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荣医-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色平静,面上甚至还带着淡淡的笑意,竟是半点都不见因宋熠举动而吃心的意思。
  张氏顿时有些悻悻。
  又听宋老爷子道:“三郎既然放弃分得家产,那日后关于柏山的赡养之事,便也不必归他管了。余氏名不正言不顺,同样不由三郎赡养。”
  宋老爷子竟当着众人的面这样说余氏,余氏本想跳起来争辩。只是又怕这一争,反而闹得宋老爷子改了主意,万一不再分宋熠出去,或者要分给他更多家产,那才更是糟糕。余氏便强行忍气吞声,心中只冷笑:“这一个病殃殃,一个没成算,瞧他们能把日子过成什么样!谁还指望他们不成?”
  又想到崔氏从前何等高傲,瞧不起她,也瞧不起宋柏山,结果如何?有这一日,她的儿子被净身出户,而往后的宋家,将全部成为她余氏和余氏所生子女的天下!
  想及快意处,余氏觉得,就算宋老爷子说的话再不好听,她也不必计较了。
  她并不知道宋老爷子所说的名不正言不顺究竟是个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自己这一“不计较”,错过的究竟是什么!
  宋老爷子还在继续说:“今次分家,大致内容便是如此,我再手写文书三份,一份由诸位见证人保管,一份由我保管,还有一份交由三郎。定好文书,这便算是分家了。至于三郎夫妻两个单立门户的户籍,还需劳烦周老弟你多费心。”
  里正周繁爽快道:“都是正当应分之事,秀才公客气。我今日便替三郎夫妻两个将单独户籍立好,明日再去一趟县衙入档,定将此事办理妥当。”
  宋老爷子谢过里正,吩咐宋四郎取来纸笔,就将分家文书写了三份。他自己签上大名,按了手印,又叫宋熠和宋柏山签名按印,几个见证人也分别签名留印,这一式三份的分家文书被各自收好,这个家便算是分了。
  宋老爷子就又提起一事:“五郎如今在镇上学馆读书,学业倒也还过得去,这日后必是要走科举之路的。我有心将他的出身再提一提,不若便将他记到崔氏名下如何?”
  他问得太过理所当然,以至于这样石破天惊的一句话说出来,余氏等人最初竟没反应过来。
  片刻后,是周里正先说:“此事甚好,原配嫡子毕竟不同,秀才公大善。”
  余氏才终于明白自己究竟听到了什么,她尖叫起来:“老爷子你说什么?五郎是我的儿子!我的儿子!凭什么记到崔氏那贱人名下?”
  她简直要疯狂,尖声说话时甚至前倾了身子,仿佛随时都要跳起来冲到宋老爷子跟前质问。
  宋老爷子重重一拄拐杖,喝道:“余氏,再如此疯癫,今日我便做主替柏山将你休弃!”
  余氏“啊”了一声,目眦欲裂,还要往前冲,却硬是被身边张氏死死拉住了。就连往日里最混不吝的郭氏,这时候也赶忙压住余氏来劝:“娘!里正和族老们都在这儿哩!老爷子真能休人的!”
  宋老爷子斩钉截铁道:“此事便该如此定下,今日诸位见证人在此,我这便重修族谱!”
  再看余氏一副仍要再闹的样子,宋老爷子道:“族谱名分之事,妇人不得置喙,余氏,你等出去!”又吩咐宋柏山与宋大郎等人将还要争辩的余氏架出去。
  宋大郎不敢不听话,而一向淡漠的宋柏山只是木头一样堵在余氏面前。他往日里的冷漠对余氏而言是一种纵容,可他此时的冷漠却等同于在余氏心口插刀。余氏哀叫一声:“孩子爹!”
  宋柏山木然道:“余氏,走罢!”
  余氏心痛得大叫起来:“老爷子!我没说话那份,五郎自己总该有!他不在家呢,他还在学馆里,老爷子,再怎样,你该问问五郎他自己的意愿啊!你该问问五郎自己啊……”
  她重复说着这句话,声音里都拖长了哭腔。


第46章 宋五郎改出身
  余氏哭得撕心裂肺,宋老爷子往日里最烦她哭,常常她一撒泼便不耐烦与她计较,但这一次宋老爷子硬是铁了心肠。
  他倒也不再强硬斥责余氏,只是淡淡道:“不将五郎记到崔氏名下也可,误了五郎前程,改日你莫要再哭。”
  余氏的哭声戛然而止,她原本其实也不是很懂嫡庶之分,乡下人家不讲究这些。但她来到宋家后,毕竟也跟崔氏相处过十几年。崔氏是大户人家的大丫头出身,人都说宁娶大家婢,不娶小户女,说的其实是大家婢女因为所见所知不同,在规矩见识方面往往更要胜过小户女子许多。
  崔氏就是规矩顶好的人,她的容貌性情不必说,往日里的行为举止也无不有礼有度,那种种做派,常将余氏比得越见粗鄙。余氏从前常用泼妇手段挤压崔氏,但其实从心底里,她对崔氏是极羡慕的,羡慕以至妒恨。
  也正是因为如此,余氏对崔氏的一切都极为留意。
  崔氏性格柔善,面对余氏蛮不讲理的泼妇作风常有些无可奈何,但实际上她骨子里的大妇架子却端得十足。余氏与她相处十几年,恨崔氏是一方面,可是另一方面,在她的潜意识里,她自己都不肯承认的地方,她其实也未尝不觉得崔氏是比自己尊贵无数倍的。
  这时候宋老爷子改了口风,只提到宋五郎前程,余氏反而被宋老爷子那轻描淡写的话给吓住。她惶恐又茫然,一时都有些怀疑自己。难道说,比起做自己的儿子,五郎做崔氏的儿子的确可以前程更好?
  她收了声,整个人都如同死了半截般,又痛苦又茫然。明明觉得不甘心,是想要再反驳的,可话到嘴边,却竟是一句也吐不出来。
  余氏最终茫然地被宋大郎扶着走了。
  江慧嘉从旁目睹一切,虽然觉得余氏吃瘪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可亲眼见识到这宗族礼法的力量,见到了宋老爷子的话语权,又见到了余氏在这件事情上的无能为力,她心中仍然免不了生出戚然之感。
  她并不是同情余氏,而是通过余氏,又更深一层的体会到了在大靖朝,在封建礼法主宰社会规则的如今,女性地位之低下。同为女子,她自然难免更多深思几分。
  余氏往日里是何等的嚣张霸道,就连宋老爷子都多让她几分。可这一旦上了正式场合,余氏却竟然连保住自己亲生儿子在律法与礼法上也归自己所生的权利都没有!
  当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了,原配与填房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不过很快,江慧嘉就知道了,原来不是原配与填房之间的差距太大,而是嫡妻与妾室之间的差距太大。真正三媒六聘光明正大娶进门的填房也是嫡妻,除了祭祀时要对原配牌位行妾礼,其余各方面,不论是在权力还是地位上同原配的差别其实并不大。可余氏不同,她当初只是以妾室身份被抬进宋家门的,就算后来被宣称是扶正了,可这妾室扶正,跟正经娶回来的能一样吗?
  余氏被宋大郎扶了出去,宋老爷子又要求其余人也都退出,却独留了宋柏山与宋熠、江慧嘉这三人。当然,几个见证人也都留了下来。
  宋老爷子道:“三郎夫妻两个虽是不分家产单分了出去,但根底上他们还是宋家人。这分出去以后,他们要搬去何处,何时搬,如何般,江氏的嫁妆要如何清点,这些都需商议。”
  算是对宋家其他人解释为何单留宋熠夫妻与宋柏山的缘由。
  等到其余人都出去了,宋老爷子却只说道:“慧娘的嫁妆是慧娘私产,当然都由慧娘带走,此事毫无疑问,不需多议。此外,搬家那一日,还当请亲家来人做见证,清点慧娘嫁妆。”
  这些都是应该的,众人纷纷点头。
  宋老爷子又道:“搬家的日子我也早已看好,便在三日后,适宜祭灶搬家。”
  说着,他看向周里正,道:“村东头桃林边有座五间屋子的小院,听说原来是吴家的,他们家搬走也有五年,这屋子的地契应当早已返还村里了吧?”
  周里正道:“是有此事,当时他们的田地都是卖出去了的,只那院子盖得有些偏僻,村里有闲钱的都有屋,没闲钱的也买不起。那屋子便押回了村里,地契也在。”
  乡下地界,当地人盖房都是不讲究什么房契的,只论地契。因为按照大靖朝的制度,凡是农民,有正当户籍的都要从乡下分得税田。这税田不归农民本身所有,只由农户耕种,然后返还重税给朝廷。朝廷则分发宅基地给予税田种植户。
  凡有税田者都能在当地分得宅基地,这宅基地免费。
  但这免费的宅基地又是跟随税田而来的,像当初吴家那样的情况,他们举家搬离了青山村,税田归还村里,那么他们的宅基地也同样要归还村里。宅基地一归还,就连他们自费盖的房子,也同样不属于他们了。
  周里正就问宋熠:“三郎要单立户籍,论理也是要分税田的,但你情况不同,分了税田只怕也难以耕种。如今倒有两个方案,一是分得税田,自然,吴家那房子也能分给你。另一种,你们夫妻两个不分税田,房子也需出钱购买。但买来的房子可以有地契房契,往后只要两契还在,官府入档,这房屋与地,便算是你家恒产。三郎要如何?”
  说着,又补充一句:“只是不分税田的话,每年还需另行补税,按照你家两口成丁来算,需补税八百钱一年。”
  周里正说的详尽,江慧嘉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顿时心里暗惊。大靖朝的税收原来竟如此之重,两口成丁,不分税田,一年都需补税八百文钱!
  别看她近日来花钱如流水,好似八百文不算什么,但其实相对一般农民家庭而言,八百文是很多的。
  另外,在大靖朝,税田与农民私有田地是不同的,大多数农民都很少能有私有田地,就是有,往往也只是几亩十几亩,他们耕种税田之外,私田少的还常在大地主家佃得田地耕种,如此才能混得温饱。
  像老宋家这样能有五十亩私有田地的家庭,在普通农民当中是少有的。宋家本该算是富裕家庭,只是要供养读书人,这才拖得家计艰难。
  可宋熠这一次分家,却是一分私田都不曾分得。他的情况本该更难,周里正等他决定往后应当如何。


第47章 崔氏的遗产
  宋熠毫不犹豫道:“房子我们买下来,税田便不要了,每年另行补税便是。”
  在大靖朝,农民私有田地也是要交税的,但比起税田的重税来,相对要轻一些。
  周里正颔首道:“如此也好。”
  就听宋老爷子道:“房子买下来,便用你母亲当年留下的嫁妆。”
  “我母亲的嫁妆?”宋熠略吃一惊。
  他是真吃惊。因为崔氏当年缠绵病榻的时候,他已经考过童生,有十三岁了。这个十三岁说的是实岁,按照乡下人家喜欢给人算虚岁的习惯来,宋熠当时甚至可以说是十五岁了。
  这样年纪的少年,懂事的已经很懂事,而宋熠当然是算懂事的那一种,崔氏临终前便亲自将自己的嫁妆私产通通交给了宋熠。
  宋熠早已继承了母亲的嫁妆,宋老爷子这时候却拿崔氏嫁妆说事,宋熠又岂能不疑惑?
  却听宋老爷子道:“你母亲当年还留下了一只妆奁匣子,当时因你年少,便由我暂时保管。如今你已成家,又要单分出去,自然交还与你。”
  宋老爷子说着走入内室,不过片刻便从里头捧了一只红漆雕花的妆奁匣子出来。这匣子雕功精美,锁盖上的喜鹊登梅图案上甚至还镶嵌着莹润的几颗红宝石!光看这几颗宝石,便可知这的确是崔氏的东西。因为在老宋家,除了崔氏,不会再有旁人能够拥有如此精美的东西了。
  崔氏是大户人家的大丫头出身,虽说原是奴籍,并不光彩,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崔氏出府前就已经被放为良民了,像她这种出身,发嫁时主家会给的那些赏赐不必说,就是她自己多年攒下的身家,也不是寻常农户所能想的。
  当年那家人放出风声要发嫁崔氏,附近村镇,甚至是县城里要求娶崔氏的人都有好几个。宋老爷子与宋老太太为给宋柏山娶到崔氏,还着实是费了一番功夫。
  宋熠凤目中眸光微深,他恭敬地接过了宋老爷子递来的匣子,并没有当场打开,而是随手又交到了身旁的江慧嘉手里。
  他太清楚了,这只匣子或许真的是崔氏遗物,但这绝不会是崔氏临终前才托付给宋老爷子的。因为崔氏当年离世前,是明明白白对宋熠说过,她身边还剩余的所有东西都已经直接交给了宋熠。当时宋熠的年纪虽然不大,但他考过了童生,在崔氏眼里早已被当成了大人看待,她根本不可能特意欺瞒宋熠,又弄出这样一只匣子来单独交给宋老爷子保管。
  这里头必定另有缘故,只是宋老爷子不说,宋熠也不会与他深究就是了。
  周里正等人纷纷称赞宋老爷子与宋熠二人祖慈孙孝,宋老爷子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