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知道两个弟妹眼气她,弟妹们别看对她笑呵呵的,心里指不定怎么嘀咕她呢,可二弟妹扎她心,这就有些过了,哪怕有了矛盾,可她到底护着过二弟妹啊!
  赵氏话一落就想打自己的嘴,可话说出口了已经收不回来了,她更知道,大嫂不再是以前的大嫂了,哪怕大嫂不记仇,可裂痕已经有了,“大嫂,我。”
  竹兰脑仁更疼了,哪怕今个的局面料到了,可真的发生了,还是闹心,她从来不奢望儿媳妇们好的如亲姐妹一般,亲姐妹还有矛盾呢,更何况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反而有利益纷争的儿媳妇们了。
  竹兰头脑很清醒,正是清醒所以更看得清现实,现实就是,她和周书仁累吐血也不能让模式化所有人,因为他们都是真是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和小心思!
  只是,竹兰冷了脸,锐利的眼睛看着赵氏和董氏,“我不用琢磨也知道你们想什么,但是在我面前,你们给我记住了,日后谁要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帮着外人害自家人,我绝对不容。”
  赵氏和董氏吓了一跳,以前婆婆软刀子多,今个第一次亮了刀,两人忙道:“娘,我们不敢。”
  竹兰让二人起来,“一家有一家的规矩,你们日后代表的都是周家,你们把我的话都记住了,如果在外面,你们敢踩自家人,我想你们不希望知道后果是什么。”
  竹兰这回不是偏心说的,这些规矩,她必须说,不管周家是否分家,再官场里周家就是一个整体,谁出了错都是整个周家的问题。
  她和周书仁走到这一步不容易,费了多少心血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所以她一点都不急着去江南,该敲打的都要敲打好了才行。


第379章 年礼
  竹兰目光不仅看着赵氏和董氏,还看了李氏,闺女和两个孙女,这句话不仅仅是给赵氏和董氏说的,也是给所有人说的。
  屋子里,赵氏和董氏早就吓的跟鹌鹑似的,李氏也吓到了,一时间忙站起身跟着跪下,雪晗拉着两个侄女跪下,几人一口同声的道:“不敢。”
  竹兰嗯了一声,“希望你们记住今日的话,行了,时辰也不早了,都回吧。”
  等人都走了,屋子就剩下竹兰自己,安安静静的,竹兰的脑仁舒服了不少,人一旦清静惯了,真不喜欢人多的热闹。
  门外,赵氏等出了主院忙追上大嫂,“大嫂,刚才我只是一时口快。”
  李氏不是傻子,在礼州城她见的官家儿媳妇多了,她身边又有绢花婆子指点,她更会看人了,何况她的直觉很准,赵氏是不是一时口快,她清楚的很,“二弟妹,你的话不诚,我知道你们嫉妒我,可你们踩我又有什么用?”
  她这个憨子都知道婆婆为什么喜欢她,两个聪明的弟妹却不明白,她发现太聪明也不好。
  李氏说完拉着闺女玉露的手往自己的院子走,李氏边走边想着爹娘,她心里怪难受的,日后想回娘家就更难了,不过,婆婆一定会派人送年礼回去的,她不仅要准备年礼,还要送银票回去,希望爹娘手里银子多了,能过的轻松一些。
  赵氏站着没动,愣愣的看着大嫂进了院子,大嫂心里什么都清楚,这一年多大嫂的变化太大了,唯一没变的就是直性子了。
  董氏以前还有官家小姐的底气,可她知道爹的七品县官不可能再升了,她现在连二嫂都比不了,二嫂至少有儿有女,她还没圆房呢!
  董氏现在不敢小瞧大嫂了,大嫂一年多通透了不少,“二嫂,我还有些行李没整理完,我先回了。”
  赵氏回神,“哦,好。”
  赵氏等董氏也走了,才拉着闺女的手,闺女身边多了个丫头,她有些话也不好说,赵氏想到丫头,至少婆婆并不是特别的偏心。
  竹兰休息了一会,写了年礼的单子,叫来了丁管家,“你去采买六头肥羊,一百二斤的牦牛肉干,大红的灯笼八对,一百二十斤的猪肉,二十四条的鱼,粉条一百二十斤,羊皮八张,买八坛子二十斤装的酒,最后是八匹布料,我这里都写清楚了。”
  因为亲家都是普通的百姓,只能穿一些棉麻的布料,别看八匹很多,其实并不贵。
  丁管家接了过来,“我这就去办。”
  竹兰手里还有另一份的单子,她让采买了九样,算上自家的苹果正好凑整十样年礼,她列的单子是给每家的年礼,李家,周族长家,闺女家,董家,钱家,姜家,一共六家的年礼。
  姜家和钱家,只有六样年礼,少了灯笼,羊皮,酒和布料。
  其他的四家都是十样双数的年礼。
  这些只是年礼,竹兰还单独给闺女一家子准备了衣服,闺女和女婿一身衣服,一件披风,四个孩子两身衣服鞋子等,还有给闺女和外孙女的小首饰,最后是压岁钱了。
  今年的压岁钱给的多,自家的孙子一个月都有一两银子的月钱呢,外孙子外孙女见不到,竹兰也没多给,一人五两的压岁钱,闺女和女婿一人十两,说白了变相的补贴了。
  闺女已经连买了两年的地了,该准备买房子了,等闺女买了房子,老家的老宅子就该重建了。
  竹兰不仅给闺女准备了,还给族内族学的孩子们也准备了,家里笔墨很多,竹兰准备挑一些出来送回族内,好一些的笔墨送给秀才和童生,剩下的都给在族学读书的学子,对,还有一些手抄的书籍,这一回周老二带来不少书,竹兰准备挑一些出来抄写送回去,至于抄书的人选,周老二,昌廉就很好,来了礼州城还是需要再静静心。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是七日,七日的功夫,竹兰这边的年礼都准备妥当了,主要是等书籍,竹兰让二月押送年礼回老家,二月正好也能看看自己的爹娘。
  李氏也没少准备,李氏送的都是粮食和肉,布料也买了不少,加上一套李氏的首饰和五十两的银子,竹兰算了下,李氏往娘家送了差不多八十多两。
  这些都是李氏和竹兰报备过的,竹兰真没往心里去,银子是李氏自己的,李氏愿意给娘家,她还挺高兴的,至少说明李氏是真的孝顺,而不是一味的只孝顺婆婆。
  二月走了,竹兰才带着儿孙们去杨家,竹兰的爹身子骨一直不错很少生病,可这一次生的病有些久,老爷子生病的时候,竹兰要留下照顾,却被大哥和二哥送了出来。
  全因两个哥哥真的不好意思,来了礼州城后,武春在营地很少回家,杨家全靠竹兰照顾,竹兰不仅管着周家还要照顾着杨家,两个哥哥十分不好意思了。
  现在杨家的银子收了回来,还赚了两笔银子,家里的银子宽松了,杨家也融入了礼州城,真的不好意思再辛苦竹兰。
  当然这也是杨大勇的意思,杨大勇和孙氏心疼闺女,他们已经享受了不少闺女的孝顺,闺女做的已经够多了。
  竹兰见爹病好了,除了瘦些精神倒是不错,“爹,您好了,我和书仁就放心了。”
  杨大勇笑呵呵了,“让你们惦记了,我好了,全好了,哎呦,快来让我看看我的重外孙女,重外孙子。”
  竹兰示意明云带着玉霜,明瑞过来。
  杨大勇看着三个孩子,“好,好,这回你们家人都齐全了,一家子还是要人齐。”
  竹兰笑着,这就是老人的思想了,希望家里的人都在身边,“是啊,现在人齐了,今年过个团圆年。”
  孙氏笑眯眯的,挨个摸了摸重外孙们,心里琢磨着,今年靠着闺女赚了不少的银钱,今年给孩子的红包也要涨起来。
  老太太一算,哎呦,幸好闺女帮着家里,否则靠着大孙子的俸禄真不够杨家花销的,家里的下人多是享福,花的银子也多,而且大孙子是武将,过年的时候也要宴请不少客人,这又是一大笔的开销。
  孙氏握紧了闺女的手,杨家能过的体面没给大孙子丢人,全靠闺女,孙氏太心疼闺女了,“兰啊,你还要去江南啊,不能等明年开春再去?冬天出门多遭罪啊!”
  周家几个儿子傻了,娘没说过啊!
  竹兰的确和娘说过,闲聊的时候聊的,“娘,现在爹的病好了,我过几日就准备走了,您放心,我快去快回。”


第380章 缝衣
  竹兰带着一家子吃了中午饭才回家,回到家四个儿子一个不差的站在屋子里,儿媳妇被敲打过了心里好奇也不敢过来。
  竹兰坐下暖和一会,对着四个儿子道“我的确要去江南。”
  周老大是老大,他是真的担心娘,尤其是冬日里赶路太遭罪,“娘,您有什么事让儿子去。”
  竹兰感受到老大的真切关心,挑了眉头,她发现老大又变回来了,变回了她刚来时候的样子,自从周书仁的身份变了后,老大的关心或多或少都带些小心思,看来的李氏行为给老大上课了,“这次你们办不了,今个你们四个都在,我就都说了,我准备去江南买两座庄子,这是早就打算好的。”
  周老二到礼州城七日,摸清了一些家里的账目,他估算过算上他带回来的银子,家里有五千两之多,他是真的震惊了,他听昌廉说过,娘在京城又买了宅子的,没想到自家竟然还有这么多银钱,要知道还有果园和土地的,这些都是银钱,都变现后,唔,家底太厚实了。
  现在听到娘说要买两座庄子,周老二脑子活了,银子留在手里的确不如买庄子,庄子的收益只要不是灾年,每年基本是固定的,日后每年都会有两笔稳定的进项,积少成多啊。
  周老二激动的道“儿子跟娘一起去。”
  他知道,娘和爹一样,说一不二的劝说是没用的,不如跟着娘一起去长见识。
  昌廉倒是想去,话到嘴边咽了下去,老师正在教他,他离不开。
  昌智想去啊,他是真喜欢江南,江南的风景好学子多,上次他就没待够,“娘,您带儿子一起去吧。”
  竹兰心里翻着白眼,她带谁都不会带上昌智,她去江南是为了正事,她可不想操心昌智,“你还要教明腾和明瑞,你留下。”
  昌智不甘心,“娘。”
  竹兰,“本来还想和你爹说,让你爹把得的书给你看看。”
  昌智,“”
  半句话啊,这不是威胁他吗?
  竹兰喝着茶,笑眯眯的看着老儿子,家里的书多了也好啊,正好方便她捏了昌智的命脉。
  昌智笑着“娘,您放心好了,您回来的时候,我一定让明腾背会诗集,明瑞会默写千字文。”
  周老大,“”
  周老二,“”
  这是报复吧!
  竹兰笑了,对着周老大和周老二道“你们两个跟我一起去,对了还有丁管家一起,我去江南不在家,家里就交给昌廉了。”
  周老大松了口气,他跟着娘一起去也能照顾好娘。
  周老二心里欢喜,娘带上他,他早就想像大哥一样管些事了。
  竹兰对着昌廉又道“过些日子河水的冰就冻实了,你记得雇用人去采冰放到小的冰窖里,另一个大些的冰窖,你用木桶冻井水存放进去。”
  她的两个冰窖,一个是夏日用的冰,另一个冰窖水是干净的,她是预防有旱灾能有干净的饮水。
  昌廉道“娘,我都记下了。”
  晚上的时候,竹兰交待几个儿媳妇,李氏养胎就行了,赵氏管着厨房,董氏接手了针线房,雪晗则是管着后院。
  竹兰对于两个儿媳真没多少信任,还是闺女更让她放心。
  竹兰安排好了,家里的行李用了两日打点,一切准备妥当了,竹兰准备启程了。
  晚上,周书仁难得唠叨“一路上注意别受了凉,有一点不舒服都要请大夫,路上行程慢不要紧,你要照顾好自己。”
  越说,周书仁越不放心,他是真的想跟着竹兰一起去,这次和他第一次出门不同,可当时两人的感情是朦胧的,他们真没那么多的不舍。
  可现在不同啊,他是恨不得他在哪里竹兰在哪里,竹兰越要离开家,他越焦躁不安。
  竹兰握着周书仁的手,“瞧你,我都多大的人了,还照顾不好自己?”
  周书仁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可就是冷静不下来,该死的古代,他想念手机,想念视频通话,至少能时刻知道竹兰好不好,闷闷的道“真不想你离开。”
  可他也知道,他日后真没机会带竹兰去江南,除非退下来,可那个时候他们都老了,经受不住长途跋涉了,而且竹兰也希望帮上他,他更没有理由去不支持。
  竹兰摸着周书仁的脸,幸好周书仁不再说了,否则,她真的舍不得离开了,可庄子她不亲眼看看,她不放心啊,还有心心念念的江南,这次估计是唯一的机会了,因为不仅周书仁有预感,她也有,调任江南是甭想了。
  次日一早,周书仁眼眶是青的,竹兰带着柳芽上了马车,拉开车帘子看着周书仁,唔,她不想走了,又看了看留下来的昌廉,她有些同情昌廉了,最好别惹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