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奇异人生之快穿之旅-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活,就好了。可是,不行啊。如今到了最高位,还是不行啊。”
  沈梦昔眼眶潮湿,隐隐觉得武帝时日不多。
  “怎么办,朕的皇陵,都还没有修好。”武帝最后说了这么一句,沉沉睡去,皱着眉头。
  武帝一直深信自己可以活到两百岁,故而一直没有好好修建皇陵,秘密选址后,只是慢慢动工,直到最近两年,才开始抓紧进程。
  这次之后,沈梦昔就极少见到武帝了,回到宫城,就是张氏兄弟的势力范围了。像武帝这样强势又固执的人,一旦对人有了某种认知,是很难改变的,就如武帝一直认为太平是天真的、爱奢华的、需要她安排人生的,武帝一直觉得张氏兄弟是可怜可爱的孩子,她信任他们,宠爱他们。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武帝年老,认知出现障碍。
  可怜又可爱的张氏兄弟,正在进行他们最后的疯狂,他们阻止丞相面见武帝,把持朝政,但他们能控制的军队有限,只限于宫城内的禁军而已。
  沈七向沈梦昔汇报,朝中群相暗中联合、集结军队,意图逼宫。沈梦昔又询问张氏兄弟有无谋反行动,沈七答,并非发现。
  沈梦昔下令,全府各人谨慎行事。
  一个月后,御史中丞宋璟上奏,请求武帝清查张氏兄弟贪污、谋反,隔日奏折批复,令宋璟审查其他案件,改由司刑卿崔神庆问案。
  沈梦昔疑心这奏折根本并非武帝批复。
  崔神庆审案,和的一手好稀泥,一个月后,案件因重要证人证据被毁,不了了之。
  年底,武帝再度病倒,沈梦昔赶去探病,武帝躺在榻上,精神极其差,但是神志清醒。
  一个北风呼啸的夜晚,一支禁军率先攻进皇宫,打开了宫城大门,血洗宫城,将张氏兄弟所领禁军杀戮殆尽。随后,丞相张柬之、崔毕等人率领羽林军迎接李显进宫。
  在紫微宫外,当场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闯进集仙殿胁迫武帝退位。
  第二日,传来李显监国的消息。
  沈梦昔坐在书房,久久未动。
  武帝要强一生,最后还是被自己最懦弱的儿子篡位。
  武帝也许是生来爱权势,也许是不甘受摆布,才一步步走到今天。但是,皇室中因皇权,互相倾轧,互相残杀,实在是让人厌恶至极。
  入夜,沈梦昔打坐,不能平静。
  她想象着,病中的武帝,眼睁睁看着她最瞧不上的儿子带人闯进宫殿,威逼她退位的情形。在她日渐衰老的这几年,已无力掌控全局。这是所有人,所有高位者晚年都会面临的悲哀。
  上次去探病,武帝居然让人将她的私库打开,把一半财物送与沈梦昔,另一半给了张氏兄弟,并叮嘱沈梦昔,以后要多照顾一下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她若不在了,别人肯定会欺负他们。
  沈梦昔保护不了作死的张氏兄弟,武帝都保护不了,她怎么可能保护得了。
  沈梦昔结束打坐,回忆了一下这些年与武帝的所有交往过程,其实,与四个兄长想必,武帝对她应是十分疼爱的,只是她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像个普通母亲一样,时常疼爱地关照女儿罢了。而沈梦昔,对武帝,却是惧怕多于亲近,她能感知武帝的真心回护,但是有先入为主的认知,总觉武帝心狠手辣,不敢过于靠近,撒娇卖痴也不过是为了求平安罢了。
  一夜乱梦,沈梦昔竟不知该如何判断与武帝的母女情分了。


第59章 禅位
  五日后,武帝禅位,李显称帝,尊武帝为则天大圣皇帝,复国号为唐。
  首先革职流放几十名与张氏兄弟相关的官员,又封了参与政变的张柬之等五人为王,又将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恢复旧制,将洛阳由神都改为东都。
  武帝禅位后,迁居上阳宫,缠绵病榻数月,沈梦昔到宫中侍疾。用不到她做什么,只是陪伴而已。
  李显每十日会去问安一次。
  深植于骨髓的畏惧,以及逼宫的愧疚,压得李显抬不起头来,他在武帝面前,依然俯首帖耳,毕恭毕敬。尤其,见到平日装扮精致的母亲,如今变得面容憔悴,更是内心煎熬。
  “三郎啊,阿娘将你从房州接回,便是要把天下尽数交予你手,为何,为何等不得阿娘闭眼,非要与那五贼来胁迫阿娘?”武帝声泪俱下。
  李显平生未见如此脆弱哭泣的阿娘,登时跪地磕头不止,放声大哭。
  沈梦昔奉武帝之命,去扶起李显,她看得出,李显极度懊悔。只是他懦弱、优柔的性格,注定在遇到这样重大决策之时,会犯大错。
  李显贵为一国之君,此刻泪涕交加,握住妹妹的手,“月儿,你相信三兄,是他们胁迫我的,是那张柬之将为兄抱到马上,掳到宫城的。”
  沈梦昔下意识地点头,她也觉得李显没有必要逼宫,分明就是五王势大,贪求事功,趁着武帝年老对政权把控无力,又借着这次重病,起兵政变,拖着李显,不过是为著名正言顺而已。
  沈梦昔对于政权在谁手中,并无太多关心,一是她知道历史走向,总觉不必多事,二是她有很多事情做,兴趣不在政治。
  沈梦昔最近在跟太史局灵台郎周信学习《周易》,并同时学习观天象,辨天气。虽到宫中陪伴武帝,依然勤学不辍,武帝见了说:“月儿寂寞吗?”
  “寂寞。”沈梦昔认真地答。如何不寂寞,无论父母爱人子女,无一人陪她走到最后,每个人不过都是陪她一程的过客,一个人,不学会独处,不能将浮躁之心安下,如何度过漫漫岁月,“但不孤独。”
  武帝听了,脸色忽变,好半晌说:“阿娘正相反,阿娘不寂寞,但十分孤独。”说到最后,声音沉得几乎听不见。
  轰轰烈烈,风风火火的一生,最后她说,十分孤独。
  “阿娘,随月儿到青云山庄去住吧,阿娘为国事忙了大半生,也该轻松轻松。”
  武帝眼睛一亮,随后摇头说。“不去,阿娘去了必会拖累月儿。”
  “赡养父母怎能说拖累。从前是阿娘护佑月儿一家平安,如今月儿不过是回报一二,何况,生养之恩,如何报答得完。”沈梦昔起身,“我去禀过三兄。”
  李显颇为犹豫,朝中官员,尤其五王坚决反对。
  “三兄,阿娘已经八十二岁了!”
  李显终于下了决心,就这样,武帝带着五百禁军,三个医官,一百侍婢,到了青云山庄。
  胤儿、简儿住回履道坊,鹿儿则陪着沈梦昔住在青云山庄。
  青云山庄正是花红柳绿,沈梦昔命人打造轮椅,每天由鹿儿推着武帝四处看景,有时还会组织马球赛,蹴鞠赛、毽子,跳绳,李旦家的一群子女也常常来山庄陪伴,武帝十分开怀,病情渐好,只是,身体一旦康复,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又痛骂李显,——又开始惦记皇权国事了。
  沈梦昔深深叹息,这世间,能打败武帝意志的,大概只有她自己的身体了。
  李显在房州常年惊惧,心理压力极大,如今为帝,又是逼宫得来,一直郁郁寡欢,三不五时,就要传了医官前来。
  前朝五王势力日趋增大,李显性格软弱,不得不效仿父亲,让韦后听政,他如今无比理解当年的父亲,也不再怨恨母亲。若无母亲的强势,这李唐天下,定是被众多世家操纵把控。
  韦后与李显,在房州度过最艰难的岁月,他们想普通百姓夫妻一样,相濡以沫,在他最彷徨恐惧的时候,都是韦后鼓励支撑他。所以李显更信任韦后,同时也期待,她可以如同母亲一样,撑起朝政,不让政权落入世家诸王手中。
  韦后最初还战战兢兢,不久便展现其政治才干,她建议李显将上官婉儿封为昭仪,共同辅政。女儿安乐公主也逐渐参与朝政。
  李显与韦后,绝境中,选择与武三思联手,共同对抗五王和世家的势力。
  看似风平浪静的朝野,实则暗流涌动。
  就在此时,武帝却坚持要回到宫城。
  “阿娘,玉玺已经交出,回宫又有何用?”
  “李显无能!朕要回宫!”武帝大吼。
  沈梦昔目瞪口呆。
  三日后,宫中来人,武帝回宫。
  沈梦昔无奈地看着武帝,武帝却坚决不看她。
  武帝回宫后,沈梦昔隔上十天去请安一次,没见朝政有何改变,却见武帝迅速衰老,她有的是手段和心机,但是她没有韦后的健康体魄,上官婉儿也唯韦后令是从。
  十月武帝自请改大周皇帝为高宗皇后,要求死后与高宗合葬干陵。
  沈梦昔绝不相信这是武帝的本意。
  她去宫中探望,武帝又开始卧床了,萎靡不振,不发一言。
  又过了一月,历史的脚印如期踩到了那个点上,武帝在冬日夜里崩逝于上阳宫,享年八十二岁,谥号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与干陵。
  干陵立着两块巨大石碑,西侧是述圣碑,是武帝为高宗所立,亲自撰写五千余字碑文,东侧是一块完整巨石雕凿而成的石碑,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碑侧各雕刻一条腾飞的巨龙,碑座还有线刻的狮马图以及花草纹饰。却没有一个文字。
  这座石碑是与述圣碑同时树立的,她当时还无称帝之心,只想着自己百年后与高宗合葬,再由儿孙树碑立传。
  她没想到的是,这块石碑,到最后,竟真的是空白无字。
  沈梦昔想,也好,这世间哪有什么真相,谁又能真正公允真实地评价一个帝王,何况是由下一任皇帝来评价呢。
  无字最好。这男权世界,根本不可能给武帝一个公正的定位,相对中肯的评价,还要到千多年后,才能得到,到那时,真相也随时光流逝,无处捕捉,所谓中肯,也不过是臆断罢了。


第60章 绿光
  李显带着百官迁回长安,沈梦昔这次留在了洛阳。李显极力劝说妹妹跟去长安,并想依靠性格坚毅的妹妹,共同对抗胁迫他的五王。
  沈梦昔深思熟虑后,还是没有答应,五王势大,短期内不宜直接正面对抗,再者李显昏庸,她若去长安,涉及朝政,必然与韦后有利益冲突。既然武帝打算把江山交给李显,那就是打算让他和武家联合,她也不想趟这浑水。
  李显给妹妹加号镇国太平公主,加封一千户。李旦一家则乖乖跟去长安。
  武攸暨还住在积善坊府邸,也没有去长安,皇家没有合离的先例,但若沈梦昔想,还是可以的。两人为此长谈了一次,武攸暨表示不想合离,也不要侍妾通房,他很享受每日作画弹琴的日子,如有一日,公主有了心上人,他定会让出驸马之位。沈梦昔眯起眼睛看着武攸暨,觉得他极有可能是ED,不禁有些同情,想想自己也不可能在唐代挖到一个投脾气的人出来,干脆就先让他占着这个位子吧,省得有人惦记着再赐婚。
  武攸暨敏感地从她的眼神中,读懂了含义,气得忽地站起来,头一次甩脸子走了。
  沈梦昔耸耸肩,也不计较。武攸暨的子女都已成亲,孙子也都有了两个,他自己不想要女人,那就随他去好了。
  沈梦昔依然住在青云山庄,每日日程安排得相当紧凑,打拳打坐,写字读书,学习周易、天文之外,还加了琵琶,十指飞轮,直弹得神鬼回避,乐师苦笑说,弹琵琶要有童子功,像她这样的练个三五年,都很难自娱自乐。
  琵琶为弹拨乐器之王,沈梦昔本来也没想一蹴而就,不过是闲来无事消遣,守着身边的各行高手,不想浪费资源罢了。
  另外隔日还要听取沈七总结的汇报,有时还要与属官开会议事,日子过得充实而忙碌。
  胤儿和简儿封了郡王,却无实权。沈梦昔划拨了一半护卫交给胤儿直接指挥,给了他充分自主权。简儿则天南海北地跑,比胤儿当年走得还远。
  玉儿日子过得平静,狄敬恩虽有些古板,但踏实可靠。玉儿年初刚生了个女儿,沈梦昔第一次当外祖母了。
  府中大小事务,从厨房、针线、库房、到店铺、账房等,鹿儿倒是都经手了一遍,她已经与去年的新科探花陆行止定亲,陆家为徽州一个中等家族,只有一个族叔任户部六品官员。
  陆行止是鹿儿自己挑的,看了状元游街,又去宫中跟舅父借了陆行止的试卷查看,之后跟沈梦昔借了四个护卫,两个派去徽州调查一番,两个在京中调查。
  还自己制造机会,偶遇了两次探花郎,一起饮酒赋诗。胤儿也与之接触了几次,回来说人品不错,就是家世差了点。
  鹿儿却不管,一锤定音,就是他了!
  沈梦昔有些吃惊,“就是他了?不再看看?”
  “人嘛,都差不多,长安洛阳的各家郎君鹿儿都知道一些,他家人还算敦厚,他也差不了多少。没什么野心,正好过日子。”
  沈梦昔乐了,这孩子,知道自己要什么,直奔目标而去。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