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荣医-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天将破晓时,他身边就已经只剩下五六千亲卫。
  代王犹自伸长了脖颈,一边探看向城墙上的优势战局,一边对身边的付子恒欢喜道:“子恒啊,此番功成,本王必要先割了那昌平帝的头颅,以祭奠先祖!”
  付子恒当然是连连拍马屁:“王爷大业将成,此乃千秋万代之功,我朝历代先帝英灵有感,谁能不欣慰?”
  代王又说:“子恒,你此番功劳极大,本王都记在心中。你且放心,代吾御极之时,三师之袍服,必加诸汝身!”
  付子恒自然又是惊喜难抑,赶紧说:“王爷厚德,不……是陛下,陛下厚德!下臣……”
  主从两个,在厮杀声中各自激动无以言表,只能通过凌乱的对话来勉强压抑心中沸腾的情绪。
  付子恒正高兴得几乎都要再次流泪了,一句话说着,却忽然听得东边天将破晓之处,一声惊雷平地而起。
  轰——!
  大地竟都仿佛震了震。
  这是怎么了?
  高高战车上,付子恒与代王都晃了晃身,然后一齐转头向东边看去。
  却只见东边天空上,一朵朵巨大的烟花如同彗星曳空般在微微鱼肚白的天幕上划过。
  那烟火绚烂犹如神明散花,声音响亮竟似春雷绽放。
  紧接着,一道道战鼓声亦从那东边高处轰隆隆响起,同时,不知多少道声音齐齐和成一声,高喊着:“大同军到!勤王救驾,反贼速退!”
  那声音太齐了,喊话的人太多了,以至于代王和付子恒都同时一恍惚,心中凛然惊骇:“大同军来了?怎么来的?”
  不等他们回过神,又是一片整齐和声:“太原军到!勤王救驾,反贼受死!”
  轰隆隆!
  无数的马蹄声溅起了漫天飞扬的烟尘,踢踢踏踏从东福山上直冲下来。
  代王身旁亲卫无不惊骇。


第501章 奇兵突出擒代王
  正所谓“四山旗似晴霞卷,万马蹄如骤雨来”。
  在这一整夜的黑暗将要结束之际,天边一点白光徐徐挥洒。
  东福山上的猎猎旌旗便仿佛是要为此时的朝阳举起彩霞,送它日出东天!
  万马奔腾,似疾风骤雨。
  它们来得太快了!
  代王立在战车上,前一刻还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下一刻却只见风云变色,灭顶之灾如巨浪拍来。
  他晃了晃身体,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再深刻感受一回什么叫世事莫测。
  又或者说,因为此时巨大的惊讶与惊骇,也因为这一天经受的大起大落实在太多,这一瞬间,他的思维竟产生了不合时宜的迟滞。
  只听左右尽是嘈杂声,又见前方火光四射,如流星般迅疾投来。
  是来袭的这支军队中有人在发射火油箭!
  一部分火油箭射向了被留在稍后处的二十台神臂弩那边,还有一部分火油箭,直直就投向了代王所在的战车。
  代王亲卫纷纷奋力扑火,可因为对方打出了大同军与太原军的旗号,再加上天光将明未明,对方纵马奔腾而来,一时呼啸声声,尘土扬扬,竟像是果然有一支人数不知几何的联合大军奔袭而来。这些亲卫一时被震慑,便无形中有些心怯。
  他们只顾着扑火抵抗,竟似乎忘了自己还可以主动出击。
  宋熠这边,六千余数的禁军们却几乎都拿出了背水一战的孤勇。
  他们没有退路了,到这一刻,每一个人都是在为自己搏命,进则生,退则死!
  为首的韩元更是勇猛无比,他带着最精锐的一队禁军,就如同一支尖刀,亮出了最锋利的光刃,奋起余生最大悍勇,一往无前,直指代王。
  跟在他身边的宋熠竟也没有掉队,原本负责来平城宣旨的那队百人禁军亦随在他左右。
  以程勋为首的这百人队只见他一介文臣,居然在如此凶煞的白刃战场上,非但不曾落后分毫,反而也是手起刀落,杀起敌人来比之许多百战之将竟也不见逊色,有此对比,谁还肯示弱?
  代王大叫一声,终于反应过来,大喊:“回援!前方左右军,速速回援!”
  可是已经晚了,前方城墙上,两军激战正酣。反军方面纵使占据优势,可要想喊退就退,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尤其是“大同与太原方面援军”的出现,亦极大激励了城墙上的靖军,这就使得本来几乎就要丧失抵抗力的靖军一方霎时间又被激起最后一点力量。
  就是这片刻的时间差,使得宋熠他们获得了最宝贵的胜机。
  擒贼先擒王!
  既然是奇兵,当然就要够快够猛,够精准够刁钻,抓住敌人最致命的要害,以此达成奇袭目的,获得以弱胜强的奇绝战果。
  近六千的禁军如同一道龙卷风般,以代王为目标直直扎入了对方军阵的最中心。
  稍远处,借着模糊天光的掩护,还有数百人留在东福山上不曾下来。
  他们负责的则是不停击鼓呼喊,制造尚有大军在后方跟随而来的假相。
  轰隆隆——
  六千骑兵,奔马如雷。
  后方战鼓声声助威。
  近了,近了。
  奇兵的力量在此时发挥到了极致,代王身前的阻挡力量被纷纷劈开。
  宋熠双腿一夹马腹,忽然抽出背后一支火油箭,就着身旁一名禁军高举的火把将之点燃。
  他放开马缰,双手搭弓,战马奔行中,他弯弓似满月。
  一支火油箭,箭尖处星火璀璨,随风猎猎。
  嗖——!
  风声劲疾,箭似疾电奔行。
  宋熠本来就是箭术高手,经过近日来的连番实战,他更仿佛被打通了传说中的任督二脉般,对用箭的感觉卓然进步,一日千里。
  此时因心忧江慧嘉,他整个人更处在一种抽离般的紧绷状态中。
  他好像被一分为二了,一半的自己在冷静指挥身体行动,另一半的自己却似心神剥离,困居髓海神窍之中,时时测算,不停模拟。
  如果有关键时刻,他能射出那关键的一箭,这一箭要怎么射?
  风吹来的声音被他记住了,光流转的角度被他拓印了。
  旭日东升,在天空云层之后挣扎许久的那一轮朝阳终于跃出云海!
  宋熠的箭,便也射出了。
  是追风逐日的一箭吗?
  不,是对代王而言,真正致命的一箭。
  代王好像看到了天空中那一轮跃出云海的旭日朝阳,忽然间化作一颗巨大的火球,从不可思议的角度对着他疾射而来。
  “不!”他大喊一声,“天不公也!呜呼,为何亡我?”
  火球坠来,他躲无可躲,仓促间只能后退一步,猛地一侧身。
  然后,他用力过老,维持不住平衡,便从战车的围栏处翻身坠落。
  代王的战车有一丈多高,在这之前,他高踞战车,一是为了便于指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追寻古之君王贤主之风。
  以自己为标志,将自己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既表现出自己的堂皇大气,也使麾下将士一眼能看到自己,从而更加奋勇忠心。
  彼时,他又何曾想到,这高高的战车,有一天竟会成为戕害他的帮凶?
  代王竟从战车上跌落了!
  正如此前太子坠马,靖军立即如见山崩,士气大丧,此时代王坠车,反军方面又何止是如见山崩?
  靖军方面,太子固然十分重要,可朝廷的体系毕竟建立已久,昌平帝也还在。太子坠马失踪,靖军一方虽然丧气,却也不至于立刻全盘崩溃。
  换句话说,就算败退,他们也是一节一节败退的。
  可反军此刻,却霎时就生动诠释了“兵败如山倒”这一词的真实场景。
  代王坠车,围在他战车边的众亲卫都呆了,一时竟没反应过来要立刻去抢他。
  宋熠这边却早有准备,他身旁程勋等人立刻齐齐张弓,对着战车左近亲卫就是一顿乱射。待得将众反军稍稍逼开,他们的战马便终于奔腾着跨越了双方之间最后的距离。
  宋熠一马当先,一把就将坠落在地的代王捞在手中。
  一丈多高还不至于摔死人,可代王落地的角度不好,这一摔,虽没摔断气,却也是当场昏迷,成了半残。
  宋熠捞起他横在马背上,他身旁程勋等人早已齐声高呼:“代王死了!代王死了!”
  韩元激动得满面涨红,也是跟着大喊:“代王死了!反贼还不速降?”
  早就被嘱咐过的数千禁军立时随之高呼:“代王死了!反贼速降!”
  “代王死了!反贼速降!”
  一时间,整个战场都仿佛只回荡着这一种声音。


第502章 那个叫做“代王死了”的魔咒
  战场上,数千人齐声高呼“代王死了”,那是什么声势?
  这一刹那,阳光破晓而出,金色的朝阳铺洒大地。
  城墙内外,一切喧嚣都仿佛成了这个整齐声音的陪衬。
  鲜血、利刃、脱落的砖石、倒下的尸体……堆积而成的残酷而宏大的画面,也似乎因此而有了瞬间的定格。
  满场皆寂,唯有“代王死了”。
  代王,真的死了吗?
  这大概已经不重要了。
  事实上不管代王死没死,打他从战车上跌落下来的那一刻起,他在无数反军心中就已经等同是死了。
  哦,不,还是有其它声音的。
  付子恒还在战车上高声疾呼:“殿下还在,靖军欺人,诸位同袍不要被骗,快回援,速速回援!”
  但他一个人的声音又怎么可能跟数千禁军的齐声高呼相比?
  就算他喊得声嘶力竭,前方城墙上下的反军将士也不可能听得到。
  城墙上的反军此时已经分成了两个极端。
  一种是心气已失,经过一夜疲战,再听到“代王死了”的声音,此刻便再无法支撑下去的。
  另一种却要凶悍得多。
  代王的失陷非但没有使他们放下手中武器,反而激起了他们背水一战的决心。
  反军方面有几员将领冲阵在最前方,他们也因为“代王死了”而呆滞了片刻,但他们又很快反应了过来。
  立即就有人高喝:“没有退路了,兄弟们,拿下汴京,为殿下报仇!”
  还有人通红着双眼吼道:“冲!他娘的,冲进皇宫,杀了狗皇帝,换咱们坐这大好江山!”
  “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大靖气数已尽,杀啊!”
  “杀——!”
  “杀了狗皇帝,咱们自己做皇帝!”
  “哈哈哈——”
  畅笑声戛然而止。
  此人在连杀十数名靖军兵士后,被一名靖军将领一锤砸破后脑勺,当即倒地殒命。
  这足够使人热血沸腾的呼喝终究不过是反军最后的辉煌。
  不是每个人都有百战不殆的勇气,反军中精锐自然也有,可实际上真正的精锐却早在最开始与太子的短兵相接中就被屠杀大半了。
  当时的太子何等神威不凡,他带着两万禁军出城,当真是有横扫六合之势。彼时敢于冲杀上来与他正面对抗的,无不是反军中的精兵悍将。
  这些精锐当时死得最多。
  还有最开始代王为了在城头射杀太子,还曾下令神臂弩二次齐射,那次齐射是不分敌我的。
  后来神臂弩失误,又砸死反军中大片精兵。
  如此几次三番,大半的反军士兵心中那口气其实就已经丧失了。
  只是太子忽然出事,靖军士气大丧,才使得反军方面又打起精神重占上风。
  如果接下来一切顺利倒还好,打顺风仗嘛,谁不是越战越勇?
  打破汴京城门,打开御街通道,冲进皇宫,绑了昌平帝,从此改朝换代,改天换地,岂不快哉?
  只可惜横空又杀出宋熠这样一个变数,再次打散了反军的士气。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反军中,敢于拼杀到最后的终究是少数。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最英勇的将军都未必还能指挥得动自己的兵。
  一个反军士兵扔下了自己手中的武器,又一个反军士兵扔下了自己手中的武器,还有一个反军士兵双膝一屈,伏跪在地,忽然就嚎啕大哭起来。
  此前神臂弩失灵时带来的画面再次重演。
  历史仿佛成了一个环,被困在里面的,谁也逃不掉。
  战场上再次出现了奇怪的分裂,大战场又被分割成了三片情况各不相同的小战场。
  城墙处,放弃抵抗的反军士兵最多,他们或哭或跪或茫然,靖军有反应快的,又深恨反军杀死太多同袍的,直接就奋起余力,提刀砍杀。
  但很快,城墙上还留存的几名靖军将领就开始喝止军士们继续屠杀这些放弃抵抗的人,改而组织他们统一收缴兵器,俘虏敌军。
  他们当然也恨反军,可反军毕竟还有这么多人在呢,这要是一味杀下去,再杀得反军脾气上来,改而拼死反击,那算谁的锅?
  谁都不傻,战果就在眼前,他们本来都以为自己守城不利,今天就要交代在这里了,好在上天终究还是眷顾大靖的,关键时刻来了“大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