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云鬓添香-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失了裘振的义军,如今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中急需一个出路;所以韩临风才向赵栋提议;招安义军。
  可是眼下六皇子要拿勾结叛军的事情大作文章;只怕赵栋也会明哲保身;不会向陛下谏言此事了,韩临风觉得自己应该另外找寻出路了。
  不过韩临风显然料错了上将军赵栋对他的喜爱情谊。
  就在巡使查验了迁西粮草营之后,赵栋也询问了那赃银的真实情况。
  确定并非曹盛捐助的银子后,赵栋转身就给陛下呈递了奏折,大包大揽,将罪责主动揽了过来,直言此番乃是他下令韩临风协助自己诱敌。
  若世子因自己之故,遭受奸人谗言,那么岂不是寒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心肠?
  很明显,赵栋爱才心切,不忍心韩临风给卷入这场无妄之灾,这才为韩临风出言求情。
  陛下原来就不信。他的想法是查一查缘由,若那韩临风真与曹盛之流有勾结,那么也只查办一人,不可影响北地的战局。
  毕竟朝中能打仗的将军原本就不多,零星几个也都是如王昀一般的绣花枕头货色。
  而那二位巡使呈递上来的奏折内容也不尽相同。
  王瑁的奏折只写迁西粮草营确实有大量私银,却语焉不详,没有写出银子出处。重点控诉世子兵营人数明显逾矩,而且之前被俘的许多叛军也被粮草营收编,赵栋如此疏与管束下属,只怕将来要养虎为患。
  至于孟兴学的奏折却是中规中矩,将粮草营钱银的出处细细陈明出来,里面的账目流水都可逐一考证。
  这份奏折的内容,倒是跟赵栋将军的陈述一样,只说了并无韩临风勾结叛党的证据。
  陛下看了看三份奏折,微微冷笑了两声。
  看来,王家人还是惦记着军权,想要借此扳下一局啊!
  待陛下将王瑁的奏折给六皇子看时,六皇子也是气得心里暗暗直骂。
  他明明吩咐过,此事不必牵涉赵栋,只查明韩临风一人之罪即可。
  可是王瑁的这份奏折里分明夹带了私货,还是要攀附赵栋,争夺兵权,拖他下马!
  现在边关局势愈加紧张,铁弗人的大军迫境,军费又是一笔不菲支出。而因为受先前的水灾影响,大魏境内的流民日益增多。
  陛下现在渴望能早些结束边关纷争。那赵栋刚刚收复了嘉勇州,又一路追击残余的叛军,眼看胜利在望。
  这时候想将他搞下来,谈何容易?
  长溪王家一贯掌权,现在被迫让出兵权,就好似守财奴失了珍宝,简直要化身疯狗,胡乱攀咬!
  六皇子支使不动这些王家人,也是气得肚皮发炸,在陛下面前又发作不得。
  “……依着儿臣之见,这里原也没有上将军的什么错处,不过韩临风这个人贪墨成性,不堪大用,不妨先罢免了他督运之职,再彻查他之错处……”
  魏惠帝瞟了他一眼:“算起来,这韩临风虽然只是个粮官,可是在赵栋将军的指挥有方下,也立下了赫赫战功。赵栋上呈的请赏名单里,就有韩临风和粮草营许多将士名姓。你是让朕无缘无故去罚一个有功之臣?不知韩临风这样的闲人如何得罪你了,朕看你对他意见似乎颇大啊。”
  在魏惠帝看来,若是北镇王府通敌,这事儿绝对不能纵容。
  可是韩临风这样一个酒囊饭袋,在女婿赵栋的指挥下,总算建了些功业,也算是让一把烂泥能勉强挂在墙上,给韩家列祖列宗张脸了。
  明明在证据确凿,毫无疑义的情况下,却要严惩一个有功之臣,难道当他昏聩,是赏罚不分的昏君吗?
  听父王这么一问,六皇子连忙出言解释:“儿臣跟他这样的人有何恩怨……只是儿臣觉得……”
  可惜没等他说完,魏惠帝就摆手打断道:“朕一直希望你的性格多像朕些,不要总是锱铢必较,如妇人心肠!”
  这话点的甚重。六皇子心里一惊,因为他知道那“妇人”指的应该是自己的母后。
  九弟的子嗣生息艰难。之前那瑞王妃在母后的寝宫里,因为嗅闻了掺了药的香气,差点流胎。
  大约父王也应该听那琼贵妃背后哭诉了。
  母亲的手段一向狠厉,为父王诟病。
  现在自己攀咬着韩临风不放,显然被父王认定是夹带了私怨,学了他的皇后母亲的狠毒心眼。
  六皇子也知道这次自己手里并无什么韩临风通敌的证据。
  王家人的奏折不识大体在前,自己再死咬不放,大约又要遭了父王的厌弃。
  于是六皇子不再多言,退出了书房。
  待出了书房,他才暗自咬了咬牙:这次先暂且放过那韩临风,容得以后再慢慢收拾那人!
  于是这场差点淹没北镇王府的滔天大祸,竟然就这么有惊无险地度过了。
  韩临风也是过后才知道那位孟兴学大人的典故。
  苏落云的舅舅胡雪松当年偶然救下一位贵人,这才转而投入水军。
  而他所救的贵人,正是这位孟兴学大人。
  孟大人虽然跟北镇世子没有什么交情,可是却知道,自己救命恩人的外甥女嫁入了北镇王府。
  那日孟大人在王府得见苏落云,也是暗自惊讶胡雪松那么一个大老粗,却有如此灵秀的外甥晚辈。
  若是王府遭劫,恐怕恩人和他的外甥女也难保其身。幸好这只是误会一场,原来粮草营里的纹银都是人家世子妃的私产。
  原本就此也就无事,可是孟大人却发现,那王瑁似乎想要混淆视听,网罗罪证构陷世子。
  按规矩,两位巡使应该是各自呈递奏折。可是王瑁却独断专行,想要一人代写。
  可是孟兴学故意打了个时间差,赶在王瑁之前早早呈递了一本上去。
  等韩临风知道了其中的关隘时,不无感慨地对前来探营的苏落云说:“原本以为你就是我的福将了,没想到舅舅才是救命的金刚!”
  落云扑哧一笑,却又带着一丝丝担忧道:“只是这次六皇子会善罢甘休?他若怀疑你,迟早还是有问题……”
  韩临风却镇定道:“与其惴惴不安,不如放开手脚。既然出了告密信,我倒也不怕再有人攀咬这事儿了。曹盛大哥已经秘密联络了旧部,之前从裘振处出走的头目也纷纷带人来投奔我。赵将军此次请功,为我领了个散骑将军的头衔,虽然没有实权人马,却有编军之号,虽然不能招太多人,也可稍微掩人耳目……我正可以将他们扩编进去。只是再有超过编制外的,还要再想些法子……”
  赵栋这么做的本意,也是希望韩临风尽可能地招安义军。
  现在铁弗大兵压境,边关的兵力严重不足。
  在朝廷无力调拨人手的前提下,有能招兵买马的出路,自然要善加利用,但是朝廷军饷有限,超过太多的编制,也养不起。
  落云听了,依旧有疑虑;“你空有编军之号,却骤然多了这么多超编的兵卒,该如何上报军饷?”
  韩临风笑了笑,淡淡道:“游财神不是下注了吗?我哪里需要上报军饷?”
  苏落云懂了,有了游山樾的支持,再加上之前曹盛给韩临风的那些银票,就算整个义军投奔过来,韩临风也养得起!
  既然不需要朝廷发放军资,他的编号下超出的军队,便是不复存在的亡灵之师,可以慢慢畜养壮大。
  而韩临风手里有了这只由他指挥的人马,进可攻,退可守,才算是长出了獠牙,成为不再任人宰割的猛兽,更可以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抱负——收复圣德先祖痛失的二十州!
  落云向来信任韩临风,一看他备下了后手,心里也有了底气。
  她将自己亲手缝制的军服递给了韩临风,摸着他的脸颊道:“家里的事情,你尽不必管,一切有我,只是凡事要量力,不可逞勇……你还没有子嗣呢!”
  说来也气人,她都已经停用了药包,可是肚皮一直不见动静。
  落云都暗自担心是不是自己先前用的药包太霸道,以至于宫寒难以绵延了。
  不过她这话在韩临风听来,完全是女人对无能男人的鞭策了——就是因为他无法安身立命,才害得自己的女人没法放心给自己生孩子!
  所以韩临风面色冷凝,瞪了苏落云良久,突然一把抱住了她,用几乎勒断她细腰的气力低声道:“这事儿……容后我再跟你说……”
  苏落云有些不明所以,生孩子的事儿……不应该做吗?哪里用说?
  想到这,她居然脸颊绯红,一时想岔了。
  而韩临风默默压抑着情绪后,看着怀里玉人绯红的脸,心里倒是痛快些:原来她也知对不住我,羞愧得脸红了……
  这二人各怀了一份心事,就此也是短暂相聚,便要依依不舍别离。
  前方又有一场大战即将来临,后方的各个府宅也感觉到了战事的逼近。
  之前惠城的天宝楼那一场闹得实在太大,甚至有官眷死在了里面。
  所以再提起边关的战争,对于这些官眷们来说,就再也不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与自己无关的无聊话题了。
  这些日子,渔阳公主再也不提日子无聊了,除了偶尔入庙祈福,还开始组织从经州退回后方来的许多军眷在一起缝制夜里御寒的被子。
  虽然到了春季,可这里靠北,夜里依旧有些寒风料峭,正是需要御寒的被子。
  宗王妃受了那次惊吓之后,就一直陈病不起,本该她张罗的活儿,全都推给了苏落云。
  苏落云的眼睛刚刚恢复,除了给夫君缝制贴身的衣服外,也额外领了些手工,没事儿的时候,坐在自己的屋子里开始穿针引线。
  她的针线活原本好极了,可惜失明的这几年里都荒废了大半。
  只是她怕累坏了眼睛,缝上几针,便来到窗前远眺,所以不太怎么出活。
  可刚缝了没有几针,就听丫鬟怀夏进来禀明:“世子妃,我听前院的人说,王妃的娘家那头来人了。”
  落云听得一愣,这才醒悟是宗家来人了。
  不过眼下梁州兵荒马乱的,并不是来访亲的好时节,怎么宗家偏这个时候来走亲戚了?
  按理说府上来人,宗王妃应该叫新妇去认人见客的。
  落云想着到时候别耽搁了,就提前换好了衣服,又重新梳了头,然后便继续缝衣等着。
  可是过了半天,也不见王妃那边叫人来。
  苏落云也习惯了宗王妃在外人面前忽略自己,既然不叫她,那她就不要凑趣了。
  可没想到她刚脱了外衫,准备换下便服时,宗王妃却派人来请她过去了。
  等她去了才知,宗家来的人是宗王妃的弟弟宗瑾年。
  姐弟俩也不知先前说了什么,都是一幅愁容满面的样子。
  尤其是那宗王妃,本来寒凉之症就没有好,现在更是一副咳得要断气的样子。
  她也不等落云跟宗家舅爷见礼完毕,一边捂嘴,一边摆手叫落云过来:“我听瑶儿说过,你跟京城里许多宅门子都熟,如今有件棘手的事情摆在眼前,权看你有没有可用之人,帮着疏通疏通。”
  落云小心地问究竟是何事。
  宗王妃要跟儿媳妇说自己的家丑,也是觉得脸上无光。
  如今被逼得无奈,一向要强的她忍不住抹了眼角的泪道:“你宗家外祖父三个月前协助前线运粮的时候,也不知下面的官吏是怎么办事的,竟然记糊涂了几笔账。结果被人拿了把柄,胁迫着要上报天子,幸好竣国公府二爷正管着这摊子事,便拦了一下。只跟你们舅舅说,若是一旦上报,你们外祖父一定会落入大牢。若是年轻人还好些,熬上今年也就出了来。可你们外祖父的年事已高,如何禁得起折腾?”
  听到这,落云心思透亮,一下子就猜到了下面的关节,可她没说话,只听王妃继续说下去:“那二爷说了,如今宗家闹出这样的枝节,只怕牵累甚广,所以竣国公听闻了这事儿,便跟二爷委婉表示,若是能让瑶儿解了与三公子的亲,倒是可以考虑替宗家将这件事情压下来。”
  落云听了,果然跟自己猜测的一样,便轻轻道:“既然竣国公府顾念人情,愿意施以援手,不是很好吗?”
  宗王妃的脸气得都要青紫了:“他们竣国公府这是要出尔反尔!我岂能如他愿?我就偏不用他家,你且想想,有何门路能走通,就是多花千两万两的银子,我也乐意!”
  苏落云想了想,轻声开口问:“我斗胆问一句,母亲的手里握着峻国公府的什么把柄,才为小姑子定下的这门亲?”
  宗王妃的表情一凛,不禁道:“你问这个干嘛?”
  落云想了想道:“如今只有北方打仗,你说的那批辎重,最后也该是运往迁西粮草营。可是偏巧运输的时候,多此一举绕泰州走了一圈,偏巧又在泰州出了事儿,还偏巧被竣工公府的二爷给拦截下来。母亲不觉得这些‘偏巧’太多了?”
  宗王妃这时已经腾得站到了地上,直着眼问落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