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蹙眉,“你说什么?”
“回禀父皇,儿臣并无分辩之词,”太子道,“东宫臣属之过,便是儿臣之过,儿臣见此证据,并无推脱之词。”
安王听到自己满意的结果,心却提了起来。
第435章 轻重缓急
东宫之过,和太子之过,可是不一样的。
东宫之过,是太子为东宫犯错的人背负罪名。
安王要送给他的罪名,是太子之过,东宫的过错,并不足以令太子被拉下来。
“父皇,东宫之位,重于泰山,太子兄长的过错,岂能简简单单地归于东宫官属身上。”反正已经撕破了脸皮,安王的言辞便丝
毫不再留情面。
太子回头,道,“那三弟以为,为兄的罪过,应当如何处置,是否要让出东宫之位?”
安王蹙眉,道,“父皇,儿臣并无此意,只是一心想为枉死之人洗清冤屈,儿臣奉旨查案,自当尽心尽力,可是到了太子兄长耳
中,怎么就成了,就成了我要逼他让出东宫之位,父皇,此等诛心之论,就能掩盖太子的错处吗?”
双方又一次争执起来。
太子冷声道,“三弟,为兄已经认罪,你还有何不满,何必在此咄咄逼人!”
又吵了第三回 ,皇帝已然是受够了,怒喝道,“行了,兄弟阋墙,成何体统,今日散朝,后面的事情,朕自有决断!”
这戏码已经十分明显,但太子只要一口咬定是东宫臣属的过错,皇帝又没有归罪太子的意思,安王就不能如何。
皇帝想要包庇一个人,谁又能如何?
安王终于明白皇帝的意思,不是他的证据不足,是皇帝根本不在乎,是皇帝他不想动太子,这一件事情,根本不足以动摇东宫
之位。
散朝之后,黄侍郎追赶上安王,道,“殿下,殿下您稍安勿躁,此事急不得,咱们该收手了。”
“本王知道,只是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安王根本冷静不下来,道,“再等下去,黄花菜都凉了,本王还要等多久!”
眼看皇帝身体不好,前段时间都动了吃丹药的心思,只是不知为何,又放弃了。
可是安王知道,皇帝绝对没有几年好活了,要是他在此期间不能把太子拉下马,那他凭什么能够坐上东宫之位,他必须得有一
个正正经经的理由!
黄侍郎捋了一把胡须,道,“殿下,事到如今,您还不明白吗,?陛下他,他没有想动太子的意思,咱们手中就是罪证再多,陛
下也不会动太子,以臣来看,不出半月,陛下就要打发您去封地去了啊。”
“那本王该怎么办!”?安王当即变了脸色,老二被打发到封地去,人家有钱有势,家大业大,在外面也不会吃亏,但自己却是
不一样的。
自己要是去了封地,怕是这辈子都回不了盛京了。
“殿下,咱们,咱们去问问苏翁吧。”黄侍郎提醒道。
安王苦笑一声,道,“苏翁何曾将我放在眼中?”
苏家大房倒是一心为安王筹谋,可是苏家老大却不能和苏翁相提并论,安王深知这一点,并不对苏翁抱有希望。
黄侍郎沉默许久,最后压低声音,道,“殿下,先帝的皇位,陛下的皇位,都是怎么得到的,您清楚吗?”
安王比谁都清楚,但他暂时没有动过这个心思,?不到万不得已,安王并不想踏出这一步。
但看看如今的状况,或许他不得不筹谋了。
黄侍郎道,“殿下别着急,咱们回去再议。”
安王低声应下,没有再说什么。
御书房中,皇帝留下太子,父子二人正在说话?。
江星列在御书房外面,皇帝让他在外面等候。
林总管笑吟吟地说道,“陛下前几日还称赞了江夫人为太祖皇帝画的画像,说是画出了?一代开国皇帝的英姿,老奴不懂这些,
不过瞧着画上的太祖皇帝,好像要活过来似的,可见江夫人虽然年轻,却是有真本事的,这一回修完国史,大夏文坛上下,必
定要留下江夫人的名姓,或许日后就要改称一声沈夫人了。”
江星列听了林总管称赞,笑道,“她这二十年来,也就做了一件事情,耗尽心思,自然是要比寻常人出色些的。”
林总管颔首,“世子说的是啊,这人活一世,能将一件事情做好,便足够了。”
江星列听林总管夸赞沈绵,后面等着的话自然是不少,两人在御书房外闲聊起来。
御书房中,皇帝终于开口,道,“太子,今日为何不再辩解。”
太子沉吟片刻,跪在地上,肃然道,“三弟做出这副不死不休的模样,想来轻易不会善罢甘休,若是叫他再追查下去,恐怕有损
父皇您的威名,儿臣岂能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
他言辞恳切,又道,“何况当年之事,也怪儿臣没有及时劝谏于您,父皇的过错,就是儿臣的过错,儿臣也无从反驳三弟的言
辞。”
皇帝知道,不管事情到底如何,太子的情,他要承。
皇帝询问道,“起来吧,是你让东宫的人,把事情揽在了你那边?”
“?是,”太子叹道,“三弟本来也是谨慎的人,儿臣本以为,他查到儿臣头上,事关皇族声誉,三弟会来找儿臣商议,将事情掩
盖过去,顾全大局,只是儿臣万万没想到,三弟会用此事,来逼迫儿臣认罪,半点不顾皇族声誉,事已至此,还请父皇帮儿臣
一把。”
太子一口一个顾全大局,皇族声誉,绝口不提这件事情的罪魁祸首就是皇帝和现在的嘉嫔。
“太子啊,在你看来?,那几千条人命,比不过皇族声誉?”皇帝问道。
太子神情严肃,道,“父皇,在二臣看来,两件事情,并不能相提并论,若是累及皇族声誉,叫天下百姓看了皇族的笑话,百姓
恐怕要怀疑咱们周氏皇族,?如此,必定动摇大夏根基,三弟一心查案,并无错处,可是到底年轻了些,不知道什么叫轻重缓
急。”
这话无情了些,但是皇帝要听的理儿。
皇帝私心里觉得,当年,他也是为了快速平定蜀州百姓的惶恐,才找了替罪羊。
皇帝听罢,道,“此言不假,你想让朕怎么帮你?”
“结案,儿臣会在东宫之中静思己过,还请父皇嘱咐三弟,让他能够安分守己,莫要再胡闹,后面的事情,都交给大理寺来处置
,儿臣相信,以星列的本事,肯定能够平息此次风波,秉公处置。”?太子提议道。
安王怕是还不知道,太子?三言两语,就把他手中的权力,重新夺走,送到了大理寺江星列那里。
皇帝道,“你觉得那块封地,适合老三?”
太子不假思索,道,“江南富贵繁华乡,?是个享清福的好地方,三弟素有文名,喜好风雅,不如就去江州一带,离盛京的路程
也并不太远,想来他会喜欢那里。”
皇帝笑了笑,让他下去和江星列商量事情了。
江州,确实是个富贵繁华之地,倒是没有亏待安王。
第436章 收网在即
沈绵这一日晚归,让江星列在国史馆等了小半个时辰。
江星列倒也不着急,被穆丞相留下喝了两杯茶。
沈绵和王文峰,朱闻舟几人一起出门,忽然道,“对了,明日我要在府上招待赵王妃,有劳你们几位跟朱翁说一声。”
“江夫人,您忒不厚道,”几个郎君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今日朱翁在这儿这么久,您都不给他老人家说一声,现在叫我们几个转告,这不是让我们去挨骂吗?”
“呜呼哀哉,朱翁他老人家哪里会轻易放过我们几个啊。”几人说笑起来。
沈绵笑得眯起眼睛,道,“好了,好了,是我不厚道,我后日一早过来,给你们带点心吃,行不行?”?
几人一听,吃人嘴短,一时间倒是没什么好说的,只能答应。
江星列看见沈绵,起身朝她招手,顺便打量了她身后几个年轻郎君,很是严肃。
几人见状,赶紧向江星列行礼,江星列扶着沈绵的肩膀,跟穆丞相告辞,道,“多谢丞相的好茶,江某告辞。”
穆丞相笑着点头,“世子和夫人慢走。”
沈绵也行了礼,扶着江星列的手臂往外面走。
朱闻舟看着两人的身影,道,“盛京上下都说沈姐姐和世子不般配,我看不然,他们般配得很,沈姐姐温柔,江世子冷淡?,正好天生一对。”
几人跟随沈绵学画,渐渐了解沈绵,她性情耿直,闲着是闲着,但真做起来事来,却是十分的勤勉认真,没有半点架子。
几人本来对沈绵还有偏见,但日子一久,偏见也没了。
回到府上,沈绵便听完了今日朝中的事情。
沈绵道,“要收网了吗?”
江星列点头,“是,很快就能收网了,只是安王却不见得能够认命,还有得折腾。”
沈绵道,“你小心一点,别把自己卷进去。”
“不会的,”江星列道,“没有人能够违背陛下的意思,之后的决定,都是陛下做的,我只不过奉命行事而已,并不需要做什么。”
沈绵道,“这案子总算是完了,从春天拖到夏天,也该完了。?”
“确实太久了,”江星列道,“再拖下去,皇家的名声都要烂到底了。”
沈绵摇头,道,“皇家名声,还能有几千条人命重要,要是有办法,陛下要是能写一份罪己诏,那倒是挺好。”
“逝者已矣,陛下就是跪在他们灵前,他们也看不见,如今能够做到这个地步,已经足够。”江星列挽着沈绵的肩膀,两人一起回到思敬院中。
三个孩子正在院中翻天,圆圆睁大眼睛,高声喊道,“阿元弟弟,阿元弟弟,快追,快追,白糖跑到桌子上去了!”
沈绵被白糖扑了个满怀,白糖喵呜,凄凄惨惨地喊一声,显然是被几位小魔王闹得受不住了。
“可怜白糖一把老骨头,”沈绵哄哄怀里的白糖,笑道,“圆圆,怎么又叫阿元追白糖玩儿?”
“小姨,我想要白糖,给她梳毛毛。”圆圆笑嘻嘻地搂着沈绵的腿撒娇。
江星列把圆圆抱起来,道,“白糖掉毛,不干净,跟小姨父去吃晚饭了。”
圆圆搂着江星列的脖子,道,“好,我想吃糖糕。”
沈绵放下白糖,一边拉着元哥儿,另一边是润哥儿,领回去洗手洗脸了。
晚上也没有消停,几个小祖宗在沈绵屋里翻天覆地好一番折腾,圆圆和元哥儿为了争夺江星列的怀抱,在床上打了一架,润哥儿在旁边大声叫好。
圆圆和元哥儿又同时哭嚎起来,沈绵哄完这个哄那个,好不容易才把三个人哄得睡着了。
沈绵送走三人,扶着额头,忍不住道,“母亲和秋湖平日是怎么照顾他们几个的,竟然不怕他们吵闹。”
江星列搂着沈绵,笑道,“静国公府中,只有你最纵容他们这些小的,在郡主和二弟妹那里,他们谁敢胡闹,还不是只在你面前张狂。”
“合着是看我好欺负吗,”沈绵哭笑不得,“我是不是得严肃些,才好照顾孩子?”
“那倒是不用,你也严肃不起来。”江星列道。
沈绵在江星列手臂上拍了一下,江星列搂着沈绵在怀中,两人便歇下了。
第二天上午,江星列早起去大理寺,他今日的事情着实很多,实在不轻松。
沈绵在府上,一家人等待赵王妃上门。
赵王妃倒是来了,却不是一个人来的,带着她的堂妹,也就是嘉平伯的侄女,二房的嫡女,今年十四岁,面容和赵王妃很有几分相似,笑起来也十分活泼。
赵王妃可不是白来的,两个月前,她在安王府,沈绵问了她一句“你家中可有妹妹吗?”
当时赵王妃没有多想,但是前段时间她和母亲一说,嘉平伯夫人当即就明白过来,沈绵是想要为自己的兄长沈瑞找一门亲事。
嘉平伯夫人立刻就想到了自己的侄女,当即让赵王妃下帖子,带着侄女来静国公府,先给沈绵说一声。
要是沈绵有这个意思,到时候再和沈家一说,若是双方情愿,那就正式见个面,要是不情愿,他们韩家也不勉强。
嘉平伯夫人知道自己女儿的性情,这个侄女在自己身边长大,要是能给她说到沈家的亲事,也算是给她找了个好前途。
沈绵见赵王妃还带着个小娘子,却并没有多想,?都是两个月前说的一句玩笑似的话了,谁还能记得呢。
赵王妃也不拐弯抹角,见过静国公府的人之后,就跟着沈绵去了思敬院,开门见山,道,“江夫人,不瞒你说,今日我过来,是为了我这妹妹的婚事。”
沈绵看看娇娇小小的韩家五娘子,忍不住道?,“小娘子几岁了,瞧着也没到说亲的年纪。”
韩五娘子爽朗道,?“回江夫人的话,我二月里的生辰,已经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