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国时代交通闭塞,再加上战乱频繁,信息十分闭塞。
  除了各国的探子,比如秦国那为了离间计而建造的可怕情报网,就只有商队能打探他国消息。
  而各国派出的探子只会打探国君和高官行为,商队只关心自己的买卖,所以无人从楚国手工业衰败明显,推断出楚国国力比想象中的还空虚。
  直到两千多年后,考古学家们才从历史碎片中窥得了真相。
  吕不韦不仅是商人,政治眼光也十分合格。他此次前来楚国,又正是为了“贸易战”,所以立刻就发现了楚国自己并没有认真隐藏,只是众人习惯性忽视的重要情报。
  不过他也没有两千年后的考古学家,因高屋建瓴所推断出的那么全面,只发觉楚国手工业衰败,就表明自己能贩卖更多的货物,给东迁后生活质量下降许多的楚国大贵族。这些楚国大贵族为了购买更多的货物,掉入“改粮为棉麻”陷阱中的可能性就更大。
  不仅如此,楚国官造工坊极其缺乏技艺高超的工匠,连楚王所用的器皿上据说花纹都不多。他完全可以培养技艺高超的工匠作为探子,进入楚国官造工坊打探楚国武器制造的消息。
  只要知道楚国几座官造武器工坊出品武器的大致数量,就能从数量增减中看出楚国是否有出兵的打算。
  吕不韦已经胡子一大把,也忍不住握住拳头使劲挥舞了两下。
  在咸阳的时候,他虽然离秦王很近,却除了结交其他贵族,广召门客,能做的事很少。
  那时他以为贵族就是如此,将商场上的勾心斗角用在官场便足够。但朱襄公却说他的能力不应该用在这上面。
  “对夏同雪中送炭,让你有了在秦国建功立业的机会。你要用自己的本事立下真正的无可辩驳的功劳,才能在这个利益至上的秦国朝堂真正拥有立足之地。”朱襄以自己做例子,“我现在可以自由出入咸阳宫,是因为我是太子妻弟吗?不,因为我是秦国最会种田的长平君。”
  “吕不韦,你的富贵已经足够,剩下的是对青史留名的渴望,那你就不该被眼前的富贵和名声迷住双眼。”
  朱襄南下的途中,第一次与吕不韦真诚地聊了一次。
  吕不韦其实不太懂朱襄所说的话。但不懂没关系,他只要知道,朱襄为他指出了一条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没错。
  我要跟朱襄公立功去!
  不是因为我帮助了太子子楚回国而身居高位,而是一步一步踏着切实的功劳走向高位!
  对吕不韦而言,就是将自己最擅长的囤积居奇,换成了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做生意积累本钱。虽不擅长,但也不惧。
  吕不韦本以为自己需要等待很久,才能看到楚国的虚弱,才能大展手脚。
  没想到刚来楚国不久,他就以商人和政客双重角度,发现了楚国的虚弱。
  吕不韦兴奋之余,又很担心自己是不是想太多,贸然行动会不会打乱朱襄公的计划。
  他赶紧回到吴郡请教朱襄。
  朱襄听了吕不韦的判断之后,立刻就将楚国手工业的衰落与楚国都城北迁联系起来。
  他还看出了楚国另一个弱点,一个比楚国容易陷入贸易战,更为致命的缺点。
  吴郡与长江南岸后世属于南通市地区常有通商,交易中能得到许多楚国本地铸造的精美货币。封君麾下的楚商豪富,常用金币结算货物。
  虽说金比青铜器软,可能更好雕刻,但仅从花纹上来看,此地封君治下的工匠可能不少。
  对比楚王所用青铜器连精美的花纹都变粗狂,还要招揽外国工匠为自己打造器皿,楚国封君的生活可能还稍好一些。
  靠近长江的沿海一带,还不是楚国传统贵族的封地。那么楚国屈、景、昭三大贵族的封地,是不是更加繁盛?
  楚国改革终止后,保持着最为完善和落后的贵族与国王共治制度。屈、景、昭就是贵族一派的领头者。
  三大贵族都是脱胎于楚国宗室。用后世更熟悉的情况来对比,楚国此时政治体制与清朝刚入关时类似。楚国就是“旗主宗王共治”,屈、景、昭的族长就是“最大的三个旗主”,其他封君就是“小旗主”。
  在郢都时,三大贵族各占据一片城区,称“昭闾”“屈闾”和“景闾”。楚国主持宗庙祭祀的官职叫“三闾大夫”,管理在郢都中的三大家族子弟,也是其最重要的职责。这一点也和清朝宗人府类似。
  楚王名义上“八旗共主”,实际上只能直接掌管“上三旗”。
  郢都一战,“上三旗”损失惨重,楚王在楚国的权力消退。消退的程度,从楚王新都手工业的倒退,与楚国其他封地手工业的比较,就能较为直观地得出。
  文明跨度长的好处,不仅仅是后人能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找到“先例”,朱襄这种莫名来到过去的穿越者,也能从类似的“将来”倒推出楚国正面临的困境,以及要让楚国陷入更大的困境,可以添一把火的地方。
  朱襄思维豁然开朗,然后心头一跳。
  他敢确定自己的想法一定是正确的,因为后世无数和楚国相似情况的国家都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自己主动出击,是不是有可能让楚国分裂,甚至……提前覆灭?
  朱襄赶紧让自己这可怕的想法打住,但又立刻嘲笑自己伪善。
  秦国要统一天下,楚国是敌人,秦楚注定将有多次大战。自己出不出手,两国交战都会死伤无数。
  不如速胜。
  若不是求速胜,他也不会接手秦楚贸易战。现在伪善什么?
  “我们需要李牧和王翦的配合。”朱襄顿了顿,道,“不止,我们需要蜀郡、巴郡、黔中郡、南郡、吴郡一同配合。”
  吕不韦惊骇无比:“啊?”不是只做个生意,或者安插一点奸细,阵仗这么大?
  朱襄语气冷硬道:“楚国已经出现的裂缝,便可以把楚国沿着裂缝掰碎。”
  “掰、掰碎?”吕不韦重复着这个词,脑海中空空如也,却又感到莫名心惊胆战。
  “不过是将楚国再造成第一个东周小战国而已。”朱襄握紧拳头,然后徐徐松开,语气淡漠道。
  ……
  “春秋战国”一词,在如今典籍中已经多次提起。吕不韦能明白朱襄以“战国”指代什么。
  朱襄的话,让他又激动,又忐忑,恨不得现在就随朱襄冲锋陷阵。
  朱襄让吕不韦冷静,现在吴郡休息片刻,等待李牧、王翦回来共同商议此事。
  得到朱襄的信件,李牧和王翦回来时,不仅嬴小政带着李斯、蒙恬旁听,“失踪”许久的韩非也终于来到了吴郡。
  韩非那一张白嫩的贵族脸,现在晒成了一个小麦色的精神小伙子,连文人的美须都变成了更好打理的短胡茬。
  他带着一大箱子书,向朱襄汇报自己这些年的“学术成果”。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拉到了对楚国机密大会中充当笔录。
  韩非捏着毛笔,愁得快把毛笔毛揪下来。
  自己还没打算彻底投靠秦国呢,现在得知这种机密真的没问题吗?
  李斯瞥了韩非一眼,压低声音没好气道:“你难道还会去向楚王告密?既然不会,你愁什么?只是让你当笔录。”
  李斯的一句话,便将韩非安抚住了。
  蒙恬羡慕地看着李斯和韩非。
  他与李斯相交许久。李斯对他毕恭毕敬,从未用这种语气与他说过话。即使他知道李斯和他年纪不相仿,难以成为亲密友人,但还是好寂寞啊。
  蒙恬咬着笔杆子,寂寞。
  嬴小政瞅瞅韩非和李斯,又瞅瞅做小儿态(虽然确实年少)的蒙恬,心里老气横秋地叹了口气。
  朕的下属论成熟稳重,真是比不过伯父们,更别提舅父。
  “这里是楚国现在的地图。”朱襄开门见山,先将楚国地图挂在墙上,“我介绍一下地图标识的含义。”
  研究农学的人都擅长地理。朱襄可能对行政区域和主要矿产等记忆比较模糊,但画起地形水文等,连思考都不需要。
  朱襄甚至可以在这张地图上标注上每片区域主要的粮食产出。不过那是两千多年后的事,与现在无关。
  根据记忆和现在搜集的楚国地图,朱襄描绘出楚国的山川平原和城池大抵位置。
  李牧已经很熟悉朱襄所描绘的地图,他自己已经学会了部分朱襄“发明”的地图绘制图案。
  王翦从李牧手中看到过这种地图,才知道原来出处是朱襄,李牧居然都没和他说过,真不当朋友。
  吕不韦和李斯、韩非、蒙恬则一无所知,朱襄现在的介绍,主要就是教导他们。
  介绍完后,朱襄在城池下面标注了封君的名字。
  从这张地图可以看出,楚王仿佛成了春秋时周王时那样,直属的郡县很少,大城池几乎都被封君把持。
  楚国在吴起改革时,也采取了郡县制。改革废止后,楚国虽与其他六国一样,郡县制与封君制并行,但封君制逐渐占据上风。
  直属的郡县一般都处于楚国郢都周围,呈现众星拱月的趋势。当郢都被白起攻占后,楚王直属的地盘也就陷落大半。
  朱襄还未说自己的意图,在座的都是聪明人,立刻就看出楚王已经几乎被封君架空。
  朱襄标注完地图上的封君地盘后,提起郢都之战,又让吕不韦介绍他此次去楚国发现的情况。
  吕不韦表情十分激动,非常感激朱襄给他这个表现的机会。
  嬴小政心情十分复杂。
  好吧,他承认,吕不韦也算是个人才,说不定没了当他“仲父”的机遇,也能凭借自身能力立功封爵。
  不过现在就算他喊吕不韦一声“仲父”,吕不韦他敢应吗?
  我阿父都削死他!
  嬴小政心情突然舒畅,终于愿意稍稍放过吕不韦一马了。
  还是不以吕不韦没有双脚进入咸阳宫就削他的官,留他好好为朕做事,不给他赏赐就行了。
  听完吕不韦的介绍后,李牧和王翦都有所意动。
  李牧已经露出了微笑,王翦还在皱眉思索。从两人不同的表情可以看出,如今李牧比王翦稍稍成熟一些,王翦还需要一定的磨炼。
  李斯、蒙恬和韩非也在皱眉思索。
  朱襄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结论,给了众人思索的时间。
  “政儿,你有何想法?”朱襄最先问嬴小政。
  嬴小政道:“若是我,便会挑起楚王与封君进一步斗争,扶持一位不属于三大贵族的封君与其他封君争斗。春申君如何?”
  朱襄看向李斯、韩非、蒙恬三“小”:“你们如何想?”
  李斯最先开口:“此次向楚国卖布买粮,最怕便是楚王下令禁止秦楚交易。楚国封君不听楚王的直接命令,我们或许可以直接向封君卖布买粮。”
  蒙恬想了许久,讪讪道:“我的想法和李斯一致。”他现在还只是一个聪慧的少年郎,做事很麻利,这没想那么多。
  朱襄对想要开口,又有些犹豫的韩非道:“慢慢说,不急。”
  韩非深吸一口气,道:“我看,可以直接,打楚国了。”
  韩非仍旧有些口吃,但南下后与农人们交流,学会了缓慢说话,将重复的字变成只是断句有些奇怪,是一大进步。
  李斯和蒙恬都猛地转头看向韩非。嬴小政也看向韩非,满脸狐疑。
  这韩非是不是又在做什么为了韩国削弱楚国,故意出坏主意的打算?
  李牧听后,笑道:“我也是如此想。”
  王翦却反对:“楚国虽衰弱,但疆域辽阔,非百万雄军不可彻底攻下。”
  嬴小政摸了摸精致的下巴。哎呀,我这里的王翦将军还没成长起来呢,以后你说只需要六十万!
  王翦继续道:“即便有百万雄军,若其他五国援助楚国,也可能功亏一篑。”
  李牧淡笑道:“现在可以攻打楚国,不是现在可以彻底攻灭楚国。”
  王翦先皱眉,然后眉头猛地舒展:“你的意思是……我明白了!确实可行!”
  韩非道:“我也是,此意。”
  内政很强但不会打仗,对贵族之间的事也很不了解的李斯,快把眉头都皱得能夹死蚊虫了。
  你们的“此意”究竟是何意?为什么韩非能想出的事,我想不到!
  蒙恬已经两眼放空。对不起,我跟不上你们的思路。
  朱襄看向嬴小政。
  嬴小政不服输道:“舅父先别说话,让我想一想。”
  嬴小政从椅子上跳下来,走到地图旁仔细观摩,回想朱襄等人之前说的话,推测李牧、王翦和韩非的意图。
  朱襄笑着摇摇头。
  嬴小政的腿已经不短了,但还是习惯从椅子上跳下来,真是过分活泼。
  将来他当秦王后,可别也从王座下蹦下来。荀子若能活到那个时候,看到这一幕,恐怕会打断自己的腿。
  “朱襄,你就是这么教的政儿礼仪?!”
  是的,打断自己的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