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达道:“魏芬芳喜欢打毛衣,手比较巧,去她家都是为了学毛衣花样的,魏芬芳一般挑吕京上夜班的时候带人回家,与吕京没照过面。”
谢箐闻言抬起了头。
檀易也和黄振义对视了一眼。
檀易道:“马上向造纸厂核实,吕京是否换过班?”
“我去。”李骥起身往外走。
傅达懊恼地拍了下桌子,“对啊,不管是为了谋财,还是为了谋人,都该趁吕京不在才对,但吕京在家,很可能是有人搞错了信息。”
黄振义安慰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一心调查啤酒女工,自然就忘了吕京的事,很正常嘛。”
傅达挠挠头,“也是,那我就不责怪自己了吧。”
一组的几个老刑警看着他,不怀好意地笑了起来。
傅达叱道:“笑什么笑,就好像你们没跟我去似的,我要是废物,你们一个都跑不了。”
杜准道:“放心吧,我就没想跑。”
大家一起笑了起来,“哈哈哈……”
七八分钟后,李骥回来了,“事发前两天,有人和吕京换了班,因为换班就意味着休息不过来,所以就没能调回去。”
果然。
黄振义吸着烟,“这样看来,吕京被冤枉的可能性就很大了,但可能归可能,还得有证据才行,明天就是大年夜了,这桩案子不好办啊。”
干警们可以加班,但老百姓不加班,大过年的去人家里问被害人的事,怀疑人家和凶杀案关联,绝对会被人打出来。
黄振义吧嗒吧嗒地抽了半支烟,“这样吧,吕京一案不用太急了,大过年的,能不打扰老百姓尽量不打扰,值班人员辛苦一下,在犯罪动机和犯罪进出的途径上多用心,看看能不能找到蛛丝马迹。”
杜准来了精神,“黄支队的意思是,大家不用都加班了,是吗?”
黄振义点点头,“忙一大年了,尤其是春节前这几天,大家都很辛苦。我的意见是,大家还是按照值班表来,若是有事,年轻人就多辛苦点儿,檀队你觉得如何?”‘
檀易道:“黄支队放心,我会坐镇的……”
李骥抢着表了个态,“黄支队、檀队放心,我没事,喊我来!”
黎可和任亚光异口同声,“我也没事。”
黄振义“哈哈”一笑,“都是好孩子,那就这么定了吧。”说到这里,他拱了拱手,“老黄我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散会!”
大家伙儿也乱七八糟地拜了年,说笑着下班了。
谢箐独自去食堂吃饭。
打好饭菜,刚坐下,檀易端着餐盘来了。
他在谢箐对面坐下,朝她点点头,开始闷头干饭。
谢箐也一样,但速度不快,夹起一块腐乳猪蹄,先嗦汁,再啃肉,每块骨头都剃得干干净净。
她的饭才吃一半,檀易已经吃完了。
他取出一张纸巾擦了嘴,说道:“我等会儿要去趟现场,你要不要一起?”
谢箐道:“要。”
檀易笑了笑,“你对刑侦很感兴趣。”
谢箐夹起一条油炸小黄鱼,“干一行爱一行。”
檀易正要说话,大哥大响了,他赶紧接了起来,一边打一边往外走。
谢箐听到了“爷爷”二字,心道,老人家年纪大了,檀易过年都不回去,只怕将来要后悔。
想到这里,她又摇了摇头,警察这行就是这样,除非不干,否则后悔也没办法。
……
晚上六点,檀易的桑塔纳停在了吕家胡同口。
马上就是大年夜了,好几户人家的大门口亮起了红灯笼,红彤彤的光线不那么亮,但好歹能看清胡同里的大致情况,吕家凶杀案带来的阴霾也因此少了许多。
杜准晚上值班,跟着一起来了。
他嘴勤快,手也勤快,快步上前拉开封条,推开了大门。
檀易站在门外,用手电来回扫射大门和院墙,院墙上的玻璃遇到光线,折射出耀眼的光。
杜准道:“墙上有玻璃,上墙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有条绳子,事情就好办一些了。”
谢箐问:“绳子挂在哪儿?”
杜准理所当然:“玻璃碴儿上啊!”
玻璃很短,也很脆,一两块可能撑不住,但一排呢?
檀易觉得有些道理,从后备箱找来一条短绳,扔到墙上,从一排玻璃碴上绕半圈,扥了扥……玻璃没碎,墙上的水泥碎了。
杜准“嘿嘿”笑了两声,自嘲道:“想当然了哈,不过,深更半夜,黑灯瞎火,我觉得凶手驮一个板凳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谢箐的目光就落在了胡同堵头,这是条死胡同,最里面一家在外面堆了一个砖垛。
她幽幽说道:“倒也不必驮板凳了,搬几块砖够了。”
杜准摇摇头,“用完了再搬回去?为啥啊?难道和吕京有仇,想顺便诬陷他一下?”
檀易道:“也可能是凶手观察过凌晨后的胡同,有人上早班,他怕死者死不透,也怕自己逃不远。”
“对,我家卖海鲜,我家老头有时候凌晨两三点就走。”隔壁大妈打开大门出来了,“你们也是辛苦,明儿过年了,今儿还来查这个案子。”
杜准笑道:“职责所在,打扰到您了吧。”
大妈摆摆手,“哪里话,芬芳那孩子可怜,我不怕。”她又问檀易,“要照这么说,凶手就不是吕京了?”
檀易往前走了两步,“案发的时候,您在这里发现过异常吗?”
他用脚示意的地方,墙头上的玻璃空了一小块——那里也是发现衣物纤维的地方。
大妈看了一眼,“听说死人了,大家都一股脑地跑过来,哪里注意过这些?再说了,你们警察也没发现啊。”
这就有指责的意思了。
谢箐解围道:“所以,现场还是被破坏了的。”
杜准在泥地上踢了两脚,“凶手用脚擦两下再走,也不是不可能。”
檀易朝砖堆走了过去。
杜准和谢箐会意,立刻跟过去,一人搬一摞砖过来,垒在墙根下,垫起差不多五十公分。
杜准站上去,抓一把墙头,用力一跳……没能上去。
他讪讪地跳了下来,“臂力够,个头不够。”
檀易把挎包摘下递给谢箐,也站上去了,双手抓墙头,脚下一垫,双臂撑在墙头上,右脚搭上去,人就蹲在墙上了。
他踩着墙边往东走,到尽头折向北,从院子里的煤槽子下去了。
出来后,檀易说道,“比我矮一点儿估计也没什么问题。”
杜准一米七五,檀易一米八八。
谢箐点了点头,“凶手很细心,不但利用了砖垛和煤槽子,还知道这两条胡同没有狗。”
“唉……原来有狗来的,但我家老头儿一出门狗就叫,吵得大家都不安宁,邻居只好送人了。要是知道会死人……嗐,啥也不说了,你们忙,我回去了,有事言语一声!”她裹紧衣服脚步沉重地回去了。
“有钱难买早知道,走吧,咱也进去。”杜准率先进了院子,“凶手怎么进来怎么出去咱们猜了个大概齐,凶手干啥来的咱还不知道,不图色,不图钱,还没仇。他图啥啊,图吕家穷,图吕京混,还是就图个刺激?”
谢箐觉得檀易找杜准来可太对了,不但完美地缓解了孤男寡女的尴尬,还跟听相声似的,思维都活跃了几分。
檀易没回答他,显然也在思考。
谢箐道:“图刺激咱是最麻烦的,先不考虑,图色死者没被侵犯过,所以,还得按图钱找答案。”
杜准对着三间黑屋子“啧啧”两声,“就差家徒四壁了。檀队,从哪儿开始找?”
檀易道:“从院子里开始。”
“啊?”杜准不解,“这院子里能有啥啊。”
檀易让谢箐把挎包给他,从里面取出一个带闪光灯的照相机,“不知道有啥,但我们可以多拍几张照片,让吕京去辨认,他家缺了什么。”
谢箐立刻想起檀易对着一个油壶印看了半天的事,“檀队怀疑吕家有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文物,被魏芬芳带来的同事看到了,当时不敢偷,就深夜来盗,不料被死者发现了?”
檀易笑了,“你说对了。我爷爷打电话问我,过年给他准备了什么礼物,我说从古董摊上给他踅摸了一个鼻烟壶,就忽然有了灵感。”
杜准是老警察了,不但经手过盗墓案,也知道文物贩子是如何运作的,闻言一拍手,叫道:“这个思路牛逼!”
檀易道:“对了才叫牛,不对就是胡思乱想,你们先到处看看,我来拍照。”
第51章 白云
谢箐和杜准依然没有收获,檀易倒是事无巨细地拍了一整个胶卷。
回市局时已经八点了。
这个时间,照相馆歇业,市局负责暗房的技术人员也下班了。
杜准抱怨着坐在办公桌上,“拍了照片也洗不上,搞得我这心里痒痒的。”
檀易道:“我会洗,杜哥想办法把暗房的钥匙找来。”
杜准从桌子上跳了下来,“这个是我强项。”他扭头就出去了,不大一样会儿就拎着钥匙回来了。
谢箐回法医办公室也没事,就跟着檀易杜准一起进了暗房。
檀易通过暗袋取出胶卷,再缠到冲洗罐中,倒入技术人员配好的显影液……
他动作熟练,一看就是个中高手,显影,定影,冲洗,放大,晾晒……一张张照片被夹在绳子上,悠悠荡荡。
杜准学了一圈,感叹道:“没有点本事,还真当不了大队长啊。”
檀易道:“上大学时喜欢过摄影,玩过很长一段时间。”
“怪不得这么利索。”谢箐帮着收拾残局,“‘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恭喜檀队迷途知返。”
杜准有点懵,“摄影咋还穷三代了呢,单反又是啥意思?”
檀易挂好最后一张照片,“小谢这话很精辟。举个我同学的例子吧,他的第一台相机是他爷爷的,又老又旧,上大学时,他爸送他一部进口的135定焦相机,没用多久就发现镜头不够用了,于是买了一个广角和一个变焦,还有一个大光圈,后来他觉得120的相机更有表现力,就又买了禄来的120。”
在不方便自我描述时,很多人会把自己替换成同学、表弟等等。
谢箐觉得檀易的同学应该就是他自己。
“我滴个乖乖,这就不少钱了吧。”杜准抽出两只干干净净的裤兜,“我算明白了,兜儿比脸干净的人不配玩相机。”
谢箐在心里点点头,这就是檀易不肯用自身举例的原因了。
倒不是瞧不起谁,而是尽可能地避免人为设置不必要的障碍。
——当然,也不排除檀易讲的就是他同学的故事。
第二天上午,谢箐和檀易一起去看守所,刚上车,杜准就夹着包跑来了,开门就上了后排座,“檀队,我也瞧瞧去。”
檀易问:“杜哥不回去睡觉吗?”
杜准道:“不差这一会儿。别看我岁数大,好奇心一向不小,就想闹清楚吕家到底丢了个啥,值不值钱,值多少票子。”
谢箐微微一笑,标准的吃瓜人心态,她也有。
杜准一宿没睡,上车没一会儿就响起了鼾声。
谢箐坐在副驾上,默默打量路旁萧条的风景——这个时候的安海城,到处都是两三层、三四层的老破小,绿化不好,各种设施都很落后,比起她那个时代简直天壤之别。
檀易忽然开了口,“过年不回家,谢伯父不会不高兴吗?”
谢箐笑了笑,“檀队你呢?”
檀易顿了一下,“我还是不回去更好一些。”
谢箐点点头,“彼此彼此。”
二人默契地相视一笑。
作为一名公务员,谢箐绝不想把家庭矛盾带到工作中来,她不喜欢外人对自己的家事捕风捉影、指指点点,更不喜欢外人对她的处事原则横加指责,道德绑架。
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
……
安海市看守所。
三人在会见室见到了吕京。
吕京知道案子被重启调查了,整个人精神不少,一见到檀易就迫不及待地问道,“警官,有什么发现了吗?”
檀易道:“目前还不敢说有发现。”
吕京如丧考妣。
谢箐补充了一句,“是不是有发现,还要看你干不干家务。”
吕京哭丧着脸,“我这个班一上就是十二个小时,到家就吃饭睡觉,我能发现什么?”
谢箐冷笑,“你不是还有时间喝酒打老婆吗?”
吕京的眼泪“吧嗒吧嗒”地落了下来,“我混蛋,我不是人,我对不起她,对不起我儿子,我以后一定改。”
案发后,吕京的儿子被吕家人接走了。孩子才五岁,据说被吓得不轻,檀易他们便没上门打扰。
“行了行了。”杜准不耐地说道,“人都死了,哭有啥用,猫哭耗子假慈悲。”
“死马当活马医吧。”檀易把照片取出来,摊在桌子上,“你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