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闫炳想帮周家付银钱,周钰拒绝了,“自己过自己的日子挺好。”
他们和吴家够亲近了,依旧过自己的日子,涉及银钱能算清楚就算清楚,免得日后伤和气。
闫炳受了苦也是公子哥,买了不少好东西,粮食也买的细粮等。
等出高县已经中午,齐家村是个山村,没人带路能绕晕,坐马车花了一个时辰才到齐家村。
杨兮看着四面相似的大山,感慨道:“好地方啊!”
闫炳接话道:“那就在齐家村住到开春?”
杨兮摇头,“休养好就走。”
她不到南方心里不踏实,此地再好也不是她想安家的地方。
闫炳笑了笑,目光看向搬东西的周先生,所以在周先生夫妻眼里北方很危险。
齐家村来了不少村民围观,杨三交际能力强,昨日就和村里小伙子建立友谊,周钰没怎么动手,小伙子们已经搬完了。
闫炳的宅子围墙有一人半高,宅子不小,小两进的院子,院子里马鹏牛棚齐全,虽然不是青砖屋子,在村子里也鹤立鸡群了。
闫炳住一间正房,想分给周家一间,周钰拒绝了,他们住侧房。
宅子的屋子有十几间,方便了吴老大和吴老二两口子,终于能一家住一个房间。
现在有住处,子恒和李家两个孩子在院子里玩,听到孩子的笑声,两家大人脸上也带了笑容。
杨兮规整好,院子里厨房有两间,不用再和吴家一起用厨房,杨兮满意的点头,这回做什么都方便了。
整理好碗筷等,杨兮十分有成就感。
杨三站在厨房门口,“嫂子,我买了四只母鸡回来,这几日母鸡还能下蛋,咱们养在哪里?”
杨兮回头,“你大哥呢?”
杨三回着,“哥去里正家了。”
杨兮出来见到四只母鸡,满脑子都是烧鸡,白切鸡等等,咽了下口水,“放到牛棚养着。”
杨三也咽了咽口水,他半个小伙子正是最馋肉的时候,心里想等茹素结束,他要每日吃一只鸡。
李氏出来见到母鸡,“还是杨兄弟聪明,我也去村子买两只母鸡回来。”
自家大人和孩子也需要补身子,这个银钱还是舍得的。
杨兮喜欢和吴山夫妻相处,李氏不会占便宜,知道相处的底线在哪里。
杨三道:“我一会帮嫂子问问。”
李氏心里感慨自家儿子嘴笨,她儿子能说会道多好,嘴上道,“谢谢。”
没一会,杨三又带回来两只鸡给李氏。
晚饭做好了,周钰才回来,周钰见到闫炳,“你不用继续跟我们吃素。”
以前是没条件,现在闫炳有银钱有条件。
闫炳道:“我也要守孝。”
周钰,“抱歉。”
他一时间忘了,说白了,他心里没认可闫炳。
今日晚饭丰盛了,凉拌的木耳,炖了白菜豆腐,还用猴头蘑菇炖了汤,蘑菇哪里来的,杨三在村子里买的。
吃完晚饭,闫炳离开一会带着个包袱回来。
闫炳将包袱放下开口道,“这是谢恩礼。”
。
第五十二章 美的他
杨兮两口子注视着闫炳打开包袱,包袱里装了四个金锭子,四个银锭子,零散的玉佩和首饰。
闫炳在包袱底翻出个小匣子,打开匣子里面满满的碎银子。
闫炳打开后就不吭声了,观察着周家人的反应。
杨兮心想,闫炳的祖辈在齐家村一定没少藏银钱,就是不知道藏在哪里了,可以肯定这个宅子不会藏太多银钱。
周钰对周小弟道:“收起来吧。”
语气平淡,神情都没变过,好像面前不是价值千两的银钱。
周小弟心想真收啊,他习惯听大哥的,大哥说收他就收下。
周钰又对闫炳道:“恩情两清了。”
闫炳突然有些后悔,他不该还的这么利索,又一想,当初他许诺不遵守,周家更不会愿意他跟着,语气有些闷闷的,“两清了。”
周钰又道:“现在谈谈租宅子的银钱。”
闫炳瞪大了眼睛,好一会才吭声,“这里是村子租宅子没多少银钱,一个月五十文。”
杨兮利索的数出五十文钱,“拿好。”
闫炳没有接着,嘴角带笑,“我跟着一起吃不能只拿粮食,这样五十文算嫂子和妹子的辛苦银钱。”
杨兮收回铜钱,笑眯眯的,“好。”
闫炳见时辰不早了道:“我要回去抄佛经,先回去了。”
周钰,“小弟送送闫公子。”
闫炳忙道:“别叫闫公子了,叫我名字就好。”
杨三等闫炳走了,啧啧两声,“昨晚我摸遍了宅子,只有一处隐蔽的地窖,地窖里装了不少粮食,银钱只有一箱子,他的谢礼拿了箱子里一半的银钱。”
杨兮,“。。。。。。”
这小子要是有坏心,能干许多的坏事。
周钰语气幽幽,“他在高县买了不少粮食。”
杨三,“他不能凭空变粮食,买粮食也就骗骗村里人,哼,这小子不老实还在试探我们。”
他才不信闫炳不知道他进了地窖,这人心眼子太多。
周钰压低声音,“我与里正聊天,一个月前闫家曾经派人回过齐家村。”
杨兮惊讶,“早就打算好用闫姓了?”
周钰点头,“我猜测闫炳家族察觉到不对想离开,可惜动作还是慢了。”
杨三见时辰不早了,“我先回去歇着了。”
周小弟依旧和杨三一个屋子,也跟着起身,“我也回去。”
周钰等两个小子走了,挑眉道:“又要想办法藏银钱了。”
自家每人都藏了不少,现在又多了一包袱。
杨兮再次打开包袱,金子和银子都是十两的,一匣子碎银子大概二十多两,贵重的是玉佩等佩饰。
一匣子碎银子是给周家花用的,金银锭子和首饰才是给周小弟的谢礼。
杨兮拿出匣子,将自家剩下的碎银子找出来放在一起,数了数有四十多两,“碎银子够日后花用了。”
周钰,“咱们先给小弟存着谢礼,日后他成亲都给他。”
“好。”
次日,一家子吃完饭,周钰留下弟妹,“你们出府藏的银钱自己收着,你们手里有银钱切记不可乱花。”
周小弟,“啊,我还想今日都交给嫂子呢。”
周小妹道:“大哥,现在家里困难,我们不该自己拿着银钱。”
周钰失笑,“咱家不困难,你们手里的银钱大哥还不放在眼里,让你们拿着也是培养你们管钱的能力,日后你们赚的银钱也自己收着。”
顿了下继续道:“你们成亲的聘礼和嫁妆,大哥会准备出来。”
周小弟心知大哥做了决定就不会变,“那我们每个月交伙食钱。”
周钰思考几秒后道:“好,不过,你们不能动用现在的银子。”
周小弟傻眼,这就意味着每个月要自己赚银钱,他有些茫然,家里没出事他明年该考秀才的,他只会读书,一时间蒙了,他该如何赚银钱?
周小妹眼睛特别的亮,“好。”
周小弟羡慕了,一技在手就是好,小妹有刺绣的本事。
周钰叮嘱小妹,“不许绣大件,不许晚上绣。”
周小妹心里暖暖的,绣大件废眼睛,大哥担心她,“嗯。”
杨兮这边正听着杨三说话,杨兮无语,“你让我帮你做弓?”
杨三点头,“嫂子,我是你弟,我早就发现嫂子有大本事,嫂子帮帮我。”
杨兮,“。。。。。。”
杨三继续道:“我和嫂子同姓,要不嫂子认我当弟弟,我日后叫嫂子姐,大哥变姐夫。”
杨兮呵呵一声,“你打算的挺好。”
杨三笑眯眯的,“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就认亲?”
杨兮揉了揉额头,有这么个能折腾的弟弟,她能少活十几年,“不,我觉得现在挺好。”
杨三不死心,“我成了嫂子弟弟,日后就是娘家人,你和大哥吵架,我能帮嫂子!”
他早就有想法了,他叫周钰哥却不同姓,哪怕融入周家,他总觉得差了些,认嫂子当姐就不同了,他就是周钰的小舅子,日后想怎么请教就怎么请教,特别的心安理得!
杨兮看向回来的周钰,笑眯眯的,“我和你哥,你向着我?”
杨三拍胸脯,“必须是姐啊!”
“呵呵。”
杨三,“!!”
他的运气怎么这么差?
杨兮已经笑的不行,杨三想哭了,“哥,你走路怎么不出个声!”
周钰就知道这小子不老实,“怪我?”
杨三,“怪我,怪我。”
周钰进来坐下,“门口在哪里知道吗?”
杨三,“。。。。。。”
让他赶紧滚呗,他也尴尬,麻溜的滚了!
周钰等杨三出去,对着媳妇道:“他的提议不错。”
“我以为你不同意呢!”
周钰,“他和你同姓也算是缘分,日后有人询问户籍,能免除许多的麻烦。”
“这小子眼睛毒着呢,他猜到改良的雪橇出自我手,还想让我帮着设计弓。”
周钰低骂一声,“美的他。”
杨兮问,“你与弟和妹妹说好了?”
“嗯。”
周钰刚想说伙食费,周小弟跑进来,“哥,里正找你。”
。
第五十三章 教书
里正进来,周钰示意小弟去端糖水,里正余光直瞧杨兮,显然不适应女子坐着不动,男子去端茶倒水。
杨兮发现了,坐着不准备离开。
周小弟一点都没有觉得不对,已经习惯什么事都不避开嫂子。
周钰问,“村子找到合适的宅子了?”
里正收回眼神,“嗯,昨晚就收拾出来了,先生可要亲自去看看?”
周钰摇头,“不用了,您说宅子在哪里,明日直接过去。”
里正还怕周先生昨日忽悠他,现在心里踏实了,“明日我让家中小孙子来接先生。”
周钰想了想,“也好。”
顿了下介绍道:“这位是我娘子,我们青梅竹马长大,我爹将我娘子当儿子养大的,娘子的学识不比我差。”
里正瞪大眼睛,心里暗道乖乖,昨日他见识了周先生出口成章,收起了对女子的轻视,“是老夫见识少了。”
周钰笑着,“我昨日给您老看的雪橇图就是我娘子改进的。”
里正竖起了大拇指,“娘子大才。”
杨兮挑眉猜测周钰想干什么。
里正不再因周先生娘子留下皱眉头,有学问又有本事,都是值得尊敬的。
里正收敛心神,目前重要的是束脩,“先生愿意教导村里孩子是孩子的幸运,只是束脩不知道先生如何收取?”
周钰道:“我们在齐家村休养,休养好就会离开,束脩就按日收取,每日上下午各一个时辰,一个孩子两日一个鸡蛋。”
里正心里飞快的计算着,冬日一个鸡蛋两文钱,三十日才十五个鸡蛋三十文钱,四个月一百二十文。
县里的私塾一年束脩一两半,要是周先生留在齐家村一年,孩子们学一年用不上半两银子。
而且拿鸡蛋不是直接给铜钱,村民也舍得一些,日后孩子们出息走出村子,能让村子多些人脉。
里正想的美,现实周先生休养好就会离开,里正心里难受了,忍不住开口,“先生。”
周钰淡笑,“您老喝茶。”
里正脱口的话又咽了回去,心里遗憾啊,“先生仁善,老夫代孩子们谢过先生。”
周钰道,“那就说好了。”
里正站起身,“老夫就先回去了。”
杨兮等里正离开,“你教村里孩子们读书?昨晚你竟然什么都没说!”
周钰点头,“我想给你惊喜啊,边休养边教孩子读书明智,免得不知外面世界愚昧无知。”
杨兮心里有猜测,“我也跟着一起教孩子?”
周钰笑着,“我上午教孩子们识字,下午你教他们算数。”
杨兮跟着笑了,“好。”
杨兮两口子教村里孩子读书识字,经过周小弟的嘴,吴家和闫炳都知道了。
李氏坐在杨兮身边,以前敢拉杨兮的手,现在都不敢了,“弟妹真要教孩子读书?”
杨兮点头,“是,嫂子的孙子孙女跟着一起学。”
李氏顺嘴道:“小风去,小丫就不去了。”
小风是吴家大房活下来的儿子,今年四岁了,小丫是二房活下来的姑娘,小姑娘也四岁。
两个孩子,杨兮更喜欢小丫,小丫很聪明,很会说话嘴巴特别的甜,只要过来玩就杨奶奶长杨奶奶短的。
杨兮道:“嫂子,这世道本就艰难,对女子尤为苛刻了,女子自身有底气才能更好的在乱世活着,嫂子看看我,觉得我的话可对?”
李氏想说女孩子不用读书,看着杨氏这话怎么都说不出口,当家的说杨氏很聪明也有本事,让她敬着杨氏。
吴山听了直接拍板,“小丫也去。”
他已经深刻认识到,乱世中有本事的人才能活的更好,自家有现在的日子全靠周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