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门闺战-第5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付友德心里暗骂一声史御史这个读书读傻了的呆子,实在没忍住,开口呵斥了一声:“从未听说过臣属逼迫上君自证清白的,这简直是荒唐他史御史凭什么”

    梁彤跪得如同一杆竹子,毫不畏惧,环顾了大殿上面色各异的众臣一圈,声如洪钟的道:“凭文死谏,武死战六个字凭我们对大周的赤胆忠心,凭我们对天下百姓的不忍若是殿下真的做了见不得人的事,那这场战乱就完全是由殿下而起,怎么,难道就因为殿下是君,就查不得了吗可是付大人可别忘了,殿下之上,还有陛下呢”

    付友德哪里招架得住这番义正言辞的反问,面色青白交加的立在原地,看了一眼内阁阁老们同样凝重的脸色,在心里骂了声娘。

    殿上登时议论纷纷,不过片刻的骚乱,附议的人立即排山倒海一般跪在地上,朝着周唯昭请命。

    连礼部尚书权衡再三,也不由得一同跪倒在地。

    梁彤两眼盯着周唯昭,头磕在地上深深拜服下去:“臣请殿下为天下计,为苍生计,也为自身计,请准三司会审请准遍寻天下名医替圣上诊治以正视听”

    大殿里静的吓人,梁彤再次叩头:“若是殿下不准,今天梁彤将以死直谏,在南京的史御史,也当同时赴死”

    来真的大殿里此起彼伏的喊着附议的声音再也止不住。

    毕竟已经有人当了出头鸟了,连命都不要了就打算找太孙要个公道,那他们这些文人,当然更应该展现一下他们作为文人的风骨。

    内阁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最终还是常首辅叹了口气,看了一眼众人跪在地上:“臣同请殿下答应梁彤史御史所请。”

一百一十五·放人

    

满朝文武跪了一地,一直安静得有些过分的周唯昭终于抬起眼睛,缓缓的看了一遍众人,轻声道:“准奏。”

    刑部侍郎孟继明、大理寺卿冯应龙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陶鼎湖终于在继陈阁老的事情之后又得了个一同查案的机会,可三人哪个人都高兴不起来,互相对视一眼,连苦笑都笑不出来了。

    这这怎么查

    当然是要先从广平侯世子那里着手,当初广平侯世子费战不就是以勾结恭王杀害锦衣卫的罪名被抓然后死的吗得从这里入手啊。

    三人碰在一起商量了一阵,头绪倒是有了,可是谁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查。

    孟继明向来是滑不溜手的厉害,见陶鼎湖和冯应龙两个人都傻了一般东扯西扯就是不肯提查不查案的事儿,甩了甩袖子就起了身,说是今天眼看着天晚了,就这样,第二天再说。

    谁都不是傻子,现在战事正盛的时候,朝廷里却急哄哄的开始闹起内斗来,他觉得万分没有意思别的黑的白的他不知道,可是建章帝明明白白的说了恭王是逆子这事儿他是再不会听差的,什么被污蔑不污蔑的,他在心里嗤笑了一声,这不过是骗人的鬼话罢了。那些提起这事儿的人根本没安好心,至于史御史和梁彤这俩二愣子出了名的一根筋,虽然忠心是忠心,正义是正义,可是却也是真傻,明摆着被人利用了当了出头鸟。

    他们却不想再去做这种蠢事了,现在闹出这事儿来,不定还有什么大风浪在后头等着呢。

    冯应龙如释重负,松了口气立即起身,扯着胡子笑了笑:“这样也好,等到明日再说,明日再说,千头万绪一时无从查起啊”

    陶鼎湖自从得了常首辅一句话之后就有些茫然,他已经知道常首辅言外之意是一定有大事发生,如今果真是发生了,还是天大的事,这样闹起来

    他叹口气,听这两个人这么说,自然也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现在朝中局势已经够乱了,指望他们三司查案,查什么案难不成还真的把太孙殿下抓起来未免是个笑话,一个能主持大局的皇室宗亲都没有,肃王鲁王倒是想插手,他们算什么既不是长也不是嫡,何况上头还有卢皇后呢,连卢皇后都没开口,卢皇后又是周唯昭的亲祖母这关系乱的

    三人打定主意能拖就拖,慢慢腾腾的收拾了东西往外头去,谁知道才出了衙门,就碰见了红着眼睛的梁彤并几个御史和兵部户部的几个给事中,不由得就顿住了脚。

    “三位大人查出了什么了”梁彤在众目睽睽之下上前一步站定在三人面前,狐疑的左右看一眼:“怎么这么大半天了,半点动静也没有”说罢又看了看天色:“现在可还没到下衙的时辰吧,大人们莫不是要家去了”

    陶鼎湖眉毛不自觉的跳了跳,就听见孟继明打哈哈:“千头万绪的,一时之间实在整理不出什么头绪来,还需多多查访”

    梁彤冷笑了一声:“是嘛不知道孟大人打算怎么查访”

    这些二愣子孟继明心里有股恼怒升起来,看着他们,终于有些忍不住,口气颇重的问:“我们怎么查访,还用得着你们来问梁大人是不是没什么事做了”

    梁彤并不怕他,直直的往前一步,一掀袍子在地上坐了下来,半点不顾及仪态了:“如大人看见的这般,现在朝廷之中除了这事儿,还有什么事能做的一天不查明这事,国一日无主。”他冷笑了一声抬头看了面色迥异的三个人一眼:“微臣提醒各位大人,可别行拖字诀,百姓们都睁着眼睛看呢满朝文武都睁着眼睛看呢”

    孟继明等三人被围困的狼狈不堪的时候,宋程濡也好容易回了伯府,一身衣裳都已经被扯得乱了,更了衣出来,宋老太太就皱着眉头看着他,万分担忧:“现在群情激奋,今天听说连五城兵马司的衙门都被百姓们冲撞了也不知道后面的事究竟会如何。”

    宋程濡在她身边坐下来喝了口茶,精神还是极好:“不必担心,之前我回来的时候,听说梁彤他们去找孟继明三人闹了,估计是闹着要把人放出来吧。”

    宋老太太微愣片刻,诧异道:“谁放谁出来”

    “陈翰林他们。”宋老太爷言简意赅:“郑三思这人我知道,他弟弟都跟镇南王一样生死不明,他怎么可能会真的附和恭王和鞑靼人他是真的觉得国库空虚,不能再战了。想着若是和亲能换来安宁自然是最好的。可陈翰林他们”宋老太爷露出个饶有深意的表情:“他们的人品可原先就不怎么好。听说当初广平侯世子落马,他们也是前往锦衣卫和刑部打听消息送礼的人之一呢。”

    宋老太太听他这么说就知道事情还是在他们的控制当中,若有所思的点头,又问宋老太爷:“今天琰哥儿出门,你说路上会不会碰见什么使坏的”

    虽然早就已经做足了准备,可是还是免不了替宋琰担心,宋老太太越发觉得自己身子有些撑不住,今天一天都是昏昏沉沉的厉害。

    宋老太爷见她显然疲乏到了极点,也就不再和她说这些烦心事,肯定的冲她笑了笑:“阿琰身边跟着常先生他们,又有长贵等人跟随在侧,这回不同往日,还有我的亲笔书信,沿途官员都会照顾好他,不必担心那么多。”

    他说罢,又让宋老太太好好休息:“你自己养好身体才最要紧,其他的事情自有我们操心。”说到这里,面上终于又带出些笑意:“你没听明姿说吗说要我们给她带孩子呢,你可别自己熬坏了身子,我们可得撑住,给明姿带完了曾外孙,还有小宜的孩子呢,虽然不能让咱们教养,可是总也得替小宜照管着”

一百一十六·诊断

    

说起向明姿和宋楚宜,宋老太太就忍不住笑起来:“说起这个,正好有个消息要告诉你。”她顿了顿,连眼睛都发出光亮来:“明姿她才昨天,李家就来了人报喜,说是明姿她怀上了,已经三个月了。”她一面说,正好宋大夫人也进来拿了礼单跟她商量送去李家的买糖的事儿,宋老太太接了礼单一瞧,百忙之中还舒了口气看向宋老太爷:“有了这一遭,我真是死也没什么好怕的了,我对得起琳琅了”

    宋老太爷也喜不自禁,可听宋老太太这样说,又忍不住嗔她:“别总把这些不吉利的话挂在嘴上,你什么时候都没对不起她。”想想又有些怅惘:“过阵子,等这些事了了,咱们一同去看看琳琅吧,她一个人,也怪寂寞的”

    宋老太太年少时多少风浪都过来了,如今又已经到了古稀的年龄,哪里还怕什么死不死半截身子都埋在土里了,她只不过替小辈担心罢了。现在眼看着向明姿终身有靠,和李二的关系好的蜜里调油,宋珏等人这些当娘家人的又照顾她,再看另一个最挂心的小孙女儿宋楚宜也被周唯昭如珠如宝的捧在手上,自己又立得住,她说的也是真话,就是死了,她也有面目下去见女儿和媳妇儿了。

    听宋老太爷这么说,她也不改口,深深的看他一眼,才接了他的话:“好啊,若是这事儿了了,我也想去瞧瞧琳琅”

    自己的身体她自己清楚,她的日子大约已经不多了,近年来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要是能在彻底闭眼之前,真正看着这些孩子们好好的,那她也知足了。

    宋大夫人听的心里直跳,别人不知道,她却知道,宋老太太如今反应已经比前几年慢上不知道多少,许多话同她说了,她要反应许久才反应的过来,最近也一天比一天嗜睡,连吹个风都头疼脑热,昨天给宋琰送行,就吃了不到几筷子东西,就吃不下了,说心里闷的紧她心里发慌,面上却还是忙着道:“老太太说什么呢,您可得长命百岁,得看着仁一娶媳妇儿呢您可不能只偏心明姿和小宜”

    宋老太太拍拍她的手,笑着道好,戴上老花眼镜看了一眼礼单,又递给宋老太爷:“这前面三月就给送糖,你看看,这些东西过不过的去”

    女孩儿家出嫁了怀孕前三个月,按照京城风俗惯例是该送糖钱给女儿买糖的,可说是买糖,其实是要给女儿和她肚子里的孩子买东西进补,不过取个意头罢了,真正送的还是药材和礼物。宋老太爷接过看了一眼,就点头:“很妥帖,到时候叫珏哥儿和阿玠亲自送过去。”又叮嘱宋大夫人:“若是姑爷忙着,无人照料,你让珏哥儿问问,能不能叫明姿回来住上一阵。”

    虽然以长宁伯府的能耐,想要明姿回来住着李家也没话好说,可是既然小两口夫妻情深,那问一问他们的意思,也是体贴李家,为了明姿以后不在婆婆跟前难做的道理。否则出了嫁的女儿总想着要往娘家跑,难免让婆家不高兴。

    宋大夫人连忙点头:“正要同父亲说,我也有这个意思,李夫人毕竟跟着李大人出外任不在京城,就他们小两口在京城,我正愁着没人照料,想同他们商量商量。若是姑爷肯的话,叫姑爷也搬进来,也方便。”

    宋大夫人理事越发的周全妥帖了,宋老太爷笑笑,见宋老太太满面笑意,心里微微一松,这才往书房去。

    宋珏还未回来,倒是宋大老爷等在书房,见了宋老太爷连忙起身,一脸担忧的道:“梁彤和几个御史上刑部那里去闹了,闹的很不堪,左都御史陶鼎湖和孟继明都被逼得差点自尽以证清白”他叹了口气看着自己的父亲,忧心忡忡的道:“真的由着他们这么闹下去那主和派岂不是又要死灰复燃”

    主和派一直就没有彻底熄灭过,宋老太爷挑了挑眉正要说话,宋珏就回来了,跟祖父父亲分别行了礼,才道:“因为如今恭王的案子存疑正在调查,梁彤他们闹着要把郑大人和陈翰林他们放出来,现在锦衣卫已经放人了。”

    建章帝倒下之后,向来直接听命于皇帝的锦衣卫彻底失去了作用,想必也是无人指挥的缘故,如今内阁说什么,锦衣卫就听什么,倒是比以往显得仁慈多了。

    “放人了啊”宋老太爷坐下来喝了口茶:“放人了好,放人了,这出戏才算真的是演起来了。”

    正粉墨登场的陈翰林不知道他们已经成为别人眼里的戏子,梳洗完了迈了火盆,接了陈夫人递过来的柚子茶喝了,一面擦头发一面赶紧把管家叫了进来。

    叫进来以后劈头就问最近发生的事,听说这一切都是徐大策划的之后忍不住喜笑颜开,颇觉得出了一口恶气。

    坐了这么久的牢,他可真是连骨头都坐痛了,生怕一个不小心死在锦衣卫手里,可是看来果然如同徐大所说,这每一步都是他们大人早已经计算好的。

    “徐大呢”他示意美婢上前擦头发,一面带着轻松的笑看着管家:“怎么没呆在咱们家”

    管家弯了弯腰,凑近了一点压低了声音附在陈翰林耳边:“他忙着东平郡王的事呢”

    陈翰林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把手里的茶杯一搁,哦了一声,转了转手里的笔,想着要去拜会拜会郑大人,还得去各位阁老家走动走动多游说游说一些人,到时候办起事来也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