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大概是一个帝王所能想到的,最大限度的保存好自己血脉的安排了。
    周唯昭没打算为着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惹建章帝不痛快,毫无负担的都应承下来,这才同建章帝说起正事:“内阁拟出来的封赏名单上,镇南王和定远侯居首功,可崔总制却差了一截这是祖父您的意思”
    在这场战事里,这三人都可以说的上是居功至伟,可是厚此薄彼,难免让人觉得有些纳闷。
    建章帝拍了拍周唯昭的肩膀,似笑非笑的点头,见周唯昭皱眉想要说话,就笑着摇头:“我知道你要说什么,无非是替崔绍庭觉得委屈”
    “可其实崔绍庭并不委屈,不管是不是被人陷害,他的确是一度叫西北战场变得很是被动。他的确没跟鞑靼人勾结在一起,可是对于鞑靼人勾结韩正清的事,他知道的太晚了,而他可是三边总制”建章帝站起身来:“他是有功,可是也有错,功大于过,因此仍旧给他封赏,却绝不能同镇南王和定远侯并肩,这并没什么不好懂的。”
    “还有一点。”建章帝回过头来看着周唯昭:“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崔绍庭如今已经是三边总制,崔应书也已经是工部侍郎,崔家更是百年望族,是未来皇后的外家这泼天的富贵,你还要继续往上浇油吗”
    周唯昭被建章帝含有深意的话惊出一身冷汗。
    建章帝的意思,是在提醒他要防着崔家,不可坐视崔家继续坐大。
    “宋程濡那个老狐狸都嗅出味道了,知道退一步,何况崔家。”建章帝摇头:“朕要是再把崔家拔高,你以后还要怎么赏崔家才能叫崔家觉得你是在厚待他们这些事无一不是文章,朕知道你聪明,可是这些事,你要学的还多着呢,常首辅如今是太子太傅,你若是有不懂的,尽可去问他。”
    常首辅也在同崔应书说封赏的事:“你们两兄弟如今已经不能再进一步了,就像是你当初说的那样,借着守母孝退下来,是极合适的做法。”
    崔应书坐在常首辅对面,很是闲适自在,朝着常首辅笑着点头:“老师神机妙算,果然圣上驳了绍庭守孝的折子,让他夺情。我们其他人退下来,绍庭却仍旧在任上”
    有时候退一步,不一定就真的是退了。
    常首辅摸着胡子点头:“我什么时候帮你们算过也是你们自己知机,知道见好就收。说起来,怪道你们能跟宋家做亲家,都一样的狡猾”
    掐上头的心思掐的极准无比。
番外·说亲(VIP别订)
    
他看着崔应书很是自若的模样,就忍不住摇头叹气:“还以为你会问问我,该不该起复,又该什么时候起复,可是看你这模样,哪里还需要问我,分明早就已经有了打算了。”他收起自己的棋子,对着崔应书点点头,看崔应书也开始收拾棋盘,笑道:“有你这样的学生,可真是让做先生的郁闷。”
    崔应书同常首辅是很有情分的,这么多年下来,师生情谊已经很是深厚,何况许多事若是没有常首辅支持,根本不可能成功,他对上常首辅的眼神就笑了笑:“您别诈我,我知道您的意思,一朝天子一朝臣”
    他拈了颗棋子落子,眼睛盯着棋盘,却对着常首辅在说话:“我也的确是有这个打算,太孙殿下不是那等会因为顾忌别人势大就不用人的人。崔家固然已经盛极,可我们不靠着当皇后的外孙女,仍旧是崔家,这一点是不会变的,殿下看的出来的。”
    崔家当年没有宋楚宜的时候就已经是鼎盛一时的大家族,世代出进士,没有靠女人的传统,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因为家里出了个皇后就选择退让,他们毕竟是跟宋家不大一样的。
    常首辅捻子微笑,摇了摇头又点点头,终究什么也没再说。
    倒是常老太太传话出来,说是要留崔应书的饭,还特意让常老太爷进后院一趟。
    常老太爷同人谈事的时候,后院是绝不会来打扰的,这次常老太太遣人出来,他就觉得有些不对,冲崔应书说了留下来吃饭,又叫人领了常大老爷和常家大少爷来先陪着,这才去了后院。
    常老太太正倚窗看着孩子们翻花绳,见了常老太爷进来,先问他:“应书留下了”
    她是很喜欢崔应书的,早年间崔应书来常首辅这里求学开始就已经对崔应书另眼相待,要不是端慧郡主抢得快,崔应书就是她的女婿了。
    常老太爷不免揶揄她一句:“留了留了,巴巴的叫我进来就是为的这个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出了什么大事,吓了我一跳。你可收敛点罢,叫端慧郡主晓得了,又牵扯出以前的事来。”
    这话固然是开玩笑,端慧郡主哪里就有那么小气。
    常老太太嗔了他一句,这才让常老太爷先坐下来,看着他,斟酌着说道:“我请您进来,是为的一件事。”
    她指着窗外朝常老太爷点一点头:“您瞧瞧三丫头,她长得可还凑合”
    常老太爷跟常老太太多年夫妻了,听常老太太这么问话面皮抖了一抖,点点头就问:“你打不成人家主意,打起人家儿子主意了”
    他们少年夫妻,一路互相扶持到了如今,早已经荣辱一体,互通心意,常老太太这话一问,常老太爷就知道常老太太想做什么了。
    常老太太也大方点头:“您眼看着也要致仕了,三丫头的亲事我一直拿不定主意,嫁到寻常人家去又不大现实,嫁别的勋贵人家我又怕她受气崔家门风好,家世好,端慧郡主和应书也都是心胸宽广之人,对孩子们的教养都极为得宜”
    她压低了声音:“我就动了心思了,自然,这话不能同应书说,还是该先同家里的女眷说。您若是觉得可以,我便进宫去同太孙妃娘娘探探口风。”
    常老太爷有些犹豫:“只是崔家还要守母孝,崔家大公子守祖母孝一年,一年后可就十九岁了”
    “这有什么我们三丫头等得起,她才及笄而已,京城现在也不兴嫁得早了,您瞧瞧太孙妃,不照样是及笄了才嫁的人”常老太太打断他:“何况说句别的有些现实的话,咱们跟崔家结亲,不是又多了一重保障。”
    她提醒常老太爷:“您得罪得人可绝不少,不比宋家老太爷多。现在您是还在首辅的位子上,没人敢动您,可是等您退下去了呢您瞧瞧前头几任首辅,可有善终的”
    这话也就是常老太太敢说,常老太爷拽住常老太太的手叹息一声:“可若是为了这缘由才接亲事,我倒是宁愿不结。我跟应书怎么也有师生之义,在太孙跟前也有几分面子情”
    常老太太摇头:“也不比亲事可靠。也不全是为了这个,不过好上加好的事罢了,咱们也不是强求着非得要人娶咱们家女孩儿不可,不过就是探问探问。好了自然是亲上加亲,不好,咱们难不成就记恨上了人家没有这个道理。”
    常老太爷知道常老太太是一心为了常家打算,想一向,也的确是就没有不能问的道理,便道:“既然这么说,那就随你,只是还是要低调些”
    毕竟崔家如今烈火烹油,他们要是凑上去,说不得上头的人会多想。
    常老太太点头:“这是自然的,也就是私底下先定下来,等到真正要成了,估计也没那么多忌讳了。”
    等周唯昭登位了,这天下就是周唯昭夫妇说了算,事先已经得到了太孙妃的首肯,就没有忌讳不忌讳一说了。
    常老太爷站起身来:“你先问一问三丫头的意思,也问一问老大媳妇的意思,她们若是同意,那你就同我说一声,我同应书递个口风,你进宫去同太孙妃娘娘问一问。”
    常老太太笑着点头:“还用您说,之前就已经问了三丫头和老大媳妇了,三丫头年纪小不知事,自然是由着我们和她爹娘作主。老大媳妇只有满意的,您先去同您的得意门生递个口风试试深浅罢”
    原来早就已经打算好了,不过就是叫他进来告诉一声,常老太爷有些失笑,对着常老太太一摊手,笑着出门去了。
    受不了自己,又没改分卷就发文了。千万别订,又多了两千字信番外,真是对自己很无语,特别抱歉各位
番外·说合(1)
    
常老太太很喜欢宋楚宜的,和她说起自己的打算也不避讳,和聪明人说话,说的太虚伪就显得太没有诚意了,她斟酌着告诉宋楚宜自家的意思,又笑:“常言道一家有女百家求,现如今倒是反过来了,娘娘可千万别笑话我们。”
    宋楚宜有些惊讶,她同常老太太曾在朱雀街那晚见过,后来册封太孙妃仪式的时候也见过常老太太,及至后来太子去世,常老太太作为诰命也是要进宫哭灵的,因此很有几分交情,加上宋老太太从前同常老太太关系也不错,崔应书又是常老太爷的门生,她就连忙摇头:“您说的哪里话”想了想,有些为难。
    常家固然挑不出不好的来,可是感情这东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她极怕帮别人做媒的
    她同崔华鸾相处过一段日子,同大表哥倒是因为男女有别而没过多交往,只是就看崔华鸾也知道,崔家表哥也是个极有主意的人,有主意的人,向来是不喜欢旁人插手他的事的。
    因此她就顿了顿才看向常老太太:“这事儿我不能作主,不如我先问问姑母”又道:“只是我表哥还有守孝,不知道会不会耽误了三小姐”
    肯问就说明也觉得这门亲事是合适的,常老太太笑着摇头:“她年纪还不算大,迟些出嫁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我们也想着多留她几年。这回她也跟着我进宫来了,娘娘不如见一见”
    宋楚宜笑着点头,青莺就去偏殿领了人进来。
    是个长得很美的姑娘,眉眼间温和又不失灵动活泼,看面相很让人喜欢,宋楚宜问她几句话,见她答的很顺畅很诚恳,心里很喜欢,赏了她一只蝴蝶八宝如意钗,又让青莺领她出去花房选自己喜欢的花带回府去,同常老太太道:“我知道了,老太太放心,等我问完了给您回信。”
    按理来说以常老太爷和崔应书的关系,本不必这样麻烦,常老太太特意托到自己门上来,不过是为着顺路替常家在东宫搭线罢了。
    宋楚宜很明白,也乐意递这个梯子常首辅历经两朝不倒,不是个简单人物,就算是退下去了,也不容小觑。
    这样正直且从不行差踏错的臣子,能用,自然是用的好,用的好了,能少不知多少麻烦。
    常老太太见宋楚宜一点就通,也很高兴,等出了宫就同常老太爷说:“和太孙妃说话,从来不用多费口舌,你还没说话,她先就懂你的意思了也不过就跟咱们家大姐儿差不多的年纪,处事却这样周到,怪不得太孙殿下喜欢她。”
    这样漂亮又善解人意的女孩子,换谁都要喜欢的。
    周唯昭晚上回宫的时候就听见宋楚宜吩咐青莺第二天出宫一趟,听说是去崔应书府上,也不以为意,等听说是去问崔家大少爷的婚事,才有些错愕:“同谁”
    宋楚宜把常老太太进宫的事告诉周唯昭,见他若有所思,就道:“三小姐很漂亮,很叫人喜欢。”
    周唯昭坐在她身边替她绞干头发,见她撑着身子要起来,吓得面色都有些变,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本领瞬间没了,手忙脚乱的按住她:“别动”
    徐嬷嬷笑的牙不见眼,朝着青莺使个眼色,就同青莺一同出去。
    周唯昭见她果然听话的伏在他膝盖上不动了才松口气:“母亲不是说过,动作尽量别太大吗”又后怕的摸摸她的小腹:“怎么还同个小孩子似地”
    他想着,自己也笑了,扶着宋楚宜坐起来,同她道:“常家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他们家毕竟不比勋贵,又不是多根深地貌的大族,一旦常老太爷退下去了,常家也没有其他太有出息的子弟,以前得罪的人又多”
    他是很记挂常老太爷的情的,常老太爷从来没有左右逢源,也一直是支持东宫登位,愿意给常家这个台阶,便赞同宋楚宜的打算:“问一问也好。只是也别勉强,要是不喜欢还要强凑到一起,那就不是佳偶,而是怨侣了。”
    宋楚宜当然知道,就像当年她五叔和王氏那样,不是一路人,强行要凑到一起,只能是个悲剧。
    周唯昭揽着她,把下巴靠在她肩上,眯了眯酸痛的眼睛捏一捏她的脸:“有没有好好吃饭怎么都没有见你胖起来”
    生孩子是极大的事,若不是他们没有子嗣不行,周唯昭都有些不想宋楚宜冒这个风险当初鲁王的第一个王妃就是生孩子去世的,一尸两命,王妃没活下来,孩子也没活下来。
    周唯昭自此有了阴影,很是战战兢兢,太医们说最好好好养着,他恨不得把能搜罗得到的安胎的养身子的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