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祉深知,这些可笑的观念不是一日可以扭转过来了,也没有多放在心上。总之,卖出五百两指日可待,就好!
这日傍晚,胤祉看着已经有四百多两的账册美滋滋时,被汗阿玛传召过去乾清宫用晚膳。
胤祉看着汗阿玛笑容满面,还特意让侍膳太监给他多舀点米饭的时候,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胤祉:“?”
难道汗阿玛知道自己要输了,所以对他好点,要想办法赖账了?
几乎已经把打赌的事情忘了,看着胤祉一脸戒备样子的康熙:“???”
“吃吃看,这饭好吃吗?”
胤祉不明所以,吃了一口,然后点头,“挺、香。”
康熙笑道:“这是‘康熙御稻’种出来的新米,当然好吃。”
胤祉顿时眼前一亮,“收了?多……少?”
康熙哈哈笑道:“从育种到收成,只用了两个半月!亩产四石哈哈哈!”
康熙都笑得合不拢嘴了,说话都忍不住要笑,但胤祉还一脸懵懂,因为他不知道原来的亩产是多少,也不知道四石是多少?
康熙心情很好,耐心地解释:“北方水稻一般需要四五个月才可收成,南方水稻四个月上下可收成,亩产皆一到二石。”
所以这是时间缩短将近一半,产量直接以最高标准翻倍啊!
胤祉鼓掌:“哇……”
康熙:“且用了肥田之法,其他稻种的长势也很好,就是没到收成的时候,不知道能收多少,想来也必能翻番。”
胤祉:“嗯嗯嗯!”
康熙挑挑眉,“你怎么好像没有特别惊喜呢?”
胤祉一字一顿:“意、料、之、中。”
主要是后世动辄亩产千斤,所以他觉得这产量还有提升空间,高兴是高兴,但没有汗阿玛那么……欣喜若狂。
可以看出汗阿玛是真的很高兴了,虽然只是‘试验田’的成功,但一次就成功真的就让人觉得很幸运、被上天眷顾。
他龙颜大悦之下,今日就在南书房扬言,要给那种田的‘老农’封个农官。
“此事你功不可没,汗阿玛重重有赏!说吧,有没有什么想要的?庄子?园子?牛马羊?”
胤祉眨巴眨巴亮晶晶的眼睛,汗阿玛说的每一项,他都很心动哇!
不过他也知道,这些赏赐是给‘涧中鱼先生的老师’的,他明面上根本拿不了,汗阿玛只能给个空头支票。
这就等于把他长大以后,本来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能拿到的东西,提前给了他。
亏大发了啊!
胤祉想了想,写字道:‘我要汗阿玛允我主持编纂《康熙字典》……’
康熙愣住,瞳孔都震了下,“你???”
康熙的确早就动过编修字书的念头,但这念头就是一闪而过。
他震惊和没想到的是,胤祉居然……小小年纪就有这么大的志向了吗?
以他的年号为名的字书,必定不会是简单的字书。
可是,“你才读了几天书,是不是太托大了?”
他说完,才看到胤祉写下后面两句:‘我想要陈梦雷帮我,且新字书采纳统一的官话拼音法。’
“统一的官话拼音法?”康熙不解。
胤祉却不解释了,‘卖个关子,汗阿玛答应的话,年底就给您看样书。’
康熙眯了眯眸子:“答应让你主持和给你陈梦雷其实都可以,但是这个书名拼音法,朕得看过再说。”
胤祉点点头,出声:“谢谢、汗阿玛!”
康熙听到他顺利地叫出‘汗阿玛’三个字,没忍住揉了揉他的发顶,“最近说话越发利索了。”
又道:“如此,汗阿玛觉得你还是亏了,这样吧,再赏你五百两银子。”
还有意外之喜?!
胤祉连忙嘴甜地又喊了两声汗阿玛,康熙好笑地捏了捏他的鼻子。
说完这两件事,父子俩这才重新开始用膳,饭菜都有些冷了,但撤下去热的话,又要重新试毒,于是干脆就这样吃了。
虽然菜冷了,但父子俩的心却是热的。
要不了太久,大清百姓就不用忍饥挨饿了……
康熙万万没想到,这边五百两刚悄悄地赏给胤祉,没过几日,胤祉拿着当初两人立下契书,带着账本,来找他要赌赢的彩头了。
康熙:“……”
康熙翻了翻厚厚一沓晨曦书局的账册,有些头疼。
因为连环画卖的价不高,所以五百两,是两三千本书的账册……
康熙当然不会去看细目,胤祉没有必要在这里骗他,他翻到了最后的总数。
五百两,不多不少。
康熙:“……”
这是数着五百两的线,一达到就迫不及待来炫耀了啊!
康熙戳了戳胤祉的脑门,“你这是想把你汗阿玛的私库掏空吗?”
胤祉可没有呆呆地站在原地让他戳,灵活地一躲,笑着说:“海禁,关税,私库。”
康熙被他一提醒,倒是稍微出神了一下,是啊台wan都收回来了,稳稳地握在手里了,是可以开海禁了。
他把这件事记在心里,然后忽然又觉好笑:“你老劝汗阿玛赚钱,到底是充盈汗阿玛的私库,还是你的私库?”
胤祉无辜地眨眨眼,不语。
未几,美滋滋地拿到了他打赌赢来的五百两银票。
他写字:‘汗阿玛,您还有什么要跟我打赌的吗?比如接下来番薯的亩产量。’
康熙:“……你走!”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京城入冬时,正是南方红薯收成的好时候。
第91章 第 91 章
九月底; 被康熙委以重任,奉旨栽种御稻的李英贵,带着百斤稻种和几十筐番薯; 随着回京复命的户部官员,一起进京了。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
长江中下游平原; 距离苏州府城约两百多里地的一个小村中; 李英贵正捧着早熟的稻穗傻笑着。
不想突然被身后的老爹踹了一脚屁股; “傻乐啥呢?问你呢,到底啥时候收割?”
李英贵差点被他老爹踢得一个狗啃泥; 可他一点儿也不恼; 拍拍屁股就站了起来。
他看了看天气,道:“我问了老柱子,说是过两日怕是有雨,等不了了,今天下午就收!”
李老爹看他那副嘴巴咧到耳根的傻样儿,没忍住又踹了一脚过去,“什么老柱子?你要叫他柱子叔公!”
“嘿嘿嘿!”李英贵这回躲过去了,“那老爹你就赶紧找人准备起来; 好帮忙把这几亩地收了; 儿子去告诉官老爷一声!”
这可是御稻啊!
皇上让种的; 要收成了哪里能不通禀过地方官呢?
因为康熙帝的重视; 此处一直有户部江苏司的主事驻地在此; 一听李英贵说准备要收割了,得往上汇报,立刻让护卫骑马去禀报县太爷。
主事有些焦急; “李贤弟; 你说过两日恐有雨水?”
李英贵:“是啊; 村里经验丰富的老农说的。”
“哎呀,这可如何是好?”
“怎的了?”
“这事儿报了县令大人后,还得报给知府大人和江苏司郎中大人,等两位大人都准了方可收割,也不知道会不会耽搁时辰?”
“这么麻烦啊?”李英贵心里也是一个咯噔,“不成,我得去求村长找些人手,若是看着要下雨,等不到大人们准许,就一起收了。”
主事知道事关重大,但比起违抗上面的命令,当然是御稻的收成更加重要了。
“也罢,我也跟你一道儿去。”
没多久,整个李家村的一百多号主要劳动力就被集结起来,被村长一通‘光宗耀祖’的动员,接着就被分派了任务,分头准备起来了。
只等着上头的令一下,就开始抢收。
李英贵:“希望这雨别来得不是时候啊,要是再等两日,这收成更好。”
好在因为御稻的种子不多,所以也才种了三亩半,全村这么多人一起上,一个时辰不到应该就能收完了。
全村人在焦急中等了一日,直到傍晚,天边黑压压的乌云翻卷起来,也还没等来上头的信儿。
主事和李英贵对视一眼。
李英贵问:“收吧?”
主事咬咬牙:“收!”
他擅作主张,大不了被上官责罚,但要是耽误了御稻的收成,说不定就是掉脑袋的事儿了。
村长一声令下,所有村民行动起来,连小孩儿都被赶着下田去捡稻穗。
不到一个时辰,所有的稻子都割好了、收好了,运到李氏祠堂里,开始脱谷。
看着一筐一筐金黄的稻米,李英贵心脏砰砰砰地跳动着,恨不能马上拿斗来量。
但看看天井上的天,已经黑得不成样子,只好赶紧招呼村人,把祠堂的天井给用油布盖上,不然没有地方可以晾晒稻谷。
等天井盖上,所有的稻谷也打好了,雨水哗啦啦地落下来了。
一场秋雨一场凉,所有人都忍不住搓了搓手臂,唯李英贵,心头格外热乎。
他刚才已经量过了,这三亩半的地,平均亩产六石!
天哪,这真的是让人做梦都要笑醒了!
当然了——晒干了之后,应该只剩亩产四到四石半了。
可是,要知道以前他们村里最好的良田,收成最好的时候也就三石,寻常时候都是二石上下。
而且这些稻种还熟得这样早!
当然,他知道稻种是一方面,产量跟朝廷的大人们带来的农书上,教的肥田、灌溉之法关系更大,他脑子里已经‘写’起了章程。
在他和老爹开始晾谷子时,县衙的官差这才冒着大雨匆匆赶来,着急忙慌地让他们赶紧冒雨抢收。
一来就对上了李英贵灿烂的笑脸,“别急啊官爷,收好了,都在这儿呢!”
官差听了他的喜报,亦是大喜,只歇了一会儿,喝了碗姜汤又回去复命了。
……
翌日,天气大好。
一队两百人的官兵,护送着京城来的户部侍郎王鸿绪,到了李家村。
王鸿绪祖籍也在江南省松江府,一见着李英贵,就亲切地用不太熟练的家乡话同他说话。
“李贤弟你可是立了大功啊!”
李英贵不知道谦逊为何物,“是吧,嘿嘿~那皇上是不是要给我个官做做呀?”
王鸿绪:“……”
李老爹察言观色,赶紧给儿子后脑勺来了一下,“胡说八道什么呢?脑袋不想要了?!”
王鸿绪没有计较,不过也委婉地警告了他这话不能乱说。
看着这般好的收成,王鸿绪谦逊地请教起了农耕之法,这可打开了李英贵的话匣子,一说起来就滔滔不绝。
王鸿绪听了在心中暗暗赞叹,此子条理清晰、脑子灵通,未来大有可为啊!
可惜李英贵并没有识得多少字,两日后,王鸿绪替他写了奏疏,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李英贵对那指导户部官员写了‘耕种制肥之法’文书之人极为仰慕,愣是缠着王鸿绪,要跟他回京去,求见那位‘涧中鱼先生师父’。
皇上没有召见,王鸿绪也不敢擅自做主,只好在奏疏里,帮李英贵请示圣意。
不想皇上批下的折子里,竟真的允了,让他带着李英贵上京面圣。
同时,还让王鸿绪带着江南一代的番薯和账册,一起回京复命。
这才有了今日这一出。
李英贵听说了番薯的产量,惊异不已,“这东西我也想种!”
一路上,他跟负责督种这些番薯的官员,交流了一下所种地的水土、气候和产量等,心里又有了些想法,恨不能像主事一般,拿笔记下来,总怕自己会忘记。
可惜他不识几个大字,只能请别人帮他记下。但若是这样,以后别人拿去出书立说,也不会有他的名字。
他们在路上走了半个月,方才进了京城。
一进城,李英贵就被京城的繁华给看花了眼,这大冷的冬日啊,街上却行人如织,个个穿着暖和好看的冬衣,完全不畏冷。
进城的路上,他还看到好几次官员的仪仗,好家伙,一顶轿子,前呼后拥好几十个官兵,举着仪仗敲着锣,令百姓回避,好不威风!
如果他也能当官……
李英贵原以为,进了京就能面圣,谁知却被告知,皇上和太皇太后巡幸五台山未回,他被安排在驿馆暂住。
好消息是,过了两日,‘涧中鱼先生的师父’递了帖子,请他于京城某酒楼会面。
李英贵受宠若惊,沐浴焚香,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去到那酒楼雅间赴约。
……
胤祉没有跟去五台山,听说李英贵来了,他思虑一番后,决定去跟对方‘聊聊’。
顺便还给自己的这个马甲,起了个名‘迟来客’,‘迟’是他前世的名字,当做姓氏来用了。
他当然不能以自己的真面目示人了,于是跟李英贵见面,两人中间隔了个屏风。
李英贵虽然无缘得见真容,但也毕恭毕敬地朝着屏风行礼,“小的见过迟老。”
听说‘涧中鱼先生’是中年文士,那这位对农学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