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零年代女技术员[穿书]-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曲小杰跟着点头道:“说起这个,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前头我还听安少原他们连的人,说他们连长娶了个贤惠不得了的嫂子,对他们嘘寒问暖的,敢情就是对不同的人换不同的面孔,也真难为她,这么会演戏。”
  刘狄又问谢林森道:“我最近听兄弟们说,安少原最近头疼得很,他媳妇和娘在家里闹得不可开交,他有时候训练,面上都心事重重的,老大,你说,他这样下去,会不会转业啊?”
  谢林森摇头道:“不清楚。”
  他对安少原仍旧是有些芥蒂的,他的战友们不知道爱立家的情况,他却是知道的,那样的家庭能把他妹饿得浮肿病,杨冬青确实是欺人太甚。
  而这样的人,安少原竟能看得上,在谢林森心里,这姓安的本质上就不是什么好鸟。但是抛开杨冬青的事,谢林森也不得不承认,安少原是个合格的军人,在部队里声誉很好,要是因此转业,确实有几分可惜。
  曲小杰叹道:“这就是一个娶错了媳妇毁三代的案例,你们等着看吧,安少原的霉运可不会随着他转业不转业的就消散。”
  谢林森听得心里不耐烦,“去,去,闲的你们,有空在这嚼舌头,都去给我操练去!”
  曲小杰苦哈哈地道:“老大,这不中午吗?咱们这不是苦中作乐,你可不能这么不近人情,看在咱妹面上,今个就让咱们唠个够呗!你不知道,上次你和安少原打了一架后,安少原和他媳妇就是部队里茶余饭后的谈资,咱们兄弟几个怕你不高兴,一直没敢聊。”
  其实不仅是安少原夫妇俩,就是老大的妹妹,在他们这军区也颇有名声了,这都得益于樊多美隔三差五的和人吹自家弟媳。
  上次还夸张地把两份汉城的报纸贴在了家属院的宣传栏里,都是沈家小妹的事,什么见义勇为。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业务能力顶呱呱,这下整个家属院都知道她樊多美的弟媳多优秀了。
  也让那些本来还嘀咕着杨冬青是不是被冤枉的人,彻底闭了嘴。
  他们私底下都说,还好杨冬青回老家了,不然这下在军区家属院里,真是没脸见人。
  谢林森懒得理他们,自己出去给爱立寄信去了,他完全猜不到,他打电话让谢镜清这段时间门不要烦爱立,谢镜清却脑回路清奇地想要去看看爱立。
  沈爱立一点不知道这些人的弯弯绕绕,三月的最后一天,她收到谢林森的信还有些奇怪,怎么好端端地他也提谢镜清,难不成谢镜清还和他说什么了?
  但是她最近还真没心思理会这些事,现在整个小组都分成了三批,她和秦书宇。周毅搞三刺辊,许满莉。李婧文和王成君搞斜向双刺辊,徐春风。刘滨负责研制分梳板,大家都甩开膀子向前划,忙得不可开交。
  沈爱立完全不想分心在这些乌漆八糟的事情上,她只惦记着妈妈和贺叔叔裁结婚证的事。还忍不住给小姨去信,让她有空在贺之桢面前再敲敲边鼓,让他早点去汉城把证领了。
  给谢林森回了一封信,说了一些自己的近况,告诉他自己暂时什么不缺,让他自己勤加训练,出任务的时候也多一分安全。
  把信寄出去,就仍旧去蹲车间门。
  李婧文急匆匆地过来和她道:“爱立,黎主任正找你呢!你快去看看。”
  沈爱立忙去了办公室,就听黎主任道:“爱立,明天我们这边有京市和青市纺织工业局的领导来视察,重点是我们这次多刺辊梳棉机的研制进度,到时候由你给大家介绍,你看行不行?”
  黎东生说完,又叹气道:“咱们这研究团队,每年还靠这些单位给拨点款,可得好好接待。”
  沈爱立笑道:“好,主任,我明白了。我这就回去准备。”
  黎东生看她这样实诚,一点疑虑都没有,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动了动嘴想提醒她两句,又怕弄巧成拙,到底忍住没提,只叮嘱她道:“也不用多花时间门,就是简单说几句情况就行,咱们毕竟还是归纺织科学院领导的。”
  沈爱立心里有数,应了下来。
  等她出去,黎东生皱着眉头,朝窗外看了半天,谢镜清求到他这里来,他没有答应。上次爱立在信里就和他说了一句“此生不再相见”,可见她对谢镜清的抵触心理,他和爱立也算认识许久,知道这姑娘心性有几分执拗,不然在汉城的时候,也不会能够利用闲暇时间门研制梳棉机。
  他若是帮着谢镜清,回头爱立知道了,难免有些伤感情。
  但是他这边没答应,谢镜清又求到了梅子湘同志那里,梅同志考虑事情感性一些,觉得上一辈子的矛盾不应该延续到子女身上,人家到底是骨肉血亲,一辈子不见面也过于残忍了些,主张帮忙让谢镜清见爱立一面。
  他也只为爱立争取到,让谢镜清混在工业局的人里面,远远地看一眼就好。他的理由是怕谢镜清的忽然出现,刺激到爱立,回头延误了他们项目的进度。
  梅子湘同志也同意,将这个意见转告给了谢镜清。
  但是此时面对爱立的信任,黎东生仍旧觉得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李婧文见爱立出来,问她道:“什么事儿啊?是不是试制问题啊?”
  “不是,是明天有其他部门的领导来视察,主任让我当讲解员。”
  李婧文奇怪道:“这次怎么喊你了,以前这活都是许姐接的,她对这套业务可熟了。”
  沈爱立不以为意地道:“可能黎主任觉得不好总喊许姐一个吧?也没什么,我估摸一两个小时就够了。”
  李婧文却是仍旧觉得有些奇怪,这事就算不喊许姐,应该也是她们几个的任务,爱立毕竟是新来的,对这一块不是很熟悉。心里有些嘀咕,也没好当面和爱立说。
  回头问许姐,许满莉一点不知道工业局领导要来视察的事,笑道:“可能主任是想让爱立重点介绍一下大小双刺辊,最近在棉纺厂投产还挺好的,有可能想在青市。京市大范围推广,也说不准。”
  李婧文笑道:“要是这件事,确实得爱立出面。”
  第二天一早,李婧文提醒爱立道:“穿你那件绿衬衫。杏色的薄毛衣外套,你不是有件灯芯绒的裤子,搭这一身刚好。”
  爱立笑道:“你怎么比我还激动的样子?主任说就是走一个过场。”
  李婧文摇头道:“主任可能是怕你压力过大,许姐昨天和我说,可能是想将大小双刺辊大范围推广,这可是大事。”
  沈爱立有些意外,“怪不得喊我讲解呢!还好你提前和我打招呼,我还准备应付应付就抽身走人呢!”
  早上九点钟,沈爱立跟着黎东生在棉纺厂门口,迎接京市和青市纺织工业局的领导,一共有十几号人,两边寒暄的时候,她面上挂着得体的笑容,站在黎主任旁边。


第143章 
  一番寒暄之后,黎东生向为首的两位纺织工业局的领导,介绍爱立道:“这是我们目前多刺辊试制小组的成员,沈爱立同志,不瞒你们说,这可是梅同志要我去信到汉城那边抽调过来的。”
  说着,还不忘看了眼左边一位穿着中山装的男同志。
  京市纺织工业局的钱副局长,敏锐地捕捉到了黎东生的视线,心里微微琢磨了下,黎东生家里兄长也是部队里的,认识谢镜清并不奇怪,也不知谢镜清有没有提前和这边打招呼,别回头这边还说漏了嘴。
  不动声色地上前一步,挡住了黎东生的视线,笑着和沈爱立握手道:“沈同志这么年轻,前途不可限量啊!”
  青市这边的李局长也笑道:“这次的多刺辊试制小组,一开始启动的时候,我们就听说有两个外部的名额,我们单位的年轻同志们可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最后听说从汉城调过来了一位,大家伙都好奇着呢,今个可算见到了。”
  名额竞争激烈的事,沈爱立从徐春风那里,已然了解了一部分,此时听李局长提,才知道原来不仅是程攸宁,这边也有很多人惦记着。感觉自己能脱颖而出,真是撞大运。
  浅笑道:“各位领导过誉了,是我们主任爱护后辈,和别人谈起来,总说我们的好。我们主任说,我们能够聚在青市棉纺厂搞试制,还要感谢青市纺织工业局和京市纺织工业局对我们的大力支持,给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这次能够跟着黎主任接待李局长。钱局长和各位同行们,我深感荣幸,也请大家在接下来的参观活动中,不吝指教。”
  面前的姑娘眉眼恬静,面色红润,穿着得体。大方,毛衣针织外套还衬得人有几分温柔。娴静,与梅子湘同志给人的锋芒毕露感不同,她像是一个极普通的姑娘。
  言谈举止自信沉稳,显然是对自己领域内的工作,成竹在胸。同时,又不乏谦和有礼,整个人看起来进退有度,行事有分寸。
  谢镜清想不到,自己和长女的见面,会以这样的方式,完全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她游刃有余地和自己专业领域内的领导交谈。
  而他,甚至不能表达一句作为父亲的赞赏和欣喜。
  黎东生笑道:“各位领导请进,这次由爱立同志给大家介绍介绍,目前我们项目的进度。这位虽然是我们研究团队的新人,在这次的试制小组中,可是起着主力的作用。我特地让她抽出半天的时间,来给领导们汇报我们的工作。”
  钱局长笑道:“是我们叨扰了,打扰了你们的进度。”
  黎东生笑道:“汇报工作,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钱局长可是客气了啊!”
  沈爱立昨晚就做了一些准备,带着一群人往他们试制车间的路上,就先介绍了高速梳棉机研发团队的历史沿革,等到了车间,沈爱立指着机器给他们看,指出具体的改制,从平行双刺辊讲到大小双刺辊。
  她记着李婧文的话,将介绍的重点落在车间反馈出来的效果上,着重介绍了改制以后的优点。
  然后又介绍了目前她们正在尝试的其他几个方案,最后和大家道:“我们主任说,我们当前的首要目标就是早些完成试制任务,如果各位同行对我们的方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也恳请大家不吝赐教,给我们一个学习的机会。”
  短短一个小时,沈爱立提起多刺辊梳棉机的侃侃而谈。游刃有余,大家都看在眼里,显然先前黎东生同志对她的褒奖,并不完全是出于对小辈的爱护,而是有几分肺腑之言在里头的。
  黎东生笑道:“怎么样?我们的爱立同志讲解的内容,大家是否还满意?爱立刚刚说了我想说的话,大家要是有什么意见或想法,还请积极和我们联系,我们现在就想着能够集思广益,早些完成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在华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上,能够奉献一两块砖瓦。”
  李局长笑道:“一定,一定,就是这梳棉机一块拔尖的人才,可都给你们收罗来了,我们这些人就是来观摩观摩,来学习学习的。你别说,我刚刚听沈同志介绍,你们现在有三种方案在并行研究,你们这儿真是搞得热火朝天的,这个项目才启动不过两个月,你们的进度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让我这脱离技术岗几年的人,都有些心潮澎湃。”
  钱局长望着李局长,有几分羡慕地道:“当初你们青市把梅子湘同志的团队争取过来,可真是再正确不过的决定,现在他们一有新的产品,第一时间就在你们这试制,可把我们眼馋的。”
  李局长摇摇头,“你们就是不厚道,我们这还没高兴几年呢,这眼看着,人又要被你们抢走。”
  钱局长立即哈哈笑,“这事我们可是和梅子湘同志磨了许久,他们在你们这,待得时间可够长的,也该挪挪地了,就比如说东生,家在京市,可是连春节都很难回家的,我们也体谅体谅人家的不容易,是不是?”
  中间又有其他的一些随行同志出来打圆场,气氛一时比较热闹。
  黎东生又带大家参观了其他的车间,然后请大家去食堂包厢吃饭。
  沈爱立的讲解任务完成,到这时候,人也稍微放松了一点,躲在角落里,端了一杯热茶喝了两口,润下嗓子。
  百无聊赖中,忽然发现,京市那边纺织工业局的随行人员之中,有一位年约五十的老同志,好像时不时就盯着她看,她每每看过去,人家还很客气地和她点头致意,心里不禁都有些奇怪,总不会是她脸上沾了什么东西吧?
  等到了包厢里,爱立跟着服务员一起给大家上茶,到了那位老同志跟前,爱立忍不住笑问道:“您是不是觉得我面熟啊?我看您上午经常盯着我看。”这话说的直白,谢镜清倒不好不接话。
  面前的女孩子,和她母亲年轻时有七八分相似,谢镜清恍惚从她脸上,看到了二十多年前,自己在蓉城的那段日子。
  他不过才二十八岁,和沈玉兰在抗日救疗队中相识,一路互帮互助,渐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