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嘛,都差不多,长安洛阳的各家郎君鹿儿都知道一些,他家人还算敦厚,他也差不了多少。没什么野心,正好过日子。”
沈梦昔乐了,这孩子,知道自己要什么,直奔目标而去。
“行,和你姐姐一样,先订了,随时可以反悔。”
鹿儿抱住沈梦昔的腰,“要是能倒插门就好了,鹿儿不想离开阿娘身边。”
“哟哟哟,早上又吃蜂蜜了。”
******
韦氏垂帘听政,上官婉儿则以皇妃身份掌管内廷,并负责起草诏令,两人配合倒也和谐。上官婉儿此时已经42岁,说是皇妃,其实也就是给个方便后宫行走的官职,故而后妃是互助的工作关系,无需争宠。
上官婉儿文采斐然,浪漫感性,她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平日里最喜主持风雅,品评诗文,一时间诗才词臣,广聚门下,时有高朋满座,高谈阔论。沈七汇报来,沈梦昔第一反应竟有那便是民国太太客厅的错觉。
受武帝耳濡目染将近三十年,上官婉儿深信女子丝毫不弱于,甚至更强于男子,她空负一腔才华与抱负,因身份限制,只能苦苦蛰伏。与韦后和安乐公主聊天中,时时提起武帝,推崇武帝行事风格,并夸赞韦后有武帝风范。
韦后效仿武帝当年,也提出一系列利民政策,比如百姓五十九岁后即可免除劳役,比如百姓一律为被父亲休弃的母亲服丧三年,又规定男丁二十三岁才算成丁等等,李显一一批准。
安乐公主的夫君是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李显与武三思既是表兄弟,又是儿女亲家,武三思拿出当年讨好武帝和张氏兄弟的劲头,把李显唬得五迷三道,对武三思信任有加,竟允许武三思随时入宫商议政事,如果武三思有两天没进宫,第三天,李显就会带着韦后,微服去武府,有时也带着上官婉儿。
武帝时期,武三思与上官婉儿就极其熟识,如今更是熟络,韦后与上官婉儿常常同武三思,毫不避讳地下棋、饮酒娱乐,久而久之,李显头上就戴了两顶绿帽子,但李显万分信任三人,自得其乐地蒙在鼓里,做着甩手皇帝。
沈梦昔听着汇报,恨得牙根痒痒。暗想,难怪武帝十分不喜李显,她对这个三兄懦弱无能的也喜欢不起来。
但李显通过武三思的势力,在两年内相继设计或贬或杀了张柬之等五王,对于当年五王逼宫武帝,李显还是有着心结,处置完五王,李显觉得终于可以安心祭拜母亲了。
而武三思和武家,再度权倾朝野,不可一世。
沈梦昔至此,彻底明白武帝的布局。——这江山,虽不姓武,但依然掌握在武家人手中!
武帝临终时,告诫沈梦昔不要参与朝中争斗,安心过逍遥恣意的日子,没有人会动摇她公主的地位。这么多年,武帝从不与她讨论政事,朝中也无人关注她这个爱享乐、喜欢杂学的公主。
那么,当年,武帝不立武三思为太子,是不是也是要保护武家子侄呢。武三思龟缩蛰伏,朝中所有注意力都转到李显身上,那些倾向于恢复李唐的世家官员也都安下心来,武家势力得以保存。
只是武帝活得太久了,按捺不住的人还是冲出来,争了功,夺了权。
人人都读史,都知道皇帝爱斩功臣,却都趋之若鹜地争那所谓功名。就如韩国总统一样,无一有好下场,却依然有人轮番上阵,人人都觉得自己可以经天纬地,与众不同。
史书上说,是韦后毒死了李显,欲效仿武帝,再称女帝。沈梦昔想的是,再过几年,她就搬到长安,盯紧了韦后,起码不让三兄死于非命。现在看,性格决定命运,有些人,是救不活的。
沈梦昔叹气,让沈七退下。
第61章 结亲
景龙元年,沈梦昔搬往长安。
胤儿和鹿儿都该成亲了,李显分别给外甥和外甥女在长安赐了府邸,这就是催促沈梦昔迁往长安之意。
而胤儿也终于得偿所愿,与崔十娘子定亲了。
房夫人去世后,他一直执着地等待着崔十娘子,不肯相看其他娘子,也不接受沈梦昔为他物色的娘子。
而崔瑾当年虽未参与五王政变,但所率禁军部下有违令参与者,他也受到牵连,这几年,崔瑾一边因拒不配合逼宫,受到五王的打击报复,一边又因部下违令管理不善,受到李显的嫌弃,可谓两头受气。
房夫人的去世对他打击很大,他们夫妻的感情极深,加之妻子之死于他还有脱不开的干系,整个人一蹶不振。
房夫人去世满一年,崔老夫人做主,给他找了个长相肖似房夫人的妾,崔瑾推拒了两次,还是接受了。
崔十娘子眼见父母鹣鲽情深,忠贞不渝,如今又看着父亲欣然纳妾,一时不知该不该相信世间有真情,对祖母竟也产生了怨怼。崔老夫人岂能看不出孙女的情绪,叫她到跟前,细说分明,“你阿娘已经逝去,我儿子还活着!没有一个阿娘忍心看着儿子颓废余生。人世间的情意,就没有一成不变的,你阿娘活着时得了你阿爹的独宠与忠诚,已是难得,想必你阿娘泉下有知,也不愿你阿爹孤独终老吧!”
崔十娘子哭着伏在崔老夫人膝头,泪水打湿崔老夫人的裙裾。
“寿阳郡王是个不错的,你祖父看着他长大,祖母打听了,他在洛阳,一直没有定亲,虽未明说,但是肯定也是与你有关的。”崔老夫人拍着孙女的背说。
崔十娘子停止哭泣,直起身子,有些发愣。
“公主。。。。。。”她记得祖母当初是看不上公主府的。
“到了祖母这个年龄,早就不靠眼睛看人了。公主并非传言中那样。”尽管嘴上如此说,崔老夫人还是不由得想起太平公主前来吊唁,语出惊人。
崔十娘子点点头。
“虽说你未出孝不能出嫁,却可定亲。如有合适的,祖母还是要为你打算的。”崔老夫人征询地看着孙女。崔十娘子羞赧地垂头,又点了点。
到底是沈梦昔看不得儿子受苦,请了狄光远夫人去崔府探信,没想到,崔家虽未一口答应,但也算是松了口,胤儿欢天喜地地奔赴长安,寻机与崔十娘子见了两面,回到洛阳就催着沈梦昔赶紧走六礼。
沈梦昔心里酸酸的,但是她明白,胤儿如果不达成这个心愿,崔十娘子将成为他一生的心结,无论娶谁,都未必幸福。
叹口气,好在是娶媳妇,不是嫁女儿,这亲家,结就结吧!唯一可惜的是,那丁四娘也一直没有定亲,沈梦昔知道她真心喜欢胤儿,心里可惜得不得了。
陆行止任六品国子助教,长相虽不丑,但也不是让人惊艳的英俊,但是鹿儿喜欢,她也无法。李显赐了一座永乐坊的府邸给鹿儿,并封为宝泉郡主,顺便将玉儿加封为裕华郡主。
所以,再不愿意,沈梦昔也要去长安,她只恨自己不能真的出家为道。
到长安第二日,沈梦昔郑重进宫拜见李显。
却见那武三思竟然堂而皇之也在皇帝寝殿,同在的还有韦后、上官婉儿,四人正促膝坐在一处。见沈梦昔进来,李显欢喜地一拍手,起身迎接,就像没当皇帝时一样,脸上是真心实意的笑容,看得沈梦昔心中百感交集。
沈梦昔欲行大礼,被李显拉住,指着案几说:“月儿免礼,一家人何必客套,快来,也只有你能与婉儿一较上下了,梁王也败北了。
案几上放着一副双陆棋盘,棋子错落摆着,显然她进来之前,他们正在游戏。
“月儿不善此道,还是不要献丑了。三兄近年身体可好?”沈梦昔与其他三人互相见礼后,坐于李显身边,看着他的脸问道。
“还好还好!”李显后宫新进了一个西域美女,一个高丽美女,若非武三思进宫,他一般都在后殿。政事多半都由韦后处置,这两年是他有生以来最潇洒的日子。
沈梦昔从这个老实懦弱的皇帝眼中看出了他的生存之道,心知多余替他忧心,笑着说:“那月儿就放心了!”
韦后与上官婉儿都是四十几岁,微微发福,但依然光彩照人,满头珠翠,襦裙华丽,肩披轻纱半臂,胸前露出大半肌肤,波涛汹涌,脸上虽化着浓妆,但依然遮不住志得意满。
韦后看到沈梦昔那张酷似武帝的脸,猛然又想起武帝赐死自己的一儿一女,控制不住地抽动了一下眼角。从前对武帝只有敬畏,如今面对太平公主的脸,她下意识地也畏惧了一瞬,但随即想起自己如今是一国之母,怕她作甚!
表情不禁凛然,沈梦昔觉察出来,装作未觉。
上官婉儿看着太平公主也有一瞬的愣怔,武帝在世她不觉得,武帝崩逝,再看太平,就觉得她们母女实在肖似。陪伴武帝的漫长岁月岂能忘记,双眼不禁濡湿,她不由自主起身,到公主身前,再次屈膝行礼。沈梦昔扶住她,对她笑了一下。
武三思却不像当初对武帝那样唯唯诺诺,连头都抬不起来的样子,他半扬着下巴,看了沈梦昔一眼,眼中闪着算计,毫不避讳。
沈梦昔觉得他比武承嗣还要恶心三成。
“太平,简儿还没有定亲吧,愚兄有一幼女,与简儿年龄正是相当,不如。。。。。。”
不待武三思说完,沈梦昔打断他,笑着说:“梁王,从母亲这边论,我们是表兄妹,但从攸暨那边论,我们可算是一家人,孩子们如何能结亲呢!”
武三思的脸抽了一下,他这几年顺风顺水,武攸暨久居洛阳,他几乎忘记了这个堂弟,也忘记太平公主是武家媳妇,脱口而出就想与她联姻。
上官婉儿及时将话题转到上次的诗会上,化解了武三思的尴尬。
李显留沈梦昔午膳,席间,沈梦昔发现武三思与韦后隐秘地交流眼神,也看到武三思的手放到上官婉儿的足踝上。李显却只顾与她闲话,眼神放光,一付丝毫没有发觉的样子。
沈梦昔笑了一下,各有所需,各有所取,当事人不介意,她又何必多事。
第62章 兵变
胤儿成亲了,依着胤儿的意愿,提亲时把日子几乎定在了刚出孝的日子,崔家也没延期,一是崔十娘子确实年龄不小了,二是,崔老夫人身体越发糟糕,他们生怕崔十娘子没来得及出嫁,不得不再次守孝。
沈梦昔什么都不用操心,属官把一切都操办得妥妥当当。
擎等着第二天喝了媳妇茶,看着得偿所愿的胤儿笑得牙龈都露出来,真是哭笑不得。
相比于娶媳妇,嫁女儿就要心酸一些,鹿儿也出嫁在即,沈梦昔很是不舍。
鹿儿对新的生活充满期待,每日喜笑颜开,毫不掩饰。沈梦昔幽怨地说她是小没良心的。鹿儿安慰说:“阿娘,鹿儿一定会把日子过得好好的!阿娘放心吧!”
“我有什么不放心的,谁欺负你了只管回来找阿娘便是!”
“哈哈哈哈!”鹿儿笑得如银铃般清脆。
“笑什么笑,这世间,男人喜新厌旧,好色薄情都是本性使然,并非家贫就一定深情忠贞。”沈梦昔忍不住给女儿打预防针。
“鹿儿知道啊!”
“你知道个屁!”
“鹿儿当然知道啊,这世间男子,本不如女子坚韧深情,他们还对女子多方打压限制,外祖母做皇帝比男子为帝辛苦万倍,无论做什么都要受世人诟病。就连母亲救个落水学子,也要背负一生污名。鹿儿知道身为女儿的艰难,如有一天陆行止背叛了鹿儿,鹿儿就与他合离。他如果先死了,鹿儿也做不到像阿娘这样,余生守贞,鹿儿会再去寻一个郎君,比他更好的郎君!”
沈梦昔听得目瞪口呆,“谁跟你胡言乱语的?”
“鹿儿自己想的。”鹿儿指了指自己的头,“看了那么多书,看了那么多事,总要动动脑子想一想的。”
沈梦昔稍稍放心,“嗯,好好过日子,阿娘喜欢一句话,你来我当你不会走,你走我当你没来过,虽然做来不易,但是应是处理情感的方法之一。还犹豫着怎么说给你,如今看来,你倒比阿娘还通透了。”
“阿娘,阿爹已经走了二十年,阿娘为何还与定王那般疏离,鹿儿看着定王与武家那些人是不同的。”
“小孩子家家的,少管大人的事!”沈梦昔佯怒道。
“可是鹿儿不忍看着阿娘孤单,鹿儿出嫁了,谁陪着阿娘呢!”
“你兄长娶妻了,以后家里有小孩子,就热闹了。”
“阿娘!”
“你外祖母也问过阿娘是否孤单。鹿儿,阿娘不孤单,阿娘有许多事情可做。这世间,不只有情感一件事情。”
鹿儿凝视沈梦昔片刻,将头放到她的肩头,轻轻呢喃了一句阿娘。
两个月后,鹿儿出嫁,沈梦昔觉得家里空了很多。
三朝回门时,鹿儿笑嘻嘻地,沈梦昔也放下心来,这孩子,总是能把事情处理得很好。
“阿娘赶紧给鹿儿张罗个二嫂吧!省得他四处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