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官难撩-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还有不少士子去贡院和礼部去闹,也有上书陈词说女子参试有违礼法的。
  他们不计较谁是状元和榜眼,不计较二甲三甲取了多少人。
  他们只盯着探花女。
  没有人怀疑她的才学,那样的精妙的文章刊刻在会试录上,架构精巧思绪谨密,甚至无需旁人再加以润色。
  所以他们只道“礼法”,只道女官入仕会祸国殃民。
  可是“祸国殃民”的元蘅还是在传胪过后被授了翰林编修一职。
  她从容自持,并不觉得愧对。
  如今仲春,天气也愈发热了,宫道上的梅花已经尽数凋谢。
  元蘅身着官袍走着,怀中还抱着一摞经卷。皇帝方才召见了她谈论平乐集一事,现下她正忙着赶往翰林院点卯。
  她低头点数着手中书卷,却在拐弯时撞上了一人。
  她正要道歉,却在对视的那一瞬愣住了。
  是闻澈。
  闻澈的容色并不好,看起来确实是久病未愈的模样,整个人都消瘦了一圈,身上的衣裳都有些宽了。
  距离上回两人见面已经过去很久了。那回他表明心迹过后,还没等她说上一句话,便离开了。
  若他不是矜贵的王爷,元蘅只觉得他当时的模样与“落荒而逃”也差不出多远。
  这份心悦的心意出乎元蘅的意料,她不知自己该作何回应,甚至不知该如何面对他。
  相撞之时闻澈扶住了她的双臂,待她站稳后才松开手,一如过往般笑了。
  “好巧,编修大人。”


第27章 夜雨
  从她入仕到现在; 只有闻澈坦然地这样唤了她。
  他的认可并不重要,但是与那些嘈杂的争论和辱骂相比,这份温煦的坦荡就是供人暂栖的一隅。
  这些日子元蘅想对他说的话挺多; 但是如今听他一笑,那些话又梗在喉间; 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怔愣片刻后; 她还是依例行礼:“殿下。”
  闻澈的笑淡下去一些,袖手而立; 道:“一直病着; 尚未与你道声恭喜。翰林院是个好去处; 虽然官职不大; 但却是清要之地; 合适你的性子。”
  竟是真的病了。
  元蘅之前还以为这是他回绝皇帝所找的托辞。
  “那……现在好了么?”
  “什么?”闻澈没明白。
  元蘅道:“你的病; 好了么?殿下看着清瘦好些。”
  闻澈鲜少听她出言关心自己; 一时间唇角微扬,又很快地抵唇轻咳一声; 道:“风寒罢了,有什么要紧。思虑过多食不下咽; 自然要瘦些。”
  他眼尾带着轻淡笑意; 面上却又一副无辜的样子。
  元蘅并不敢多问。
  见她刻意错开目光; 他靠在墙上抱臂而立,神色慵懒:“不问了?”
  他是故意的。
  元蘅并不知跟他说什么; 只想快些离开。她将纷乱的经卷整理好,说自己今日还未在翰林院点卯; 急着要走。
  闻澈却道:“我送你去。”
  “不必!下官认识路。”
  “我当然知道你认识。”
  闻澈挑眉; “怎么,你躲我?”
  元蘅:“……没有。”
  “那便一同吧。”
  元蘅暗叹出一口气; 以她对闻澈的了解,她再推拒多少回,他也会装聋作哑。倒不如直接将话说开来,也省得之后有误会。
  她刻意放慢了步子,不愿与他并行,可是察觉到了的闻澈同样慢了下来。
  宫道两旁的禁卫目不斜视,但元蘅仍觉得她不应当与凌王同行。入了翰林便是日后内阁之选,唯忠社稷与皇帝,与朝中的牵连越少越好。原本众人就将目光搁在她身上,她不想再牵连了闻澈被人非议。
  “你话少了很多。”
  在跨出第一道宫门时,闻澈侧目看向了元蘅,冷不丁地说了这么一句。
  元蘅道:“有么?”
  “或许没有。”闻澈失笑,“应当是你独独不愿与本王说。”
  元蘅不知该如何作答。
  闻澈将手负在身后,走在她的身侧,又道:“听说闻临答应与你退婚了,你后悔么?”
  这事她知道。
  自打她参与了科举之后,越王那边便没了声息,闻临再不肯来侯府,甚至私下传了好些诋毁之言。
  左不过是说她不知好歹。
  “后悔?为何后悔?”
  元蘅觉得手中的经卷有些重。
  还没等她换个姿势抱着,就被闻澈接过去几卷,替她分担了。
  闻澈道:“越王妃和七品翰林编修,你选了个难走的。”
  “越王妃就容易么?我只是选择了我情愿的。”
  元蘅终于笑了:“殿下,下官好歹当朝探花,在你眼里不值钱么?”
  上回元蘅这般轻松地打趣他,已经过了很久了。闻澈看了她片刻,笑了一声:“哪敢。”
  两人心中都有所思,在往翰林院去的途中,遇上几个端着丝帛的宫人。为首之人莽撞,险些要撞到元蘅的身上。闻澈的眼睛快,伸手扯了元蘅的衣袖,将她往自己跟前护了下。
  那一行宫人心惊,忙跪下称罪。
  元蘅尚在他的怀间,隐在宽大的官袍之下的是她纤瘦的腰身。布料光滑冰冷,他却像是被烧了指尖,顺着手臂将他的思绪给点燃了。
  那份心思如今已经明了,可这人却不给回应,闻澈总觉得比过往还要煎熬了。
  良久,直到元蘅说了话,他才回过神,悄无声息地挪开了距离。
  “这是?”
  元蘅的目光停留在宫人的丝帛上。
  宫人不敢抬头,只应声道:“今年州府进献的丝帛,陛下赏赐蕙妃娘娘的。”
  “这是琅州的丝帛?”
  宫人答:“是。”
  元蘅皱眉,但没多说什么,让她们起身走了。
  继续走在路上,元蘅明显心不在焉。
  “你方才怎么认出那是琅州丝帛?”
  闻澈虽不知她在想什么,但是却困惑于此。
  元蘅停住了脚步,没答他的疑惑,而是仰面看向闻澈:“依北成惯例,州府进献税赋也是七月后的事了,这才四月,怎么就有琅州丝帛了?”
  闻澈思索片刻,道:“没听说哪州进献了,估摸着只有琅州罢。柳全叛乱,琅州知州恐慌着呢,生怕罪名与自己沾上干系,因此想提前讨个好也无可厚非。怎么了?”
  “琅州知州……”
  元蘅默念了一遍,终于发觉出不对地方来,“琅州知州,还是徐融?”
  虽然闻澈在俞州待过许久,但对周遭的官员还是记得不太清。但是唯独这个徐融他记得。
  此人看着老实本分,实则很是圆滑。去年柳全被押入都,徐融亲自上呈了请罪书,哭得一塌糊涂,说自己被柳全胁迫多年,苦不堪言,他想揭发乱事时却被柳全关押了起来。皇帝派人清查,他确实与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摘得干净,于是一时动容,留了他的本职。
  “是徐融。”
  元蘅听罢加快了步子朝翰林院走去,甚至没有顾上跟闻澈多解释什么。
  翰林院书阁典籍丰富,最近为了编修国史,元蘅翻阅了许多名录。不知是在哪一页看过徐融的名字,正是与琅州的丝帛有关系。
  闻澈看着她翻找着书籍,终于明白了些什么:“你查徐融,还是为了柳贼余党?你担心他是?”
  元蘅停下了动作,沉默半晌,看向他:“陛下让你肃清锦衣卫,你为何不做?”
  “这与徐融有关系么?”
  “有关系!”
  她反驳得快,但是自己现下却找不出证据。分明昨日她还在何处见过那册名录,今日竟就在这里不翼而飞了。
  元蘅并不觉得是自己记错了。
  她尚在衍州之时,便多听元成晖提及临近州府的知州和镇守将军。徐融是最常送些东西来的,或是绸缎绢布,或者金银玉器。尽管元成晖没留过他差人送来的东西,但也对他的殷勤印象尤深。
  “若是州府进献丝帛,每年的花样颜色几乎不会重复,这是旧例,过往我父亲就是这么做的,琅州自然也不会例外。方才那宫人说那是今年新奉上的。可是半月前……锦衣卫指挥使的衣领,就是这个花样,我不会认错。”
  那日她刚参加过传胪,回侯府的路上特意没有走官道,而是为了图便利抄了近路。
  正巧遇上锦衣卫办事,说是要抓要犯。
  锦衣卫指挥使孟聿并不知这是侯府的马车,直接拦了下来,掀帘查证。
  当时马车的布帘被猛然掀开,耀眼的日光灌了进来,将孟聿身上的蟒纹曳撒照得发亮。他一手撑着马车,另一只手紧握腰刀,看向元蘅时目光也没有和缓。
  他大红色的衣裳花纹繁复,唯有他领衣和袖口处露出青色,隐约可见纹样。
  当时元蘅就注意到了。
  那不是官袍纹样,也不是启都的丝帛所制之衣。
  但当时她并没有多想,只有今日撞见这宫人,她才回想出其中不对劲的地方来。
  闻澈道:“你的意思是,在徐融进献琅州丝之前,锦衣卫孟聿就已经穿上了琅州丝帛的衣裳?”
  “是。”
  “徐融此人圆滑之至,万一他只是想收买行个方便也未可知?”闻澈试探地问。
  元蘅却道:“进献之事,他就算是想收买,也是找司礼监,为何会找上锦衣卫?你不知道,柳全此人狠绝,没有用的人,他是不会一直留着的。他若是铁了心造反,为何会对一个知州手下留情,还给他策反诉苦的机会?”
  闻澈皱眉,终于明白了元蘅的意思。
  “当初柳全就是从诏狱中逃出来的,一般的锦衣卫,也做不到……”
  “就是这个意思。孟聿,徐融,他们都有柳全余党之嫌。一个留在启都,一个远在琅州,殿下,若是不查,衍州之乱难保不会重现。”
  何止是会重现。
  皇帝身边出现了这样的人,或会祸起萧墙。
  架子上的书籍被翻得混乱,元蘅似乎不找到那本名录不罢休。但今日却奇诡得很,那本册子就是不见了。除了要编修国史的新科一甲,以及那些庶吉士,鲜少会有人往这里来,其他官署之人更是不能随意进出的。
  在一旁许久不说话的闻澈忽然抬手挡了她的动作,眸光沉了下去:“你不是急着去点卯?看看现在什么时辰了?”
  “我要……”
  “好了!”
  闻澈的声音比方才严肃,扶着她的双肩,将她推出了藏书房,道:“这件事与你无关,你不要再插手了。做好你的事,将国史修好,其余的你无需多管。”
  元蘅自然不愿意:“什么叫与我无关?琅州若再起风浪,伤的不还是衍州么?我现在确实只是个翰林编修,但亦是衍州之人,怎能任由……”
  “元蘅你听我说。”
  闻澈知道她情急,但亦了解她的性子,问:“你觉得柳全余党只有这两个人吗?”
  “自然不是,但顺着藤蔓总能捉出来。你不让我查,总不能任由事情发展。”
  “你也说了,不知道他们后面还有谁。当日柳全找到你之事,肯定还有旁人知晓。现在你高中新科进士,多少眼睛看着你?你在明他们在暗,若是要伤你,简直易如反掌!”
  他这段话说得真挚。
  在方才元蘅只顾着查出叛臣之时,他都在为她的安危思虑?
  原本还想争辩,听完这话时元蘅还是将语气放轻了:“我不怕。”
  “我怕。”
  只这两字,阁中陷入了沉寂。
  可是他温热的气息咬出这两字时,无端带了令人动情的浓烈,在死水般的沉默中掀起波澜。
  两人挨得极近,闻澈需要微微低头才能与她对视:“你知道我对你的心思。”
  元蘅被这话打了个猝不及防,张口却哑了声。
  他很长进,分明上回还“落荒而逃”,今时却能轻巧地将她逼得无可后退。
  她片刻后将脸偏向一旁,避开了他的目光。
  这样直截了当袒露心意的话,容与也对她说过。彼时的少年郎热烈坦诚,将她的心撬开了一条缝,送来了容与能给出的喜欢和袒护。
  可是那人离开后的这些日子,那道缝隙便成了伤疤。
  元蘅素来不觉得自己软弱,所以同样的话她不会再相信第二遍。
  “多谢殿下相护之谊,我会谨慎,但是其他的,我……”
  她做不到,也答应不了。
  她对闻澈从不够相信到愿意付出一部分信任,但却从未想过这会是男女风月的情愫。
  元蘅没看他,也不知道他听完这话是什么模样。
  她额前的碎发被一只有力的手抚到了耳根后,那人叹道:“又没逼迫你什么,你这样会让我觉得,我很无耻。”
  “没有,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知道。”
  闻澈道:“不管怎样,这件事你不能插手。我看翰林院近来是不是太清闲了,不如我找王侍读,多给你派些事做比较好。”
  说罢他便转身欲走,却被元蘅叫住了。
  “闻澈!你上回问我信不信你,可是你信我么?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柳全,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