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凤家所在的封地北疆气候极寒,在那一年却不知为何常有牧民前来骚扰。一年复一年,诸多微小部族间的冲突滚雪球似的,一个接着一个,最终演变成了无法忽视的大规模战乱。
北疆的战报发回汴梁时,先皇已一病不起,谢氏皇族之中死的死蠢的蠢,无一人能担此重任。
无计可施之时,彼时还是贵妃的太后以女子之身,强硬地介入朝堂政务之中。她手握先皇口谕,当机立断将先皇手中的兵符差予御林军,让其快马加鞭送到彼时的怀远王凤易手中。
大周的三十万兵马因一块虎符齐聚北疆,凤易领军死战,终于将那北蛮子赶出了大周的边境。
然而祸不单行,在北疆战事做最后收尾阶段之时,西南的战鼓却又突然打响了。
北疆战事在先,谁都没有预料到西南的危难,谁都没有事先做好准备。
好在萧慎独英勇善战,即便高句丽联合其他族部一起攻打大周西南,他也顶住了压力,没有让高句丽越进大周境内一步。
只是这场战争实在是太惨烈了,在高句丽及其盟友的人数攻势下,西南的萧家军死伤大半,优势亦渐渐消失,无奈之下,太后让其退居兖州城中,等待援军。
可是大周的三十万精锐刚经历过北疆战事,不提行军至西南山高水远,即便是不管不顾奔赴至此,亦不见得有与高句丽等一战的势力。
也是在这时,太后忽然想起,汴梁城中还有一个萧陵。
“萧陵从小跟在萧慎独身边,是按照其父萧慎独的模子长的。战争打起来的时候,他正在汴梁和母亲过端阳。为了救自己的父亲,亦为了救我大周西南的百姓,萧陵接下我的旨意,与彼时还是千户的王将军一起,领军赶赴西南。”
谢玹问:“那时萧陵多大?”
“十几岁?十四还是十五?不记得了。”太后恍惚道,“太久远了,我也记不大清了,只记得那时他还是个少年,与你一样。”
她看向谢玹的衣物,看见腰封上缀着的琥珀色宝石,骤然笑道:“他当年好像穿的就是这一件。”
除去需要修养的,萧陵与王骐带领着剩余的十万将士,援助萧慎独。
兖州战事紧急,高句丽及其盟友皆是有备而来,若援军不至,西南镇军兵败之后,兖州十三城危矣!
即便如此紧急,汴梁城中、紫鸾殿内的众人却是满含希望的。
——那可是战功赫赫、从未打过败仗的萧家!
然而、然而。
世事便是如此,无常且寻不见轨迹。
原本只需再坚守十日,只需十日,萧陵与王骐便可带着援军而来,届时战局不是不可逆转。
可萧慎独在关键时刻却像被下了降头似的,在援军未至之时,忽然打开城门,携带着自己残损的部下与高句丽正面交锋。
结局自然是惨败。
“等萧陵他们赶到时,兖州大破,十三城的百姓们不愿降,便被高句丽残忍地屠戮殆尽。”太后轻声道,“数以十万计的人口,就这么灰飞烟灭。他们的血流出来,能染红整个大周的土地。”
谢玹平静道:“后来呢?”
“后来……自然是问责。”太后垂下眼,她似乎还在为十多年前的惨案神伤,“萧慎独此举,将兖州十三城尽数奉于高句丽手中,按律等同叛逆,当诛九族,可惜在那场战争中,他不慎被乱矢射中,死在了西南。”
听到这里,谢玹的目光中终于有所波动。
既然是诛九族……为何萧陵还活着?
他问出口,太后便答了:“因为萧慎独手中有先皇赐予的一张免死金牌,临死前,萧慎独将免死金牌交给副将,送到了我的手中。”
谢玹抓到重点:“只有一张?”
“只有一张。”太后说,“在他的爱妻与独子之间,萧慎独选择了后者。”
于是萧陵便活了下来。
可谁知道那时尚且年轻的他,在看到自己父亲几乎可称为叛军时的心情?
彼时他还能扬鞭策马,在战场上英姿驰骋。可如今,却因为那场惨烈的战事,落得一身病躯,只能坐在这方寸的轮椅中,远望那片梦里的西南了。
往事付诸水流,与残败的、宛如落花的过往一同被无情冲刷而走。
太后回过头来,深深凝望着谢玹:〃无论你与萧陵是何种关系,我都可以视若无睹,但是星澜,如今依旧游离在大周疆土上的萧氏旧部必须清除。留着他们,于百姓无益,于江山无益。萧氏旧部只要一日在,萧陵对江山的威胁便一日存在,你与他即便在一起了,也不得安宁。〃
“但萧氏旧部若尽数消失,萧陵没了依仗,自然不可能再做危及社稷之事,你与他亦可相守相知。前些日子,永州贼寇动乱一事,便与萧氏旧部有关。”
没想到萧陵未曾让谢玹办的事,竟由另一种方式显露在他面前。
谢玹目无波澜地与太后对望。
这位年轻的太后眼中,满是悲戚,却又处处透露着坚毅。似是为那数十万百姓,亦是为十多年前因为一个人的错误而惨死的将士。
但,这些话里,真相又存在几分呢?
谢玹无端想到。
太后真的认为他会尽信?
虚虚实实之中,有掩盖真相撒的慌,亦有谎言中埋藏着的真相。她的目的并非是将真相铺陈开来,而是为了将谢玹逼到无路可退的境地。
这些属于皇室、属于前朝遗事的密辛里,一旦触碰到边缘,便身不由己了。
谢玹并没有拒绝的权利。
他只好略一俯首,将胸中呼之欲出的气闷之意压制下去,恭恭敬敬道:“孙儿遵命。”
*
一语话毕,天边忽然乌云团聚,明眼便知一场倾盆大雨即将落下。
这雨一下,汴梁便可入秋了。
阳光褪去,象征着天子权柄的龙纹屏风亦黯淡无光起来,太后重新坐回长椅之中,仪态端庄,清贵艳丽。
谢玹缓步退下,手扶上了勤政殿的门框之时,身后的太后忽而又冷不丁地开了口。
“星澜,不知你是否还记得你的九哥哥?”
谢玹呼吸一滞,许多纷繁复杂、犹如梦魇般的记忆席卷而来。这个名字他分明刻意回避,连梦都不敢让它入,如今,就这般赤裸裸地摆在了他的面前。
他双手藏于袖中,紧紧地攥住了自己的指节。
“你怕是忘了吧,那时他在宫中住了几年,我依稀记得,好似还与你关系交好。后来怀远王凤易死后,他便回了北疆,继承怀远王的爵位。”
谢玹深深呼出一口气:“皇祖母……为何会突然提起他?”
“因为他也去了永州。”太后淡淡道,“他会助你一臂之力。”
第59章 永州我来了!
谢玹又做噩梦了。
还是那座熟悉的宫殿,天子与朝臣们商议天下大事的地方。龙纹盘虬,满目黄金,旁人莫敢直视之处。
他坐在皇位上,听见一门之隔的殿外震耳欲聋的脚步声。
那是在暴君统治下不堪忍受的反叛者们,他们身穿胄甲,气势汹汹,势要将暴君斩杀于刀下。
有一仪态雍容的男子被众多追随者簇拥,蔽日的阴影下,谢玹看不清他的脸,亦望不进他的眼。
但他知道,那双眼,一定是恬静地注视着自己的。
就像少时一样。
有的人天生适合在苍茫之中拉弓挽月,有的人却要在肃肃晦色中苟且一生。
男子扬臂开掌,便有身侧之人递过长弓,弦动如号声,箭快似疾雨。
“嗖——”
利箭刺破空气,携带着风霜的杀意。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
在死亡降临的前一刻,谢玹终于看清了这个人温柔且决然的眉眼。
*
匀速行驶的马车忽而一个颠簸,随后停在了路边。
谢玹身形一歪,被迫从梦中醒来。街边吵吵嚷嚷,他掀帘往外看时,马车已过城郊,送别的兰亭近在眼前。
他双眼困顿,似还沉浸在那场久别重逢的梦中,秦庭便已凑过来,低声道:“你十哥来送你了。”
此番下永州,并不需要太大的排场。运河一事毕竟劳民,有秦家打头阵,其余世家即便不做声,也会在太后的威压下拔一点身上的毛。
从他们手中榨取油水,谢玹也不便做的过于招摇。
于是,这场兰亭之别无人来送最为合适。
谢玹想了想说:“让他回去吧,没什么可送……”
“谢玹!”
话音未毕,那人已三两步赶来,大喇喇地从车悬爬进了车内,侍奉在身边的宫侍胆战心惊地看着他的动作,生怕一个不慎直接摔下来。
接近晚夏,在路途中颠簸数月之后,到达永州时约莫便要入冬了。谢玹在马车里备了一些御寒的大裘,十皇子刚进来,便似东道主似的,挥手将它们推到一旁,一屁股坐在了谢玹身侧。
谢玹看得有趣:“怎么?你也要跟我一起走?”
“我才不去呢!”十皇子说,“那地方没有汴梁繁华,我若是去了铁定遭罪!”
“那你火急火燎地跑进来做什么?”谢玹瞥了他一眼,扬首便要喊侍卫把人请出去,结果被后者一把扯住袖子。
“急什么,我来送送你不行吗!”
他觉得自己向来度量大,不屑与谢玹计较,说完两句,便在谢玹狐疑的眼神里,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的手帕。
谢玹:“怎么?还有礼物送我?”
“也可以这么说。”十皇子嘿嘿一笑,邀功似的,“你猜这是什么?”
谢玹原本没什么兴趣,但十皇子讨赏的嘴脸太过明显。他接过帕子一瞧,见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字,再一看,才发现这些字都是人名,叫得出的叫不出的,都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上面,像一张特制的花名册。
“这是我从卫涟口中问出的李党名单。”十皇子道,“除去京城中的人,里面还有一些目前在永州的。我拿回去思量了几天,想着兴许对你有用,就拿来给你了。”
那些名单里,的的确确有一些连谢玹都没察觉到的李党之人。
这的确是一份极其重要的礼物。
谢玹翻手收下手帕,抬眼看向十皇子。
他让十皇子去接近卫涟,本来就没指望能得到什么结果。谁曾向十皇子竟然不仅能将卫涟拉入皇党,还从他嘴中问出了这一份名单。
细细一想,自上回鹿鸣居一别,他与十皇子,也许久没有见面了。
“谢谢十哥。”谢玹收好手帕,笑道,“十哥还有别的什么事吗?”
空荡的马车之内唯有他们二人。谢玹收好手帕后,亦不似从前般与十皇子熟稔,这般不近不远的距离,让十皇子个更加小心翼翼。
打量许久后,十皇子仍旧没有在谢玹脸上看到熟悉的神色,难免垂头丧气起来。
“我知道你我要避嫌……”十皇子呐呐道,“你与我立场不同,终归要走向不同的路,但是十三……”
说着说着,还是没忍住喉中泄露出的哽咽:“小十三,咱们还能做兄弟么?”
他生得人高马大的,情绪却并不见得有多稳定,易怒、容易被利用,偶尔还喜欢哭。
谢玹沉默了片刻,终是叹了口气。
“你还记得在练武场上打我一耳光的那个伴读么?”
十皇子猛得坐直身子,颇为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记得,不过那个时候你我不是还……”
“他还在你身边当差吧?”谢玹打断他。
十皇子连连点头:“在呢,你放心,过会我就把他赶出去,让他永世不得入宫。”
“不用。”谢玹抿嘴一笑,“你回去打他三耳光,我们就算扯平了。”
“啊?”十皇子张了张嘴,“什,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谢玹说,“我这个人很记仇,若是受了委屈,又没有加倍讨回来,这事可是过不去的。”
十皇子迷茫了。
可片刻之后,他那张榆木疙瘩似的脑袋忽然当的一下开了窍,眼中亦随同一起闪烁起光来。
*
兰亭过后,便是迢迢而望不尽的山水之路。
谢玹所坐的那辆马车落在最后,摇摇晃晃的,便这么赶赴下一场棋局去了。
汴梁城中,凉意四起时,许多富贵人家早早添置了新衣。而皇宫之中,文宣门后的那处偏院,十年如一日地寂寥清净。
萧陵坐在那棵生满翠绿旧枝的桃树下,膝上摆放了一张信纸。
纸上的笔迹遒劲有力,可观书写之人的心境——
“先生亲启。
皇祖母曾告知星澜萧氏一族过往,先生觉得,星澜会信几分?
此去永州山高水远,明月遥记。先生若还记得星澜,切记送抵书信,予我心幽。
是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萧陵淡然地将书信纸面抚平,拿起时亦闻得到墨水的浓香。
秋风扫尽满地的闲散花草,卷起一阵残风,亦吹拂过萧陵的脸。
此时,青竹恰好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