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良玦战战兢兢地坐在太子主位上,算是体会到何为如坐针毡。为了能留在太子府,此刻即便是让她上刀山下火海她也断不会犹豫了,于是赶紧点头如鸡啄米,“妾身愿意妾身愿意”
“既然如此,那就请爱妃附耳过来。”
云良玦依言将头凑过去,太子在她耳边窃窃私语了半晌。云良玦也不管听不听得明白,只一股劲儿地点头。待到琢磨明白了太子的话之后,心内竟窃喜这太子提出的法子倒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
面上还要装出为难的神色,“可是,妾身与嫡妹良岫关系并不亲善,只怕是”太子面色一沉,云良玦假装吓一跳,急急忙忙补充道:“请太子殿下不要生气,妾身一定想方设法达成殿下心愿。还请太子要答应妾身,不要将妾身送回去。”
太子白皙的手指轻轻滑过云良玦的粉面,“爱妃尽管放心,本宫怎么舍得将你这花容月貌的云侧妃送回去呢哎”太子又像想起什么来似的对云良玦说道:“爱妃你说,本宫要是今夜宿在爱妃的荼蘼苑,咱二人好好商量商量一下计策,你意下如何呀”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好事”,却吓得云良玦出了一脸的香汗。自己躲避太子还唯恐不及,怎敢引狼入室如果一个不小心得罪了这个变化无常的男人,只怕当夜就被他拆骨扒皮、挫骨扬灰都无人知晓啊
云良玦吞吞吐吐,不想让太子去,却又不敢说,话语含在嘴里半天却不知该说什么。
太子见她神情滑稽,忍不住仰面大笑,“哈哈哈云侧妃莫怕,本宫与你开个玩笑而已,今日端午,本宫佩艾叶、饮雄黄是为了避毒,怎会趋毒你回去好好歇息,明日自有你的用处。”又转头对众人道:“热闹都看够了本宫今日累了,都散了吧。”
众人急忙起身,施礼告辞匆匆回了各自的住处。:
第121章 应邀入府(一)
如今良岫拿在手中的这一张虚夸的请柬和一封做作的书信,却着实让良岫为了难:太子,她是再也不想与他有任何交集;太子府,她是一步也不想踏入。
捧着这封云良玦亲笔写来的书信,良岫陷入犹豫之中。确实,在自己刚刚回府的那段日子里,云良玦百般为难、羞辱,各种陷害、诋毁,将自己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将自己拔除而后快。自己在她身上从未感受到姐妹之间应有的那份真情与温情。后来虽经屡次失算而有所收敛,但终究是冷言冷语,冷漠相待。这哪里是自己的姐妹分明是仇人良岫却想不明白,她为何如此仇视自己。
就在自己回府两年后,良岫眼见着云良玦用了种种手段勾引太子,终于嫁入了太子府,可是,从此这位庶姐从仇人又变成了路人。
良岫知她在太子府过得并不开心幸福,每次回相府,人前一副神气活现的样子,人后却暗自伤心落泪,几次被自己撞见,想去安慰一番,却总是被她高傲地撇在一旁,径自离去。她心高气傲,从不会低声下气,良岫十分了解。可是今日手中的这封信,却字字皆是哀怨语气。先是自责自己从前在家做女孩儿时,因为嫉妒良岫的嫡女身份而伤害了妹妹,如今已是后悔不迭,乞求妹妹能够原谅姐姐的一时糊涂。接着就是倾诉自己在太子府的种种艰难,因为庶出的身份,被太子妃及众人轻视;因为自己做事谨慎尽心尽力服侍二位主子,又时时处处为太子府和他人着想,后来被升为侧妃,却又遭其他夫人嫉恨,无中生有制造流言蜚语,害得太子对自己心生厌恶再无宠爱之心。自己在太子府中是度日如年。
自那日三月三清江游宴回来,太子与太子妃皆是不快。尤其是太子,先是对自己横眉冷对,过了一段时日又道他扰了清江游宴、破坏了大家的兴致,心中甚是不安,尤其是对待本是一家人的良岫妹妹言语失当、行为过分,便说要在府中摆酒宴当面赔礼道歉。只怕他自己相邀妹妹不肯前来,因此才特意让自己写了一封信。可是太子脾气古怪暴躁,扬言如若自己邀请不来妹妹,便要将自己一纸休书送回宰相府,若到时果真落得如此下场,自己也就不能活在世上了。因此乞求妹妹应邀入府一聚,自己完全可以保证妹妹一定会毫发无损。
良岫读完信,沉思良久,自己不是傻子,庶姐的这封信虚情假意、真假掺半,自己并非看不出来。然而话说回来,就凭良岫对太子的了解,他以一封休书来威胁云良玦将自己请进自己姑且用“请”这个字太子府,虽不知目的为何,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如若云良玦未能将自己请进太子府,太子真的会休了云良玦。到那时,先放下云良玦是否真的如她所言绝不苟活于世不管,单单想到身为一国宰相的父亲的颜面,就足以让良岫不能对此不闻不问。
因此,不顾两位侍女和怜玉的反对,云良岫决定应邀入府:
第122章 应邀入府(二)
五月十五转眼即到,这一日黄昏时分,两驾漠王府的马车在一片嫣红的霞光之中停在了太子府门前。
一众丫鬟小厮在管事婆子的带领下早就在大门前候着了,见漠王府的马车到了,赶紧上前道乏,打车帘的打车帘、放脚踏的放脚踏,十分的殷勤。
下了马车,一乘素雅精致的小轿将良岫抬至前厅,云侧妃领着几位夫人在厅前廊子上等着,见轿子来了便急忙上前相迎。云良玦一把拉住了良岫的手,一时哽咽,半日才说出话来,“妹妹,你可来了,姐姐甚是想念妹妹。”良岫微笑点头,“姐姐辛苦,还请姐姐带我去见太子和太子妃二位殿下。”
云良玦擦了擦眼泪,自嘲地笑道:“你瞧我,见了妹妹只顾了高兴,竟差点儿忘了礼数,太子与太子妃正等着妹妹呢,快请进。”说着拉着良岫的手便要上台阶,良岫却轻轻挣开云良玦被汗水濡湿的双手,“姐姐莫急,良岫还未与这几位姐姐问好。”几位夫人听了,赶紧上前来与漠王妃问安施礼,良岫一一回礼。云良玦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便上前笑盈盈地给良岫一一介绍。良岫却发现,几位夫人对云良玦皆是一脸的防备与厌恶之色。
有人向内通传:“漠王妃驾到”几个丫鬟赶上前来掀开门帘,云良玦在前面引路,良岫在两个侍女的搀扶下缓步走进门内。
屋里的二人都起身迎接,不过两个人的心情却各不相同。太子妃心怀感激之情,对三月三清江游宴良岫救了媛儿的事,自己一直还没有好好谢谢漠王妃,这次宴请确是一次不错的机会。太子此次宴请漠王妃究竟意欲何为,她不想管也管不了。至于太子怀的什么心思,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见太子妃与太子都起座离身向自己迎来,良岫先上前向太子妃施礼拜见,太子妃还礼不迭,将良岫搀起来。接着良岫又向太子施礼,太子却满面含笑,双手欲扶起良岫,却又被侍女抢了先。太子收回手,笑道:“两个月不见,岫儿还是如此腼腆羞涩,只是当日的唇枪舌剑本宫却不曾有片刻遗忘。”
良岫闻听道:“臣妾上次有失礼之处,还请太子见谅。”
太子温柔一笑,“本宫最喜欢的就是当日的岫儿,怎会怪罪于你。反倒是本宫因为扰了岫儿清江游宴的雅兴一直心存不安,听说那是岫儿第一次参加清江游宴,难怪本宫奇怪,虽听闻宰相府有个多才多艺的嫡小姐云良岫,却一次也未见过呢。”说着眼角瞄了一下一旁的云良玦,后者不自觉地向后缩了缩身子。
“还请太子殿下莫要自责不安,臣妾并不觉得此次清江游宴有何遗憾之处,反倒是颇有收获,又与太子妃和众位王妃姐姐初次相识,心中很是欢喜。”
“岫儿就没有觉得认识了我这个姊婿,亦是一件欢喜之事”
良岫不觉看了一眼太子,心想:清江游宴怎是第一次认识你这姊婿夕翠园里的那一个却是谁
太子一见良岫眼神,立时心领神会,不觉开心大笑,道:“原是本宫忘记了,不过,本宫那次喝醉了酒,越发觉得凝碧小筑里的岫儿更是清秀可人。”
太子妃听得糊涂,怎的漠王妃一句话都没有说,只看了一眼,太子便似乎恍然大悟一般,这二人之间似有蹊跷。但见漠王妃端庄稳重,不似其庶姐云良玦一般轻薄俗气,且对太子的态度一直很是有礼且疏离,再想到太子平时为人,难不成这太子对漠王妃存了不轨之心漠王爷龙云漠可是太子的同父异母兄弟,这岂不是坏了伦常这可如何是好
太子妃心中纠结不安,却不敢有所表露。:
第123章 池上灯火
太子妃心中的种种想法,并不敢说出口,因此众人不曾得知,良岫倒觉得这太子今日言语举动较之前两次倒还算得上是正常。
奇!书!网!w!w!w!。!q!i!s! h!u!9!9!。!c!o!m
众人坐在厅中叙话喝茶气氛倒也融洽。说话间外面天色已暗,夜幕降临。太子府中华灯初上,映照着这华丽无比的殿宇楼阁,恍若仙境。
良岫不禁暗中将太子府与漠王府进行对照,竟然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漠王府的朴素典雅。
这时一婆子进来向太子妃禀告,按照太子的嘱咐,酒宴在后花园养莲池上的汇芳榭里准备妥当,只是不知道何时开席。
太子妃看了一眼太子,见他微微点头,便告诉那婆子即刻开席。之后便带着良岫与众人一同乘轿前去。
太子府的规模远远大于漠王府,单是后花园便觉一路上泉流吟吟、凤尾森森,竟是走了半日也不见那婆子嘴里说的养莲池。
就在良岫暗自纳罕之时,轿子终于停了下来。良岫在侍女的搀扶下下了轿,却被眼前的景象所惊艳。
虽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但是这诺大的养莲池边高高低低、大大小小、形形色色都是瑰丽的彩灯,比这一路走来所见路边的亮如星辰的灯烛还要明亮璀璨。有的灯摆放在路边的石灯柱上;有的则挂在池畔的树梢上,随微风摇摆闪烁;有的蜡烛被做成莲花形状,成排摆放在地上;还有的做成各种花灯漂满了整个水面,将整个养莲池映得如明镜一般。
这满园灯彩,这上千乃至上万支灯烛只映得天上一轮皓月也几乎失了颜色。
良岫被这灯光晃了眼睛,也被这太子府的奢侈靡费着实吓了一跳。想自己从前在嵯峨山时,有时夜间与姑母下山为贫苦百姓治病,常常眼见那破旧不堪的茅屋柴房中,一盏油腻陈旧的油灯,或短短一截蜡烛,那一点微光昏昏黄黄,都照不透一间小小屋子的黑暗。昏暗的灯光里,病人在床上呻吟喘息,根本看不清他的面貌,甚至无法诊断病情。幸而姑母叮嘱良岫每次夜间出诊时都要在药箱里多带几支蜡烛,好看清病人脸色,以便望闻问切。
就算是这点灯火也是因家人生病才被允许点起,不然平时是舍不得点灯的。缝补、纺线、做饭等活计都是要借着天光来做。有的主妇甚至能从自己做活计的多少来判断时辰节气。
良岫就曾听一位老婆婆说自己虽然不识字,看不懂历书,但是总是能知道夏至是哪一天,因为在这一天白天最长,自己纳鞋底可以比平时多纳一根麻线。
还有那些农家男孩儿,白日里在田间劳作,夜晚想要读书几乎是不可能的,故此想要改变命运实现抱负却比登天还难。古人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勤学典故,良岫没有见过,不过却真的看到过嵯峨山下的农家孩子夜晚爬上白云观的墙头,借着大殿里透出的灯光读书却不小心跌入院中,被误认为是小偷捉住的事情发生。
凌虚道长有悲悯之心,因白云观中都是道姑,让男孩子夜间进来读书有诸多不便,于是募集银两在嵯峨山脚下修了一座小小的书院,请了一位教书先生在书院中讲学,每年只需交很少的银两便可入学,让贫寒人家的子弟也有机会读书识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书院夜不闭门,堂屋里供奉着的孔圣人的画像,那画像前的灯烛彻夜长明,给白日劳作无暇读书的孩子一盏可以照亮书本与黑暗的灯火。
想起遥远的嵯峨山,如今眼见得太子府里这与月色争辉,却毫无意义的通明灯光,良岫不禁暗暗叹息。:
第124章 汇芳榭
这声轻轻的叹息却被身边的太子听了个满耳,“岫儿为何叹气莫非是对本宫的安排不满意”
良岫的心思还留在遥远的嵯峨山白云观,因此没有注意到问话的为何人,于是恍惚中回道:“良岫并非不满意,只是在想,若这些灯烛给了山脚下的穷苦人家读书的孩子们,他们该是何等欢喜摆在这里只不过白白浪费了这光明。
“岫儿说的是哪里的山脚下,又是哪里的穷孩子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