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鞑靼人有着一种“臭名昭著”的食物,据说他们的骑兵在行军时,会将羊肉放在马鞍之下。当战马奔跑的时候,会渗出许多汗液,鞑靼人用马的汗液当作调味品。
吃肉喝奶,就是他们的日常饮食习惯。
船商们拿天竺人没奈何,只能不厌其烦的,给鞑靼贵族们示范瓷器的妙用。
吃肉不腻吗?
腻了得喝茶啊!
喝茶哪能少的了茶壶茶杯?
看看这些碗盘,它们和茶壶是一套的!
还别说,鞑靼贵族还挺喜欢饮茶的,比喝奶解腻多了。
为了茶壶和茶杯,贵族老爷们买了不少瓷器。
比起瓷器和茶叶,大夏的丝绸受到了热捧。
“咦?鞑靼人的腰上系的腰带,不像是我大夏朝的丝绸啊!颜色怎的如此金黄?”细心的船商很快就发现了竞品。
几位理藩院略通鞑靼的官员,询问了贵族老爷们半晌,方告知他们这是来自天竺东北部,一个叫阿豪姆王国出产的穆加丝绸。
对于竞品,船商们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做了解。
费萨尔帮他们找来了,熟悉该丝绸的几个天竺人,便于他们打听情报。
“阿豪姆王国的蚕是一种野生的,当地人叫它琥珀蚕。以黄心树和假柿木姜子,这种有特殊香气的树叶为食。”
翻译费萨尔,也听得津津有味,边听边帮众人翻译。
“野蚕啊?”大伙儿惊呼出声。
“是的,他们从被孵化后,就放到了树上。还得躲过鸟雀和风吹日晒,直到成茧。阿豪姆王国的妇女们,会将未孵化的蚕茧从树上采摘下来,加入香蕉皮和草木灰,蒸煮、抽丝。琥珀蚕的蚕丝自带金黄色,越金越值钱。”
“啧啧,那不是白得的嘛,比咱们大夏家养蚕省心多了!”谁家要种了几片山的黄心树和假柿木姜,岂不是发大财了吗?
“大约需要1000个蚕茧,才能产生大约二钱五的蚕丝,而天竺人一件纱丽至少需要近两斤的穆加丝绸。”
“太奢侈了!”男人们齐齐倒抽一口冷气,谁家能有这么几个败家娘们,一年买一件纱丽都费劲。
“嘿嘿,不用年年买,琥珀蚕蚕丝结实耐用,用它的蚕丝做的纱丽能用到主人寿终正寝,越洗越金黄。”
“咱们穿绸缎几十年,可没见过这样的,都恨不得买上几匹回去。”绸缎商本人都表示,愿意花银子买竞品。
“买不着哟,一年也产不了多少,如今能随心所欲穿戴穆加丝绸的,也就只有阿豪姆国王和他们的权贵官员了。”
费萨尔遗憾的表示,要是能大批量的生产,难道大食商人还能放过这样的商机么?
谁能不眼馋这等高端奢侈品?为了征讨阿豪姆王国,德里王朝已经发兵数次,至今尚未成功。
两国交恶后,德里王朝的老爷们,想要穿上穆加丝绸做的衣裳,就更加不易了。能有一条穆加丝绸做的腰带,都足以炫耀多年。
此次,来自东方大夏的丝绸商,给了他们惊喜,丝绸可比棉布丝滑贵气多了!
第二百二十七章 胡椒VS辣椒
还没把自家的商品售罄,船商们都着急忙慌的采购起胡椒来。
胡椒,因为大夏朝两百多年的闭关锁国,东南亚的中间商能走私到大夏朝的数量有限。
好不容易到了大夏朝,还被沿海有实力的大家族所垄断了销路。
大夏朝如今市场上流通的胡椒,大约是三十两银一斤。
而天竺本地市场,折算成大夏货币,五两银子能买上一百斤,批量购买,价格还有得谈。
船商们都乐疯了,天天都往渔村搬运胡椒。
四百名水军、二十多位船匠师、上官太医等数十位大夫,谁能忍住不买?
要不是崔大匠一再警告众人,要考虑海船的承重量,估计光胡椒就能压到沉船了。
大伙齐齐感叹:这船实在太小,不够装啊!要是时间来得及,恳请再造它十艘。
就连黄尚书也不能免俗,忍不住前来询问。
“伯爷,虽然德里苏丹送咱们香料里头的胡椒不少,可咱们的货船还有不少位置呐,还能再装多一些!反正价格又不贵!”
五十文一斤,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黑娃早有打算,笑眯眯的问:“尚书大人,难道您还想着年年跑来天竺贩卖胡椒不成?且光就咱们这一波回大夏,胡椒还能作价几何?”
“咦,伯爷,您话中有话呀!”这才哪儿到哪儿,全大夏那么多人,胡椒能贱卖到哪里去?
“嘿嘿,既然天竺人如此重口味,喜欢往食物里面放各种调料,那怎能少得了调味料里头的扛把子呢?”
“扛把子?您说的是?”
“当然是辣椒啦!您没发现,除了印加帝国,哪都儿没有这味调料吗?”
黑娃:提前几百年让天竺人吃上辣椒,我可真是积大德了!
担心他们吃不了辣?后世人家的魔鬼辣,可是辣过全世界的!
已经经历过忠勤伯几轮技术置换大法的黄尚书,眼睛一亮:“伯爷,您是想。”
用辣椒换胡椒?
步子还是太小了!
种子换种子,种植技术换种植技术才是王道。
后世广东、海南、云南的胡椒种得起飞,黑娃完全不担心这玩意在大夏朝种植不出来。
其实在商言商更灵活些,奈何如今德里王朝的势力错综复杂,在还未离开天竺之前,要是捅了马蜂窝就不太好了。
实力再弱的苏丹,他都还是苏丹嘛。
黄尚书和忠勤伯、高总兵三人商议后,前往了皇宫。
“曼尼苏丹,这是我们从大夏朝带来的一味调味品,我们称之为辣椒!
它比起贵国的胡椒和姜黄还要辛辣数倍!
煮熟的肉类,可以直接蘸上辣椒面儿吃,肉的口感会更加丰富,辣味十足。”
德里苏丹皱着眉头,看着这一大碟子,红彤彤的面状调味品,不置可否。
对着他坐下的奴隶,使了一个眼色,奴隶马上接过了辣椒面。
先是用手指蘸了些许,放进嘴里品尝,两息过后,眼睛大亮。
还跑去片了一大块,煮熟的羊肉,蘸上辣椒面,吃得那一个满嘴喷香。
“苏丹,这个味道好,辣得非常过瘾!”奴隶几下就把辣椒面给蘸了一大半,尤不罢休。
德里苏丹见此现象,也学着奴隶的样子,他的桌案上从来都不缺肉食。
撒了辣椒面的牛肉,是个什么滋味?
以前不知道,打现在开始知道了。
初尝一口,不觉得很辣,只觉得胃口大开,忍不住想多吃几口。
越吃这辣味就越重,等到他反应过来,已经被辣的直哈气。
该死的奴隶,怎没有告诉他会如此之辣,德里苏丹的脑门上,都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好!辣得好!”喝了一大壶水,嘴巴都给辣得红肿起来的德里苏丹,忍不住又吃了一块蘸了辣椒面的牛肉。
简直就停不下来嘴啊!
“曼尼苏丹,辣椒不仅仅可以磨成细面做调味料,它本身还是一味菜蔬呢。从它们长到指头大小就能吃,越往后长越辣,炒了肉片吃滋味更是了得。”
“哦!还能做菜蔬?!”
“是的,我们忠勤伯这回带了不少家中的大厨,他们很是擅长辣椒菜肴,可以免费教会贵国御膳房做菜。”
送人情嘛,黄尚书数得了忠勤伯的示意,表示很会。
“如此这般好物,不知道几位作何打算呢?”德里苏丹心里已经势在必得,问话却是云淡风轻。
“曼妮苏丹,买再多辣椒面儿,总有吃完的时候,不知您对辣椒种子和辣椒种植的法子可有兴趣?”
“天竺此地能种植辣椒?”此辣椒的价值还用多说?仅一味胡椒每年能给他们带来多少的收益,要是大面积种植辣椒,岂不是
“我们大夏种植辣椒多年,以天竺的气候,一年种上两季问题不大!”
“可以,你们想换什么?”
“曼妮苏丹,我们用一斤辣椒种子换五十斤胡椒种子如何?辣椒种植的图册我们也一并奉上!”
真不怪他们买些胡椒种子,这般费劲儿。
现在天竺北部的胡椒种植园,大多是被四十集团或者豪商们垄断了的。
普通市场上,是没有胡椒种子和胡椒苗出售的。
胡椒的种子,和日常所见的胡椒果实,其实就是同一个。
为何买来的胡椒,不能直接当种子用呢?
那是因为天竺人在处理鲜胡椒的时候,需要经过几次高温过水杀菌,暴晒数日后才得。
高温沸水已经将胡椒的种子胚芽杀死,如何能发芽生长呢?
“一斤换五十斤?”德里苏丹以为自己听错了,确认了一下这买卖的数量。
“是的,曼妮苏丹,辣椒种子非常细小,一斤辣椒种子能种五十亩地。一亩地的辣椒能产一千斤辣椒!”
这产量就很惊人了,德里苏丹倒不质疑黄尚书的话,仔细思虑了一番,最终还是同意了。
难道大食商人,就没有在其他地方种植过胡椒吗?
至今还从他们天竺采购,那就说明胡椒它不好种啊!
想到这些,德里苏丹忍不住兴奋起来,他的家族若是先于其他家族将辣椒种出来,再卖给大食人。
他的军队又能添加不少兵器了,那他的王位还能再稳上一些年。
头一茬至关重要,抢占先机什么的,德里苏丹不是不明白的。
人家很是大气,直接把黄尚书他们的辣椒种子库存包圆了,十斤辣椒种子。
黄尚书把五百斤胡椒种子,单独存放到了一处,做了标签,生怕和其他胡椒混淆了。
他们送给德里苏丹的是两册,辣椒种植图,德里苏丹哪有现成的胡椒种植书籍给他们。
思考了一刻钟,允许黄尚书带人,去他们家族的胡椒种植园,自己学去吧!
这等好事,黑娃带着费萨尔、少年们,还有高怀瑜都屁颠颠的跟着去了。
袁文杰他们现在,已经能用大食语和费萨尔顺利交谈了,读写还在入门阶段。
到了种植园,黑娃傻眼了:“我以前一直以为,胡椒是长在胡椒树上的呢,原来人家是,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啊!”
“大夏又不种胡椒,不晓得不是挺正常的嘛!”
“可我。”黑娃默默的咽下了后半句,他和高怀瑜这种土著有什么好比的?毕竟前世没去过胡椒种植基地不是,这种常识估计一般人应该都不知道!
“嗳,嗳,看人家,爬得跟猴子一般利索!”
胡椒喜欢攀爬在高大的灌木上,种植园的奴隶们采摘的时候,还要搭着竹梯上树。
一串串碧绿的浆果,手快的奴隶在胡椒丰收季节,一天最多也就能摘二十斤。
可惜他们来的季节不对,如今还没过正月,能找到的乱了花期的,成熟的浆果少之又少。
为了给众位贵客门示范,整个种植园的奴隶都出动了,找遍上百亩的种植园,勉强凑了三斤多。
这些摘下来的浆果,被奴隶们直接放在铺了毯子的地上,用脚不停的踩。
需要把浆果的经脉与浆果分离。
绿浆果经过浸泡,除去绿色外壳儿后,晒干后便是辛辣味稍弱的白胡椒。
带着绿壳儿,高温过水后再晒干三五日,就是黑胡椒本椒了!
同一个物种,不同的处理方式而已,真是,长知识了!
再仔细打量它们的生长环境,不难得出结论:胡椒喜光照、喜高温、喜湿润,适合在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种植。
费萨尔垮着脸,继续给黑娃他们翻译:“胡椒除了用种子播种,还能截取它们的藤蔓种植,奴隶们说很好种活的,三到五年就能开花结果了。这片种植园的胡椒藤已经长了十多年啦。”
“费萨尔,你这为何如此不高兴呢?”少年们没有成年人沉得住气,开口问到。
“哎,如此容易生长的胡椒,我们大食帝国就种不出来啊,不然,哪里需要我们跑这么远的!”
“帝国商人可以在天竺多买些种植园嘛,最合适,品质最好的胡椒,肯定还得是天竺人种出来的!”
“这倒也是,我给你们讲,天竺的奴隶也是非常廉价的,我们最大的一个大食商人家,仅种植园就有三千奴隶。”
第二百二十八章 老山檀
黑娃他们在胡椒种植园里,只呆了两日。
胡椒播种生长周期,以及种植需要注意的事项,都被记录了下来。
费萨尔的翻译工作没有白做,至少让黑娃惦记上了他说的天竺奴隶。
刚回客栈,崔大匠带着几个船匠师,还兴奋的拉着上官太医,前来找他们汇报情况。
“伯爷、总兵大人,尚书大人,咱们发现了好东西哩!”
“来来来,坐下慢慢说!”
黄尚书笑眯眯,天竺好东西不少呢,他们快稀罕不过来了。
“几位,瞧瞧这个!”
两人揭开了用布罩起来的一尊,约莫九寸高的释迦