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靠学习成为人生赢家-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发现新大陆、开垦航道才是最难的,季知行相当于把最难走的路淌平了,后来人就可以一路狂奔了。”
  “敢于跳出舒适圈,单这点我就佩服他。”
  “啊!我当年要是读物理或数学多好啊,如今就有机会进他的研究所了!呜呜呜——”
  “哇塞,我看错了吗?工资开得好高啊!”
  “我也怀疑自己看错了,好几个等级我只看清最下面那个,那岂不是起薪就有35万?”
  “五金三险也有,还有各种补贴,妈呀!狠狠心动了!”
  “啧啧啧,果然是发财了啊,给那么多。”
  “还是觉得搞科研的应该纯粹一点。”
  “什么话嘛,工资高一点就不纯粹啦?非得清贫才算纯粹吗?什么脑子!”
  “想拿那个薪水你也去应聘啊,没那个搞科研的本事就TM少说酸话!”
  吃瓜群众们大多认可科研人员应该拿到优渥的薪酬,说酸话怪话的少数几个人很快就被群喷得一声不敢吭了。
  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简历如雪花般朝知行研究所的公开邮箱飞去。
  作者有话说:


第85章 
  季知行预计要招聘的研究员只有10个; 而且为了尽快出成果,设下的门槛还挺高。
  截至报名期限为止,知行研究所的邮箱总共收到了2036份简历; 扣除抽热闹、瞎掺和的,符合季知行要求的也有1563份。录取比例高达156:1,要知道,国考总体录取比例也就100:1。
  季知行知道; 优渥的薪酬势必能吸引不少人来应聘; 但人数之多还是有点出乎他的意料。报考的人多当然是好事,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怎么安排笔试。
  他预设通过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来筛选出他需要的人才; 如今简历符合笔试要求的就有1563人; 就算只来1000个,研究所这边也没有适合作为笔试的场所,主要是没那么多桌椅。
  “这算什么问题。”朱仁根本不当一回事; “哪里的桌椅最多?不就是学校嘛。我去联系咱们老校长,让他借几间梯形教室给我们就全都有了。”
  看着朱仁轻轻松松就解决了他觉得麻烦的问题,季知行感叹道:“果然是术业有专攻啊。”
  朱仁欣然接受季知行的赞美,说道:“虽然打一通电话就能解决; 不过请人帮忙还是要有个态度; 我现在就去广陵大学。”
  广陵大学如今把季知行写进校史、写进招生材料; 印有他成就与事迹的海报更是贴满了校门外一整排宣传栏。教学楼、试验区甚至宿舍楼也是见缝插针地贴得到处都是。
  季知行是广陵大学立校以来最杰出的人物; 没有之一。广陵大学恨不能留他任教以深度捆绑,对于出借教室这样的小小要求; 自然不可能不同意,甚至还主动包揽了组织、监考、收发试卷等琐碎工作。
  笔试时间定在一个周六的上午九点; 但大多数应聘者八点就都到达广陵大学考点了。
  考场还没打开; 大家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闲聊着交换信息。
  “不知道笔试难不难。”
  “那还用说; 肯定难啊!一千多个报名最后只录取10个,笔试起码得筛掉一半多人。”
  “唉,要是连笔试都过不了,就见不到我偶像了。”
  此话一出,周围一圈候场的人都心有同感。
  在学术界,季知行如今是很多人仰望的存在。
  破解了七大千禧年难题之一的NS方程,获得华夏第一枚菲尔茨奖奖章,研发出世界领先的光子芯片。随便拿出一项就已经是许多人奋斗终生而不可企及的成就了,而这三项举足轻重的成就集于季知行一身,将他加持得金光闪闪,吸引了无数的科研工作者以他为奋斗目标与终身偶像。
  在场的很多人积极应聘的最大原因就是想在科研之路上追随季知行。
  当然,也有很多人考虑的是现实因素。
  “我原先待的那个科研所已经半年发不出工资了。唉,我是真的舍不得那个项目,但上面四个老的下头两个小的,由不得我抱着情怀这么耗下去。”
  “我们那工资倒是发得挺准时的,可一个月到手五六千,给孩子报个暑假班都得千挑万选精打细算。”
  “就是不知道知行研究所招聘公告上的薪酬能不能落实到位。”
  “应该没问题,只要老板的资金足够充裕。”
  在场的人不约而同地想到光子芯片的技术转让费,当初各种各样的转让新闻上并没有写明转让金额,吃瓜群众们讨论了很久,都觉得一定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巨款,起码在百亿以上!
  “而且,季知行不是还有零重力座椅公司吗?那可是台印钞机!”
  “不过他只是股东之一吧?”
  “但是是大股东!我之前看过他们公司公开的财报,去年营收破40亿!反正季知行肯定能分到不少。”
  当一部分人热烈讨论着零重力座椅公司的营收时,朱仁正抱着几袋笔试试卷路过,听到讨论,心里也是感慨万千。他当初在零重力座椅科研社团的创立申报表上签下“同意”的时候,哪里能想到一个小小的社团最后能发展成本市税收贡献度第一的龙头产业。
  如今零重力座椅公司可不得了啊,销售线覆盖全国,一年卖出100万张椅子!若不是生产力实在是跟不上,绝对不止这个数。
  在所有人对季知行的资本信心十足的时候,季知行正看着施工报告单直叹气,钱不经花啊!
  这份施工报告单是朱仁临走前留给他的,哪怕他早有心理准备,但打开一看还是忍不住呼吸一滞——实验室造价已经接近一个亿了。
  当然,这一个亿是值得的。
  建造无菌恒温恒湿实验室本来就不便宜,更何况因为他想尽快用上实验室,所以朱仁请了好几家厂家来做方案,最后决定使用BIM技术实现工程预制。管道系统100%预制,通风系统50%预制,防火系统80%预制,这就使得工期有效缩短5个月!当然,价钱也随之走高。
  不过,实验室已经交付了,也顺利通过了国家安全检查与认证,资质齐全,算得上物有所值。
  但这还只是第一个实验室,为了在部分实验中隔绝宇宙射线的影响,他还要求在地下100深的地方建造一个外部有聚乙烯、铅、铜等六重“盔甲”的高纯锗探测器。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施工方如今还在研究气象、水文、地质资料,等正式动工,不用算都知道肯定花钱如流水。
  除了营建实验室的费用以外,采购仪器也是一大笔花销。
  千万以下的他都懒得去细算了,千万以上的如Brookhuis粒子辐射成像探测器1600万,KJD…3000R氡镭测量仪2000万,高能α粒子探测器3200万……总之没有两三个亿下不来。后续还得根据需要添置仪器和材料,自己手里的专利费不知道能烧多久。
  都说开源节流,他这边每一分钱都花得很硬核省不得,只能往“开源”的方向想。
  零重力座椅公司去年营收突破40亿,但按毛利率18。42%算,利润只有7亿多,再扣去税费和其他七七八八的费用,再分到他手里,其实也就一个亿左右。
  当然,这一个小目标对一般人来说用一辈子都绰绰有余,但用来搞能源研究就显得杯水车薪了。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以前研究零重力座椅还算顺利,没怎么感受到经费的压力。后来跟着阎教授研究防护凝胶、在高霄教授的实验室研究光子芯片,经费问题反正都不是他要操心的。如今自己自立门户,才终于真真正正感受到了科研有多烧钱。
  季知行托着脑袋想了想,决定花点时间来思考零重力座椅的升级,指望这台印钞机印钞的速度能更快一点。
  他回广陵后,和林朗、许东阳也聚了几次,对公司现状也有一些了解。经过晏如、易戥他们的努力,零重力座椅在材质、构造方面已经升级了两次,比第一代产品轻便了很多。
  不过嘛,季知行想到了光子芯片。零重力座椅的核心就是包含传感、控制、服务三个部分的释压结构,他们当初优化释压结构超级费劲,一个原因是项目理论过于复杂,另一个原因就是传感运算的速度限制了三个部分的衔接与耦合。
  可如今有了光子芯片,光子芯片与传统芯片的运算速度简直是天差地别。
  比如2019年谷歌使用53位量子比特计算机Sycamore运行随机电路取样,仅用20秒就完成了结果,而如果使用传统计算机则差不多得耗时1万年。
  而“华芯一号”的性能比起Sycamore就更优越了,传统计算机需要150000年才能解决的问题,搭载光子芯片的计算机只需要1秒钟,速度完全碾压。
  说干就干,季知行给林朗打了个电话跟他商量升级传感速度的事。
  林朗正带着研发部门的人开会,讨论第四代零重力座椅的升级事宜,升级目标是将座椅体积进一步缩小,使重量由第三代的30kg减少到15kg,以减少物流运输的巨额费用,提高毛利率。
  林朗接到季知行的电话十分惊喜,本来他有心请季知行一起开会讨论,但又怕耽误他的正事,没想到他主动提起这回事了。
  在得知第四代座椅的升级目标后,季知行跟林朗问清了第三代座椅的运算逻辑,挂了电话后就打开电脑开始做芯片设计,以用来升级过渡边缘传感器(TES)和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的运算速度。
  第一步就是描述电路。其实硬体描述语言(HDL)林朗用得更好,但光子芯片他更熟悉,做RTL设计就比较快。
  静态时序分析……
  覆盖率……
  ASIC逻辑综合……
  规划完成后,季知行把HDL code放入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EDA tool),让电脑将HDL code转换成逻辑电路。然后对着逻辑闸设计图验证并修改,最后将合成完的控制单元程式码再放入另一套EDA tool,进行电路布局与绕线。至此,看起来红、黄、蓝、绿五颜六色的电路图就做好了;
  至于时钟树综合…CTS、寄生参数提取、版图物理验证之类的后端设计就交给林朗他们吧,等他们输出GDSII文件,就可以交给芯片工厂下单生产了。
  季知行把电路图发送给林朗时,研发部门还在争论不休,因为有2/3的人认为将重量压缩到15kg势必会牺牲一部分零重力效果,为了减少运输费用而影响用户体验,这是得不偿失。
  “前端都设计好了!”林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嗯,搞快点!我指着你们挣钱呢!”季知行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道。
  林朗看着电路图和设计描述目瞪口呆,如果实际性能能达到描述的水准,那他们在耦合结构上再努把力,没准能将零重力座椅的体积直接缩小到坐垫大小,而且完美保有零重力效果!
  他倒是不怀疑季知行的水平,但是一般来说,按需求定制芯片,其设计工作大概需要六到九个月的时间。而季知行这才用了多久?有三个小时吗?脑子的运算速度未免太可怕了吧!
  “老大,你其实是光子芯片投的胎吧?”
  作者有话说:


第86章 
  笔试这个环节进行得很顺利; 虽然从出卷到改卷都是季知行一个人处理,但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与锻炼,这么大的工作量也只占用了他一个工作日的时间。
  但是面试这个环节花了他整整两天; 因为能通过笔试环节的就有200多个。
  1对216,好不容易结束了面试工作,季知行久违地感受到了精神上的疲惫。婉拒了校长的宴请,季知行还没走出校门就被拦住了。
  “季先生!我想请教你筛选的标准是什么!”
  “当然是能力。”季知行只看一眼就想起来了; 这是下午第18位面试者罗棓; 被他当场淘汰了的。
  “那就奇怪了,我在芝加哥大学深造7年却落选了; 而有些人只是国内三流985出来的……”罗棓不忿地往旁边看了一眼; “却还有等候通知的机会。”
  季知行顺着他的视线往旁边看了一眼,站在那里的是下午最后一位面试者易言。
  “求学经历确实可以说明一些东西,但并不能代表全部。”季知行说道。
  虽然面试平均时间只有短短的5分钟; 但他可以肯定易言的科研能力远在罗棓之上。而罗棓之所以当场落选是因为这个人性格缺陷太明显了,首先是傲气十足。其实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他自认为还有包容的心胸。但最大的问题是罗棓能力平庸而又过分地以“洋博”的身份为傲,一张口三句话里必有两句提到在国外留学7年的经历; 顺带着还要踩一脚国内高校。
  季知行从以前就深厌国内捧“洋博”踩“土博”的风气; 燕大的土博洋博都不少; 他在燕大待了一段时间; 越发感受深刻。如俞竹藜,因为土博身份所限; 入职燕大时仅担任助理教授的职位,而与他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