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靠学习成为人生赢家-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倒不是。”季知行摇摇头; “光子芯片结题后,我就一直在想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尖端芯片一直是西方国家制裁华夏的利器,而“华芯一号”的问世彻底粉碎了这条铰链。然而争端与对抗是不可能停止的,那么接下来西方国家会在哪个方面大做文章呢?
  粮食?能源?民族?文化?医药……值得较量的领域实在太多了,但他认为能源才是最重要的。
  在科技时代,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白头鹰国为了掌控全球能源市场,不断地在各个产油大国挑起战火。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也常常以能源作为武器。如今风头正盛的环保大棒其实也只不过是能源之争的附加物罢了。
  “你记不记得我们以前研究低温光镊技术,有段时间一直没进展,你那时候提出了引入“反引力”技术,我就对“反引力”这个概念有点想头。”
  目前,“反引力”技术还仅存在于科幻作品中,但以现有的科学理论猜测,“反引力”是利用反粒子与普通粒子之间的排斥作用“凭空”获得的一种动力。那么,其本质是不是就是一种真空能?
  当时他脑子里飘过这么一丝念头,但心思更多地放在解决低温光镊实验遇到的困境上,没有余地去深入思考。
  在决定以能源作为自己下一阶段的目标后,他就想起了这回事。
  朱仁忍不住瞥了邓迫一眼。他跟高霄也是旧友,老早就听说过邓迫的大名——据高霄说他得攥着速效救心丸才敢批阅这个小子的论文。
  本来作为行政管理人员,朱仁是不打算越界插手科研上的事情的,但此刻还是忍不住开口:
  “那……能源的形式很多啊,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甚至可控核聚变,还有氢能现在不是很热门吗?”怎么都比真空能靠谱啊!
  “可是这些都有人研究了啊。”季知行掰着手指盘点,“以氢能为例,美国有《能源地球计划》,预计拨款350亿美元;德国有《国家氢能战略》,投资超过80。5亿欧元;日本有《氢能领先国家愿景》,拨款3700亿日元;韩国有《国家氢能战略指南》,计划投资18。5万亿韩元——这是国家层面的。”
  “还有一些传统能源巨头,如美国钢铁公司、法国液化空气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日本川崎重工等等,都在加大氢能投入。”
  盘点完了,季知行一摊手:“我拿什么跟他们比?金钱、人力、物力,随便一个都能吊打我。我唯一的资本就是——我的头脑。”
  季知行一笑,眼中透着坚毅与野心:“所以,我想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华夏投资了数以万亿的资金来布局能源政策,举凡有前景的能源类型都有科研单位在紧锣密鼓地研究。所以,大局是不需要他忧心的。
  那么,他完全可以冒险一点,换一条赛道说不定能弯道超车!
  和西方强国同台竞技还想着弯道超车?是什么给你的自信?哦,是光子芯片。超车超上瘾了还!朱仁腹诽道。不过,不得不说,他的心里也因季知行有些疯狂的愿景而升起许久未有的壮志豪情——都超过一次了,怎知不能再超第二次!
  朱仁拍着胸脯说道:“你放心搞研究吧,大后方我肯定给你管好了。”
  邓迫更是跃跃欲试,激动得两只眼睛都在放光。
  季知行见状一笑:“那我们来商量一下招揽人才的事吧。”
  作者有话说:


第84章 
  首都。
  祝主任正对着俞竹藜苦口婆心:“学校是真的诚心诚意想再聘你回来任教; 你有什么顾虑有什么条件大可以说说嘛,咱们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我就是……觉得自己不适合任教。”俞竹藜轻声说道。
  “哎呀!又是这句话!”祝主任一拍大腿,“你之前不是干得好好的吗!”
  俞竹藜摇摇头; 在光子芯片项目组待过之后,他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当年博士毕业后,他对未来很迷茫,只知道自己想继续钻研数学理论。他的导师就建议他在高校任教; 这样既能保障生活; 又有闲暇搞理论研究。他也就照做了。
  但是,对他来说; 站在讲台上并不是什么愉快的体验。他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好老师; 不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不能跟学生充分交流解疑答惑。
  他不适合做老师。
  后来,季知行邀请他加入光子芯片的研究工作; 他也就去了。正是那段时间的科研经历让他明白,能支撑实验的数字比纯粹的理论更有趣。
  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季知行临别前也问过他未来的计划,向他发出了共事的邀请。他现在就是在等着季知行的消息。
  “等他那个私人研究所建成得等到什么时候去?啊?建成了能维持多久都不好说。”祝主任语重心长地说道,“听过来人一句劝; 什么都不如稳定要紧。你看国考、省考、事业编报名的人数年年增长; 就知道工作的稳定性有多重要了……”
  祝主任把名、利、前景、平台、环境等因素说了个遍; 但俞竹藜始终沉默不语。
  祝主任被俞竹藜那副不为所动的样子搞得束手无策; 但又不能就这么放弃,他今天是带着军令状来的。
  燕大近来一直不怎么顺; 原本扛鼎坐镇的樊继安倒了,高霄研发出光子芯片却不肯叫学校沾光; 先后向阎安瑾、季知行发出就职邀请却都被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燕大真的是头一回这么被嫌弃。
  隔壁水木大看热闹看得可开心了; 嘲燕大留不住人才。于是校长就想到了俞竹藜; 想借他演一出千金买骨,展现一下自己礼贤下士的风貌。
  在偏微分方程方面,俞竹藜在华夏乃至全世界都算得上出类拔萃。更何况他前段时间还发表了解决“晴空湍流”问题的论文,名噪一时。所以,其实学校还是挺看重他的,也没想到他对调动到量子信息研究中心那么反感,当天说辞职就直接写了辞呈。
  校长那时正为高霄的我行我素、恣意妄为而怒不可遏,看到辞呈更是火冒三丈,觉得一向安分守己的俞竹藜也变得跟高霄一样反骨了。他不觉得俞竹藜真的舍得辞职,不过是装腔作势逼学校让步的把戏罢了。所以偏要在辞呈上签个同意叫俞竹藜下不来台,没想到最后下不来台的是学校。
  祝主任私下也对校长的心胸颇有微词,不过在其位谋其事,校长有令,他也只能奉命前来挽回俞竹藜。当然,他也确实是为了俞竹藜好,以俞竹藜内向社恐不擅交际的性子,还是更适合待在学校。学校里哪怕有些利益之争,但整体环境已经比社会单位单纯多了。
  哪知俞竹藜就是吃了秤砣铁了心,非要去季知行那个八字都没一撇的研究所。
  祝主任空手而归,校长有点坐不住了。从阎安瑾到季知行再到俞竹藜,这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拒绝,显得他这个校长是那么的不得人望——上头已经透出认为他不称职的风声了。
  于是校长带着祝主任和教务处的焦主任又一次登门了,还当着俞竹藜的面将焦主任批评了一番,说他当初曲解了自己的意思,以至于在征求俞竹藜的调动意见时态度过分强硬。
  校长舌灿莲花,俞竹藜一语不发。不是他有意慢待,只是他觉得自己想说的已经都说清楚了,实在是不想再开口说车轱辘话了,心累。
  见俞竹藜油盐不进,校长越说越恼火,作为燕大的校长,他还没被人这样当面漠视过。
  “年轻气盛可不是……”
  话还没说完就被一阵手机铃声打断了,俞竹藜接起电话,淡漠的眼睛终于有了神采。
  “好,我明天就过去。”俞竹藜很干脆,确认了地点没说几句就挂了电话。
  一听话音,祝主任和焦主任就互视一眼,都猜到了电话那头是谁。
  校长见俞竹藜挂了电话后神采奕奕,心知无可挽回,礼贤下士的假面就装不下去了。
  “看来,燕大这座小庙是请不动俞先生这尊大佛了。不知道那边许诺了什么待遇啊?”
  哼,燕大教师的工资已经是高水准了,平均16740元/月,年终奖平均也有6万左右。要知道,像华科院那样的研究所,平均工资也就10107元/月,年终奖平均也才22109元。
  年轻人啊,就是容易被理想啦兴趣啦冲昏头脑,他就不信一个草创的私人研究所能开出多好的待遇来。
  但待遇什么的并不是俞竹藜所关心的,所以他刚才也没想到要问。不过,他的手机立刻就收到了一份合同。俞竹藜随手点开一看,愣住了。
  坐在他身边的祝主任忍不住瞥了一眼,啊!这!
  注意到祝主任的异样,焦主任忍不住起身探头看了一下,而后惊呼出声:“年薪百万?!”
  坐在对面的校长还能把得住矜持端坐着,但却在心里大骂:季知行懂不懂规矩啊!
  季知行并不想懂规矩,科研人员的待遇是他难得认真对待的行政事务。
  朱仁当时也有不解:“这待遇会不会太高了?”
  “不!”季知行坚决地摇头,“你之所以觉得高是跟其他单位的科研人员比。可跳出这个领域,跟娱乐圈的平均收入比一比呢?还算高吗?”
  “那哪能比啊。”朱仁说道。
  即使是像他这样不怎么关注娱乐新闻的中年男人,也对日薪208万的传说略有耳闻。他当时听说了也不是不酸,自己小半辈子的积蓄才抵得上人家一天的收入。
  季知行继续说道:“可能我自己身为科研人员,说话的立场不是很客观。但我觉得单就对国家的贡献而言,科研人员还是更重要一些的,而现在的薪酬水平远远配不上他们的贡献。”
  朱仁也忍不住点头,像这些年航天技术发展得多好啊。但首都航天一院,起薪差不多是14…15万/年税前;丄海航天八院听说好一点,起薪18W…20W/年税前。但跟周边五六万、七八万一平的房价一比,那算什么!
  “好像说起科学家,总是跟“甘守清贫”这样的词语联系在一起。但是为什么呢?他们就不值得更好的生活吗?”季知行说着叹了口气。
  生活不能仅靠情怀、理想、热爱来支撑,对科研人员的奉献回以充分的物质回报,这样才是双向奔赴、才是良好的正向激励。
  当然,如今国家也渐渐出台了许多提升科研人员待遇的措施。但具体到各个地方,政策落实程度是不一样的。
  “至少在我这里,我希望,能让那些科研人员没有后顾之忧地往前冲!”季知行真挚地说道。
  “我明白了。”朱仁点了点头,虽然心里难免觉得季知行过于理想主义,但也为此而感佩。毕竟是老阎教出来的学生,老阎当年为了开启高校科研利益分配的新风气,能拿出专利费的1/4共计1亿分给学生。季知行如今想促进科研人员待遇的提升也不是不能理解。
  朱仁花了很多时间调研,又参考一些大厂的薪酬待遇,综合制定了一份优渥的分级薪酬计划。
  季知行其实觉得还可以再高一点,不过暂时先这样吧,他的钱还得支撑研究,等有点起色了再集体涨薪也不迟。
  ……
  《王者归来!季知行重回广陵再启征帆》
  广陵日报用这样有点中二的标题报道了季知行回到广陵创立个人研究所的事情。
  媒体们一直很关注季知行的动态,毕竟季知行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流量宝”,凡是提到他的新闻都能获得不错的点击量和阅读量。
  所以,季知行在结束光子芯片研究工作后的去路正是媒体追逐的热点。在季知行回到广陵市后,广陵日报就第一时间向他发出采访邀请。
  季知行原本是不爱接受采访的,不过这回他没有拒绝。只是推迟到研究所建成、需要招揽人才的时候,好借媒体宣传一波。
  采访报道视频发出去之后,相关词条迅速缀上了个“热”字,评论不断增多。
  “我还以为他会留在光子芯片研究中心呢,没想到另起炉灶自己创建研究所啊。”
  “这……来真的吗?研究所的名字都要注册了才临时取啊?”
  ““知行研究所”这个名字挺好的啊,又扣季知行的名字,又有“知行合一”的含义。”
  “主攻能源领域?跟光子芯片有什么关系吗?”
  “没关系,完完全全的连研究方向都另起炉灶。”
  “怎么说呢,感觉季知行好像有点没定性啊,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
  “无语了,人家都在两个领域开创先河了,你拿这个标准评价他。”
  “对!发现新大陆、开垦航道才是最难的,季知行相当于把最难走的路淌平了,后来人就可以一路狂奔了。”
  “敢于跳出舒适圈,单这点我就佩服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