爷的管家。
  童老爷是朝廷六品官员,前两年告老还乡,回到和县当了族长,把精力放在培养后代科考上面。
  童老爷严格要求族人,不许族人仗势欺人,平时帮助周边贫苦的百姓,名声很好。
  童管家常替童族在外面办事,县城许多人认识他。
  童管家在院子里就道:“三日后,我家老太爷过八十大寿,要摆二十五桌酒宴,每桌至少一百个包子。我家老爷让我从你家买三千个包子。”
  王老头立即鞠躬道:“小老儿全家祝老太爷寿比南山!”
  “谢谢大叔。”童管家扶起王老头,打量了王家的砖屋,是比茅草房气派多了,看来正如传言所说,王家卖包子赚到钱了,问道:“两个包子五个铜钱,三千个包子就是七两五钱银子,我现在付给你四两银子,余下的那天收货时付。你看如何?”
  “好。”王老头也不是第一次签契约了,家里有现成的契约,直接签了就是,道:“劳烦管家和小老儿签个契约。”
  李青青没跟童管家见面,直接从堂屋的后门去了第二进院子取契约。
  不一会儿,王老头、童管家签了契约,童管家付了四两银子就走了。
  王老头拿着四块银子,眉开眼笑,一个劲的跟李青青道:“大棚搭的好,刚要搭就来大买卖了。”
  现在王家一天能卖一千多个包子,童家要的量够王家卖三天。
  准备开始搭建大棚的王族人向王老头道喜,王老头把银子交给李青青就去干活。
  李青青寻思,童族家族风气好,这回给童族老太爷过寿,来的宾客肯定是县城官员、有钱人家,王家可以赠送一个大寿桃,这样等于给王家做了一个宣传,以后别人家过寿也会到王家定包子。
  她想到就去准备食材,给寿桃上色打算用淡红色可以食用的胭脂。
  大唐国的胭脂是用花朵做成,对人体没有伤害。
  她的胭脂还是上次王浩回来时从青鱼镇买的。她每天呆在家里很少出去,几乎没用过。这回用来做寿桃。
  发面寿桃分为带馅和不带馅。家里没有红豆,李青青就做了不带馅的寿桃。
  这是试做,就按照每人两个寿桃的量做了。
  当晚,王家人就吃到了李青青做的形状若桃子的发面寿桃。
  每个寿桃成年男子拳头大,形状跟桃子十分相似,桃子尖边上是粉红色,看着色泽诱人,仿佛鲜桃。


第135章 提起亲事
  王亮、王桔惊赞道:“原来这就是寿桃!”
  王盼弟三姐妹双手捧着寿桃吃,“寿桃的味道是甜的!”
  “寿桃真好吃。”
  刘氏跟王老头道:“我以前只是在戏文里听寿桃,从没见过寿桃,更没吃过,青青手可真巧,竟是用面粉做出寿桃!”
  “我在寿桃里面多放了糖,甜味比平时吃的糖馒头浓。”李青青微笑着跟王老头道:“爹,明日我让弟弟去镇里买点红豆,熬成红豆馅,三日后包进寿桃里面,这样好看好吃,味道不比包子差!”
  王老头嘴里咀嚼着寿桃,含糊不清的问道:“这么好的寿桃白送童家?”
  李青青道:“对。我就送童家十个,用咱们家的瓷盘子装着。”
  送寿桃就是王家的一个心意,送的太多,以后每个大主顾都要送,做不过来。
  王老头心里估算着十个寿桃的成本,被刘氏瞪了一眼,便呵呵笑道:“行,就听你的。”
  刘氏道:“老头子,今天只这一笔买卖的定金就是四两银子,你没看到族里的人那个羡慕。我们家的包子做的好吃,青青聪明主意多又会做买卖,我们家才有今天。你就听青青的没错。”
  王老头跟李青青道:“明天大棚、灶眼就能搭好。”
  “好。”李青青环视家人,宣布道:“从后天起,我们家每天多做一千个红枣馒头,每个红枣馒头卖两个铜钱,两个红枣馒头就卖三个铜钱。”
  “一千个!”
  “哦,就是上次你做的那个红枣馒头,每个馒头上面放一个干的小红枣,是吗?”
  王亮眼珠转了几转,道:“县城的干红枣,一个铜钱大小,一斤卖二十八个铜钱,一斤能有三、四十个,啊,光这干红枣一个就近一个铜钱,两个红枣馒头卖三个铜钱,合着一个才一个半铜钱,会不会亏本?”
  “咱们家里吃的红枣馒头放一个红枣,卖出去的红枣馒头只放三分之一个,馒头的个头也小的多,两个卖三个铜钱,不算便宜。”李青青用手比划了一下,红枣馒头也就小孩子拳头那么大,一两面粉能做三个!
  王亮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刘氏再次夸赞道:“又是寿桃,又是红枣馒头,青青的主意可真多。”
  王桔问道:“三嫂,上次你从和县湘月斋买了十五斤红枣,就是为了做红枣馒头卖吧?”
  “除了卖,咱们家还得吃红枣。红枣补血补气。每天吃一个枣对身体好。”李青青想到上次在和县湘月斋买干红枣时,马向南非不收钱,两人来回让半天,最后李青青付了成本价,一斤才二十个铜钱。
  前几天,正碰上两日晴天,李青青带着王桔、王亮去了湘城拜访了风氏。
  那次,李青青就做了三百个红枣馒头送给马家。马清不在家,风氏把红枣馒头分给府里的人吃了。
  张氏生产之后,托了李青青的福,没少吃干红枣补身子,道:“北方来的干红枣是比湘城的好吃。湘城的红枣不甜。”
  李青青解释道:“北方的日头比南方大,雨水少,瓜果枣子梨就比南方甜。”
  王桔抱着李青青的胳膊撒娇问道:“三嫂,你还会做什么面食?”
  “我会的多了。油饼、油条、麻花、撒子、拉面、面片……不过,你们可能吃不习惯。”李青青随口就说了几样面食。
  湘城的气候太潮湿了,炸的面食很快就变得不酥不脆,所以她没有做麻花买卖。
  王桔听到这么多好吃的,央求道:“三嫂,等忙过这些天,你能不能做给我们吃?”
  刘氏嗔怪道:“你三嫂忙着呢。你快别闹了。”
  性子活泼的王招弟拉着李青青的衣袖,问道:“三婶,油饼是什么,是用油做的饼吗?”
  “油饼就是用油炸出来的。”李青青喜欢家里的小孩子,她们年龄小,可是天天帮着大人干活,也很听话,都是乖宝贝,柔声答道:“有糖油饼、葱花油饼、芝麻油饼。”
  “哇。那肯定很好吃。”
  “吃,就知道吃。油多贵,面粉也不便宜。”张氏伸手拧了王招弟耳朵一下,把她拉到一旁,责备道:“你真是被你三婶宠坏了,以后嫁到婆家这么馋,可怎么办!”
  李青青哭笑不得,“大嫂,招弟现在还小,等大了就不会说出口,只在心里想一想。”
  小孩子就应该有小孩子的样子,在自己家想吃什么就说出来。
  李青青倒没觉得王招弟这样说话不对。
  刘氏有些感慨道:“王月从小到大就不怎么馋嘴,嫁人后也和离了。”
  王桔摇了摇头,道:“娘,好端端的你说我二姐干啥。幸亏我二姐去厨房了没听见。”
  刘氏大大咧咧的道:“我这不是想到你二姐的亲事,就随口说一嘴。”
  王亮惊诧问道:“啊,我二姐要说亲事?”
  刘氏很自然的望了老伴王老头一眼,“我下午去各家收菜,有三家跟我提王月的亲事,说有亲戚想娶王月,问王月愿不愿意嫁?”
  王老头面色微变,转念之间,就想了很多,道:“要么没有人说亲,要么说亲事的扎堆。”
  “是。”刘氏缓缓道:“我也是觉得奇怪,怎么一下午就有三家说亲事。”
  李青青猜测道:“我听说这边好多人过年娶媳妇嫁女,是不是要过年了,给二姐说亲事的人就多了。”
  张氏跟王月的关系很好,问道:“娘,提亲的人都什么条件?”
  刘氏一说起这个,来了精神头,道:“三个人当中有两个没成过亲,还有一个和离了,但是没有孩子。”
  “那条件不错。”张氏有些意外,但是想一想,王家的条件在十里八乡都算好的,再一个,王月还是大姑娘呢,想跟王月提亲的人条件太差,王族的人也不好意思开口。
  刘氏笑道:“嗯。我看三个人比你爹当时娶我的条件都要好。”
  王老头老脸有些红,道:“怎么拿我做比,我当年跟你可是头婚。我有地还有房。”


第136章 疯狂的包子
  刘氏大声道:“得了,你当年什么名声,你自己还不知道吗,你本家族的人连你家的门都不敢进,也就我不怕被你克,嫁给你。”
  王志夫妻憋着不敢笑。李青青别过脸去笑。王亮、王桔笑得嘴都合不拢。
  王老头嘀咕道:“那我也是头婚。”
  张氏兴冲冲的道:“娘,我去问问二妹,要是她想嫁,那就从三个里面挑一个。”
  刘氏下午忙着收菜,回到家又跟李青青商量菜价,然后就吃饭,还没有功夫跟王月商量,道:“我跟你一起去。”
  “你别着急,把三个人的情况打听清楚再跟王月说。”王老头伸手把刘氏拉住,又道:“正月我们要去营地看王浩,看过王浩再定王月的亲事。”
  刘氏的性格风风火火,王老头就怕刘氏几天就把王月的亲事定在正月,嫁女是大事,那样他就不能去看亲生的长子。
  对于他来说,正月最大的事就是看王浩,别的事都得靠后。
  刘氏自是知道王老头的打算,道:“老头子,你说什么呢,现在都是腊月了,下个月就正月,王月的亲事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办,怎么也得半年后。”
  张氏道:“爹,我和娘先跟二妹说一下,看看她的口风。”
  昏黄的油灯照耀下,李青青望着刘氏、张氏的背影从大堂消失,心里想着王月的亲事。
  王月非常勤快,动作麻利,还爱干净,很适合做吃食。几个月来,李青青已经习惯跟王月配合做包子。
  如果王月外嫁,就得离开王家去夫家住,不能再帮着李青青做包子。
  李青青内心希望王月嫁出去找到人生的另一半获得幸福。王月很喜欢小孩子,肯定想出嫁。
  王家包子已经在和县小有名气,等过了这个腊月,知道的人会更多,到时时常有人来定包子,就像今天的童管家一口气就定了三千个包子。
  接下来,李青青还要做出新鲜吃食,需要帮手。
  就在刘氏、张氏试探王月口风的时候,李青青下了一个决定:增加帮手。
  忙碌起来,时间过的飞快。
  三天后,李青青蒸的十个寿桃出现在童老太爷的寿宴。
  大冬天竟然有桃子,虽然只是用面粉做的,也是特别引人注意,加上寿桃的喻意很好,凡是看到的人无不称赞。
  只剩下几口牙平时胃口不好的童老太爷竟是吃了一个个寿桃,“好。这个好。”
  寿桃只有十个,坐在主桌的人正好一个分一个吃了。别人只能看着开开眼。
  “王家包子做的好,没想到还会做寿桃!”
  “我也想定寿桃过年送给长辈。王家送寿桃的人走没走?”
  谁能想到,当天就有三家派人到王家要定一千二百个寿桃。
  “做寿桃太花功夫,这么多可做不了。”李青青却是摇头。
  三家派来的人均道:“多少钱,你们家开个价钱!”
  “不是价钱的事,确实是寿桃不好做。”李青青再次拒绝。
  最后,王家跟三家签了契约,每家一百个寿桃,每个寿桃二十个铜钱,腊月二十八交货。
  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