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子夫人有点甜-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妃的位置不成。”沈绵道。
  沈绮道,“行了,你这嘴上也没吃亏,比人家大了十岁多,跟她一般见识做什么。”
  沈绵挽着沈绮的手,道,“我知道了,这就带着润哥儿回去。”
  圆圆当即在侍女怀里高声说道,“小姨,小姨,我要和哥哥一起去你家里玩儿。”
  沈绵笑道,“好啊,我把你们俩都领走,正好郡主要带着你们秋湖婶婶去庄子上养胎避暑,要住个把日子,庄子上肯定好玩儿,
  你们去不去?”
  沈绮笑道,“行了,你都领走吧,我清静几日。”
  沈绵没留下用午饭,中午带着两个小的,和江星列一起回去了。
  太子只叮嘱自己的心肝女儿,叫她早日回家,别在外面多留。
  沈绵上了马车,就问江星列,道,“明仪公主那儿是有什么要紧事情,急匆匆地写信过来。”
  “李明章刚刚登基,他有个弟弟,据说是手里拿着大燕先帝的遗旨和玉玺,跑到大夏的地界上来了,留着是个隐患,眼下到处找
  人呢。”江星列解释道。
  沈绵惊讶道,“玉玺都没有,就能登基?”
  “不过就是一块儿石头而已,做块新的,任谁也看不出来,至于遗诏,更是真真假假,难以分辨。”江星列对此并不奇怪,这夺
  位的血腥风雨,又岂止这一点事情。
  沈绵道,“那跑到大夏有什么用处,大夏的公主,现在做了大燕的皇后,两国少了纷争,那位皇子怎么还敢跑到大夏来,这不是
  自讨苦吃。”
  “那也不见得,”江星列道,“明仪公主是太子的妹妹,可不是齐王和安王的姐妹,日后如何,谁能说得清楚。”
  他们觉得自己稳操胜券,对方肯定这样觉得。
  “这天下之大,上哪儿能够找到那位皇子。”沈绵道。
  “找不找得到,都不要紧,”江星列道,“明仪写信来,不是要?杀他,是要咱们留着他。”
  “留着做什么?”
  江星列笑了一声,低声道,“留着他,日后翻覆大燕。”
  沈绵瞪大了眼睛,一时说不出话。
  江星列拍拍她的手,真心实意地感慨道,“可惜她不是个皇子,不然留在大夏,可比太子厉害得多。”
  明仪公主翻云覆雨的本事,江星列可是比谁都清楚。
  沈绵道,“这天下自来都是你们男人的,我们女人,再有手段又能如何,若是有一日,女子也能坐上那个位置,你倒是不必再说
  这话了。”
  江星列拿了块点心塞给她,唯恐这话再说下去,他们要争论起来。
  沈绵拿了点心,果然不再说明仪公主的事情。
  两人回到府上,管家立刻拿了?帖子递上来,说是赵王妃送过来的。
  沈绵拿着帖子看了看,道,“是给我送的,赵王妃送帖子做什么?”
  江星列打开看了看,道,“说是后日过来,正好你有了请假的理由。”
  沈绵笑道,“这倒是不错,只是不知道有什么事情。”
  “嘉平伯府出来的女子,性情倒是不错,”江星列收起帖子,笑道,“最近关将军的夫人准备去边关的行程,她这一走,你少了个
  说话的人,正好和赵王妃多来往。”
  沈绵这么多年,合得来的朋友屈指可数,江星列也希望她能够多认识几个说得来话的好友,平日去参加宴会,也有趣些。
  沈绵点头,“那行,我后日请假,在府上和赵王妃喝茶。”
  正好再歇一天,不用去国史馆。
  江星列点头,然后把圆圆从侍女手里抱过来,问道,“圆圆是不是困了。”
  圆圆点头,道,“小姨父,我想睡觉了。”
  “小姨父哄圆圆睡觉,”江星列温柔道,“润哥儿呢,润哥儿困不困?”
  “我不困,我要去找阿元玩,我们昨日说好的。”润哥儿精神奕奕。
  沈绵见状,让侍女把他送到思安院去玩了。
  江星列回屋,很快就把圆圆哄得睡着了。
  沈绵小声道,“你哄孩子的手艺,倒是一流。”
  江星列揽着她的腰,笑道,“还不是哄你哄出来的。”
  沈绵翻了个白眼,嗔道,“谁要你哄着了。”
  江星列拍拍她的手,道,“歇会儿吧,我也困了。”
  难得休沐一日,江星列自然想多休息,明日早朝,他要应付的事情,绝对少不了。
  第二日早朝上的事情,确实如江星列所料。
  因为从昨日下去开始,盛京的风言风语便到处传来,众人议论纷纷,讨论着当年到底是谁出手,给嘉嫔一家人的事情首尾。
  这猜来猜去,就猜到了太子东宫头上,因为东宫也有人牵涉其中。
  因此早朝之上,安王毫不客气,向皇帝摆出证据,说明太子牵涉其中。
  太子自然不认,双方又一次在朝堂上争吵起来,安王拿出证据,太子据理力争,吵得翻天覆地。
  皇帝的心情十分复杂,安王字字句句,都戳中了他的痛处。
  什么不顾百姓的性命,只顾讨好一个女人,什么眼睁睁地看着大夏官员蒙冤而死,却不给出一个说法。
  “太子殿下,证据确凿,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安王高声道,“确实,你身为储君,身份不凡,?但这不是您滥用权力的理由,太
  子殿下,你今日,必须给大夏百姓一个交代,身为储君,太子殿下如此作为,国本岂能安定,大夏岂能长远!”
  太子也不担心,从容道,“三弟莫不是觉得孤这个太子做的不好,想让孤把这个位置让给你,你不如直说,何必搞出这些弯弯绕
  绕,?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不让孤将这个储君之位给你,你能满意来了吗?”
  安王道,“太子殿下说的什么话,本王一心为大夏和大夏的百姓,太子殿下说出这样诛心的话,才叫人心寒,?难道只因为我是
  王爷,便不能指正太子殿下的错误,我拿出确凿的证据来,就成了构陷太子殿下的理由,这是什么道理!”
  “是什么到道理,三弟比孤清楚!”太子冷笑道,“父皇,儿臣没有做过的事情,绝对不认,这案子查到此处,也该结案了,还请
  父皇下旨结案,省得朝野上下惶恐不安。”
  “是啊,陛下,该结案了!”太子身后的人说道。
  安王的拥趸则立刻反驳,“陛下,不能结案,否则大夏律例何在!?”
  “我等清清白白,什么都不怕,有些人心怀鬼胎,才催促结案!”
  这般争论不休,皇帝抬手制止,道,“星列,你出来说句话!”


第434章 认罪伏法
  江星列能说什么呢,他什么都不想说?。
  但皇帝指名道姓地让他开口,江星列自然不能推拒。
  “回禀陛下,此案拖延日久,朝野上下不宁,?是该尽早结案,起码该给百姓一个交代,让百姓安心。”江星列道。
  “江世子的意思,是要哄骗百姓吗,若不将背后之人挖出,这算是什么交代,”安王上前反驳,“父皇,此举不妥,万万不能!”
  江星列神色自若,并不开口,安王道,“父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是水,大夏是舟,陛下,谁都能哄骗,大夏百姓却是
  哄骗不得的啊!”
  安王说罢,跪倒在地。
  皇帝听得心中动容,这话是没错的。
  然而说这话的人,却万万不该是他的儿子。听自己的儿子说这话,皇帝觉得自己像是在听一个笑话。
  他知道自己日渐年长,也有意在几个儿子里挑出最合适的继承人。
  但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越俎代庖,将大夏百姓置于面前,皇帝的心情并不好。
  不管是太子,还是齐王,都不曾如此挑衅过自己的权威。
  老三却敢,还拿着百姓的名头,堵得他这个皇帝都哑口无言,还要顺带把东宫之位上坐着的兄长拉下来!
  如此地野心勃勃,是真当自己要死了吗?
  皇帝神情严肃,道,“起来吧,看来满朝文武之中,只有你最明百姓之心,最为百姓思量。”
  安王先是面露喜色,片刻之后,又意识到什么,这不是在夸奖他。
  安王拱手,焦急道,“父皇,儿臣只是为父皇忧心,绝无他意!”
  “朕知道你为何担忧。”皇帝道。
  安王道,“父皇,儿臣~”
  皇帝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罢了,既然老三你信誓旦旦,说你皇兄是所有事情的罪魁祸首,那就拿出证据来,给大夏百姓一
  个交代。”
  安王一听这话,也顾不得惶恐,当即传令,叫人去取证据,传唤证人。
  证据确凿,太子是抵赖不得的,安王心情振奋,父皇不高兴不打紧,只要今天能把太子拉下马,那盛京就只剩他一个排的上名
  号的皇子了!
  老四软弱,老五浪荡,老六毛都没长齐,三个都不靠谱,这皇位,除了他,还能交给谁!
  只能是他的!
  必须是他的!
  皇帝坐在龙椅上,和朝臣一起等着。
  太子神色颇有些不耐烦,他四下看着,不经意和江星列四目相对,江星列轻轻点头。
  太子心想,这事儿今天可算是完了。
  终于不用再和老三纠缠了,他得想想,好好想想把老三打发到哪个封地去,越远越好!
  安王发觉太子的神情变换,对太子说道,“兄长身为嫡长,又是东宫太子,本该为我等兄弟做出表率,却为银钱,失了风范,真
  是叫我这个做弟弟的失望!”
  “三弟又何尝不令为兄失望,”太子遗憾道,“不知三弟是听了何人挑拨,闹得你我兄弟阋墙,令父皇伤心失望。”
  “三弟应当及时回头才是,否则,就该来不及了。”太子意味深长地说道。
  若是安王能够冷静些,或者他身为能有一个冷静理智的谋臣,他就该知道,这个时候已经该收手了。
  可他并未察觉到不对劲,只是一心想拉太子下马。没有办法,他苦等东宫之位,已经等得太久了,久到能够让他疯狂。
  他要东宫之位,然后就是那个位置,他要成为这个天下的主人。
  两人没有争论几句,太子显然是不愿意再多说,安王也只得压下满腔激愤,偃旗息鼓,安静等待。
  江星列老神在在地看着这一出戏,心想,把安王打发走了,绵绵应该也不必去国史馆了。
  只是不去国史馆,她又要熬夜,还不如接着去国史馆,早睡早起。
  正在国史馆中与人争论的沈绵冷不防打了个喷嚏。
  王文峰也赶紧拦住争吵的双方,询问沈绵是不是生病了,身体不舒服,停息了这一番争吵。
  皇帝心中已经有了定论,也不再犹豫,便跟群臣说起闲话来。
  “小沈卿啊,”皇帝寻着沈瑞,笑问,“朕听说你最近相了几回亲,可有合心意的人?”
  沈瑞赶紧出列,道,“回禀陛下,暂且没有。”
  “可否需要朕为你指婚?”皇帝又问。
  “回陛下,虽说婚姻大事,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然而臣以为,盲婚哑嫁,到底不好,还是要叫女方相看相看,免得听闻虚名
  ,叫人失望。”沈瑞道。
  上门说亲的人不少,沈瑞也见了几个,只是合心意的却不好找。
  皇帝看看满朝文武,笑问,“这样好的女婿,你们竟也瞧不上吗?”
  嘉平伯笑道,“臣有一女,只是嫁了赵王殿下。”
  赵王上朝一向不说话,听了这话却道,“岳父,小婿与王妃关系甚好,还请您放心。”
  嘉平伯道,“殿下放心,臣并无此意。”
  嘉平伯确实不大瞧得上赵王,赵王倒是没有哪里不好,可是仔细说起来,也没有哪里好,太过平庸了。
  要是女儿待字闺中,嫁到沈家,可比嫁给赵王好多了。
  赵王见状,很是委屈,却到底没说什么。
  当初他对赵家的女儿一见钟情,好说歹说才求娶回来,嘉平伯对他不满,他倒是也清楚,虽然委屈,也并不多言。
  好在赵王安分守己,和太子关系也不错,如今嘉平伯只一心希望女儿能生两个外孙,他一定好好教导,不能长歪了。
  众人说了一会儿闲话,安王准备好的人证物证终于呈上大殿。
  大殿中立刻安静下来,皇帝抬手,道,“星列,去看证据,来分辨分辨。”
  江星列依言,上去仔细查看证词和作为物证的账册。
  安王早有准备,证词和账册都是齐全的,任谁来看都没有问题。
  江星列如实回禀,皇帝又问了证人,同样也是滴水不漏,东宫在这件事情中,也确实罪责难逃。
  但所有的事情,都是与东宫有关。
  “太子,你可有分辩之词?”皇帝等着太子的言辞。
  太子看看安王,又看看皇帝,跪倒在地,沉声道,“父皇,儿臣,并无分辩之言。”
  皇帝蹙眉,“你说什么?”
  “回禀父皇,儿臣并无分辩之词,”太子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