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媳妇:富贵临门-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老头震惊了,问道:“啥?砖房?”
  刘氏哈哈大笑,兴奋的猛的推了坐在旁边老伴的肩膀一下,差点把老伴推倒,笑道:“我不是做梦吧,我家青青要给我们家砌砖房?”
  这要换成张氏,肯定把银子给娘家砌房子。怎么可能给婆家砌房子。
  哪怕是刘氏她自己,也会买地,地契写自己的名字,然后等老了,靠着租子生活。
  “哦。我们家要盖砖房了!”王亮高兴的站起了,直接在堂屋跑了两圈,这还不够,还跑到外面去跟王桔说这件事,“要是我三哥回来,发现咱们家变成砖房,他一定特别高兴!”
  王志自是欢喜无比。当地天气阴湿,只要雨雪天,他的腿脚就会隐约疼痛,如果住进地基铺了油布的砖屋,他的腿脚就会好的多。只是盖三排砖房至少花二十两银子……
  “青青,爹知道你孝顺我们,对我们全家人都好,只是这银子不是这么花的。”王老头激动的道:“盖两排房子就够住了,第三排是杂房、茅厕,用不着盖砖房。”
  刘氏回过神来,连忙道:“是。你爹说的对。你不要花那么多银子,得留着以后慢慢用。”
  李青青想到第三排房子的茅厕,四季漏风雨,最惨的是踩在脚下的木板又窄又滑。
  初到王家时,有几次她差点从木板上滑倒掉进粪坑。那时,她对茅厕都有恐惧症。
  后来适应了,下定决心建一个新的安全的茅厕。
  既然二老不同意把三排房子拆了,那就想别的办法。
  “爹、娘,我们家人口多,一间茅厕不够用,我想再盖一间。”李青青换了个方式。
  王亮赶紧帮腔,“爹,娘,你们就听我三嫂的。”见王老头要说话,抢着道:“爹,你老霸着茅厕,有好几回我憋不住,只有去别人家解手,肥给了别人家。”
  王老头不爱喝水,有时便秘占着茅厕,今日竟是被小儿子当着儿媳妇的面说了,尴尬的老脸一红,抬屁股伸手打了坐在对面王亮的胳膊一下。
  刘氏看着老伴出糗,却是哈哈大笑,道:“那就再盖一间茅厕。”
  李青青趁热打铁,“爹、娘,另外再盖两间沐浴房,男女各一间沐浴房,这样夏天沐浴不用等很久。”
  大唐国的人沐浴,将浴桶搬到卧房里放上热水,头发、身子一桶水一起洗。
  湘城的人也是如此。
  王家人挺爱干净,夏天天天沐浴。
  只有一个浴桶,哪怕王老头夫妻一起洗、张氏夫妻一起洗,三姐妹一起洗……也得洗好长时间。
  要是有男女沐浴房,多买几个浴桶,全家人同时洗,时间就大大节省了。
  “还要盖两间沐浴房,盖在哪里?”王老头望向刘氏。
  “盖在第二排不就得了。”还是刘氏痛快,立即拍板。
  李青青问道:“爹、娘,盖砖房大概需要多少银子?”
  之前她有留意过,王村王族的人盖房子有族规,只要不是农忙,族人不收钱过来帮忙,就是得管饭,然后房子盖好后,要摆酒席请族人吃一顿。
  “不知道砖现在什么价钱?”王老头眼珠一转,起身道:“我这就去村里打听。”


第18章 出银二十两
  刘氏就跟李青青道:“看你爹高兴的,恨不得一夜就把砖房盖起来。”
  “哦,我要住砖房了!”王亮又跑出去说给王桔。
  王桔兴奋的来到堂屋,坐在刘氏旁边,用崇拜感激的眼神望着李青青。
  很快,王老头就回来了,报了个数额,“我问过了,二十两银子肯定能盖起砖房!”
  这比李青青预计的要少,她环视家人,道:“等我把家里的辣椒都剁完做出剁辣椒,我们家就盖砖屋。”
  王老头夫妻原本不打算把家里的辣椒全部交给李青青做剁辣椒,可看到李青青全心全意为这个家付出,并且李青青的判断很对,比如李青青预料青菜饭团的买卖干不了几天,这才第二天就有几个人效仿,王家不能再卖青菜饭团……因此王老头夫妻改变主意同意了。
  李青青这就拿出二十两银子交给王老头夫妻,让他们着手买砖、石灰、油布、木梁什么的。
  王老头夫妻拿着这么多的银子,竟有点喜极而泣。
  二老性格纯善,就没想过跟李青青要卖方子的银子。谁知李青青主动拿出三分之一的银子盖砖房。
  要知道王家没有分家,按照当地的风俗,所有的东西归全家人所有。
  哪怕日后分家,李青青的丈夫王浩不是长子,大部分房产落不到他的头上。
  刘氏欢喜的抹泪跟王志道:“我们家盖砖房的银子是你弟妹出的,以后你可不许跟你弟弟弟妹争房子!”
  “那是。”王志一口应下。
  堂屋异常热闹,在厨房的张氏都听到什么盖砖房,以为家人在开玩笑呢。
  王村没有一家是砖房。哪怕里正、族长王七家也是茅草房。
  张氏娘家有个小地主,家里百亩地,一半的地租出去,还有几口鱼塘每年产鱼卖,这个小地主家是砖房。
  再看王家总共才十亩地,吃饭的人多地少,要是有钱应该买地,怎会砌砖房?
  她觉得不可能盖砖房!
  “弟妹卖咸蛋方子得了银子,她出二十两银子给爹娘,把我们家的茅草屋推倒砌成砖房。”王志兴冲冲来到厨房,朝仍在熬猪油的张氏露出大大的笑容,都能看到牙床了。
  “啊?”张氏惊呆了,手松锅铲掉了。
  好在王志探手把锅铲接出,笑道:“傻女人,我们全家要住砖房。”
  张氏惊喜之极,“太好了。”已经完全忘记刚才还在想有钱要买地而不是砌砖房。
  王志弯腰伸手摸了摸张氏的肚皮,对着肚皮里面的小生命道:“你好有福气,出生就能住砖房。”
  “我还一直发愁养不起孩子,这下好了,我们家都能住起砖房,肯定也能养得起孩子。”张氏一直活得很压抑,现在忍不住落下幸福的泪水。
  王志又把刘氏的吩咐说了。
  张氏抹了抹眼泪,感激道:“弟妹出银子盖砖房,我们不出一个铜钱就能白住,以后自是不能跟弟弟、弟妹争砖房。”
  王志听到张氏这番话,对她连生三个女儿的怨气就少些了。
  贫贱夫妻百事哀。王志夫妻人善良,就是没钱,在这个家里很没有底气很自卑。
  好在刘氏这个当娘的把王志的弟弟妹妹教育的很好,王老头这个当继父的也很宽容,至今为止,王志夫妻的日子过的比较安稳。
  李青青并不知道王志夫妻因为家里盖砖房感情变得比以前和睦了。
  她吃了一肚子的猪油渣、点心、干果,回到卧房拿出王浩留下来的文房四宝,画了厨房、沐浴房、茅厕的图。
  “三嫂。我能进来吗?”王桔得到李青青的允许,推门进来了,道:“刚才爹娘说从现在起全家人都剁辣椒,菜刀不够,四哥去借菜刀了。”
  李青青拍拍脑袋,“瞧我这个记性。今天在县城忘记买菜刀了。”
  王桔走到李青青身旁,提醒道:“县城铁铺比镇里铁铺要贵。”
  “那就到镇里买菜刀,先买三把。”李青青自语道:“也不知道菜刀多少钱一把?”
  “要是跟我们家一样大的菜刀,一把五十个铜钱,要是小一点就便宜些。三嫂,你买菜刀是用来剁辣椒吧,可以买小一点的菜刀,价钱便宜,拿刀的人也轻快。”王桔声音很温柔,不知不觉一口气说了好多话。
  “妹妹说的对。那就这么办。今天太晚,明早去买菜刀。”李青青要买的东西太多了,便道:“明天我去镇里买东西,你去不去?”
  “去。谢谢三嫂。”王桔小脸笑眯眯。
  今天的酒席,李青青把机会让给王桔。外村刘氏手指被菜刀切了,王桔直接把刘氏带到王家,李青青二话不说就给刘氏瞧病。
  王桔虽然年龄小,但是内秀,心里知道李青青真心对她好。
  王桔在不知不觉中对李青青起了依赖之心。
  “不用谢。”李青青自语道:“希望明天不要下雨。”
  次日,天公作美,仍是晴天。
  由于青菜饭团的买卖竞争对手太多了,王老头夫妻就听从李青青的安排不再做青菜饭团售卖,就让那些偷学者竞争去。
  昨天的猪板油熬出近七斤的猪油,到今天已经凝固了。
  两斤多的猪油渣昨天一扫而光,全部吃到王家人的肚子里面,就这样还是不解馋。
  今天的早饭仍然是李青青掌勺。她的厨艺最高,全家人都喜欢吃她做的饭菜。
  辣椒炒肉,半斤绿辣椒切成段,三斤多的五花肉切成薄片,放一点点猪油,锅上冒烟后放入蒜片,把五花肉全部放进锅里煸炒一会儿,把肉片炒至微焦,然后放入辣椒、盐,再炒一会儿就好了。
  如果有豆豉,就可以做成家常小炒肉。李青青打听过了,目前为止,大唐国还没有豆豉。
  炒茄丝,两根紫色比较嫩的长茄子,连皮带肉切成细丝,用猪油、大蒜炒熟。
  茄子的营养价值很高,种植简单产量高。王家地里产的茄子自家吃还富余。
  主食是大米饭。
  有猪肉的菜就是硬菜,跟逢年过节差不多。全家人满心欢喜,吃的热火朝天。
  王家的主母刘氏不重男轻女,王老头心底纯善,老两口有什么好吃的向来是全家人分享。
  不像李青青娘家,好吃的先给男人吃。王村的一些人家也这样不把女人当回事。


第19章 青鱼镇风光
  吃完饭就分工干活,王老头夫妻、王志拿菜刀剁辣椒,张氏带着三姐妹下地摘辣椒。
  刘氏高声道:“老头子,我吃太撑,腰弯不下。”
  王老头呵呵笑,只是不敢说话,他也吃到嗓子眼了,怕一开口吐出来。心道:这样的生活才叫生活。
  “娘,你休息下再干活。”李青青领着王亮、王桔去离王村最近的青鱼镇购物。
  青鱼镇距离王村仅五里路,面积远没有昌镇大。
  青鱼镇的地势比较低,又挨着湘河,只要发大洪水,就被湘河水淹了。
  镇里的人口也远不如昌镇多。
  不过,作为一个镇子,有四条街道,肉铺、布铺、米铺、铁铺、点心铺、客栈、酒楼、小酒馆、药铺、棺材铺什么的都有。
  一进青鱼镇,浓郁的鱼腥味扑鼻。
  街道两旁摆摊卖东西的一半是卖鱼的。这是青鱼镇的特色。
  上面说了青鱼镇挨着湘河,镇里下面的几个村子有一半的人是渔民。
  这些渔民分两种,一种是一年四季打鱼的纯渔民,另一种是家里有地,农忙时种地,平时打鱼,半农半渔民。
  李青青上次来青鱼镇时是夏季,当时两条街道的空中飞满了闻着鱼腥味而来的苍蝇,那场面真是吓人。
  现在秋季,又是早晨气温低,空中飞的苍蝇少了很多。
  王亮扭头看到李青青盯着摊子上鱼看,问道:“三嫂,你要买鱼?”
  “这是十多斤的大鲤鱼,一斤八个铜钱。”一个皮肤黝黑的卖鱼老妇人指着脚下两尺多长的大鲤鱼,跟问价的王亮大声解释道:“小后生,越大的鱼越贵,你懂不。”
  王桔在心里算了一下,这条大鲤鱼要一百多个铜钱,开口道:“贵了。”
  王亮没有钱,做不了主,看向李青青。
  李青青摇了摇头,也是觉得鲤鱼太大。这样大的鲤鱼应卖给饭馆或是比较富裕的人家。
  卖鱼老妇人见没有推销出去,立即指着大鲤鱼旁边的一堆鱼,这堆鱼的个头要小的多,大概两、三斤,问道:“草鱼要便宜些,一斤六个铜钱,鲢鱼最便宜,一斤四个铜钱,要不要?”
  “我们先转转。”李青青不想手里提着腥味很重的鱼去逛徒,那得多味。
  三个人便走了,身后人传来卖鱼老妇人失望长长的叹气声。
  一个坐在小板凳上面,左手牵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背后还绑着一个婴儿的年青妇人,看上去二十几岁,朝李青青问道:“半夜从湘河里打上的鱼,两斤重的鲤鱼五个铜钱一斤,买多了算你便宜点,你要买吗?”
  鲢鱼刺多,所以最便宜。草鱼吃草,比较干净,价格比同等大小的鲤鱼略高。
  这边的鲤鱼没有土腥味。鲤鱼有一些鳞片是黄色,看着吉利。鱼跃龙门就是说的鲤鱼。当地摆酒宴用的都是鲤鱼。
  年青妇人以为衣着寒酸的王家三人是给家里摆宴买鱼,所以推销鲤鱼。
  “我们等会再说。”李青青发现摆摊卖鱼的多是妇人,心里琢磨了一下,就明白过来了,渔民家的男人出河打鱼很累,就由女人到街上卖。
  “哦。好。”年青妇人不由得目光有些失望。
  王亮特意跟王桔道:“妹妹,看见没有,渔民家的女人天天得出摊卖鱼,很辛苦。”
  王桔点头。
  “你可千万别被渔民家的小子给骗了嫁给渔民。”
  王桔瞪眼,气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