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秦恒,字顺常。
恒,久远也,因阴阳之恒,顺天地之常。
这个名字,亦如先帝对景安王的“取之明灿”。
“取之顺常”,也同样包含了昌平帝这个父亲对秦恒这个儿子的无尽期许。
同样,这个名字很少有人会叫,除了昌平帝,偶尔能喊上几声。
秦恒没有说话。
昌平帝叹一声:“你当真是铁了心,绝不与女子圆房?”
门外的江慧嘉:“……”
虽然现在的气氛很沉重,但昌平帝开篇就这么劲爆,还是很容易让人瞬间脱离状态。江慧嘉真的很怕自己会管理不住自己的表情,在某个瞬间露馅好嘛!
这要是让这父子俩知道她在外头把他们的对话听了个一清二楚,不知道她这神医的光环能给她免伤几成?
要命啊!
江慧嘉真是感谢自己最近多经历练,这时候不但完美控制住了自己的表情,甚至就连呼吸心跳,她都不乱分毫。
太子声音很轻,很坚定:“既是罪孽,身怀罪血,何必传承。”
所以,他就是觉得自己的出生是带着原罪的!
这道身世的伤,没有人能够为他治愈。昌平帝不能,太子妃不能,江慧嘉虽号称神医,也不能。
昌平帝苦笑一声,微微带着气音:“明灿啊,朕就要去了,你却还是连骗一骗朕都不愿……”
太子却道:“我若骗你,只怕你才更要不安。”
他没有称“孤”,而是用“我”为自称。
片刻后,他又蹦出惊心动魄的一句:“听闻,太子妃怀孕了。”
门外,江慧嘉目光微垂。
太子并没有与太子妃圆房,可太子妃却“怀孕了“”。而江慧嘉回来时又见过太子妃,她判断过,太子妃其实没有怀孕。
但“太子妃怀孕”这个消息,又是昌平帝亲口说出。
那么,这个昌平年最大的秘密,就要在此刻揭晓了吗?
昌平帝有一瞬间又呼吸急促了些,他连着喘了好几声,又叹道:“借口罢了,你也知晓。不过,元寿的孩子,还有五六月便能出生了。”
元寿?
这是一个江慧嘉不曾听闻过的名字。
是谁?
太子则用平平淡淡的语气说出惊世骇俗的话:“所以,父皇让太子妃假怀孕,是希望等大兄的孩子出生,叫这个孩子记在太子妃名下?”
太子称“元寿”为“大兄”!
什么大兄?
依照昌平帝的行事风格,他宁可传位给命不久矣的太子,都不愿意选择与自己一母同胞,又是亲手养大的,健康的景安王。
那这个被太子称作大兄的元寿,总不可能是昌平帝堂兄弟的孩子?
难道说,昌平帝除了太子之外,竟还有其他皇子?
江慧嘉在门外用尽全力控制自己的呼吸不乱。
昌平帝声音微微颤抖:“顺常,你若实在不愿与任何女子圆房,朕便只得如此安排了。你……可愿?”
太子声音还很平静:“如此甚好,大靖不至于后继无人,父皇对母后,也算是有了完整交代。而我,待我去后,必传位于此子!”
最后一句话,他语气终于有了些许变化。那是斩钉截铁的承诺,也是他为自己一生,做的最后注解。
这对站在皇权最顶端的父子,于旧皇弥留之际,不但三言两语决定了下一代皇位的归属,更甚至,还连下下一代,都决定好了。
那是一个身世不明,甚至还在娘胎里不曾出生的孩子!
代王为这一个皇位不惜兴兵谋反,景安王为这一个皇位进而绝路逼宫,昌平帝也为这一个皇位殚精竭虑,可太子却轻描淡写,混不在意。
寝殿内,昌平帝悠悠一声长叹。
外间,江慧嘉也不由得暗暗在心中一声叹息。
至此,她终于确信,大约这一次,她即便不能再留住昌平帝的命,太子也不会迁怒于她了。
数月后,又或者数年后,若太子大限将至,她或也可全身而退。
谁还能说太子是恶的呢?
这滚滚红尘,滔天权势,又有什么能够住进他的心中?
或许只有那游离尘世的佛,也或许只有那高山之巅,不染尘俗的雪。
正如数年之前,江慧嘉曾在中秋灯会上,惊鸿一瞥过的太子的眼。
你以为他是因为绝俗的高傲,所有目下无尘。其实他只是低落在尘埃里的清醒,所以眼中无物。
原来他由始至终,从头到尾就没变过啊。
第515章 太子登基,新朝开启
太子秦恒,果然人如其名,恒久如常也。
世事常变,这滚滚红尘,这富贵庙堂,人在其中,要想保持初心不变,那得有多难?
秦恒能够从始至终都将这天下权柄视作外物,浑不在意,这种境界,由不得人不暗生赞叹。
哦,不对,他也会有变化。
他的身份变了。
昌平三十三年的六月,帝驾崩。并留遗诏,命新帝以日代月,从简服孝。
秦恒登基为新帝,静德皇后则被尊为皇太后,入住清仁宫。
一惯安静的皇太后就如她的封号,在昌平帝去后更加安静了。
太子妃则成了新的皇后,入主中宫,统摄六宫诸事。
但因为秦恒的后宫除了太子妃,其他妃妾稀少,且通通都是无宠的摆设,新后又素来能干,这内宫便也平平静静,竟是历朝历代以来少见的和顺。
秦恒登基后没有改元,仍然沿用“昌平”做年号。
不过虽未改元,对于朝堂诸事,他却没有手软。
首先,原来依附景安王为党羽的众臣,就被他清清爽爽撸了个干净。
凡入景安王派系,上至一品大员,下到七品末座,数十京官被他一扫而光。
卸职的卸职,抄家的抄家。
参与逼宫的,或砍头或流放,又是数百数千人命途飞灰。
本该是安静服孝的二十七日间,却被新帝弄得血染朝堂,以至于内外上下,无不战战兢兢。
可大臣们还没话说。
景安王都逼宫了,再说句不好听的,大行皇帝都很可能就是被他给气死的,这种情况下,不清算他又清算谁?
就算他当场已经小命了账,他的党羽也别想逃脱。
有这个大前提在,真是不管新帝怎么杀,都绝没人敢说他一句残暴,劝他一句留情。
而秦恒,也借此机会,以最快的速度在朝堂上建立起了威信。
群臣畏他,更甚于畏惧昌平帝。
当然,秦恒也没忘记为在这次大乱中立功的众人做封赏。
其中常文钧、刘天中、韩元等人不必说,而擒获代王,一举扭转战局,甚至可以说是做到了力挽狂澜于天倾的宋熠,则更是平步青云,其所受封赏之厚,闻者无不欣羡。
说直白点就是,人见人眼红啊!
当时宋熠还在太医局,病尚未痊愈,是崔铮亲自过来见他,并替新帝宣的旨。
上以功论赏,特别擢升。
宋熠得封光禄大夫,这是文散官名,从二品,算是先定职级。
而后又封太子少师,户部尚书,入枢密院。
原来的太子秦恒已登基为帝,而如今的新帝尚且并无子嗣,可他却先封了宋熠为太子少师,可见重用宋熠之意。
崔铮并说:“宋大人,陛下此番对你越级擢升,虽有你功劳做注,也着实是一片仁君爱臣之心。陛下初登基,处处需得用人,宋大人快些好起来罢,老朽也等着你来呢!”
宋熠忙道:“崔公折煞在下。”
而对于江慧嘉,新帝也有封赏。
她的功劳同样是实实在在的,新帝也非常实在,直接就在太医局增设了一个女医署,封江慧嘉为太医令,与提举、局判同职级,同时主管女医署。
这是武周朝廷之后,第一个实实在在存在于男性朝堂上的女官。这个官职,不论是对江慧嘉,还是对整个大靖朝而言,都意义非凡。
相比起随同加封的青囊郡君之封号,这个太医令显然更使江慧嘉欣喜。
她带着新出炉的封号与官职,在汴京医药界开始了她的纵横。
借治疫之机,江慧嘉一举提出温病学派的先进理论。
在主管治疫的间隙,以疫情中发生的种种病例为举证,她与原本伤寒学派的众医者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辩论。
最终场场获胜,群医无不钦服。
十来日后,宋熠病愈,回归朝堂。
新帝立刻命他进入户部,主管此时边关各军的粮草供给。
毕竟代王的危机虽已暂时解除,可边关的危机却仍然还在呢。
这个时候大靖朝内兵力其实是空虚的,新帝除了从地方上分散着抽调一些厢军去边关增援外,最主要的,还是要在朝内为边关各军做好后勤供给。
在宋熠病愈之前,这项工作其实主要是崔铮领头在做。
因为新帝清算过太多官员,此时的朝堂颇有几分缺人可用的窘迫。崔铮身兼数职,真是不得不忙。
宋熠病愈后,很快接手户部诸事,也一点一点地显露出了他的才干。
他能登此高位,或许是因为他此前的功劳,可要想坐稳高位,却无疑还得看现在的能力。
好在状元之才,盛名不虚。
这一日,宋熠忙过一阵,正难得地偷得一点闲,能好生享用一顿午膳。
与他同科,同在户部的探花郎齐睿思忽然凑过来,感慨道:“今日,郑家上下,所有十五至四十的成丁,都要问斩了。”
宋熠执筷的手微微一顿,郑家诸人今日问斩,他又如何不知?
只不过户部事忙,他很难抽出空来关注这些罢了。
可齐睿思忽然提起,宋熠又发现,自己与其说是抽不出空来关注郑家事,倒不如说是懒得去关注。
终究时移世易,曾经在宝庆府压得他不敢行差踏错一步的郑家,原来竟也不过如此。
不过要说郑家的倒塌没有在他心中激起一丝涟漪,倒也不是。
郑锦逸从前还觊觎过江慧嘉,这对宋熠而言,是无法原谅的大罪。
如今郑家是自取死路,郑锦逸也在斩首名单之中。若非如此,以宋熠如今之声势,等忙过这一阵后,他就该主动出手来对付郑家了。
齐睿思叹道:“郑大郎从前何等神采,若非野心作祟……”
他是侯门公子,贵介出身,如今又是少年探花,身上难免有几分飞扬的天真。也是因此,在这个时候他才敢开口就用此种语气谈论郑家事。
“齐兄。”宋熠忽然打断他,“今日这道芙蓉羹,倒是做得不错。该赏一赏这个厨子,你说可是?”
齐思睿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后面上就有些赧然,忙道:“是,是,该赏这个厨子。我……”
片刻,不知该说什么,就对着宋熠拱一拱手。
宋熠微微一笑,齐思睿也一忽儿笑了。
第516章 (终章)步步升荣华,杏林满园春
宋熠在户部忙得昏天黑地的同时,也没忘记经营自己的人脉势力。
他时刻记得此前为江慧嘉的安危而惶恐忧虑的种种感觉,病愈之后眼看得了高位,他心中紧绷的弦却并不敢有丝毫放松。
数代煊赫如郑家,也有轰然倾塌这一日,古来长盛之家更有几何?
郑家的倒台或许有他站错了队的原因在,又何尝不正说明了世事的无常?
宋熠深深知道,自己立大功而登高位,这还只是掌权路上的第一步。
要怎样维持这个高位,并聚集起牢固的势力集团,这又是第二步。
而形成大势后,又怎么在政治的风云诡谲中保持为民请命的初心,同时保护自己的利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维持始终正确的选择,则又是另一种修行了。
这种修行,他或许要持续一生。
但他又知道,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他绝不会孤独。
有一个人一定会与他同行,与他携手共经风雨,与他并肩共赏繁华。
傍晚时分,宋熠从官署出来。
斜阳将整个世界都染成了一片暗金色,御街上,官员们或乘轿,或坐车。也有仆从拎着食盒匆匆而来,这些多是给要“加班”的大人们准备的。
宋熠往常也加班,所以对他而言,不加班的这一天殊为难得。
从官署大门迈出,他正思量:“相国寺大桥两边的芍药该开花了,我且顺路去摘两朵,搏阿萱一笑。”
一抬眼,却忽见前方街道旁,来往人群中,一女郎身着官服,牵马徐行。
她身长如玉,形容翩翩,若非她并未在女性体态上做遮掩,旁人见了,只怕都要以为这是一位风度卓绝的世家公子呢。
这时夕阳洒金,暮光披泄,她忽而眉眼微弯,露出一丝浅笑,便似是画卷铺开,又从隽永走入了现实。
宋熠心房扑通扑通一阵乱跳,脚下步伐不由得就加快了。
“阿萱!”他欣喜轻唤。
江慧嘉对他眨眨眼,笑盈盈道:“我把松风打发回去了,今日,便劳烦宋大人为下官牵马罢。”
宋熠哈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